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什么?

物联网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第一阶段就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云计算正在收集自身应用,智能医疗、智能家电等行业类和生活类应用正在逐步发展的阶段。
第二阶段,云平台、开放平台逐步成熟,各行业应用逐步成熟,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针对行业和生活类应用跑马圈地。
第三阶段,初步的几个大型互联网公司、运营商巨头初步成形。
第四阶段,行业竞争开始激烈,各家老大都会打出各自的服务牌。
第五阶段,行业竞争激增,国家出面宏观协调。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全世界正在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整体运营商,金诚集团旗下多个产业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的实践落地。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不再是计算机(PC、服务器),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等。

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金诚集团咨询局认为,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简而言之,只要有硬件或产品连上网,发生数据交互,就叫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领域

金诚集团咨询局认为物联网正以汽车、城市、外部应用、个人、工作场所等应用领域为代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甚至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图1)。

图1 物联网九大应用场景

物联网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呈现蓬勃生机

根据最新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将从2015 年的154亿台增长到2020 年的307 亿台。到2025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54 亿台,未来10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21%。金诚集团咨询局预测到2020 年,出售硬件、软件和综合解决方案的物联网服务供应商年收入可达4708 亿美元,年利润达608亿美元(图2)。

图2 全球物联网设备安装基数预测(十亿台)

金诚集团咨询局认为,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根据数据,2015 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2016年产业规模达到9300亿元人民币;到2020 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3 万亿元(图3)。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图3 中国物联网整体规模及增长预测(亿元)

智慧社区将成为行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金诚集团咨询局认为结合目前国内智慧社区的发展形势,为了提高住宅智能化、安全化、能源资源的消耗计量管理与远传抄表系统的建设水平,智能安防、智能消防、“四表集抄”在社区的应用进程不断加快。在各种本地数据采集传输方案中,基于网络建设成本、设备运行安全的考量和保障信息采集传输的实时性等多方面因素,无线通信方案更容易被第三方公司特别是燃气、水务等公司所接受。因此,无线网络传感技术在智能安防、智能消防、“四表集抄”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将直接为行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

智慧农业的发展拓宽了行业的市场空间

金诚集团咨询局认为智慧农业立足现代农业,通过结合无线通信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对大棚、温室的灌溉、通风、降温、增温等农业设施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

在畜牧业领域,通过携带承载了牲畜包括品种、来源、免疫状况、健康状况、出生日期、颜色、畜主等个体信息的传感器。通过无线组网技术,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对每一头牲畜实现准确定位与体温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避免扩散,保持养殖的肉类品质。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刻把握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内涵和历史地位,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1.把握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长期性。
当今物联网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产业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回答现阶段产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在人类科学史上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我们必须坚持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物联网发展的方向。二是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我国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规定性。这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现阶段最基本的事实、最大的实际。
2.了解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物联网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物联网时代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科学落后、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物联网产业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个阶段不同于物联网理论提出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物联网技术阶段。这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研究机构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科学能力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能力。现代中国特殊的科研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抄袭半原创的旧理论,经过“中国制造”走向物联网时代的道路。正因为我国的物联网科学脱胎于欧美国家、发达地区,科学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西方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物联网科学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艰苦科研条件下实现的智能化、实用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即是说,我们应当从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考察中国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定位问题,这样才能开阔视野,看得更清晰,认识更深刻,即跳出中国来看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
3.牢记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理论,可以使人们对物联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目前中国经过五六年的高速发展,科学理论有了巨大的进步,在世界上应以科学大国的面貌出现,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究其根源,还是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的基本实情和物联网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我国物联网科学理论的提出虽然总量不低,但创新却很少,居世界后列,从总体来看,科学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科研条件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正如所告诫我们:我国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至少需要40年时间。这就是说,物联网时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大约有上百年时间。而要实现物联网时代,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奋斗。所以,我们要把物联网产业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

阿里商业扩张的对象又多了一个千方。

昨日消息,阿里36亿元入股智慧城市领域上市公司千方 科技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阿里的商业大盘上,“智慧城市”绝对是其中的重要筹码,这个充斥着野心和荷尔蒙的“产品”,正因为边界模糊而变得前景广大。

那么,面对诺大的智慧城市,商业利剑最佳的刺入点会在哪里?

一个行业鲜少让所有的从业者都能达成共识,AI行业是个例外,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认为: 智能安防、智慧交通会是最先爆发的 AI 产业。

如果说智慧交通、智能安防是各路玩家必须经过的一站,那么在高手如云的产业圈,阿里为什么把绣球抛给了千方?

