2016年物联网概念股有哪些 物联网龙头股测评

2016年物联网概念股有哪些 物联网龙头股测评,第1张

属于物联网概念的有:
000301
东方市场
000682
东方电子
000701
厦门达信
000851
高鸿股份
000997
新大陆
002017
东信和平
002058
威尔泰
002104
恒宝股份
002115
三维通信
002151
北斗星通
002161
远望谷
002183
怡亚通
002210
飞马国际
300007
汉威电子
300020
银江股份
600100
同方股份
600171
上海贝岭
600198
大唐电信
600271
航天信息
600481
双良股份
600485
中创信测
600584
长电科技
600797
浙大网新

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简介 诞生于新世纪第一年、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已经成为国内IT业界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继2001~2010年连续十届成功举办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于2011年12月1日(周四)在北京举办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以“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为主题,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精英等演讲嘉宾,500多位业内厂商代表,将在求真务实的氛围中,共同研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会,探讨“十二五”开局之后新市场如何催生新应用,新业务模式怎样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和思路,以期更好地面对新市场和新经济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

2011年,我们聆听着中国ICT产业变革的三部曲:需求的改变创造了一大片新市场;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满足新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掀起“圈地运动”;而在这场混乱的征战中,老旧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变迁的步伐,无法让新应用的价值最大化,于是,新模式在业界的呐喊与实践中,慢慢成型。
如果给这三部曲分别冠名,那便是“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而这正是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的主题。这场由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主管网、中国计算机行业网联合承办的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盛会,将会重奏这三部曲,演绎产业变革之路。
说到变革及其轨迹,无论是按硬件、软件等行业角度划分,还是从市场、应用、模式等层面着手,都是一个庞杂的大话题。若要找个切入点,那么就从被现在最红的“苹果”砸中的、也是离大部分用户最近的移动终端产业说起――
移动终端产业服务化
自从2007年苹果推出革命性手机产品iPhone之后,终端产业的热浪就没有平息过。离得比较近的一个大事儿,便是10月底,索尼与爱立信分手的消息――索尼宣布将以14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爱立信所持的50%的索尼爱立信股票,交易完成后,索爱将成为索尼的全资子公司。
十年的联姻,就此结束。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两年前,联想集团以总额两亿美元收购联想移动,重新进入手机市场的事儿。
相似的举动,相似的原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近日发布的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26%,从一年前的8280万部增长至1181亿部。而这一数据是建立在近几年每个季度都同比大幅增长的基础之上的。
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逐步培养起了消费者使用移动应用和服务的习惯,带动了消费者对智能移动终端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新的移动终端不断出现。
2010年4月,苹果推出了平板电脑iPad,并创下了发布三周销量突破100万部的惊人成绩。随后,联想、惠普、HTC等计算机界和通信界的大佬纷纷布局该领域。
和智能手机一样,平板电脑也成为了抢手货。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1700万台,同比增长280%。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近期也发布预测数据称,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接近6000万台,并在未来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销量预计将达33亿万台。
今年3月,摩托罗拉移动推出“摩计算”概念。根据摩托罗拉移动的定义,“摩计算”产品是有别于PC与智能手机的全新终端,能为消费者带来与PC类似的移动计算性能。摩托罗拉移动以双核双系统的“手机―电脑”合体产品――ATRIX 作为“摩计算”产品的范本。
两个月后,英特尔又提出了“超级本”概念:更轻、更薄,且具有超长待机时间和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很快得到了联想、Acer、华硕等厂商的回应。
如此快速发展的移动终端市场,层出不穷的创新移动产品,有哪家企业愿意错过?这也正是索尼和联想回购手机业务的原因之一。
不过,智能终端产业的兴起给终端厂商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在硬件方面,更是业务模式的改变――这从联想的业务重组和战略转型中可见一斑。
联想在回购了手机业务后不久,便正式发布了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通过对产品、服务、应用和内容端到端的整合,为用户带来更丰富和顺畅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今年年初,联想组建了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并让联想的大将刘军担任该集团总裁。如今,联想更是着力打造“四屏一云”的产品构架,让手机、PC、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协同工作、互联互通,并构建基于这些终端的云应用平台,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
从联想在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改变可以看出,它正在转变自己的业务模式――从一个单纯的硬件提供商,转向一个整合各类硬件与应用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许多大的计算机厂商或通信厂商都走着与联想相似的路。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宣布转型成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也推出了应用商店以及地图等服务。中兴通讯也于今年4月份,发布智能终端品牌战略:在技术层面,进行系统、终端、应用到服务的全面布局;在产品层面,将面向消费者推出个人、家庭、办公的全面智能终端解决方案。
移动终端产业爆发带来的影响并不孤立,它给软件产业变革也创造了条件。
软件产业历经“三变”
“我们的许多用户,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用户,都试图实现企业的实时运营。但处于移动状态的员工,当其手头没有数据进行实时决策时,实时运营就会变得很难实现。”SAP联席CEO施杰翰曾这样表示。
