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农牧业、食药监管、质量技术监督、财政、教育、公安、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工作。第五条 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牧业、食药监管、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公安、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建立肉类蔬菜追溯管理协调机制,共同做好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系统运行及日常监管工作。第六条 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联系各新闻单位,加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宣传工作。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定点屠宰企业、市场开办者、入市经营者、团体消费单位和外埠肉品经销商依法经营和遵守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规定,宣传、普及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知识,增强诚信经营意识。第二章 追溯系统建设第七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农牧业、食药监管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市级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团体消费单位、产销对接企业、配送企业追溯子系统和系统相关的网络、电子设施设备等产品。第八条 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牧业、食药监管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确定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所需采集的经营者档案及肉类蔬菜交易信息。第九条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按照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运行管理。纳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定点屠宰企业、市场开办者和团体消费单位,应当配合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安装相关设施设备和应用系统,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系统,并根据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需要对内部经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调整。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肉类蔬菜经营场所,应当符合追溯管理系统运行需要。纳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肉类蔬菜经营场所,不符合追溯管理系统运行需要的,定点屠宰企业、市场开办者应当进行相应改造,投入经费较大时,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资金补助,使其达到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运行要求。第十一条 农牧业、食药监管等部门自行建立的追溯管理系统,应当与商务流通领域利用物联网建设重要产品等追溯系统有效对接,为加强商务领域应急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维护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应当落实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维护资金,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第十三条 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追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系统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
建立追溯管理系统的定点屠宰企业、市场开办者和团体消费单位,应当制定系统使用制度,并指定管理人员对信息采集、传输、通讯等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物联网和互联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物联网的覆盖范围要远大于互联网。互联网的产生是为了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其服务的主体是人。而物联网是为物而生,主要为了管理物,让物自主的交换信息,间接服务于人类。
2、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
3、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物联网运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技术、互联网、智能芯片技术、软件技术,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所有领域。而互联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技术方向。互联网只能是一种虚拟的交流,而物联网实现的就是实物之间的交流。
“物联网”一词最初是由Peter T Lewis于1985年9月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黑人议员第十五届立法协会上的演讲中概念化,创造和出版的。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互联。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17日,世界信息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扩展资料
7月9日,“十年之约物联网 中国行”媒体团来到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新生与媒体深入对谈对物联网发展的认识。
物联网发展在国内处于“萌芽期”,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将迎来物联网的“发展爆发期”。“过去大家定义物联网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而随之时代的发展,对物联网的理解也随之延伸。
现如今,物联网不仅提供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的连接、数据获取,同时,利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流动,利用大数据、AI赋予智能。” 张新生说。
参考资料:
概括起来,目前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四大领域有:
一、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
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
二、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
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目前,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
三、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
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的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动化 *** 作的网络,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目前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哈、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四、企业的智慧供应链
在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期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是IBM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应用案例。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全面感知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甚至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
2、可靠传递
是指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因特网融合,对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现有的电信运行网络,包括无线和有线网络。
由于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局部的无线网,因而无线移动通信网、3G网络是作为承载物联网的一个有力的支撑。
3、智能处理
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受到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扩展资料:
基本功能
在线监测:这是物联网最基本的功能,物联网业务一般以集中监测为主、控制为辅。
定位追溯:一般基于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GPS(或其他卫星定位,如北斗)和无线通信技术,或只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如基于移动基站的定位、RTLS等。
报警联动:主要提供事件报警和提示,有时还会提供基于工作流或规则引擎(Rule“sEngine)的联动功能。
指挥调度:基于时间排程和事件响应规则的指挥、调度和派遣功能。
预案管理:基于预先设定的规章或法规对事物产生的事件进行处置。
安全隐私:由于物联网所有权属性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物联网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远程维保:这是物联网技术能够提供或提升的服务,主要适用于企业产品售后联网服务。
在线升级:这是保证物联网系统本身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也是企业产品售后自动服务的手段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逐渐成为可能。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物联网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2 优化资源配置:物联网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优化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提高生活质量:物联网可以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各种领域的应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4 推动产业升级:物联网的发展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新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5 促进社会进步: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步,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未来,物联网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