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2017年11月,千方 科技 以47亿的“聘礼”,成功让宇视 科技 “远嫁”北京。

作为国内领先的安防企业,2018年宇视市场排名暂列全球第六;产品卖到全球145个国家;智能交通项目达330多个;并推出了人工智能产品 “六山两关”和人工智能方案”AI Ready”。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集成领域的玩家,千方的入局,看傻了很多吃瓜群众,但是惊艳了整个轨道交通市场。

于千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长期专注于交通集成领域,将宇视招入麾下,可以快速将业务范畴延伸到安防制造领域,并且可以跳出智能交通这个井底,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智慧城市这个国家新的大投资战略上。

同时,也可以借助宇视在公检法、医疗、教育、能源、企业、零售等领域的资源,将自身在交通领域的集成产品拓展进去。

不出意外,2018年,千方 科技 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在整个2018年A股上证指数跌了近1000点,众多“明星股”纷纷下跌的大背景下,千方 科技 在A股市场表现得非常坚韧,市值一直保持在原先的水平,不掉价。

其次,从产品层面来看,千方 科技 在车路协同领域,基于LTE-V标准的产品研发规模展开,已进入规模量产及系列化阶段,车载单元、路侧单元已通过工信部组织的互联互通测试及无委的型号核准,这些都会成为千方 科技 在智能交通赛道竞争的绝对壁垒。

在战略布局上,千方推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体”是围绕智慧城市保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优势,“两翼”是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两大业务版块,也可以理解为千方与宇视。

此番布局,“恰巧”吻合了阿里的未来战略布局。从这来看,阿里入股,属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阿里在安防行业“闻名”主要得益于城市大脑的快速复制落地。

在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眼里,“城市大脑”具有人类登月般的重要意义。它像是杭州献给整个世界的一个礼物,就像当年罗马给了世界一个下水道,伦敦给了世界一辆地铁,纽约给了世界一张电网。

眼下,阿里已经为包括雄安、澳门、吉隆坡在内的数十座海内外城市送去了厚礼。

与此同时,伴随着项目落地也有一些声音此起彼伏,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做安防,醉翁之意不在酒,城市大脑背后实则是城市“数据”的殊命争夺。

举例来说,2017年,衢州市政府拨款437亿元,要联合阿里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打造“城市大脑”。

437亿元其实“并不多”。

按照项目方的说法,衢州“城市大脑”将分为多期进行建设,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大数据平台及软件层建设所用。

通常,一个三四线城市,摄像头总数预估在2000到10000路左右,建设大数据中心需要考虑到余量配备,也就意味着上万路的硬件搭建较为容易。比如湖南省会长沙市,摄像头全部建满应该能到10万路左右。

以一万路计算,视频分析服务器均价为30万元/台,支持同时100多路数据分析,由此需要的服务器可能3000万元朝上(路数只代表原始数据量,而实际的价格往往是和分析的计算成本强相关,个体差异很大),其他各类数据分析假设与之对等,考虑到整个机房配置等,所需费用在2亿元左右。

如果最后刨去人工等其他成本,阿里在每个城市的“城市大脑”项目上能够获得一定的营收,但利润相比其主航道业务是小巫见大巫。(此前,阿里还以455 亿元的价格中标海口“城市大脑”建设,具体金额都相差不大。)

即便如此,可以发现除了阿里,包括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加足马力,争抢着进入这条赛道。投入产出比并不诱人的背后,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何要在建设智慧城市上花费如此大的精力?

某业内高管告诉雷锋网,可以预见得到的未来趋势是,硬件会为软件服务,而不是相反。 全力进军安防的互联网公司们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要做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运营商。

相关数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增至175ZB(1ZB约为1万亿GB),而中国预计将以486ZB的数据量成为全球最大数据圈。

与此同时,“数据变现”问题一直以来都极大困扰着传统的数据持有企业,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对于客群需求和消费行为的研究远超于传统公司,后者在流量“变现”的布局上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以往,包括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厂商更多掌握的是用户线上数据,而线下数据基本是一片空白。

这也就意味着,数据大战中,谁掌握了更多的视频监控路数,谁就能构建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更好知悉、满足用户诉求,获得大数据时代更大的话语权。

创新不是一个崭新产品的诞生,而是现有的产品被赋予了新的用途,可以预见的是,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的打通,将为所有公司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

譬如,未来在新零售市场,通过视频监控的铺设,可以对线下海量商铺形成覆盖“店前”、“店中”、“收银”各个环节的整套解决方案。

店前设备负责客流分析。当消费者走到门店前时,摄像头开始抓拍,分析其是新客、老客还是VIP。

此外,在收银台场景下,摄像头还可以清晰地记录购买者的客户属性,比如年龄、性别等;对商品的购买人群进行分析,有助于门店后期针对目标客户进行更精准的商品推广等。

店前、逛店、收银对应着零售行业消费者的生命周期。

门前经过的是“游客”,进店后成了“客户”,再进入收银环节就是“用户”。利用这一整套的服务,相关互联网企业可以帮助线下门店更好地了解门店的客流情况和店内销售转化。通过获取和分析用户数据实现从选址到营销的全面赋能,把“游客”最终变成“用户”。