不过,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的兴起,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善,这类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曾经因为条件未成熟而被压制的用户需求,慢慢得到了满足。
例如在快消行业,业务人员活动范围大,工作随意性强,企业很难管理和查询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而现在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一个移动终端定位服务管理平台来解决。通过这种平台以及员工的智能移动终端,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对员工进行定位、轨迹查询、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保险行业。如今,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正在由以保单/保险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这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对保户的投保业务咨询进行快速响应,以加速保单成交速度。那么,进行高效的保险展业,在移动状态下开展业务,已经成为目前保险行业的迫切需求。 而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业务人员可以进行客户信息录入、现场签单、第三方支付等工作,缩短了出单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签单的成功率。
此外,与物联网相关的软件系统,如安防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农业病虫控制平台等也正在兴建中。
就在移动、无线行业应用快速发展之时,消费级的移动软件业早已呈现出爆发之势,社交游戏、交友、LBS等各类服务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各大应用商店内的软件数量能说明一切:10月份,苹果对外表示其应用商店内应用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万个;谷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第二季度,在安卓应用商店中的软件总数超过了25万个。
这些现象是软件产业经历的变化之一:软件的承载体或者说是应用场景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SAP花58亿美元收购Sybase,并大举进军移动商业应用领域的原因。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使软件的应用场景更多了,也改变了部分软件,特别是消费级软件的开发模式。
“拥有四年以上软件从业经验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过去,我们的团队是成百上千人的,我们开发一个软件的周期短的要一到两年,长的可能需要五年以上,开发出的软件是为了服务市场上80%的用户,并取得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eico design 公司创始人张伟表示,“现在,开发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开发一个软件,只要三到四个人,只需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个软件服务的对象是一小群具有某种非常相似特质的人。”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用户获得软件、更换软件的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同时,相互分享、交流的氛围,提高了用户更新软件的频率,也加快了用户需求的变化速度。
除了应用场景和开发模式发生变化外,软件的交互模式,或者说软件提供商的业务模式也在改变着――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
当然,从软件行业角度看,这是交互方式的创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新需求下诞生的新业务形态――云服务。
云模式的不同效用
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使得企业的IT系统越来越庞大,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越来越复杂,相对应地必然是成本的提高。于是,一种新的需求应运而生――降低IT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成本。
在这种需求下,云计算成为了业界一致认可的解决之道:概括来讲,企业将软件和服务统一部署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资源及应用软件、支持工具等可按需使用,这既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节省成本,也方便企业拓展业务。
除了企业用户表现出的需求外,终端的多样化也让个人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毕竟用一个U盘在多个终端间来回导数据,并不是件很方便的事儿。
虽然需求各不相同,但解决方式都基于云计算这种模式。这使得大的ICT企业纷纷拥抱云计算,推出烙上“云”标签的服务。
传统的IT巨头,如IBM通过整合软件、硬件与服务各条产品线,大力推进行业云的建设;联想也结合云终端应用,借“云”发力移动互联网;惠普则以存储为核心,推出混合云产品。
在传统的电信领域,也正风起“云”涌。华为于去年底,发布全球云计算战略,整合其在终端、网络及云端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打造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今年11月初,华为更是设立了IT产品线,大举进军云计算领域。中兴通讯宣布2011年战略性进军云计算领域,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增长点之一,并借此进军IT领域。 此外,众多国内外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云平台及云计算解决方案。
而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实践SaaS模式。以用友为例,去年12月底,用友就发布了“S+S”(管理软件+云服务)的云战略,并不断加速产品解决方案和云服务互相融合。
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场盛宴。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等不仅推出了面对企业的云服务,也争相上线各种面向个人用户的云服务。阿里巴巴推出了面对企业的云计算产品,将资源与互联网上的主流建站软件程序相结合,提供给中小互联网创业者;今年7月,阿里巴巴还推出了云0S( *** 作系统),进军移动云服务领域……
可以看出,在这些ICT巨头中,有的以云服务作为核心业务,有的借云计算进军另一个行业,有的靠云平台打通旗下各项产品,有的将云应用视作自己主营业务的助推器……云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标配,并发挥着不同的效用。
实际上,无论是打上“智能”标签的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产业,还是拥有更多应用场景的软件行业,亦或是代表着下一波IT浪潮的云计算产业,它们的发展加速着中国ICT产业前进的步伐,助力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最大的IT专业媒体集团。成立二十余年以来,研究院秉承“信息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致力提供决策咨询、管理顾问、媒体传播、评测认证、工程监理、创业投资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决策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六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子报》、《通信产业报》等6报10刊41个网站,以及影视、出版、广告、展览等众多传媒信息业务,单期读者1500万人次。

