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利用从他们客户那里收集到的大数据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且优化产品使其能更好地服务客户。这就是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它更看重数据的质量,而非数量。将数据最大化地转变为有价值的创新,利用数据洞悉市场,以此为基础做出明智的商业判断。
如果关注数据质量,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就变得至关重要。例如人工智能,其需要迅速地完成一系列动作:数据收集、分析,并且瞬间作出判断采取行动。严格来讲,对数据质量的关注需要嵌入到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数据分析背后也要关注消费者信息的私密性。GfK2015年进行的针对全球20个地区的消费者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消费者都在担心他们的数据是怎样被收集、售卖和利用的。
2 虚拟现实(VR)
2016年,从行业到消费者,从硬件到软件,关于虚拟现实,一切都处在被普及教育的阶段。随着三大巨头接连推出消费级产品,且“售罄”之讯频传,虚拟现实作为最受关注的新智能领域迅速席卷全球。全球VR头显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会达到28亿美元,其中供游戏者使用的VR头显设备占据多数份额。中国市场2016年全年零售量会达到300万台左右,从GfK监测的VR头显在线市场来看,从2016年1月到4月,VR头显零售量几乎翻了20倍,虚拟现实硬件产品正在经历一场初期爆发式的增长。但目前依然是以VR盒子为主。整体来看,中国的VR市场现在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相信在未来VR应用会逐步向直播、旅游培训、医疗、装修、房地产、教育等领域渗透。
3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最终是重现一遍人类思考的过程。作为一个人工制造的机器,终极形态的AI将拥有与我们相同的智力水平:学习、推理、使用语言、构想原始创意。然而只拥有学习能力的AI已经快速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了。语音识别是目前人工智能中落地较早、目前投入及研发的核心领域之一。基于人工智能,各个厂商可发挥的空间很大,不一样的应用及方向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2016年,AI助理的发展或许会超越智能手机的发展。人工智能是一块有待探索与开发的市场,这块市场拥有多种可能性。
4 可穿戴产品
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相机、GPS定位设备及心率监测设备进入主流市场还需多久尽管万众瞩目的Google Glass及Apple
Watch的发布已经俘获了消费者的想象力,但只有少数消费者接纳了这些设备。中国可穿戴市场2016年销量预计达3160万台,环比2015年上涨32%,但其中以价格较低的手环产品占据市场的大多数,整体市场销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增速减缓,市场经过了2015年跳跃式发展后开始进入一个更趋理性的阶段。如果可穿戴产品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一是与物联网的融合,把可穿戴设备和现有的个人科技生态相融合将会成为扩大市场的基础性举措。二是设计和材质,外形设计已经成为可穿戴产品跟上时代潮流的一大绊脚石。三是精准有效的信息收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解读能力是可穿戴厂商正在解决的另一大问题。四是引人注目的新案例,特色鲜明的产品会逐渐与消费者建立特有联系。
5 视频消费
视频消费的发展速度比之前任何人预期的还要快,并且线上已经成了人们观看视频的主要渠道。从社交媒体上的短片到视频网站的服务和套餐服务,甚至到最近大火的视频直播,消费者似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平台看到想看的视频内容。事实上,有人预言到2019年,80%的互联网流量消费将来自于视频观看。而随着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从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到各大品牌、厂商,互相合作会成为一种需求,只有通过这样多方之间的信息互换才能够释放更大的能量。
6 无人机
据GfK中国估算,2014年中国航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为近6亿元,到2018年将激增到60亿元。而民用无人机市场更是有望在未来10年形成千亿元级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无人机并不算是新产品。无人机在航拍、地形测绘、商业运输以及救援部署,甚至在自动机械化生产上,都可以起到作用,无人机技术在诸多领域所能发挥的用途正在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并且会在降低商业成本、提高商业效率方面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但是在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之前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无人机依然面对诸多阻碍,如缺乏“感知-避障”技术、载物重量上的限制、没有夜视功能以及电池续航时间有限等。
7 移动支付
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比较复杂。目前传统的支付方式在许多成熟市场中都有着强大的根基,无法轻易撼动。相反,一些非洲市场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则直接迈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环境中,对于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理解移动支付当下的全球格局以及它的演变趋势至关重要。在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三方玩家已经率先鼓励联网用户通过手机在实体店或网店进行支付。小米、OPPO、魅族旗下具备支付功能的手机的使用也意味着在这一市场中,移动支付不仅存在,而且触手可及。而那些被认为将第一时间接受新兴技术的市场则呈现出与上述地区的截然不同的局面。当前,一些市场仍需提高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认知度,而对于另一些市场而言,要做的则是减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壁垒。
