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在途货物的可视化和可追溯

怎样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在途货物的可视化和可追溯,第1张

以下回答仅供参考:
1 物联网与物流的碰撞与火花就是智慧物流,实现货物的可视化与可追溯化也是未来物流业的方向,所以从大方向而言,实现这一目标是非常可能的。
2 如何实现货物可视化与可追溯化呢?
1) 构建智慧物流体系,从货物揽收、运输、入库、派送等进行全流程监控,做到每一步都有记录,每一步都可查询。
2) 借助大数据,构建整个物流数据云,接入城市云系统,做到信息技术支撑。
3) 货物可视化与可追溯化,可以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跟踪货物运输车辆的运行线路、停留时间等等,借助RFID标签对货物进行灵活识别,客户只需要在终端进行查询就可获得货物信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逐渐成为可能。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物联网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2 优化资源配置:物联网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优化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提高生活质量:物联网可以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各种领域的应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4 推动产业升级:物联网的发展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新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5 促进社会进步: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步,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未来,物联网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物联网概念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A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
B美国自动识别技术实验室提出的“物联网”概念
C国际电信联盟ITU报告
DIBM提出的智慧地图
正确答案: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

可以在手机下载条码追溯软件。

条码追溯软件是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主要面向全国食品生产企业,实现食品追溯、防伪及监管,由质检总局牵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设及运行维护,由政府、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机构使用。

“条码追溯”由主页,搜索,扫描,历史,更多等多个模块组成软件能完成的功能包括:

条码拍照扫描:自动调用手机摄像头,能对商品条码进行拍照,并能将拍摄内容解析成条码信息;

企业信息显示:通过扫描条码可以查询出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信息;

商品信息显示:通过扫描条码可以查询出生产该商品的详细信息;

追溯信息显示:通过商品条码和生产批次信息,结合电子信息追溯演示平台,可以查询出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数据和检验数据;

诚信信息显示:通过查询的到的企业信息,可以查看企业的不良记录信息及以往的投诉信息;

预警信息显示:食品生产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追溯平台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消费者通过手机可以查询某一地区所有食品安全情况,或者某一个食品安全预警情况;

投诉举报:消费者购买了不合格食品后,可以通过手机采集相关证件,向追溯平台进行投诉举报,同时消费者可以查询该食品其他消费者投诉信息供其参考

手机软件能扫描出信息的商品就是正品,而扫描不出信息的不一定是伪劣商品,扫描条形码并不能作为判定商品真假的依据。

条形码的作用主要是追溯商品的信息,一款商品的条形码能扫出条码信息,只能说明该商品确实存在并留有备案信息。条形码里面标注了厂家、产地、产品类型等信息,注册的条码在全世界认可通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是国际条码组织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但条形码本身不具备防伪功能。

“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数据库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数据库,其数据是由生产厂家直接上传至平台的,但数据库也不是所有的软件都可以应用,因此,市民一定要选择软件‘条码追溯’等比较权威的软件。

条形码也存在冒用的情况,部分不法厂家复制其他正规厂家的条形码,再委托专人做出条形码图形贴在伪劣商品上,普通市民很难分辨。因此,对于商品的真伪,不能完全依靠扫条形码来判断。

参考资料:

条码追溯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一词最初是由Peter T Lewis于1985年9月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黑人议员第十五届立法协会上的演讲中概念化,创造和出版的。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互联。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17日,世界信息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扩展资料

7月9日,“十年之约物联网 中国行”媒体团来到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新生与媒体深入对谈对物联网发展的认识。

物联网发展在国内处于“萌芽期”,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将迎来物联网的“发展爆发期”。“过去大家定义物联网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而随之时代的发展,对物联网的理解也随之延伸。

现如今,物联网不仅提供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的连接、数据获取,同时,利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流动,利用大数据、AI赋予智能。” 张新生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52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