文/杨剑勇

物联网(IoT)蕴含的内容及其广阔,也被视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得到了各国政府大力支持,让一切设备互联将影响着各国经济,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未来新型社会,以及影响着数十亿的企业和消费者,尤其在全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下,能充分利用物联网的企业将会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赢家,然而企业在署物联网最大瓶颈就是人才匮乏。

来自网络

物联网战略 人才视为支柱

物联网是近年来最热门关键词之一,然而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但有“物联网之父”之称的Kevin Ashton在1999年创造了“物联网”一词,早期的物联网主要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随着技术和应用不断发展,到如今物联网蕴含的内容及其广阔。简单来说是让万物连接至互联网,更深入一点,就是让毫无生机的物体通过联网后,具有感知能力,设备具有思考决策的能力。

让一切设备互联将重塑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来自思科报告声称:”到2021年,在全球271亿连接设备中,物联网设备将占据连接主导地位。在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运营商事业部总经理YvetteKanouff看来:“全球全数字化转型持续升温影响着数十亿的企业和消费者,网络和安全将成为物联网发展关键。

物联网被视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备受关注,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本国家的物联网相关政策,得到了各国政府大力支持,预示着一个新的物联网时代即将崛起,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也将消失,而中国有望领跑全球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7500亿元。

在日本,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战略,旨在普及“物联网,囊括人才培养,人才投资视为支柱,以应对所有机器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后所产生庞大的数据,能够有效运用的人才不可或缺,通过人才投资提高生产率作为解决劳动力不足,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未来新型社会。

物联网产业在迅速发展之际,相关产业人才也备受关注,由于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的稀缺,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尤其物联网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至此高校也先后开设了物联网专业,为产业注入新兴人才,作为新兴专业,物联网工程、网络安全和大数据等在高校增加明显。在机智云创始人兼CEO黄灼先生看来,物联网是一个有机互联的生态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未来将更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但数据分析、云端安全等技术,全球专业人才也不多。

物联网人才受青睐备,校企结合培养人才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崛起,杨剑勇曾提出:“万物透过互联,赋予万物感知、认知,我们处在了万物互联的好时代。”同时,能充分利用物联网的企业将会成为未来赢家,如今,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全球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根据Gartner报告显示,企业在署物联网最大瓶颈就是人才匮乏。

(一)校企结合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物联网开发平台,早在多年前,机智云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展开合作,为可研项目提供资源便利,目的是人才培养。

机智云通过联合其他校企等伙伴,结合热点技术、热门岗位、市场需求、学校专业等方面进行整合匹配,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人才评测服务,以及为企业用人选拔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动智能产业行业人才标准与技术研发。

(二)专业培训 认证考试

就在近日,中盛君安和机智云达成合作协议,深度整合各自资源和优势,全面推动物联网应用人才培养工作,加速产学研用落地。中盛君安是工信部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教育部授权教育培训机构。

