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信息孤岛"?实现电子政务

如何打通"信息孤岛"?实现电子政务,第1张

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平安城市等基础框架之上建立的全新实体,通过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有效融合,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为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
从国家政策来看,中国“863计划”智慧城市项目总体技术体系架构在科技部863计划“智慧城市(一期)”项目的支持下,863计划智慧城市项目(一期)总体组提出了“六横两纵”的智慧城市技术框架。“六横”层层递进,最下层的是城市的感知层,再是传输层,再上面依次分别是处理层、支撑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最上面是智慧应用层,贯穿全局的是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标准与评测。
而要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必须引入大数据技术,主要包含三大方面的需求,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才能实现海量数据的搜集、处理、加工、分析,并真正作用于具体细分行业:
一、大数据融合技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城市系统之间由于标准问题无法有效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在大数据融合技术领域,一方面要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海量异构数据建模与融合、海量异构数据列存储与索引等关键技术研发,为给予底层数据集成的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和技术保障。
二、大数据处理技术
大规模数据在智慧城市系统流动过程中,出于传输效率、数据质量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需要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预处理。大数据处理技术往往需要与基于云计算的并行分布式技术相结合,这也是目前国际产业界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
三、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为智慧城市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能力。相比于大数据融合和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更为复杂,是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用户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日渐明显,大数据行业应用遍地开花。小编通过金鹏信息在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的探索,分享一些国内外的实际案例供借鉴。
1国内的智慧城市
2013年3月,北京市的“智慧朝阳服务网”正式上线。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分析手段,从支撑库提炼出数据后发送到服务管理系统,然后通过服务门户,包括微信、微博、移动应用、服务网站、机顶盒等多元化的方式与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沟通。
2国外的智慧城市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3智慧医疗
金鹏信息医疗制定了基于英特尔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在郑州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经过反复测试和调优,这一区域卫生大数据计算架构可以满足海量数据(一亿条以上记录数)的高并发检索和实时数据分析的性能要求,满足了“智慧”的大数据需求。
4智慧警务
通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视频智慧分析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移动警务智能系统、数字集成等前沿科技,实现警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流程化、可视化。
5智慧交通
郑州建立智能公交系统,使公交车信息就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如最近的一辆公交车还有5分钟到站,满员;下一辆公交车还有10分钟到站,有空座,可以选择乘坐;下楼2分钟,走到站台1分钟,余下7分钟,还有时间坐下喝杯热茶。
6智慧消防
郑州建立智能消防系统,报警人只需拨打119,系统将立刻定位报警人当前位置,并调用位置所在区域监控摄像头,确定灾情地点和火势情况。
7智慧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进行挖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金鹏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最适合构建协同治理的电子政务系统。

论述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如何促进公共管理现代化的如下:

1、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电子化手段,电子政务可以加速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提高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效率,缩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成本。

2、加强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监管:电子政务平台可以集中管理公共服务的数据和信息,使政府能够更好地监测和评估公共服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实现信息化决策: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收集和整合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从而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方式,方便公众与政府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公众更加了解政府工作,同时也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和公众需求。