8 智能汽车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智能汽车也将应运而生。许多豪华轿车已经配备了大显示屏,并且车载大屏也会继续成为趋势,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为前排乘客设计的额外显示器也将出现在高档汽车中。为了让乘客更好地体验“增强现实(AR)”技术,一些OEMs甚至想要把显示屏幕延伸到整个挡风玻璃或者侧窗。屏显技术的进步为那些企图走到传统汽车供应商前头去的电子消费厂商和初创企业们打开了大门。过去,受到物联技术的限制,OEMs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但是现在,机会来了。通过了解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量身开发车载APP和配套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报酬成为可能。
9 3D打印
3D打印机的销量目前还比较小。但是,随着更多的厂商加入到该领域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在明年应该可以得到改变。拿德国为例,3D打印机的销量在去年增长了71%,而且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消费者认为3D打印技术极具吸引力,3D打印在最有可能影响他们生活的科技中排名第三。这比智能汽车、云计算、可穿戴设备还有物联网的排名都要靠前。这表明这项新技术的知识普及在全球已经非常高了。价格一直是新兴科技难以普及的主要障碍。但是随着成本的下降,价格也将不再是阻碍,3D打印技术的优势会变得越加明显和突出:更低的装配成本,减少浪费,极低的运输和配送费用和更快的新产品上市速度。
10 智能家居
一股智能家居的“淘金热”正在各领域中展开,传统厂家、互联网公司、国际技术提供商及零售商等各种组织都在寻求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未来家居领域中来。根据GfK针对全球7国消费者所作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90%)知道智能家居,50%的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78%的消费者同意这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理念。目前智能家居想要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让消费者能明白智能家居技术是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且提供参与度高且有效的用户体验。现在需要行业协作和消费者教育来驱动需求,并推动智能家居从厂商领导发展向消费者需求主导发展的创新转变。行业相关参与者需要合作并组建不同以往的合作关系。这会确保不同的设备和服务能在后台彼此连接来满足对便捷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智能家居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根据GfK中国对家电智能化研究,中国家电产品智能化应用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列,但目前也处于厂商、零售商等供给方主导的阶段,还处于智能连接、手机远程控制等初级智能向更高级智能功能探索和尝试的阶段。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互联网业态演变将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土壤,预计智能家居未来将会催生类似BAT级别的新企业。当然不一样喽!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物联网是把实物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有了互联网才有物联网。
又称网际网路,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百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度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互联网的发展飞速地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
而细看互联网的发展你会发现,之前我们使用互联网检索信息,这时的互联网连接的是“人与信息”,可以广义地称之为“人与物”。
随着 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的兴起,互联网连接的是“人与人”。
而下一个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则是连接“物与物”——我们称之为物联网。
比如,现在我们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件衣服,只是购买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前从实体店购买,现在是在网络上虚拟店铺里购买,这件衣服本身以及它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实现了物联网以后,可能我们的整个购买体验会发生巨大变化。或许你只是在随便一个闲暇时间,说一句(对着某种智能终端设备):“想买一件外套。”该设备就会将该信息发送给某个数据平台,该数据平台便会根据你过往的购买记录、各种喜好记录,以及当前合适的环境,向你推送若干个外套,你不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看到它们的立体形象,而且可以进行“试穿”,并且“试穿”的效果可以达到真实物品的效果,然后确定选择某一件之后,该数据平台会直接下单给生产厂商,生产厂商就可以通过个性化的生产制作系统帮你定制出这件衣服,并邮寄给你。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物品的购买方式发生了更为深刻的改变,而且其被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现在的批量生产到个性化单件生产。当然,这是物联网所带来改变的一个方面,这个层面的变革应该说是最深刻的。并且需要的前提条件也比较多,比如1)虚拟现实技术足够强大;2)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被采集; 3)工业生产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足够强大,能够进行搭积木式生产的标准模块最够多;4)3D打印设备的功能更强大,能够打印的材料更多。