机智云则是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物联网开发及云服务平台,基于多年来为各行业提供物联网云服务所积累的经验,牵头制定了成体系的智能家居创新课程,利用机智云量产级的物联网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结合IoT前沿最新技术、企业实际需求和量产应用案例,再通过集中培训、动手实践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物联网应用技术,培养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的整套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填补了目前物联网教育领域的空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人才成为企业最大的需求,在工信部电子通信行业职业职能鉴定指导中心、北京产学研信息技术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中盛君安联合机智云开展“智能设计(智能家居的研发实战实 *** )专项技能培训与考试”工作,其最大特色结合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和物联网行业热点技术;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注重实 *** 训练;另外,获得证书的高校学生可直接纳入机智云人才库,推荐和对接企业需求。

(三)软硬结合 降低物联网开发门槛

另外,也和国内知名开源电子网(OpenEdv)正点原子建立了紧密合作,基于机智云自助开发平台和正点原子STM32开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物联网开发工具和技术服务,帮助物联网开发者快速实现智能产品开发。对于此次双方在物联网开发领域进行深度整合,在机智云总经理黄锡雄看来:“正点原子为开发者提供专业的开发板,也在为高校提供物联网开发课程,帮助了很多创业团队,和正点原子的合作,能在更广阔的创新生态中帮助到更多开发者。”

(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物联网人才

由于物联网方面的人才在市场非常紧缺,在人才培养方面,机智云与多方合作,包括联合iCAN发布了物联网技术人才孵育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物联网开发实训培训,及工信部职业技能鉴定认证,系统挖掘和培养一批符合国家物联网技术发展需要、符合智能产业人才需求、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项目实 *** 能力的新兴技术人才。

机智云长期致力于推动物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长期携手包括微软、英特尔、Qualcomm、ST、Arduino等众多国际知名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并通过为开发者举办公开课和训练营等各种事形式,打破传统,以推动物联网持续发展为己任,不仅培养了众多开发者,其平台也降低开发者门槛,截止2016年底,平台聚集了超过5万名活跃智能硬件工程师,催生了上万款产品研发,其平台在线设备总量也超过700万台,促进了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写到最后

百度李彦宏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不会再有新独角兽,同时表示物联网已经为时不远;日本软银孙正义声称物联网将会引领下一轮技术爆炸;而在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看来,互联网即将消失,物联网无所不能,对科技公司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作为拥有物联网属性的平台,不仅可实现各设备的互联互通,机智云也在围绕云平台之上不断增加适用于不同场景需求的应用服务,来服务客户需求的不同场景,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物联网开发平台,机智云就要把这些复杂的算法模块化、工具化,持续为开发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开发工具和模块服务,帮助他们低成本快速进入物联网行业。

