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大势所趋: 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
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车联网就像楼上说的 对车辆的整个全程状态的监控 几乎可以很轻松的让你全时间了解你车的整个状态
物联网 其实那个车就属于物 就比如 你住的家里 整个应用了物联网云技术业务 你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等终端 实时的了解家里的各种状况 应用各种技术什么rfid射频识别等等信息传感器 比如如果家里煤气漏了 会被检测到 整个系统会设定发给你正在使用的终端信息提醒你 也会报火警之类 会不会报火警什么的 全看整个系统的设定
也可以 用电饭煲煮饭之类什么的 你可以选好时间 正好5点下班到家的时候 饭刚煮好什么的
什么用手机控制家里冰箱酒柜的温度什么的 整个门窗系统的防盗 等等 等等
物联网和云技术几乎同时联合使用 而且真的是一次大的革命 工业40么
福建溢资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5-23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兆锵路33号金澜大厦附属楼501号(自贸试验区内)。
福建溢资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5MA2Y955H5X,企业法人程重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溢资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物联网技术开发;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讯器材、安防设备、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的批发、代购代销;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机电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租赁、安装及售后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溢资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地铁刷脸通行、预约挂号在家就能看病、点餐过程随时查看每道 美食 的材料追溯信息、AI教育机器人协助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审批登记智能“秒批”……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福州数字经济新产品遍地开花。
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20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数字福建”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力推动“数字福州”建设。数据显示,2019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3900亿元,增速在20%以上。数字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逐步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积极拥抱数字浪潮
福州市抓住信息化先机,积极拥抱数字浪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从成立“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制定3份“数字福州”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到成立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从“一枝独秀”的福州软件园到“百花齐放”的数字经济产业;从最早的办事“跑多趟”到如今“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数字福州”建设蓬勃发展。
作为“数字福州”建设的急先锋,福州市鼓楼区于2001年5月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当时,鼓楼区内基础较好的7个小区成为信息化社区建设试点,试点小区于2001年底基本实现宽带网布线到户,初步构建了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由此,“数字鼓楼”、电子政务服务系统——“12345便民呼叫中心”等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围绕“数字福州”建设,福州积极健全信息化建设发展机制,优化信息化建设布局,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创造电子政务建设新成果,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 社会 生活方式转变。
通过制定“数字福州”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举行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连续举办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出创新成果展示,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力量在福州落地。
以福州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在福州市政府发布《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后,网龙公司在建的5G+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应用示范项目和全球数字教育装备展示平台双双入选首批重点建设项目。网龙公司首席执行官熊立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建设智慧教育相关基础设施,构建服务全球用户的终生学习社区。
在空间布局上,福州市重点打造环中心城区“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带,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实现产城融合,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所处的滨海新城,围绕“产、城、人”融合模式,推进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等2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2000年6月,福州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内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入驻企业127家。”福州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道。如今,福州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770家软件相关 科技 企业在此安家,总收入超千亿元。
福州市市长尤猛军表示,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已经达到37家,占全市上市企业的一半。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福昕软件在PDF领域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新大陆 科技 集团成为二维码解码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博思软件的电子凭证、票据业务,在省一级市场占有率高达80%。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成长壮大,撑起了福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崭新天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近年来,福州市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为依托,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软件信息、大数据、物联网、显示、光电芯片等五大产业基地;打造电子缴费、电子证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信用信息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实现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3%。
如今,行走在福州 汽车 北站、东部办公区、林则徐纪念馆等地,既不用证件也不需要卡片,只需一个网证二维码便可自由通行。
让“一码走天下”成为现实的是掌握了二维码核心技术的新大陆 科技 集团。这个与“数字福州”共同成长起来的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集团CEO王晶表示,去年,新大陆 科技 集团与福州市政府、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围绕全国首个“网证”应用示范城市达成战略合作。今年8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福州市政府、新大陆集团共同致力打造的可信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集成于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e福州”APP的总体架构中,为700余万用户提供网证开通下载等功能。
数字化在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了新机遇。纺织巨头恒申公司依托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智能挖掘,让生产更高效智能;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从基地种植到终端销售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手机APP客户端可视化查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人工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优化项目,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东南(福建) 汽车 工业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覆盖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场景。
“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今年将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500亿元。”福州市大数据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雅说。
发挥数字峰会效应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盛大启幕。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运用峰会成果,发布《“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定下发展目标,梳理生成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今年是“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也是福州市蓄势待发,推动“数字福州”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一年。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提速‘城市大脑’建设,致力于打造城市智能中枢。随着一批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政务服务将更加高效,城市管理更加精准。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数字福州’建设。”尤猛军说。
张青雅表示,福州市将继续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激活数据新要素,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平台效应,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福州以更高标准继续办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通过发挥数字峰会溢出效应,加大云招商力度,提升峰会品牌影响力,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强化创新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动福州滨海新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建成人脸识别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电子缴费、信用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数字经济企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打造10个以上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和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
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进驻,三大电信运营商、奇虎360公司等一批企业入驻;在马尾,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启用,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二期即将投用;在福清,围绕京东方、捷联电子等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力推进,加快引进显示材料、模组制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下游项目。
2020年是福州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数字应用,百花齐放;数字融合,千企赋能;数字惠民,万家受益’为重要目标,创新扶持本土数字经济企业、贴心服务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以项目为重要抓手,推动新时代‘数字福州’建设实现大跨越。”张青雅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