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oT)是指具有嵌入式识别、传感和驱动功能的空间分布设备,通过互联网和Web扩展到物理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不断升级与积累,产业链得到不断完善与成熟,将带动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持续发展。
在应用方面,物联网应用前景广阔。首先,在智能家居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通和联动,让人们能够在家中更加方便舒适地生活。其次,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医疗保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性能将有助于物联网设备之间更加快速地进行数据交互,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现状: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大势所趋: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
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5G建设成本攀升 中国移动增收不增利
在流量红利消失、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提速降费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近年来,三大运营商无一例外陷入增长瓶颈,集体出现营收下滑的趋势。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半年,三家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却都实现正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0 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6927 亿元,同比增长 32%。其中,中国移动营收3899亿元,同比增长01%;中国电信营收为193803亿元,同比增长17%;中国联通营收为1504亿元,同比增长38%。在净利润方面,中国联通净利润为3344亿元,同比增长109%;中国电信净利润为13949亿元,同比上升03%;只有中国移动同比下降05%至5577亿元。
有证券分析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联通、电信的利润增长与成本控制有关。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持续良好的资本开支控制和高效运营”,其中包括控制5G资本开支,严控用户发展成本、清理低效无效产品和渠道等。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25997亿元,同比下降11%;中国联通销售费用为1488亿元,同比下降148%。此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5G网络上的共建共享也使得两家节省了大量网络建设开支。王晓初此前透露,在5G的五年建设周期中,共建共享将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各节省2000亿元的资本开支。
而按照中国移动财报的解释,其上半年营运支出为330745亿元,同比增加1073亿元。其中,由于5G网络、数据中心规模扩大,电费增长较快导致的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同比增加11%,成为营运支出攀升的主要原因。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大增 成携号转网最大受益者
根据三大运营商的月度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为946亿户,排名行业第一;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为343亿户,排名行业第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为309亿户,排名行业第三。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上半年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净流失353万户,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净流失8947万户,而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实现了净增长790万户。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此不难看来,中国电信成为了携号转网新政的最大受益者。
从三家财报来看,固网宽带业务正成为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动力之一。上半年,中国移动宽带收入为36368亿元,同比增长1059%;中国电信宽带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05%;中国联通宽带收入为219亿元,同比增长59%。
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业务却表现不乐观。上半年,中国移动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539%,短彩信收入同比下降988%,无线上网收入同比仅增长32%,增幅远低于去年同期;中国电信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158%,互联网收入仅同比增长43%;中国联通语音收入同比下降155%。
工信部发布的 2020 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上半年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9%。截至 6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595 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65 亿户。电信业务使用方面,移动电话通话量降幅逐步收窄,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同比增长 304%。
“新基建”成财报亮点 广东多个数据中心拟投产
数字化转型成为近年运营商的共同方向, 2020年上半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业务也成为运营商们的财报亮点。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IDC及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29%,物联网及大数据收入均增长50%以上;中国电信行业云收入同比增长304%,物联网收入同比增长155%;中国联通IDC及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29%,物联网及大数据收入均增长50%以上。
三大运营商也开始在5G应用场景的变现上加快 探索 。比如,政企客户等B端市场被中国移动视为“蓝海”,今年7月,他们推出了5G专网产品、技术、运营三大体系,其5G专网包含“优享、专享、尊享”三种模式。中国联通在8月18日的5G+工业互联网推进大会上发布了三款“5G专网产品”和两大“5G专线产品”,这些都是5G在垂直行业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基础。
除了5G建网投资,运营商们也启动了数据中心的投资计划。南都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该公司拟加快推进移动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IT云资源布局;优化形成“3(热点区域中心)+3(跨省中心)+X(省级中心+业务节点)”数据中心布局。 而中国电信则透露,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快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陕的大型数据中心建设。
广东移动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在2020年将投产广州、汕头、湛江数据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2021年拟投产东莞数据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用来满足大区网络云业务和省级IDC业务的需求。广东联通则透露,该公司互联网基地一期广州中新知识城项目、广州联通白云北、深圳联通坂雪岗、佛山联通三山等四个重点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将在年底前全年投产,全面助力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发展。
5G半年投资合计约880亿 基站年度目标或提前完成
按照2019年财报显示,三大运营商2020年将建成50万个基站。其中,中国移动将新建25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共建约25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含)以上城市。其中,中国电信负责建设14万个站,中国联通负责建设11万个站,整体分布上呈现“南电信,北联通”的特点。
南都记者对比三家运营商2020年上半年财报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在中国超过50个城市已累计开通了188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上半年建成开通5G基站约8万个;而中国联通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新增共建共享5G基站约15万站。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已达到41万个。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用于5G网络建设的资本开支合计约880亿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投入552亿元、126亿元、201亿元。若仍按照年初公布的资本开支计划,即中国移动全年拟投资约1050亿、中国联通全年预估投资350亿、中国电信全年估计453亿投资来推算,下半年三大运营商还有97347亿元用于5G预算在路上。
随着5G建设进展的加快,5G基站目标将会提前完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近日表示,从目前三大运营企业的进展来看,预计在9月份有可能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8月7日,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也表示,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建设进度远远超过时间进度。
就目前趋势,5G基站的2020年的建设目标很可能继续“加码”。近日,中国移动就表示,全年新建5G基站数量将提升至30万个。 中国联通则称年底前可用5G基站将超过30万站,覆盖全国所有地市。而工信部预计,到今年年底,运营商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其实,运营商在5G建设方面并不一味‘求快’,而是向着‘又快又好’的目标前进。”有电信方面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广东电信和广东联通近日联合完成了全省全部21个地市5G 200MHz超大带宽共建共享组网验证。对此,广东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运营商通常采用100MHz频率带宽进行5G网络部署,广东电信、联通将双方的频率带宽进行整合,共建200MHz频率带宽的5G网络,提升了网络速率与容量。
随着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5G SA(独立组网)网络的建设也在提速,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告诉南都记者,今年运营商的SA基站招标都已经结束了,设备到货安装、调测、优化、运行,“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安装,会非常快。”8月17日,深圳正式宣布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SA)全覆盖的城市。据了解,深圳5G基站已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统筹:甄芹 田爱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