本文作者杨剑勇,长期关注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

IT168 评测身为一个漂在北京的人,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租房,而租房中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事儿就是网络,毕竟生活中没有空调和WiFi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每年一次甚至几次的搬家相信大家也深有体会,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关系到网络,自己办理宽带吧,第一太贵第二每次搬家都要移机重新接线,或者小区根本不支持该宽带,那就只能浪费;与人合租网络吧,大家使用的情况不一样,网络卡顿不说,心理也不平衡。如果只用自己的手机上网,套餐也贵,而且分享后的网速也慢。也就说,很多时候,我们未必需要一个固定的宽带网络,但是却很需要一个网速快流量够而且更自由移动的WiFi,而华为4G路由 2就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只要一张专用的4G卡,就能瞬间变成高速的无线WiFi,不管你走到哪里,带着华为4G路由 2插上电就是你的随身“宽带”!
简单地说,只要一张上网卡,华为4G路由 2就可以将4G转换为WiFi进行分享,支持联通/电信/移动4G全网通,联通3G和移动3G等,而且还带有千兆自适应网口,轻松实现一机两用,无需拉线,随时带走,方便快捷,高速上网,支持最多达32个无线终端设备。
除了针对搬家租房的朋友,包括在学生宿舍,会议场合,经营店铺等场景下,华为4G路由 2都是十分便利的WiFi设备,除了可以快速建立无线信号,毕竟现在很多的流量卡资费也都很便宜,甚至包月无限,相比安装固定的宽带更自由、更划算,所以成为现在很多人的选择。最近刚刚推出的华为4G路由 2究竟怎样,我们率先拿到了产品,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展示和解析,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需求点的。
外观解析
与看惯了黑色的路由器相比,白色而简洁的外观,让华为4G路由 2看上去更时尚,家用的无线路由器大多是躺着的,带着几个天线,但是华为4G路由 2采用的是两根内置的高性能4G全向天线,你可以理解为360°全向空间释放,而且无需调整天线。
将这个盒子站立在桌面,正面上方是状态指示灯,从左到右分别为电源灯、网络状态、WLAN指示、网口灯、信号强度灯,下面中间是华为标识。整机还呈现上窄下宽的形状,便于华为4G路由 2可以立式放置在桌子上。
▲华为4G路由 2正面
背面主要是4G卡插槽、天线预留槽,以及下面的电源连接口和网口。在电源接口的左侧小孔是复位键,与常见的路由器功能一样,实现恢复默认设置的按钮。
▲华为4G路由 2背面
华为4G路由 2的顶端是电源开关按键和WPS按键,如果您的移动终端支持WPS功能,可以通过这个按键开启与华为4G路由 2的连接。
▲顶部的电源按键和WPS按键
如果你的使用环境4G信号比较弱,为了增加强度,你还可以单独给华为4G路由 2增加一个4G外置天线,信号不是问题。
▲预留的外置天线接口
华为4G路由 2采用专属的流量卡,支持全网通,比如各运营商都推出家庭宽带套餐,送1主+4副卡,联通的冰激凌、移动的任我用、电信天翼等不限流量套餐,物联网卡资费低至02元/GB,优惠资费层出不穷。通过4G/3G流量上网,资费已经不是瓶颈,满足用户场景需求是根本。
▲4G卡槽
华为4G路由 2的外观相当比较简洁,功能也是一路了然,很容易 *** 作上手,所以在购买后只需要再经过简单的设置,就能立刻实现4G转WiFi了。
设置与连接
因为华为4G路由 2支持千兆自适应网口的连接,所以如果只是连接有线网络到WiFi的转换,路由的设置与常用路由器的设置基本类似。但是华为4G路由 2还支持4G 转WiFi的功能,所以还需要对这张上网卡进行简单的设置。
▲华为4G路由 2使用4G转WiFi时的状态
▲华为4G路由 2有线转WiFi时的状态
我们测试的4G 流量卡是阿里定制联通卡,在正常使用之前,需要对该卡进行激活并实名认证,以及与你的淘宝账号进行捆绑的设置。根据包装里的说明书,首先需要关注“物联网中心”这个公众号,然后在公众号里进行捆绑激活的设置,这里还会用到设备的ID号,实名注册等信息,只要根据提示一步步进行,无非是用些时间。
这样完成之后,我们以后也能通过“物联网中心”公众号进行查询当前卡的费用和使用情况,以及卡的续费等 *** 作,所以这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具体的 *** 作我们也不一一展示了,但需要提示的是要细心、有耐心。
▲在公众号里实名注册并激活SIM卡
