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智慧工地”逐步进入政策视野,此前则多为建筑施工企业出于自身需求开展的创新应用。尤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后,“智慧工地”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渐成共识。
当前,针对“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关于“智慧工地”的概念界定和路径设计也各有千秋。综合多地文件,可以将“智慧工地”理解为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要而言之,“智慧工地”旨在为工程施工项目装上“智慧大脑”,通过采集、集成和应用建筑施工数据,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监管。
1、信息采集:打破“信息孤岛”
施工现场散落着类别多、数量大的信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主体,需服务于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控制需要。
为改变传统工地中信息重复采集、信息交叉上报、信息冗余严重、信息更新滞后的信息管理现状,“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满足项目管理者对现场作业过程所需数据的及时获取、共享和沟通。
针对现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信息孤岛”现象(表现为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智慧工地”着力打破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交互关系,既在“信息孤岛”间架设桥梁、实现大数据融合,也为破除“信息壁垒”、填平孤岛重建奠定基础。
响应《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针对施工类企业提出的“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号召,各地也要求逐步推进BIM技术,以降低信息在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2、系统集成:汇集多元力量
在优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需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针对市场上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多而杂的近况,“智慧工地”通过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系统,将施工现场所应用的各类小而精(杂)的专业化系统集成整合为各功能模块集成统一的系统平台。如《重庆市2020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6项元素,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智慧工地应涵盖现场应用、集成监管、决策分析、数据中心和行业监管等五个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智慧工地”还有意提高BIM、LBS、VR、AR等技术应用软件和系统的集成程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市场存在的软硬件集成难、系统选型难等问题。
3、数据应用:升级项目管理
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集成都是为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对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效能的价值。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得以在数据应用环节发挥巨大潜能:“了解”工地的过去,“清楚”工地的现状,“预知”工地的未来。
对于各方建设主体而言,“智慧工地”有利于施工精细化管控的实现:通过集中获取、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项目信息,应用人员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监督、车辆未冲洗抓拍、现场设备监控等功能,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长远来看对于项目管理各方而言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创新选择。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可通过“智慧工地”优化对于施工项目的微观管理,如《成都市智慧工地线上巡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含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所监管项目智慧工地线上巡查工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和处理巡查问题;另一方面可应用“智慧工地”更好实现“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落实“现场优秀、市场优选”原则,在建筑企业中普及“以现场促市场、以市场保现场”观念,优化对于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
“智慧工地”是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应用能够提升行业监管和企业综合管理能力、驱动建筑企业智能化变革、引领项目全过程升级。当然,其推广还需以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为出发点,政策支持、措施保障、督导监管加以辅助。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被动式、非接触的检测与识别技术,可利用目标和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或辐射差异形成的红外辐射特征图像来发现和识别目标,其两大基础功能是测温与夜视。
测温,即能实现非接触式远距离测温和故障检测,优势是简单直观、安全精准、高效省时和全天候工作。夜视,即在完全无光的情况下可轻松探测和识别目标,优势是全天候工作、无惧恶劣天气、作用距离远和超强隐秘性。
红外热像仪的最早应用起源于军事领域,后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电气设备维护、工业自动化、检验检疫、安防监控、森林防火、消防救援、警用执法、户外运动等多个民用传统领域,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物联网、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多个新兴领域。
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化为带有温度数据的可视化图像,通常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温度,能反映出目标表面的温度分布状态。它是一种被动式、非接触的检测与识别技术,其两大基础功能是测量温度和全天候成像。
红外热像图
可见光图
传感器龙头上市公司有:中航电测:传感器龙头。9月27日讯息,中航电测3日内股价下跌585%,市值为9499亿元,跌319%,最新报1608元。传统衡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缓慢,公路、健康、消费、测量与工控领域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传感器智能化、网络化应用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行业项目机会多,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特点显著,市场需求基数大,但产品存在生命周期短的风险;公路、测量与工控领域技术日益成熟,智慧物流、新零售、环卫称重等新兴行业整体市场需求规模较大、技术发展较快,但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现阶段仍处于市场观望期和用户体验培育期。
一、传感器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1、华工科技:公司主业分为激光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光通信及无源器件产业板块、激光全息防伪产品和包装印刷产业板块、敏感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技术产业板块以及物联网产业。“
2、盾安环境:公司与Microlux在中国共同投资设立盾安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合资企业经营MEMS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制冷空调领域、医疗领域、工业控制领域、能源领域、航天领域及其他领域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
3、联创电子:车载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的研发,拥有无人驾驶镜头和传感器镜头;为特斯拉提供车载镜头;为京东方提供触控显示模组及一体化产品的生产加工。
4、ST威尔:公司以募集资金569966万元投资新建年产5万台传感器生产基地,预计年均税后利润109595万元,建成后将具备高精度传感器生产能力,在充分满足未来压力变送器和电磁流量计产品对传感器需求基础上,还将提供给国内及国外客户。公司的核安全级(简称1E级)WT3000N、MV2000TN差压/压力变送器通过了相关的试验和鉴定,很好地满足核电厂等核工业过程高放射性、地震、高温高压蒸汽、腐蚀性等特殊场合的精密测量和应用。
5、苏州固锝:物联网传感器测试平台。子公司艾特曼电子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晶圆级MEMS器件封装工艺及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代工服务,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系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多领域智能化传感器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6、金智科技:公司控股子公司悠阔电气研发的UK-R200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激光雷达导航定位、红外测温、智能表计识别、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自主充电系统核心技术于一体,利用车载红外、可见光及声音传感器代替人进行设备温度、仪表读数、开关状态、异常声音等各类巡检工作,已成功通过国家电网公司2018年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集中测试,目前已具备国网投标资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