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一览表

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一览表,第1张

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一览表可在研究生院官网下载查看,学校详细介绍如下:

1、简介: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经,管,文,理,法,艺,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大学,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普通本科生20502名,成人教育学生18591名,留学生1177名。

2、院系设置: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开设71个本科专业。

3、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渡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葡萄牙科林比亚大学等境外院所新签署合作协议共计16份。加入丝路大学联盟,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

6月29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与未来论坛共同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国际商会承办的 “2019未来论坛·南京峰会”正式 开幕,本次峰会的主题为 “同行・共创”

在开幕式上,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周逵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对所有参会嘉宾表达了欢迎与感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对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中国(南京)智谷”的打造作出重点介绍。

在随后的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理学部图像处理研发中心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杭州创新中心主任 孔德兴 ,元禾华创投委会主席、未来论坛理事 陈大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鲲云 科技 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英国计算机学会(BCS)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 陆永青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未来论坛青年理事 余凯 ,为与会者带来了海内外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及成果转化经验。

在上午的论坛上,行业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与投资人围绕 工业物联网 中国芯片 两大热点 科技 领域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创新对话。

智能制造是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我国近年来相继推出一系列智能制造的战略规划,通过工业物联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缓解生产成本。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在“工业互联网技术及其在热电生产智能化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里带来了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关于热电产业化的观点。他认为我国工业主要有两大问题: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工业互联网平台出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它对离散制造业来讲重点在于智能化的管理,对流程制造业重点在于工艺的控制。其在工业企业运用中主要有三个场景, 第一是在生产中运用,第二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决策优化,第三是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 。夏建涛以热能生产行业为例,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里如何使用及使用的效果。同时他还提到“海量数据+智能算法+超级算力”会产生超越人智力的智能化系统,将深刻改变人类 社会 。

会后,亿欧新制造频道与夏建涛进行了交流,他表示目前的工业互联网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企业采购任何一个设备或是系统,他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需要能够切实地解决现有的问题,“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一种技术能否说服客户,取决于你是否能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计算的价值。”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在主题演讲“AI赋能3C制造”分享了在3C行业的智能制造。玄羽 科技 选择3C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切入点,是因为看到了3C制造在今天已经面临着 三大困境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当一个产业面临这些困境的时候,就必须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进行转型升级,这就催生了他们对智能化制造的需求。3C制造行业的特点一是 高度 离散 ,二是 迭代非常快 ,这样的行业优势在于:通过 科技 手段能带来效率提升的价值空间很大。劣势在于:由于其太离散,改造的过程十分困难。在这一背景下,玄羽 科技 最开始选择的路径是以头部企业为主,它的特点是产线基础比较好,理念比较强,可以带动整个行业。

他表示 智能制造 并非是自动化,而是智能化 。在今天的技术上,智能制造一定是算法和算力的结合,通过数据和算法的方式,切入到智能制造,并且带来巨大的价值。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在主题演讲“让产业动能更强劲——数字化产业园区20”中主要分享了工业物联网的工作场景之一“数字化产业园区”的具体应用。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数字化产业园区”的价值在于利用LPWAN技术帮助园区内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园区入驻企业提升服务质量,他详细介绍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架构、平台的概述以及在实际案例中利用数字化运营的方法,并分别概述了解决了来自园区不同角色的痛点问题,希望最终打造一个构建结合园区的开发商、运营商,地方政府还有行业协会综合的融合平台。

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智能与工业智能的融合。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实现以数据驱动的工业应用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而提高产业效率,创造价值。协合新能源集团执行董事兼CTO、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尚笠尚笠作为对话环节的主持人与各位企业领袖、科学家针对发展工业物联网,难度究竟在哪里?即将到来的5G网络时代将怎样推进工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智能化升级,产业和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科技 创新对话——工业物联网:“智造”升级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认为工业物联网在中国会不断往前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定数会被打破,包括我们的工业。他认为工业物联网的IT和OT的融合还需从组织架构和战略两方面来进行。另外,从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角度看,他认为传感器创新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丹 认为,现在工业物联网从概念到落地,已经在是在缓慢增长的阶段,后面会越来越好。这是因为技术上是成熟的,产业的需求也在。另外,他认为IT和OT的结合,本身就会催生出新的技术创新的机会。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认为工业物联网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工业物联网IT和OT的融合,就是两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依托的是“彼此理解”的融合,信息化的人一定要了解工业上的东西,工业人一定了解信息化的东西,在实际的项目上进行打磨、成长,这样才能在将来真正意义上增加两化人才。他认为工业物联网创新,数据是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依托了,数据从量变到质变,就会衍生出应用的创新。

