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本质就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主要应用领域包含了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建筑、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等
比如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查看环境中的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闪现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加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杰出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完结使技术人员在单位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选用无线网络来丈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认为温室精准调控供给科学依据,到达增产、改进质量、调理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意图。
发展智慧农业的好处有
1、科学培养:通过传感器数据分析可判定土壤合适培养的作物品种,通过气候环境传感器可以实时搜集作物生长环境数据。
2、精准控制:通过布置的各种传感器,系统敏捷按照作物生长的恳求对培养基地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进行调控。
3、前进功率:与传统农业培养办法不一样,物联网农业培养办法底子完结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化比手工培养模式更精准更高效。
4、绿色农业:传统农业很难将培养过程中的全部监测数据无缺记录下来,而物联网农业可通过各种监控传感器和网路系统将全部监控数据保存,便于农产品的追根溯源,完结农业出产的绿色无公害化。
发展智慧农业具有的意义:
1、物联网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首要切入点;
2、农业物联网是推动我国精密农业运用于实习的首要驱动力;
3、农业物联网是农业信息化运用优先发展的领域;
4、农业物联网将成为将来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方向。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车间监控、数字孪生、库存管理。
1、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设备使用GPS来有效跟踪各种商品及其交付。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连接到产品上,使企业能够准确预测送货时间,并消除送货相关的问题。
此外,物联网增加了企业资源计划,以消除手工 *** 作文档的需求。企业资源计划使管理部门的跨渠道可视性成为可能,它帮助评估生产活动。
2、质量控制
机械、设置和性能的状态共同直接影响商品的质量,它们都可以通过制造商可以集成到物联网网络中的独特传感器进行跟踪。
物联网网络实时披露任何故障,使运营商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阻止质量下降,这可能会因制造有缺陷的产品而影响该行业的盈利能力。
3、车间监控
在物联网的帮助下,制造业可以访问、识别和规范制造执行过程,使该部门能够跟踪从开始到成品的生产过程。
物联网还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棘手情况、机器问题和可能造成损害的不当员工行为。物联网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尖端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了所有这些。
4、数字孪生
产品的数字孪生是由于物联网而创建的。管理层可以利用它来收集产品数字孪生的数据,以评估其功效、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数字孪生还改进了资产管理和故障管理等流程,帮助行业预测基线完成情况,并在截止日期前有效完成生产。
5、库存管理
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简化和自动化库存跟踪。 *** 作人员可以远程跟踪每个库存项目的状态、位置和移动,这有助于缩短订购库存和发货之间的时间。
M2M/物联网技术是两化融合的补充和提升 ,两化融合也是物联网4大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之一。
两化融合最基础的传统技术是基于短距离有线通讯的现场总线的各种控制系统,如PLC,DCS,HMI,SCADA等。
物联网理念把IT技术融合到控制系统中,实现“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在制造业的“两化融合”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来进行理解:
生产自动化: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制造业生产,如工业控制技术、柔性制造、数字化工艺生产线等;
产品智能化:在制造业产品中采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如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
管理精细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追溯、安全生产的应用;
产业先进化:制造业产业和物联网技术融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生产自动化
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手工和脑力劳动,以达到最佳生产状态。通过应用整合信息系统、人机界面设备PLC触摸屏、数控机床、机器人、PDA、条码采集器、传感器、I/O、DCS、RFID、LED生产看板等多类软硬件的综合智能化系统,实现布置在生产现场的专用设备对从原材料上线到成品入库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控制和监控。同时,智能制造系统实时接受来自ERP系统的工单、BOM、制程、供货方、库存、制造指令等信息,同时把生产方法、人员指令、制造指令等下达给人员、设备等控制层,再实时把生产结果、人员反馈、设备 *** 作状态与结果、库存状况、质量状况等动态地反馈给决策层。
产品智能化
利用传感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嵌入传统产品和服务,增强产品的智能性、网络性和沟通性,从而形成先进制造产品。所谓智能性,指产品自己会“思考”,会做出正确判断并执行任务。比如智能冰箱能根据商品的条形码来识别食品,提醒你每天所需饮用的食品,商品是否快过保质期等;所谓网络性,指产品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联系。比如智能电表可以同智能家电形成网络,自动分析各种家电的用电量和用电规律,从而对用电进行智能分配;所谓沟通性,指产品和人的主动的交流,形成互动。比如电子宠物可感知主人的情绪,根据判断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取悦主人。
管理精细化
以RFID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企业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采购、市场开拓、销售和服务支持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水平。将RFID技术应用于每件产品上,即可实现整个生产、销售过程实现可追溯管理。在工厂车间的每一道工序都设有一个RFID读写器,并配备相应的中间件系统,联入互联网。这样,在半成品的装配、加工、转运以及成品装配和再加工、转运和包装过程中,当产品流转到某个生产环节的RFID读写器时,RFID读写器在有效的读取范围内就会检测到编码的存在。EPC代码将成为产品的唯一标识,以此编码为索引就能实时地在RFID系统网络中查询和更新产品的数据信息。基于这样的平台,生产 *** 作员或公司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对整个生产现场和流通环节进行很好的掌握,实现动态、高效管理。
产业先进化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通过与传统制造业相互融合,可以加快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首先,物联网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节能降耗,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其次,推动制造业产业衍生,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后,推进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两化融合,提高智能化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精细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实现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