物联网所带来改变的第二个方面,应该说是物品本身的智能化,就是会有很多的“新物种”出现,比如智能 汽车 、智能桌椅、智能门窗等。说到这一点,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就是“前物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兴起是因为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它们本来就是“物”,所以应该说它们就是第一代物联网终端,所以还有人讲物联网时代是“后互联网时代”,也就是说这两个时代本就是同一个时代——信息化时代的不同阶段。只是说接下来,会出现的物联网终端会更多,而这些智能终端可能不像手机、电脑一样,是完全新创的,而是传统功能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比如现在已经有了智能电视、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的工业设备等,当然不是所有的智能设备都会成为通讯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本身将以与以前不同的方式存在,这些改变将影响到的,可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服务业,而是更为核心的工业,总体来说应该是现在的流行概念工业40吧。
不一样,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说白了,就是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互连。
互联网,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你可以想像成一个大的网络,万物连接都要通过这个网络。
互联网和物联网都是通过网络基础通讯设备交互信息的网络,作用目标有区别,互联网更多的是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资讯的交互,物联网主要是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和指令的交互,所以,互联网两端有人在对交互的信息做分析和判断,而人本就是智的,物联网两端必然是有非智的物,所以需要改造需联网的物,使其具有信息交互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智能,这样才能互联互通,完成信息交互和解读,让物执行相应的反馈和动作。当万物互联时,人的初始指今发出后作用于物联网中一系列物之间才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反应达成自动化。物联网的关键是物要能交互信息,同时信息交互的时效性要高(即低延时),指令的谐同性就好,才具有可用性,因为过高的延时会在一系列物物交互中放大,从而不可控至无用,5G对于物联网的意义在于此。
个人理解,认知有限,请指正!
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主要给你解释一下物联网这个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物物相连以及如何连接并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所谓的物联网,通常我们理解它IOT,即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一般通过各种RFID射频识别(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频率分布于4种波段,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声光传感器、定位系统(借助于GPS、蓝牙、Lora、Narrow Band网)、激光或红光CCD解码器等各种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实时采集需要监控、连接、信息交互的物体或过程,筛选出符合业务逻辑需要的对称信息,借助于各种通讯媒介如以太网、GPRS、WiFi、红外、NFC、RFID、蓝牙等,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无缝数据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识别和信息交互管理,以利于人类高效便捷获取这些信息并为享受万物互联互通带来的发展成果。
最常见的身边时刻都在发生的简单举例如:导航、共享单车等基于位置的服务,智能交通ETC以及防伪电子芯片车牌的即将全国推行,酒类RFID芯片防伪、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等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尽的便利。
因此,物联网和互联网有相似的基因,但是物联网却可以借助于更灵活的传感器和传输手段,丰富我们的各种终端应用,包括日常生活,军事,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等等众多领域,终端应用的数量积远远大于互联网终端数。拭目以待吧!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物联网的主体是物(各种生活生产物品),互联网指的是一种it技术,物联网是依托互联网的。
物联网的意思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一字之差,相差甚远,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生应用,互联网解决的是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的通信协议,而物联网实现的是万物互联,除了通信协议以外,主要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共享计算,比如5G加上车联网,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我认为不一样!首先互联网是虚拟的,物联网是实体可见。其次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结合硬件产品和数据处理而达到智能化的表现。
什么是物联网呢?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呢?
