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业物联网发展 招银云创赋能企业资金流数字化

助力产业物联网发展 招银云创赋能企业资金流数字化,第1张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3月,招银云创启动市场化战略转型,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互联网赛道,成为招商银行面向企业数字化服务的载体,聚焦企业资金流数字化,“将先进的金融 科技 应用于产业互联生态中,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产业,让产业更加智慧化”。进入2022年,招银云创市场化进程提速。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将品牌定位表述为“银企场景化联接平台”,并发布了“成为银企联接的创新者、产融信任的构建者”的品牌愿景。

向外 探索 金融 科技 应用场景,对内协同母行

当产业互联网的大幕徐徐拉开,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的问题。那么,十年后的银行业,在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内,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很多银行都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布局。

作为一家“金融 科技 银行”,招商银行选择把金融 科技 应用于产业互联生态,通过旗下金融 科技 子公司招银云创向外输出,构建银企场景化联接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在招商银行2021年年报中,该行首次对外提出构建“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从企业经营逻辑出发,把投商行、私人银行、 科技 等分散的优势整合起来,以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有效覆盖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具备不同特征的客户,形成招行独有的‘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特色。”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对“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很明显,聚焦产业互联网、向外输出金融 科技 能力的招银云创,将在招商银行“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体系中扮演协同集团、反哺母行的战略角色。

赋能产业互联网下企业资金流数字化

资金流是企业个体的血脉,也是产业互联网生态机体的血脉。而针对资金流的服务,正是银行天然的优势所在。产业生态最大痛点来自于企业内外协作流程上的断点,进而导致数据流、资金流的信息断点和组织内外协作效率的层层衰减。这并不符合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对产业协作生态内的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有效整合,进而重塑产业结构新生态,其基础是资金流的数字化和互联畅通。对招银云创来说,解决产业互联网下断点、低效的资金流难题,首先是助力企业客户的资金流数字化管理升级。

事实上,招银云创在资金流数字化领域有着多年的沉淀和低调耕耘。传承招商银行资金管理、跨银行结算等方面十多年的能力和基因,招银云创在成立后曾协同母行,开发运营“跨银行现金结算平台CBS”和“财资管理系统TMS”两大财资管理产品,在场景化 科技 创新和企业客户咨询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企业资金流管理有着深刻的场景理解和需求洞察。2021年,招银云创结合卓越司库理念升级打造了“集团企业司库GET”,进一步向企业司库管理领域进军。至此,招银云创形成了“集团企业司库GET”、“场景化费用管理SCO”、“业财融合分析MAP”三大数字化产品体系,成为具备独立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的企业资金流数字化服务商。

构建银企数字信任,助力产业互联网银企合作

从产融合作的视角,在传统信用机制下银行因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单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资质等主体信用评估其还款能力及意愿,始终面临“资金不敢贷”“风险控不住”的难题。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银企之间的信任关系脆弱。

“如何让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让资金精准滴灌至企业场景?”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企业资金流是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合作的核心,尤其是基于高频的费用支出场景资金流,最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态。在银企之间搭建通畅的资金流数据桥梁,基于实际场景实时、多维地反映企业资金流全景,为银行风控模型和企业业务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构建银企数字信任机制,最终实现双赢,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路径。

招银云创走的正是这条道路,即成为“银企场景化联接平台”,通过为企业级客户提供资金流管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通产融合作壁垒,构建银企合作新生态,推动行业不断前进。

4G提速在5G来临前还是有意义的,其一,提速降费自2015年提出后,它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一直并且还要持续奋斗的目标;其二,5G时代虽然来临,但目前甚至还有很长一段时间4G都还是主市场;其三,4G到5G是一次质的改变,并不只是体现在网络提速上,更多体现在物联网上,所以4G提速并无不妥;
其四,5G网络的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所以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更加可以看出4G的提速是为了满足于现在人们对网速日益的高要求



而其实现在提到的4G提速,其实只是在对前两天的一张聊天记录截图的反驳,聊天内容是天运营商为了推广5G,正在暗中降低4G网络的速度,一名暗示自己是运营商内部人士的网友表示,以前用户开户签约的下行速率300Mbps,现在已经要求改成100Mbps。



截图一出纷纷网友表示现在的网速和网络信号确实不如以前了,甚至联想到当初3G到4G改革时,4G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而全面限制3G网速的情景。人们也比较担心这样的事会再次发生。对此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才提出会提速的回应。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则暂未明确回应,工信部也暂未作出回应。所以4G是否真的提速还有待考量