总之,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高效,推动公共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慧政府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强调作为平台的政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实现政府和公民的双向互动
中文名
智慧政府
类别
计算机软件
领域
计算机
功能
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精细化
智慧政府简介
“智慧政府”不仅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还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创新20方法论,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Web 2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正由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智慧政府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必须建立“智慧政府”。
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以人为本等特征。
四大领域
一般来说,“智慧政府”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大领域。
智能办公
在智能办公方面,采用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改造成为智能办公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对公务员的办公行为有记忆功能,能够根据公务员的职责、偏好、使用频率等,对用户界面、系统功能等进行自动优化。智能办公系统有自动提醒功能,如代办件提醒、邮件提醒、会议通知提醒等,公务员不需要去查询就知道哪些事情需要处理。智能办公系统可以对代办事项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等进行排序。智能办公系统具有移动办公功能,公务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办公。智能办公系统集成了政府知识库,使公务员方便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分享他人的工作经验。
智能监管
在智能监管方面,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监管对象的自动感知、自动识别、自动跟踪。例如,在主要路口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视器,就能够自动识别在逃犯等;在服刑人员、嫌疑犯等身上植入生物芯片,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追踪。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自动报警、自动处置等。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山体形变进行监测,可以对滑坡进行预警。当探测到火情,建筑立即自动切断电源。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自动比对企业数据,发现企业偷逃税等行为。智能化的移动执法系统可以根据执法人员需求自动调取有关材料,生成罚单,方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
智能服务
在智能服务方面,能够自动感知、预测民众所需的服务,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如果某个市民想去某地,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线路,并给市民实时导航。在斑马线安装传感器,当老人、残疾人或小孩过马路时,智能交通系统就能感知,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这些人顺利通过。政府网站为民众提供场景式服务,引导民众办理有关事项。
智能决策
在智能决策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领导需要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开发用于辅助政府领导干部决策的“仪表盘”系统,把经济运行情况、社会管理情况等形象地呈现在政府领导干部面前,使他们可以像开汽车一样驾驭所赋予的本地区、本部门职责。
“智慧政府”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也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将实现作为平台的政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实现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我国在2010年将物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物联网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网信技术的爆发与深度渗透,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发生了更为深刻、多元的变化。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多角度理清了政府在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中作用定位。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供给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释放创新活力
数字化资源是“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源头活水。资源的数量、增量和质量事关“互联网+社会服务”的优劣。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
首先,鼓励社会服务资源的数字化,盘活存量。传统的社会服务资源多依赖于实体化载体,限制了优质资源的传递和复用。《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服务领域国家数字资源服务体系。鼓励具备一定资源基础的领域诸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和旅游、体育等尽快将已有服务资源数字化,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增加社会服务数字资源的供给。
其次,鼓励服务主体的数字化转型,驱动增量。服务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是突破社会服务资源瓶颈的重要路径。《意见》强调,要推进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家政公司、社区等社会服务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应用。政府应鼓励社会服务主体加快实现服务资源生产、加工、组织、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提升服务资源整合汇聚、共享复用以及供需匹配效率,从而驱动社会服务数字化资源的持续增长。
第三,鼓励跨界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释放新动能。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使传统的服务提供方式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更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政府通过鼓励市场主体融合利用多领域多维度的数据,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服务内容和展现形式,有助于更好匹配用户需求,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资源质量的飞跃发展。
二、有效发挥政府在数据共享开放中的枢纽作用,促进数据有序安全流动
政府在政务服务资源共享开放平台建设、系统对接、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政府的权威性以及政务资源天然的重要性,在社会服务数据的共享开放中,政府理应发挥好枢纽作用,确保数据流动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首先,以标准化、目录化、清单化打牢共享开放的基础。《意见》提出要研究跨领域数据共享统一标准,建立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和开放清单。标准化、目录化、清单化等工作的推进实施,将以标准规范形式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厘清数据的权属关系,通过国家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开放数据,真正使社会服务数据的共享开放有据可依,有处可查。
其次,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通道有效连接市场和政府数据。《意见》明确了充分发挥国家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支撑和交换通道作用,探索企业数据平台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对接,这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言,政府数据以其全面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互联网+社会服务”的优化升级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国家平台本身已汇聚了各地方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经过了实践的考验。此外,政府作为区别于社会服务其他主体的第三方,更能打消行业和机构对数据共享交换的顾虑。
第三,以法规制度为手段强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立法保护是世界各国促进在线服务的通行做法。例如,爱沙尼亚出台了《公共信息法》、《数字签名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系列法律,加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意见》强调,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制定覆盖数据共享、开放、流通、交易和数据安全保护的法规标准,强化安全保障,规范行业行为。
三、持续发挥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作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数字时代,由于数字障碍导致的获取和使用数字化服务上的差异逐渐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新维度。因此,政府在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倾斜和扶持,以提高服务的普适性与普惠性,保障社会公平。
首先,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接入能力。《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但农村网民规模仅占网民整体263%,网络覆盖度和上网速率是制约农村网民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随着欠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群体将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互联网+社会服务”获取条件。
其次,支持在线服务资源定向帮扶,提高优质服务辐射面。在互联网时代,优质服务是否上网,服务对象是否掌握必备的信息化技能,都会影响服务的辐射面。如何会用、用对、用好“互联网+社会服务”,客观要求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鼓励社会服务机构建立专门面向欠发达地区的在线服务培训体系,帮助其增强服务技能,另一方面支持东西部通过线上对口帮扶、优质资源“1+N”等方式,提供大量的诸如名校名师网络课程、三甲医院名医专家网上会诊、虚拟养老院、网络图书馆等欠发达地区急需的优质资源,扩大资源的辐射范围。
第三,多项举措破解薄弱领域市场机制缺位,提高服务均衡度。市场规律决定了市场资源总是偏爱那些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好的领域。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仅靠单纯放宽市场准入可能在公共服务公平普惠方面收效甚微。《意见》强调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投资基金加大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双创债务”等方式,多项举措形成组合拳,增加基础薄弱领域对市场要素的吸引力。
四、积极发挥政府在推进过程中的统筹和监管作用,保障各项举措落地生效
“互联网+社会服务”工作保质保量如期推进,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推进过程中应以分工落实组织保障,以评估促进问题整改,以试点树立优秀标杆,以创新监管营造良好环境,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首先,明确权责和细化制度,落实任务分工。《意见》中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提出教育、工信、公安、民政、人社、商务、文旅、卫健、体育、医保、药监等重点部门制定配套措施,指导、支持地方“互联网+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动有关任务目标落实到位。
其次,评估考核和试点应用相结合,树典范促推广。“互联网+社会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错中前进。《意见》对在线服务能力评估、示范平台建设、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等提出明确要求。以评估考核为抓手能够有效发挥政府的检查督导作用,基于评估考核结果及时发现和整治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乱象。以试点应用为切入点,则能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同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成功一批复制一批,加快工作推进速度。
第三,信用监管和线上线下维权相结合,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在“互联网+社会服务”推进过程中,势必涌现出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意见》强调要坚持包容审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这意味着要通过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对“互联网+社会服务”领域的态势感知和风险预警能力。重点针对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等,畅通线上线下维权渠道,形成多方共治的监管格局,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环境。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一,坚持市场化导向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物联网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考虑到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强调在竞争性的应用领域,要始终坚持应用推广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作用相对较大的领域,也要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

第二,坚持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物联网发展的问题,提出将需求牵引作用。

第三,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和重要任务,提出加大物,联网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应用推广模式的探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机制,培育发展物联网新兴服务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20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