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三大趋势
目前汽车产业已形成共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
2、渗透率: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用户规模进一步成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根据亿欧智库对于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的预测,前瞻测算,2026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46亿辆。
3、市场规模: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车联网产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车联网的界定
12 车联网相关概念辨析(车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
13 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2)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3)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213 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规划汇总及解读
214 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2)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215 国家重点规划/政策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1)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16 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车联网产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数据采集技术
(2)定位技术
(3)通讯技术
(4)地图技术
242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研发力度及强度)
243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创新成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2)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3)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4)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244 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洞察
31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4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及趋势前景预判
341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34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34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35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51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52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3 日本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4 韩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5 欧盟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6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61 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6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37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车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4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3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43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自建/并购/战略合作等)
44 中国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区建设现状
45 中国车联网市场渗透率
46 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体量
47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48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
5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布局状况
5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512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省市分布热力图
513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战略布局状况
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21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集群分布
5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5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4 中国车联网产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41 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42 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543 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544 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545 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546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5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51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概述
1)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2)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构成
(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解析(热门领域/融资轮次/对外投资等)
(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趋势预测
5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类型及动因
(3)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第6章: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613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6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6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分析
631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概述
632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633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64 中国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41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概述
642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43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5 中国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51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概述
652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53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6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分析
661 云计算服务概述
662 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663 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67 配套产业布局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7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产品及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7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72 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车载终端)市场分析
72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概述
(1)汽车电子
(2)T-Box
(3)C-V2X
(4)智能芯片
72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72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73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前装及后装
731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概述
732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733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74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
74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概述
74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74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75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运营服务
751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概述
752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753 车联网运营服务发展趋势前景
76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软件系统