中国制造业经过这些年的信息化发展,已经由初期的MIS到ERP、CRM、SCM,从CAD/CAM到CAPP、PLM,初步达到一定的规模。制造业从以往的产品竞争,到现今的服务竞争,而物联网的引入又将引发技术的竞争,进而引发产业的升级优化。物联网在制造业无论是生产过程性能控制、故障诊断还是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都将带来的新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对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又一次升级换代,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必将引发制造业行业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一、用于票务管理。目前国内大部分景区依然使用纸质门票,而纸质门票具有防伪能力差、易损坏、验票时间长等缺点。在客流量比较集中的时段,会给游客的购票、检票带来很大的压力,耽误游客大量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建立一个景区电子门票系统,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以及统计和报表等门票控制管理功能。RFID标签门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支持特殊信息的写入和读取,可以回收利用,满足了低碳环保和降低成本的要求;超高频技术带有一定的穿透性,读取速度快,不用通过激光或红外线瞄准就能获取数据,达到高效的人性化验票效果;在堆叠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读取信息,满足大流量识别,识别距离可以达到10米左右,能满足景区内对游客和车辆的管理。
电子门票实际上就是景区内的“一卡通”,游客在对门票充值以后,可以将其用于景区内的乘车、住宿,餐饮、娱乐活动及购物等景区内一切消费活动。在每次的消费中,扣除相应的消费金额,而剩余的金额可在游客离开酒店时返还。应用完整的景区RFID应用系统,将景区门票、餐饮、酒店以及交通等进行有效整合,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能提高对游客的服务水平,更能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
二、用于资源管理。在旅游景区内,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因为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受到损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恶劣的气候现象甚至会导致旅游景观的消失。当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也与旅游区超负荷开放、游人过多等人为原因有关。
采取必要措施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迫在眉睫。目前,各个景区一般是通过在各处设置摄像装置,对景区内的资源实行视频监控。而物联网不仅仅是从视觉上对各个资源进行监控,而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对旅游资源的温度、湿度、负重程度、色泽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监测,使得管理者可以对有需要的资源进行及时维护,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旅游资源可以直接将监测到的相关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上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相对具有科学依据的解决办法。而设置在景点附近的识别系统及预警系统可以向试图破坏旅游资源的游客发出警告。在使用物联网之后可以将景区内的各个资源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相对完善、科学的监测管理系统,使得旅游资源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三、用于客流管理。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是景区内的游客数量超过了景区所能容纳的最大承载量,因此对旅游景区的客流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旅游景区的客流量控制包括区内游客总量的控制和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客流量控制,前者直接通过电子门票技术就可以轻松获取当前景区内游客总数量,当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时就可以采取停止售票、放缓售票等方式进行相应控制。对于后者而言,可以根据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分布情况,将景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小区域,在小区域一些关键的位置点设置RFID读写器,配置多对天线,将天线配置在门(或是其他关键点)的位置,覆盖关键点。当游客通过关键点时,RFID读写器通过不同的天线获取游客的ID号,这样,经过位置点的所有RFID标签都可以通过读写器获取,并在第一时间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系统根据读取信息的结果判定游客的进出,实时了解景点的游客分布情况,做到系统的实时监控。一台高性能的RFID读写器能够每秒处理数百张的电子门票,完全可以满足大量的游客数据处理工作。
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了解景点游客的实时分布情况调整游客量,当景区内游客分布不均匀时就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适当引导来缓解那些“人气较高”景点的压力。
四、用于安全管理。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在景区内形成一套完善的游客安全保障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物联网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形式也有所区别。对于森林公园、山岳等范围较大的景区,经常会出现游客走散、失踪等现象。对于这些地貌环境多变复杂的地区,在有限的人手下,如何合理调配人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当游客走失或遇到危险时可以通过游客携带的电子门票利用GPS技术定位,然后通知距离最近的救护人员配置一台带GPS的RFID手持设备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救护;对于那些面积范围相对较小,游客密集的景区,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因此需要在景区入口处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避免恐怖分子将危险物品带入景区内;对于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旅游项目的景区,一方面要在事故易发段安排救护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全方位监测来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五、用于员工管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努力。对于十分注重服务质量的旅游景区来说,任何一个员工的失误都可能给景区的形象带来巨大损害。因此景区需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以提高景区的经营效率、维护景区的良好形象。
物联网对于景区员工管理方面的应用原理与前面所提到的票务管理十分类似,只是应用形式有所差别。RFID标签具有唯一的ID号,通过给每位员工配备一个带有RFID的工作卡,就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对点管理,确保他们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在适当的位置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可以利用RFID工作卡的读写功能与信息储存功能让游客直接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打分评价,形成一套以游客满意程度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员工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员工薪酬发放的重要参考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