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使不同的设备相互连接,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促进各种不同的软件应用的开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 社会 的标志。
物联网跟互联网的区别
资深物联网人士杨剑勇先生表示,对于物联网跟互联网的一个区别是“物联网”是通过感知我们的行为,自动做出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跟电脑的交互是它们能够适应我们的生活轨迹。如Nest产品,它就能学习和记住用户的日常作息习惯和温度喜好,会利用算法自动生成一个设置方案。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物联网可能还相对陌生,而大多数的理解又是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带着我们走向物联网,时时察看并控制家中的灯光、电视、空调和窗帘等等,认为这就是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时代。在物联网资深人士杨剑勇先生看来,这只是“看”与“控”,并未实现“感知”,仅仅是停留在人与物、物与物以及物与服务之间的组网而已。物物相连所产生的庞大数据,经智能化的处理、分析,最终数据形成产品或服务,以达到服务无人化的境界,而这些应用正是物联网最核心的商业价值所在。杨剑勇先生同时指出,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是让数据发挥作用的关键。
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消失
来自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25年,物联网技术将无处不在,你很难再找到没有互联网连接性的设备,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水壶。即便是在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来 *** 控电灯、空调甚至是 汽车 ,物联网正在以多样化的形式侵入我们的生活。我也相信,未来的家庭生活会因物联网变得更加美好。
百度总裁张亚勤认为,物联网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随着智能互联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多,最终将会出现“有电的场景就会有计算、有计算的场景就会有智能、有智能的场景就会有互联”的物联网未来。
谷歌施密特称: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在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消失。未来将有如此多的IP地址如此多的设备、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你甚至感觉不到的却与之互动的东西,无时无刻伴随你。
物联网和互联网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相同点!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出现的,物联网说白了就是用互联网远程控制一切可视机器
物联网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简单地说就是让万物联网。互联网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摘要: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一、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其基本想法是将RFID和其他传感器相互连接,形成RFID架构的分布式网络。
欧洲委员会[1]提出“物联网是未来因特网的综合部分之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基于标准的和互 *** 作的通信协议,无论物理的还是虚拟的“物”均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特质,具备自配置能力且使用智能接口,可以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去。”
本文认为,物联网实质上是将真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过程:真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传感器采集一定的数据,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与之对应的事物。“相关物体可能在虚拟电子空间中被创造出来,源于物理物体空间,且与物理空间的物体有关联。”[2]传感器采集到数据的详细程度,将影响到该事物在虚拟世界中的抽象程度。在虚拟世界中,对该事物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描述是物体提供了一个ID用于识别(如使用RFID标签),最详细的描述则是真实世界中该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状态均可在虚拟世界中被观察到。进一步的,在虚拟世界中对该物体做出控制,则可通过物联网改变真实世界中该物体的状态。对于一个真实的事物,其所需的各种应用与 *** 作,只需在虚拟世界中对与之对应的虚拟事物进行应用和 *** 作,即达到目的。
这样将会对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实地实时监测和控制一个事物的成本是高昂的,通过物联网,所有事物都将在虚拟世界中被找到,以较低的成本被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4A(anytime, any place, anyone, anything)[3]连接。虚拟世界提供了对所有事物的实时追踪的可能,所有的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这将为各种海量运算和分析提供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信息源。真实世界存在于某一时刻,而当物联网发展到能将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时,无数个某一时刻的世界汇集起来,在虚拟世界中将形成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如同过去以纸质保存历史事件的发生,将来将以电子数据对所有事物进行全息描述的形式存储世界的历史。
二、体系架构
目前, 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体系结构,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欧美支持的EPCglobal和日本的UID物联网系统。EPC系统由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3 部分组成。UID 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uCode)、泛在通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 解析服务器等4部分构成。EPCglobal 和UID上只是RFID 标准化的团体,离全面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相去甚远。
美国的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与物联网概念相近的概念,并提出通过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和INTELLIGENT这三个层面来实现智慧地球。在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
1、智能物体层:通过传感器捕获和测量物体相关数据,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2、数据传输层: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提供并实施编码、认知、鉴权、计费等管理。
3、信息关联层:通过云计算实施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融合,屏蔽其异质性与复杂性,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
4、应用服务层:从虚拟世界中提取信息,提供丰富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由底部的传感器通过网络到达应用服务层面,而实际上,在服务应用层面,各个中心、用户可以反向的通过网络由执行器对物体进行控制。
在该体系结构中,感知层面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都是具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升级,新设备不断引入物联网。而服务应用层的各种需求也是不断提出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若是每个具体的服务应用和传感设备都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最后可能形成许多套特殊的网络,这不利于推广和不便于维护。因此这需要物联网的网络层有一定前瞻性,物体设备层可以变化,服务应用层可以变化,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普适的网络进行连接,这个网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面临的挑战
1、统一标准
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 Commission, IDE,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 2009
2 CASAGRAS Final Report: 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10
3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05, IT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