761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概述
(1)车载 *** 作系统
(2)整车OTA系统
(3)车联网信息安全
(4)车载计算系统等
762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763 车联网软件系统发展趋势前景
77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771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概述
772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发展现状
(1)智能座舱
(2)车联网平台等
773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趋势前景
78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8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应用场景需求潜力分析
81 中国车联网产业下游应用场景/行业领域分布
811 中国车联网应用场景分布
812 中国车联网应用领域分布(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领域?)
(1)车联网应用行业领域分布
(2)车联网应用市场渗透概况
8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1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82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趋势前景
823 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24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25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1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发展现状
832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趋势前景
833 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34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35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1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发展现状
842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趋势前景
843 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4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45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1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发展现状
852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趋势前景
853 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54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5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6 中国车联网行业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9章: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案例研究
91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梳理与对比
92 全球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21 微软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2 谷歌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3 苹果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3 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5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6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10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101 中国车联网产业SWOT分析
102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估
10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104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第11章: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发展建议
111 中国车联网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1111 车联网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1112 车联网产业退出壁垒分析
1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13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价值评估
11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141 车联网产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1142 车联网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143 车联网产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1144 车联网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11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116 中国车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2: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3: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4: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5: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
图表6: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图表7: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图表8: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9: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0: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1: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2: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13: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汇总
图表14: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15: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图表16: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17: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18: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图表19: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图表2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图表21: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图表22: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23: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图表24: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
图表25: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图表26: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图表27: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图表28: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图表29: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30: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概况
图表31:全球车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图表32:全球车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图表33: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34: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图表35: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
图表36: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37:全球车联网产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图表38: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图表39: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图表4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图表41:中国车联网发展阶段
图表42: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图表43:车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
图表44: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45: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图表46: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图表47: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48: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图表49: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
图表5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发展战略布局状况
图表51: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图表52: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53: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态势