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 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 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 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 *** 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 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 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 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 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月27日,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拉开帷幕,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当天下午,天翼博览会又迎来了 “重头戏”: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与智能生态领域各产业伙伴一起,分享中国电信在经历一年的转型升级战略实践和探索后对行业发展的最新理解,详细阐述构建“生态魔方”的理念,诚邀合作伙伴共享、共创、共荣,携手拥抱智能未来。

(以下为杨杰董事长演讲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电信生态化发展初见成效

中国电信转型升级战略发布后的一年间,在各产业联盟和产业伙伴的鼎力贡献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令人惊喜。

全网通引领终端市场发展。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广全网通,取得了卓越成效。整体终端市场中,全网通销量达147亿部,增长85%;市场份额达73%,较去年底提升20个百分点。全网通终端标准的统一,尤其是获得GCF和GSMA两大国际标准组织的认证和认可后,实现了对产业上游、开放渠道,以及用户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终端产品设计、工艺创新、质量提升迈上了新台阶。上半年,在终端整体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天翼终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销量6900万台,同比增长336%;市场份额达338%,较去年底提升73个百分点,有力带动了中国终端市场繁荣。

三大精品网筑牢生态基础。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完成了800MHz重耕,建成优质的4G全覆盖网络,4G基站达105万个,人口有效覆盖率98%,4G用户驻留4G网络时长占比近99%。同时,中国电信领跑全球4G物联网,建成全球首张基于4G网络的具备商用能力的全覆盖新一代物联网(NB-IoT),该网络基于800MHz低频覆盖优势,实现城市、农村全覆盖,穿透力强。中国电信还联合泰尔实验室发布了物联网模块标准(物联网的全网通标准),助力终端厂商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另外,在光宽网络发展上,也收获喜人成果,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端口超过 3亿个,并在150多个城市具备了千兆接入规模商用能力。

五大业务生态迈出坚实步伐。智能连接的用户规模已超过5亿,智慧家庭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物联网用户规模达3000万,上半年新兴ICT收入超过200亿元,互联网金融的翼支付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

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智能化、生态化是最主要特征

纵观信息通信业最近30多年发展,1995年PC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电子化、在线化,价值高地是基础网路;2005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移动化、O2O,价值高地是智能终端;从2015年开始,产业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智能化、生态化,价值高地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综合来看,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趋势1: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出货量,此后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预计明年将6倍于PC。2014年,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首次超越PC,2016年手机网民占比超过95%。在这个进程中,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已占全球78%,中国4G用户和4G基站数在全球占比均超过了50%。

趋势2: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人口红利减少,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如我国网民增速从2012年开始已下降至个位数,资本、技术等纷纷转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和产业加速融合,推动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空间巨大。

趋势3:从人人通信到万物互联。人与人连接增长趋缓,在LTE、NB-IoT、“1美元芯片”推动下,物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万物互联时代到来,2017年全球物与物连接数将超过人与人连接数。与此同时,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从2016年16亿增长到2020年70亿,复合增长率高达45%,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多。

趋势4:从简单信息化应用到智能信息化应用。CT、IT、DT三者深度融合,交融区域不断扩大,综合三类技术的智能应用服务需求旺盛,DICT成黄金区域。

趋势5: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创造了大量的用户新需求。正如乔布斯所说:“消费者并不总知道自己需求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形态从产业链条演变为生态魔方

如今,无论是终端制造商、互联网公司,还是电信运营商,均已从既有起点业务,实施垂直纵向拓展,如亚马逊是做电商起家的,目前其云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已走在世界前列。端管云芯垂直整合加速,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有关咨询机构分析,企业未来发展业务对合作伙伴的“高度依赖(第四等级)”和“非常依赖(第五等级)”程度占比将从现在的不到30%提升到50%以上。

过去我们叫产业链,是上下游的概念。链条上的各环节主要依赖内部资源驱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会影响其它环节的成本变化,竞争结果往往表现为“零和”。进入生态化后,产业链条演变为“生态魔方”。 各模块更多依赖资本和数据驱动,共赢是必然结果。

“三多三共四促”可形象地展现“生态魔方”。其中,“三多”是魔方的本身特性:多模块,每个模块(相当于一家企业)都有特定功能,形式各异,但只有组合才能有效互补协同。多组合,不同模块组合灵活多样、变化多端,形成统一的有机体。多业态,模块间的不同组合相互融合、衍生,创造出各种新业态。

“三共”是指魔方实现新价值的方式:共享,各模块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共享。共创,各模块纵向和横向一体化,能力资源叠加放大,共创价值。共荣,各模块协同演进,共同成长。

“四促”是指魔方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溢:促进企业生产组织灵活可扩展、促进整体运营质量提升、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竞争优势增强等。