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建刚 认为工业物联网的应用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问题。怎么把概念落为实处?一是要从需求导向;二是战略驱动;三是企业本身的能力建设;四是必须要场景切入;五是生态系统协同的能力。从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来讲,要有标准:一是工业互联网接口开放的标准;二是融合后的IT架构的标准。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认为工业物联网只有正向、增强性的循环,这个产业才能真正落地。工业物联网要IT、OT深度在一起,认为云+端的创新,对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非常重要。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 认为,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必要的一点是IT和OT的紧密结合,但更为重要的关键点是缩短打通整个行业的利益链条。

推荐阅读:

制造突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转型在路上

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纷纷助力,离散制造业要走的智能化之路

工业互联网的前世今生:初探工业互联网

河海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生导师简介
(☆为兼职导师 为当年新增博导及新增跨学科博导)
(★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为我校自主设置的学科专业)

一、门类:03 法学
1、一级学科:0301 社会学
二级学科:030101 社会学
陈阿江 陈 如☆ 陈绍军 黄健元 孙其昂 施国庆 王毅杰
许佳君 邢鸿飞 杨文健 叶南客☆ 曹海林

2、一级学科: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学科: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戴 锐 丁长青 黄明理 金林南 刘爱莲 双传学☆ 孙其昂
王建文 吴建华☆  吴 远 邢鸿飞 余达淮 郑大俊 陈继红
韩凤鸣

二、门类:07 理学
3、一级学科:0707 海洋科学
二级学科:070701 物理海洋学
陈大可☆ 李瑞杰 申锦瑜 王 辉☆ 王桂华☆ 王如云 徐福敏
张长宽 郑金海 左军成

三、门类:08 工学
4、一级学科:0801 力学★
二级学科: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3 流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801Z1 材料与结构安全
  0801Z2 现代力学数学基础
安天庆蔡 新 曹茂森 陈才生 陈国荣 陈 文 程宏达☆
储继峰 杜成斌 范华林 苟晓凡 胡少伟☆ 黄文雄 纪爱敏
蒋亚清 姜云鹏 邵国建 王 乘 吴锤结☆ 武清玺 余天堂
章 青 张子明 周建方 周星德 朱灯林

5、一级学科:0808 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曹 宁 陈星莺 丁晓群 费峻涛 鞠 平 马宏忠 倪 明☆
潘文霞 孙永辉 王宏华 卫志农 吴 峰 薛 峰☆ 薛禹胜☆
徐泰山☆  袁 越 赵晋泉 郑玉平☆ 周 军 朱 拓

6、一级学科: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Z1 遥测与信息网络
 0810Z2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曹 宁 陈云飞☆ 陈正鸣 范新南 费峻涛 李庆武 蒋德富
刘小峰 王慧斌 王志功☆ 严 勤  曾晓勤 朱昌平
7、一级学科: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08120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Z1 水信息学
艾 萍 曹 宁 陈正鸣 范新南 冯 钧 韩立新 蒋德富
刘惠义 李继国 王志坚 徐立中 许 峰 许卓明 朱跃龙
杨先一☆ 曾晓勤 宗 平☆ 周晓峰  李士进