图表54: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55: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图表56: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图表57: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图表58: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图表59: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图表6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图表61:中国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图表6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
图表6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6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图表6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图表66: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图表67: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图表68: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图表69: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图表70: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图表71:车联网产业链构成
图表72:车联网产业链全景
图表73:中国四大车联网产业链雏形
图表74: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75: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图表76: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77: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图表78: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图表79:中国车联网参与主体收费模式
图表80:中国车联网基本价值链
图表81: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图表82: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图表83: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4: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5: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6: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7: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图表88: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图表89: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90: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图表91: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图表92: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3: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94: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5: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物联网的兴起是必然的,早在半世纪前,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只不过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科技分支,物联网简单理解就是物体物品进行联网,与互联网不同的是,物联网由互联网孕育,又比互联网更深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怎么理解呢,互联网简单理解是最初基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因而基于计算机载体蓬勃的发展出了现今融入生活甚至与生活共生的形态,也基于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显示器上能将全球数据,信息进行互联互通,虚实结合。
然而,往前思考一步,计算机也是物体,只不过他作为了强大功能的载体,作为了人们交互的载体。但计算机本质上还是一个设备,一个机器,且具备自己的本质特性,而人类的发展远不会满足于计算机这一种载体,“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随着时间的发展,创新者们逐渐趋向于让物体、设备“自己说话及能听人指挥”,进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开拓了适应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网20”即物联网,物联网执意于将沉闷死板的机器,加入各种传感设备用于让机器可以“说话”,又加入各种无线装置及控制算法,让机器可以“听懂人类说话”以及“具备一定的自我思想”,即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自主的进行判断、记录、于其他机器通信、控制、向人类汇报等等。
回头看来,我们已经了解,背后驱动的,自然不仅仅是日常所需,更多的是社会发展,效率优化。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自6月8日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20版正式上线以来,新职业从业者在线学习热情高涨。数据显示,96%以上的职场人士希望学习新职业。其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掌握新技能、为未来做准备成为职场人士学习新职业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企业组织希望通过新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成长空间,给企业注入新动力。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电子竞技员近200万、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 *** 作员和运维员均达到125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数字化技能受追捧,90后最担心失业
用户对于数字化技能的偏好,成为新职业时代的显著特点。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成为用户最想学习的新职业。其中,60后偏爱农业经理人,00后偏爱电子竞技运营师。
“我来自农村,父母也都是农民,全家人都希望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学习数字化管理师之前,我经常在面试中直接被拒绝。后来,在网上了解到这个新职业,便报名参加了学习。”就读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的夏浩,是一名大学生数字化管理师。在大学生就业“双选会”中,他同时收到三个公司的邀约,成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以前找工作主动权在企业,而现在主动权在我自己手中。”
在地域分布上,广东、浙江、北京、河南、山东、陕西、江苏、上海、河北、湖北、四川学习新职业人数位居前列,新职业的火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城市”。
在年龄维度上,80后、90后成为新职业主力军,占比83%。“职业自由”成为年轻人追求的工作方式。职业自由是指职场人士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可选择职业超过两种以上,具有自主择业主动权。
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与2019年前景预测 边缘计算+AI推动行业新一轮增长LoRa“涅槃”:与NB-IoT各撑“半边天”
纵观2018年,物联网行业最热闹的就是NB-IoT与LoRa技术之争,NB-IoT与LoRa都适用于低速率、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不同的是,NB-IOT有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三大运营商都积极部署;而LoRa属于企业私有技术,工作在未授权频段上,存在被清频的风险。
在NB-IoT的建设上,近年来,我国物联网政策频频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通知》指出,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因此,三大运营商各显神通全力部署NB-IOT建设。
据悉,中国电信发力物联网较早,率先率先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NB-IoT基站规模超过40余万个;中国联通紧随其后,在2018年5月实现物联网全国覆盖,完成30万个NB-IoT基站升级工作;中国移动也已实现了348个城市NB-IoT连续覆盖和全面商用,物联网连接数突破5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模组采集方面,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在去年分别开出300万片与500万片NB-IoT通信模块项目大单,加速布局物联网。
2019年NB-IoT模组将出现大爆发,届时NB-IoT模组价格会进一步下调,随着模组市场的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预计模组行业会重新洗牌,落后产能、落后规模模组厂商会被淘汰,模组厂家会进行一次大洗牌。
而对于LoRa来说,2018年像是坐了一次“过山车”。
2017年年底,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一时给耕耘LoRa技术的企业泼了盆“冷水”,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反响,转年11月,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在认真梳理分析反馈意见建议,并与相关单位协调和沟通基础上,参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国际使用和管理情况,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完善和修改,让LoRa获得了“重生”。
与NB-IoT不同,LoRa凭借其网络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可以按需部署的优势获得了大量企业的青睐,阿里、谷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LoRa联盟则是一个代表。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将物联网作为未来重要方向进行布局,以阿里巴巴为例,曾公开表示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将整个物理世界数字化,并且宣布阿里巴巴将正式进军IoT,同年阿里巴巴获得Semtech的LoRa
IP授权,在各地展开了智慧小镇园区等项目的实施,在互联网企业强势推进物联网业务和国内低功耗广域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这一IP授权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将加速国内LoRa产业链的完善。
总的来看,一年以来,NB-IoT由于政策、运营商招标及补贴等原因在表类、烟感等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没有政策支持的LoRa,凭借其网络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可以按需部署的优势也从险些出局到获得业内巨头站台,实现了“涅槃重生”,日前艾瑞咨询发布报告中指出,从应用场景需求角度分析,预计到2025年NB-IoT与LoRa在国内的发展将趋于6:4的格局。