然后我们再对路由器进行网络设置,这里我们使用有线连接路由器和PC,并打开浏览器输入该路由器地址19216881,输入默认密码admin就进入设置了,中文的界面很好理解,包括对路由器进行密码重置等,我们这里不做更多的解释了。
▲登录4G路由 2
▲华为4G路由 2设置界面
设置完成后可能需要重启华为4G路由 2,之后SIM卡应该已经可以连接了,但这只是在PC上的控制,想要在手机上实现对路由器的控制,我们还需要下载一个华为智能家居的APP以及注册华为服务,根据APP提示完成注册即可。然后我们就能在智能家居里绑定这个华为4G路由 2并实现手机的管理和控制。
▲安装华为智能家居APP并
绑定华为4G路由 2
绑定华为4G路由 2之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场景,也就是你把这个路由器放在客厅还是卧室、书房等,随便选择即可。实际上这个APP是用来添加更多智能家居产品用以实现控制的。
▲成功添加华为4G路由 2,并且已经连接设备
之后还可以对你的华为4G路由 2进行更多的设置和管理,比如控制加入无线的用户,查看流量情况等,当然你也可以远程控制,是不是感觉十分方便了?
▲手机实现对华为4G路由 2的更多管理和控制
有线网络的设置跟所有的路由器都是一样,所以相对简单。但是针对4G卡,以及绑定设备的步骤比较复杂,比如需要实名认证流量卡并绑定账号,然后还要下载一个APP,再注册华为账号、绑定设备等,需要一些耐心。但好在设置完成之后,也就简单了,无论在哪里,只要连接上电源就能立刻获得WiFi了。
网络测试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路由器信号的强弱取决于天线的多少,这并不正确。无线模块功率、天线增益、天线类型、地理环境等都可能是路由器信号不好的因素,所以通过外观以及有几根天线是看不出来其信号究竟怎样的。
而华为4G路由 2在外观上看没有天线,是不是意味着信号不好呢?当然不是!而且当使用空间较大时,还可以给路由器添加外置天线用以信号加强。
▲华为4G路由 2也可以外接天线用以增强4G信号(需单独购买)
4G信号强度决定华为4G路由 2上网稳定性和速度的关键,华为4G路由 2支持两根内置的高性能4G全向天线,“全向”的意思就是可以360度全方位接受4G路由信号,可以更好的接受4G信号。全向天线的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用户调整天线角度,甚至在空间环境上的要求也没那么苛刻。
具体这款华为4G路由 2的网络表现如何,我们使用大家常用的“测速大师”和“测网速”两款应用来实际测试一下,测试的环境包括我们公司的环境,家庭的网络环境。其中公司的有线网络对速度进行了限制,所以我们主要检测4G网络。
两款应用的测试数据一目了然,这个速度用于看在线视频、网络购物、在线音乐等也是毫无卡顿,这个速率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店铺里、咖啡厅等场合使用都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之后我们还尝试10米左右的距离,测试速度有所下降,但是这个距离也是令人满意的。
▲公司写字楼环境下的4G网速测试
家里的有线网络是北京宽带100M,费用倒是按100M交的,但根本达不到,在上网高峰期看视频依然会卡。这个一机多用的华为4G路由 2能实现有线转WiFi,以及4G在我家里的信号如何呢没有想到的是,4G信号在家里会这么好,家里的多台无线设备,包括手机、智能电视等,与华为4G路由 2连接,都可以流畅地使用。
▲小区家庭里的4G网速测试
然后我再设置好宽带转WiFi,毕竟家里没有电脑使用有线,所以路由器转WiFi信号就够了。其实有了华为4G路由 2直接办理一个4G流量卡就足够了,不仅速度跟得上,价格也很划算了,至于宽带真是可以取消了,没必要多交一份儿钱。
▲家庭宽带转WiFi后的网速测试
这个速度也就是50多兆的带宽,花了100M的钱用了一半,但如果能稳定这个网速我也不说什么了,只是很多时候,尤其是晚上要看电视用到网络了,却根本无法流畅播放。
从数据上看,华为4G路由 2相比我此前家里用的那个路由器信号还要好,而且在连接宽带转WiFi期间,各个设备还是很流畅的,另外,华为4G路由 2也很轻很小巧,因为连接的线不多,所以摆放在家里还是融合很好的。
总结:插卡就上网,4G转WiFi,在几天的体验中,华为4G路由 2让我觉得办理宽带就是多余,下载大文件的频次毕竟很少了,更多的是浏览、购物、看在线视频、微信聊天,包括玩游戏、看直播,一个华为4G路由 2就能搞定的事儿,而且流量卡的资费已经如此便宜,宽带的意义何在?尤其对于租房、合租的用户,随时搬家随时带走,更是少了移网、转网、拉线的很多繁琐,我想,这就是华为4G路由 2存在的理由。另外,华为4G路由 2更是化繁为简,一次设置随时使用,但是在功能上却一点儿也不弱,上网、管理、智能家居的支持等等方面,都让这个小盒子很不一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98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