数据变现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因为它没有界限、没有方向,是一个完全的黑盒子,等待着每一个人去 探索 。

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甚至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对于个人而言,数据是其生活的再现;对于政府来说,数据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

有着明确目标的阿里,在智能安防市场,虽然有些迟到,但是玩起小步快跑来,这个互联网巨头丝毫不含糊,在庞大商业生态的加持下,阿里手握几张好牌。

从产品层面来看,阿里云此前发布了云边端物联网视频服务Link Vision 10。

阿里这招非常狠,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做到视频物联网,真正实现城市大脑 。”对于这款产品,华泰科捷CEO傅剑辉如是说。

Link Vision 10包含了物联网视频开放平台和物联网视频AI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传统摄像头厂商与安防工程商更好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也就是说它能从技术上解决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画质不佳、体验欠佳、亦或是安全性得不到解决的现实问题。

阿里云这一招数实际上与东方网力当年在模拟向数字转换时做的联网控制器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目的是将各种模拟的摄像机、DVR、DVS、模拟矩阵、IPC、NVR、网络矩阵用一个网关设备连接在一起,那么它的核心就是今天所谈的多媒体、数据网关。

阿里提出的这个边缘化产品一来可以被部署到每一个城市中的每一个节点;其次,基于边缘云的视频结构化运算,它能够将很多消费级安防摄像机接入到阿里云平台上,通过边缘云计算服务器完成数据结构化。

如此,阿里便通过视频物联网拿到了城市视频的数据,而这一点是阿里以前做不到的。

今天来看,华为也在搭建一张云、海康也在织编一张云,后期谁能够拿到更多的视频、更多的数据,后期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从战略布局上看,本次入股千方也可以认为是一张绝佳好牌。

如果说产业经营是做‘加法’,那么投资并购就是做‘乘法’。未来的市场份额争夺会更偏向于报团取暖式进取,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已经成为过去。

一个企业的并购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简单追求规模效益的推动,而是为未来的协同发展打好基础。

阿里入股千方,无论就智慧城市大产业而言,还是针对智慧交通、智能安防等细分领域,都是一桩赢面更大的买卖。

安防也好、交通也罢,都是非常“重”的行业,此前很多大型企业在其中蛰伏良久,但最后都铩羽而归,主要原因就是产品丰富度不够;另外不具有供应链优势,一些与传统视频图像相关的器件,如镜头等的供应能力存在不足,在机电控制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积累。

阿里的优势在于云端,针对边缘端来说,如果单个城市地去攻坚、去做重,费力不讨好,选择入股千方,联手宇视无疑是最佳的入局方式。

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并起、相互兼并,出现战国七雄,历经合纵连横,最终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

两千多年后,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贸易、技术、服务、管理、资源、资本、智力等一切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都在不可逆转地荡涤着各国的经济边界。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并购就是资源整合、就是扫荡边界、就是重新洗牌;同理,此路数在安防行业也同样适用。

比如海康威视曾收购英国公司SHL,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大华股份也曾以2900万美元收购FLIR旗下Lorex品牌,扩张北美销售网络,如此等等。

行业需要搅局者。

183年前,一艘载有500名装备q械、木棍和战斧的毛利人的英国海船在群岛登陆。随之,制造了针对岛上莫里奥里人的大屠杀,并将幸存者作为奴隶驱使。

要知道,时间倒数千年,莫里奥人也是强大的波利尼西亚雄鹰,这一次相比来势汹汹的毛利人,严重退化。

历史 与商业从来都是惊人的相似,有着同等的规律使然。

从外企雄霸到海大宇并起再到各路英雄入局,安防前端AI与云端AI业务间的战场,从安防公司与AI公司两大势力之争,进入安防公司、 科技 巨头、AI公司三局鼎立的局面。

三类公司,战术不同、战略迥异。

从横向讲,海康、大华为“防御派”;商汤、旷视为“革新派”; 阿里、华为为“进攻派”。

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巨头的打法重“边缘”,从上到下,保持软硬一体化优势;

商汤、旷视、地平线等AI独角兽的战略打法则从外向内,通过算法进击云端,通过芯片主攻IPC,从而布局中心控制系统,基于顶层设计做服务;

阿里、华为等产业巨兽进军安防的思路比较清晰,凭借较深的行业渠道积累搭建自己的平台,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更大的泛安防生态圈。

今天来看,阿里的智慧城市版图又多了千方、宇视两个优质伙伴。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56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