8、一级学科:0814 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4Z1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081420 土木工程材料
*** 家顺 曹平周 陈国兴☆ 陈建生 陈 卫 陈永辉 陈志坚
范华林 方永浩 高 玮 高玉峰 苟晓凡 顾 强☆ 何秀凤
黄文雄 洪宝宁 吉伯海 蒋林华 蒋明镜☆ 蒋亚清 李建林☆
刘汉龙 刘 军 刘瑞朝☆ 马爱斌 邵益生☆ 阮怀宁 申明霞
施建勇 孙树林 汪基伟 王保田 王思敬 王 媛☆ 王泽华
吴继敏 吴胜兴 吴玉萍 杨庆山☆ 徐卫亚 谢先启☆ 余湘娟
于 新 张燎军 周继凯 周建方 郑兴灿☆ 周星德 朱俊高
朱其志 朱 伟 朱珍德 梅国雄☆ 孔纲强 江静华 唐春梅
王怀玲 王珠银 张建峰

9、一级学科:0815 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1521 城市水务
  081526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
艾 萍安 如包腾飞包为民蔡付林蔡 新 陈厚群☆
陈建生 陈青生 陈守伦 陈 文 陈 喜 陈永平 陈元芳
程年生☆ 戴会超☆ 戴文鸿 邓铭江☆ 董增川 方国华 冯卫兵
高玉峰 顾冲时 郝振纯 华祖林 黄振平 金光球 姜翠玲
姜弘道 李琼芳 李瑞杰 李同春 李致家 梁秋华 梁应辰
梁忠民 刘德有☆ 刘金涛 刘 俊 刘 凌 刘斯宏 刘志雨☆
陆桂华 卢耀如☆ 鲁子爱 骆祖江 吕海深 毛劲乔 逄 勇
秦伯强☆ 任立良 任青文 任旭华 沈振中 盛金昌 束龙仓
束一鸣 索丽生☆  苏怀智  苏 超 唐德善 唐洪武 田 斌☆
王 乘 王船海  王 超 王 浩 王玲玲 王如云 王 文
王义刚 王卫光 王 泽 王志坚 王卓甫 吴锤结☆ 吴建华
吴中如 吴志勇  夏自强 谢悦波 许文年☆ 徐福敏 徐 辉
  徐立中 徐卫亚 徐向阳 薛联青 严以新 杨 涛 叶 健☆
殷兴辉 余钟波 詹美礼 张长宽 张继生 张 健 张建云☆
张燎军 张淑华 张 玮 张行南 张友静 张展羽 章 青
赵 坚 赵兰浩 郑东健 郑金海 郑 源  周厚贵☆ 周建旭
周君亮☆  周宜红☆ 周志芳 朱 伟 钟平安 朱 晟 朱跃龙
肖 洋 辛 沛 王 建 杨 侃
10、一级学科: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安 如 何秀凤 黄 腾 李 浩 刘焱雄☆ 邵全琴☆ 唐新明☆
王 静☆ 雍 斌 岳东杰 岳建平 张友静

11、一级学科: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1803 地质工程
0818Z1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18Z2 地学信息工程
陈建生 陈志坚 骆祖江 饶文波 宋汉周 孙树林 孙占学☆
谭红兵 吴继敏 袁宝远 余钟波 张发明 张宏兵 周志芳
刘 瑾 钱 卫

12、一级学科:0828 农业工程★
 二级学科: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
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Z1 农业水土资源保护
0828Z2 水利机械
陈 菁 纪爱敏 缴锡云 倪福生 茆 智☆ 邵孝侯 徐 辉
徐俊增 佘冬立 俞双恩 周建方 朱灯林 郭相平

13、一级学科: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083001 环境科学
  083002 环境工程
  0830Z1 生态水利学
  0830Z2 海岸带资源与环境
韩龙喜 华祖林 李 轶 李一平 陆光华 逄 勇 王 超
王沛芳 吴丰昌☆  袁旭音 祝建中 朱 亮 杨汉培

14、一级学科:0835 软件工程★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许 峰 许卓明

四、门类:12 管理学
15、一级学科: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1201Z1 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1201Z2 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
1201Z3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1201Z4 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
1201Z5 移民科学与管理
卞艺杰 陈绍军 丰景春 黄德春 黄健元 陆佑楣☆ 沈菊琴
施国庆 施琴芬☆王济干  王卓甫 吴凤平 杨文健 张 阳
章恒全 许叶军 

