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5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现行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整部超高画质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
2014年5月13日,三星电子宣布,其已率先开发出了首个基于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络,并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进行5G网络的商业推广。
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三、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IoE)定义为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
鲜明特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物,人,数据和互联网联系起来,互联网的力量(实质上是网络的网络)正呈指数增长。这个观点(也就是"梅特卡夫定律") 由科技先驱和3Com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罗伯特·梅特卡夫认为,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呈正比。从本质上讲,网络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使得万物互联,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
1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
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
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
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 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 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 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 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
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
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 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 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一、计算机专业一直是人们口中的热门专业,近年来,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也不断扩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国内的软件开发人才,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比较严重。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资深项目策划人员非常少,从事程序开发的程序员也比较缺乏。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
四、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身。
五、计算机就业方向,软件方向,软件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包括手机程序)的调试、运行、测试、维护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工作。JAVA软件开发,软件公司中Java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相关职位。
网络方向,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外资企业、电力、电信、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科研等各个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六、计算机的就业趋势
从总体上讲,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加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相差大。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中国加入WTO,外国资本、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偏向外资企业。
七、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迅猛发展,就业工作岗位也比比皆是。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也应该有所提高。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太多的渠道与方式满足他们的购衣需要了。商家需要把握住消费者的述求、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与服务。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单靠传统的促销方式与会员制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实体新零售改革刻不容缓
1提高消费者的购衣体验
现在很多服装店的房租、人工投入一直在增加,为了节约投入,商家们在不断减少服务、减少顾客体验。这无疑是适得其反的。服装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增加服务、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例如国内母婴品牌“孩子王” 提供将近一半的面积给孩子玩耍与体验各种玩具。试想,孩子喜欢上了你的店,家长还能跑掉吗?
同时,相信大家都去过苹果体验店,里面展示了大量的苹果科技产品。都是用来给消费者体验的,里面的销售人员并不多,而且不会主动上来与你交谈。传统实体店的首要目标是销售。但是,苹果这个例子告诉咱们,新零售的实体店首要的意义是体验而不是销售。所以。咱们要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例如:增加服装配送服务,消费者购买衣服后,送货上门,这样解放了消费者的双手,可以尽情享受购买。(当然,这个要考虑投入,可选择范围配送)
2构建试衣实体店
咱们的服装店内的面积是局限的,特别是中小型实体店。大部分面积用于放置库存,服装陈列展示很苦恼,只能展示一小部分。服装新零售要改善这点,怎样做呢?完全去除仓库!没错!不需要服装库存。把仓库用来构建更多的试衣间。根据统计,女孩子平均四次试穿购买一件,所以你的服装店不需要推销售,只要去让消费者多试衣就行了。消费者试完衣服后,合适的话直接在店内下订,按照消费者预订的时间送货。
3设立消费者数据库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的本质区别就是服装店不单单要经营产品,更注重的是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次数、习惯、爱好、兴趣等信息。甚至精确到消费者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服装的选择。这也是咱们所说的大数据营销。一旦这样的数据库构建起来了,就可以精确知道消费者的需要。你想想,每次进入这间店,你想要的服装就摆在你的眼前。这种体验能不好吗?
根据二八法则定律,品牌成交金额当中有80%来自于20%的顾客,所以,维护好一个顾客远比开拓一个新的顾客来的重要。
以上的三大方向都是围绕着消费者而展开的
这才新零售的本质
在未来,不管新的营销商业模式多么成功、新的科技多么厉害
消费者才是构建起这一切的基础。
计算机好不好和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好不好直接相关,如果具体到职业就是程序员。不得不说,目前这些行业很火,但虚火也很旺,你只看看到一些公司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没看到一批一批的公司倒下去。但目前计算机基本上可以算最好的专业之一,不过很多媒体和人对计算机相关行业有点跟风追捧了。这几年涌入这个行业的人却越来越多,多到不正常,这个从转专业咨询的问题就能看出来,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是问转计算机类的。就算计算机目前是个好专业,但是相关行业蛋糕再大红利再多也架不住全国人民都来啃,部分人想在风口浪尖上烈火烹油,大潮褪去才发现自己被晾在沙滩上晒死。
关于计算机相关行业趋势,随着人员的大量涌入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会急剧膨胀,而需求量却远远跟不上供给量,导致门槛会升的很快很高,比如以前二本都可以招以后可能要211起步了。这还是当前IT互联网行业比较火的情况下,万一有退潮后果堪比2008年股市6000点以后那几年。
计算机相关行业以后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好学校高学历能力强者收入会越来越高,差学校低学历能力差者会回归正常水平甚至只能维持温饱(现在看还挺滋润)。这行业10%的婆罗门的收入会翻番,20%的刹帝利会维持现状,70%的首陀罗和吠舍会被边缘化,二八定律会很明显。
即便这行一直火下去,平均收入也会下降,但表现在婆罗门和刹帝利收入越来越高,首陀罗和吠舍越来越难混,毕竟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如果一个行业在短短几年内从业人数增长十几倍或者几十倍,那该多吓人?当然该行业确实爆发了,但增长数速度却赶不上从业人员急剧膨胀的速度。如果行业有一点退潮,大批人根本来不及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