专家预测,2019年,随着技术的成熟、NB-IoT与LoRa技术优势的不断凸显,将会有根据技术特点设计的实际应用落地,其中,NB-IoT具备了规模爆发的必要条件,预计2019年将会以移动物联网为突破口,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引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9年物联网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8无疑是物联网应用落地的一年,作为这个时代下最伟大的科技产物,物联网正在取代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驱动,统观市场,近年我国物联网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为639亿个,截止至到2017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达到了1535亿个,相比2016年增长了698%。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突破20亿个,在2019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3125亿个,同比增长3852%。并预测在2020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到40亿个。可以说,2019年将是物联网真正由示范到实际应用转化的起始年,诸多物联网环节领域都将在今年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5-2020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物联网的下一赛道:边缘计算+AI
2018年物联网产业所表现的最大特征是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核心技术区域成熟,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各种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和相应的智能传感器采集终端产品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问题,如何把AI和IoT紧密结合,把边缘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发展正成为物联网的下一个赛道。
物联网正在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的阶段,像消费、医疗等众多行业数据都将在边缘进行处理,强大的边缘计算将是物联网发展的必备能力。
据悉,随着5G临近,行业转型以及敏捷连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需求剧增,数据量的增长速度已超过网络带宽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50%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进行处理,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也已纷纷布局AI+边缘计算这一环节。
以百度为例,2018年百度发布智能边缘产品智能边缘BIE、智能家居云平台度家DuHome等产品,用边缘计算+AI的能力在各产业落地,腾讯则是在2018年提出人+物联网+智能网的“三张网”概念,以“一云两端”模式,打通物联网全生态链路,构筑设备、云、应用一体化应用体系。
边缘计算将作为物联网设备与远端云设备的桥梁,将数据处理、存储、应用在靠近实物的边缘上,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等方面的关键需求,使得用户可以获得更快的响应,解决设备与云端的数据传输问题,2019年,边缘计算将逐渐渗透于物联网各主要领域,根据各领域物联网技术的不同发展状态,边缘计算呈现不同的渗透率。
数据增长也大幅提升了实时性数据处理需求,因此数据在边缘进行处理将成为刚需,物联网将按照物联、智能到自主三个阶段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物联网领域,AI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大。
工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落地爆发场景
物联网一直被视作互联网的延伸,但与商业模式极度成熟的互联网不同,物联网商业落地难、盈利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一直影响物联网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传统制造业瓶颈等问题日益严重,智慧城市与工业物联网正成为下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
智慧城市正成为全球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小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延伸和拓展,物联网智慧小镇的投入和建设、管理和运维相比于智慧城市更具优势,而且可以更好的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相融合,更加充分的运用物联网技术,2019年随着物联网智慧小镇投入和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联网智慧小镇将实现应用和推广。
传统行业在寒冬之下,必然寻找新的出路,而网联化,一定是给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企业普遍渴望通过新技术解放生产力,降本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无疑成为他们转型发展的主要抓手。
2019年,随着工业物联网平台大规模的使用,平台建设将日渐成熟完善。工业物联网时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更加透明,以网络为主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则将分布式、模块化、开放式的微服务架构,与第三方公有云或者私有云进行对接、部署和开发,将数据、软件、平台、服务等资料都聚集在平台做资源整合。
伴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示范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管理能力、工业机理模型封装能力、应用服务开发能力以及跨平台服务调用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性能优化、兼容适配和规模应用,加速技术产业成熟、打造协同创新生态。
1、城市管理(1)智能交通(公路、桥梁、公交、停车场等)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也能够根据光线强度对路灯进行自动开关控制 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检测设备,在道路拥堵或特殊情况时,系统自动调配红绿灯,并可以向车主预告拥堵路段、推荐行驶最佳路线。在公交方面,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能公交系统通过综合运用网络通信、GIS地理信息、GPs定位及电子控制等手段,集智能运营调度、电子站牌发布、IC卡收费、ERP(快速公交系统)管理等于一体。通过该系统可以详细掌握每辆公交车每天的运行状况。另外,在公交候车站台上通过定位系统可以准确显示下一趟公交车需要等候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公交查询系统,查询最佳的公交换乘方案。
停车难的问题在现代城市中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车位。智能化的停车场通过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感应、地感性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等技术,第一时间感应到车辆停入,然后立即反馈到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显示当前的停车位数量。同时将周边地段的停车场信息整合在一起,作为市民的停车向导,这样能够大大缩短找车位的时间。
(2)智能建筑(绿色照明、安全检测等)
通过感应技术,建筑物内照明灯能自动调节光亮度,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物的运作状况也能通过物联网及时发送给管理者。同时,建筑物与GPs系统实时相连接,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及时反映出建筑物空间地理位置、安全状况、人流量等信息。
(3)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降尘和有害气体等进行长期监测和控制,建立长期的藏品环境参数数据库,研究文物藏品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创造最佳的文物保存环境,实现对文物蜕变损坏的有效控制。
(4)古迹、古树实时监测
通过物联网采集古迹、古树的年龄、气候、损毁等状态信息。及时作出数据分析和保护措施。在古迹保护上实时监测能有选择地将有代表性的景点图像传递到互联网上,让景区对全世界做现场直播,达到扩大知名度和广泛吸引游客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实时建立景区内部的电子导游系统。
(5)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
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档案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将RFID技术与图书馆数字化系统相结合,实现架位标识、文献定位导航、智能分拣等。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助图书馆,借书和还书都是自助的。借书时只要把身份z或借书卡插进渎卡器里,再把要借的书在扫描器上放一下就可以了。还书过程更简单,只要把书投进还书口,传送设备就自动把书送到书库。同样通过扫描装置,工作人员也能迅速知遭书的类别和位置以进行分拣。
2、数字家庭
如果简单地将家庭里的消费电子产品连接起来,那么只是—个多功能遥控器控制所有终端,仅仅实现了电视与电脑、手机的连接,这不是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初衷。只有在连接家庭设备的同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有了物联网,就可以在办公室指挥家庭电器的 *** 作运行,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家里的饭菜已经煮熟,洗澡的热水已经烧好,个性化电视节目将会准点播放;家庭设施能够自动报修;冰箱里的食物能够自动补货。
3、定位导航
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GPs技术,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实现端到端的多向互动。
4、现代物流管理
通过在物流商品中植入传感芯片(节点),供应链上的购买、生产制造、包装/装卸、堆栈、运输、配送/分销、出售、服务每—个环节都能无误地被感知和掌握。这些感知信息与后台的GIS/GPS数据库无缝结合,成为强大的物流信息嘲络。
5、食品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是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食品质量进行联动跟踪,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6、零售
RFID取代零售业的传统条码系统(Barcode),使物品识别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属和液体)、远距离以及商品的防盗和跟踪有了极大改进。
7、数字医疗
以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病人不问断地监控、会诊和共享医疗记录,以及对医疗器械的追踪等。而物联网将这种服务扩展至全世界范围。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8、防入侵系统
通过成千上万个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的传感节点,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机场和上海世界博览会已成功采用了该技术。
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物联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普及,形成我国的物联网标准规范和核心技术,成为业界发展的重要举措。解决好信息安全技术,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