16、一级学科:1202 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学(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1202Z1 游艇管理
鲍永安☆成长春☆丁长青  何伟军☆ 黄德春 黄涛珍 李程骅☆
毛春梅 史安娜 沈菊琴 施国庆 唐德善 唐 震 王慧敏
王济干 汪 群 许长新 杨 晨 张 阳 章仁俊 赵 敏
赵永乐 郑垂勇 周海炜

1、物联网专业考研无所谓哪个方向好,因为研究方向是招生单位预先告知考生有这方面的指导老师,即导师可以指导这些方向的研究。即使选定某个研究方向,入学后也可以根据兴趣或变化进行调整。
2、研究生报考、录取和就业主要是看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专业代码;研究方向是提供的选择项而已,一般来说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即可。现在不少招生单位都是入学后才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
3、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入学后的课程学习是一样的,不同方向只是导师不同而已。研究方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方面。

·

研招网: >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王红霞

1977年2月生,教授,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副主任。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沈阳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校科研标兵。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总装备部预研项目5项、省科技厅2项、省教育厅1项、市优秀人才1项、市科技局项目1项,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在《宇航学报》《系统仿真学报》等重要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其中EI检索二十余篇;撰写国防GF报告20余部。

Email: sunny58258@sinacom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物联网与网络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徐野

1976年12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动化学会会员,自动化学会边缘计算分委会委员,辽宁省优秀人才,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学术带头人。近3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特派员项目1项、沈阳市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沈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 863 基金等项目多项。获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Mathematical Problem in Engineering(SCI刊源)、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发表SCI、EI检索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近 3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任多家国际期刊审稿专家。先后获得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等,沈阳市“百千万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批沈阳市技术标兵称号、沈阳市教学标兵称号。

Email: xuymail@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互联系统与网络,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计算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刘勇

1968年11月生,教授,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博士。现任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863课题、国防预研及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

Email: ly@mailsyl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张文波

1973年4月生,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现任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理工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863课题、国防预研及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兵工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SCI/EI收录72篇,撰写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

Email: zhangwenbo@yeahnet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管理,无线网络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张德育

1974年6月生,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现任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通信与网络工程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沈阳理工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承担系列国家863课题、国防预研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余项;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15篇,撰写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他奖励和荣誉还有: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

1、陈国良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高性能计算(亚洲)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国良院士是我国大数据计算理论、非数值并行算法学科带头人,成功研制我国基于国产高性能芯片万亿次系列高性能系列计算机,奠定了我国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以及普适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2、程伟

腾讯专家级技术工程师、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腾讯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总经理;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华为腾  讯从事技术研发和产品工作,微信支付创始人大奖获得者,微信红包初始团队成员,专家级工程师。

带领团队先后支持研发财付通30分布式架构、微信支付、微信红包、理财通等创新项目,参与打造支持10亿级账户的电子支付平台。

目前担任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通过整合腾讯系在技术、运营、产品等多方面能力,赋能产业互联网,在鞋服、美妆、酒水、商超、Mall等多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及技术落地,助力商家实现GMV增长、人群深度运营、数字资产的积累。

3、戴海鹏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获ACM中国新星奖、全国高校物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移动计算、数据挖掘等。发表国际一流会议期刊论文130余篇,含CCF A类45篇,包括UbiComp、INFOCOM、VLDB、ICDE、SIGMETRICS、MobiHoc、MobiSys、ICNP、TON、JSAC、TPDS、TMC等国际一流会议期刊。

曾获CCF A类会议INFOCOM最佳论文提名奖、CCF B类会议ICNP最佳论文奖及SECON最佳论文奖亚军。主持/参与国自科面上、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十余项。担任YOCSEF南京分论坛主席,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工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与安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等组织委员等职务。

担任iThings、ICCCN、ICPADS、ICNP等十余次会议主席职务。担任著名国际学术会议如MobiHoc、INFOCOM、IJCAI、ICNP、ICDCS、IWQoS、IPDPS等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中文CCF B类期刊《计算机科学》编委等职务。

以上内容参考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师资简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0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