“生态魔方”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满足用户需求,并创造新需求。

此外,在传统产业链竞争中,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行业结构、竞争地位等。而在生态竞争中,除了行业结构、竞争地位外,更为关键的是“集体行动”。生态矩阵显示,憨态可掬的熊猫,无论是个体能力,还是生态能力均较差;老虎虽然个体能力很强,但不合群;蚂蚁生态能力很强,但个体能力太差。要实现“集体行动”,就需要我们不断做强各自的长板,同时强化生态协同能力,只有两方面能力都强,才能成为有战斗力的“狼群”。

构建生态魔方,促进各业务生态更加繁荣

未来,中国电信将通过网络演进、平台开放、深度合作、供给升级,做强各自的长板,强化生态协同,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魔方”。

网络演进,持续领先

积极发展5G。应用牵引,逐步推进网络与平台建设,2017-18年开展外场试验,2019年试商用典型场景应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同时,加强产业合作和大规模的资本运营。

发展全系列物联网。中国电信在NB-IoT方面已经领跑全球,建成全覆盖的网络,下半年将开展规模商用,并创新业务模式,实现客户、用户、账户等可灵活组合付费。下半年还将开展eMTC(CAT-M)验证测试,计划2018年实现商用部署。加上已经商用的CAT1,中国电信将建成基于4G的全系列物联网。

大力推进光网升级。规模部署千兆光宽带,新增10G PON端口70万,累计将达90万,支持光宽、视频和移动融合发展。完善2+31+X云资源池布局,打造IDC集群;优化CN2、IPRAN架构,实现天翼云间高速互访;采用开放标准,加强运营支撑,实现云网高效协同。

能力共享,共创共赢

在打造优质网络基础上,中国电信将持续建设和优化物联网、智慧家庭、翼支付商户、双创等能力平台,通过平台开放实现能力共享,促进共创共赢。其中,物联网平台包括连接管理平台、业务使能平台和垂直应用平台,将有力支持合作伙伴基于平台开展终端管理、业务开发、市场拓展等,降低应用开发门槛,提升产品推出效率;智慧家庭开放平台能够提供网关接入、大数据分析、云网融合等能力,支持合作伙伴智能外设的开发、销售,以及基于大数据能力的产品改进;翼支付商户开放平台目前已汇集百万商户,能够提供营销(商户红包、代金券等)、财务(网关支付、资金归集等)两类能力,帮助商户协调各方资源、获取资金支持;双创平台包括1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7个示范基地(南京、杭州、广州、成都、深圳、上海、滁州),为创业者提供科技开发、创新孵化、产品运营等能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深度合作,做大规模

中国电信还将通过深度合作促进多元发展,全力做大市场规模。

加强终端合作。针对全网通手机,聚焦明星机型、成长机型、特色机型等三类品牌,开展全网通终端合作;针对泛智能终端,重点在可穿戴、车载、家庭网关等领域积极推进多种方式的合作。同时,加强专业化运营,依托精品门店系统,开展专业化终端 *** 盘,坚持年初设定卓越100终端激励和明星机激励政策,以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强化终端合作运营。

加强渠道合作。重点与Top代理商合作推进“首推天翼”,拉动新增用户发展;并在社区店升级万家智慧家庭体验专区,加载家庭云、智能组网、智能家居等智慧家庭系列产品,开展体验营销。加大与厂商渠道资源互投力度,加快佣金结算,提供IT智慧支撑。

加强业务应用合作。在B2I2C产品上,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力争年内销量过千万;深化与游戏、教育、体育等大视频内容提供商的合作;通过云、大数据、支付等能力输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应用;投入专项营销费用,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互联网金融用户和商户。

供给升级,惠及大众

近两年来,中国电信累计投资2300多亿,加快网络建设,夯实提速降费基础。宽带接入速率连续两年分别提升131%、956%,累计提升了365倍,目前平均接入速率已超过50Mbps;宽带接入平均单价连续两年分别下降59%、549%,累计单价下降了81%。手机接入速率先后从31Mbps提升到150 Mbps和目前的300 Mbps;手机流量平均单价连续两年分别下降33%、366%,累计下降了574%。

2017年,中国电信新增投资1000亿元,持续加强网络建设,提升网络速度,加快“提速降费”,让消费者得实惠、创业者得发展。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预计将惠及1230万家中小企业。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幅降低国际及港澳台长话资费、以及数据漫游资费,估计将惠及2600万用户。从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漫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

“提速降费”将有力推动全网通终端市场的发展,2017年预计销量将超过36亿台,保持近两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最后,中国电信表示,愿与各领域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魔方”,共创全新价值,携手引领智能生态新时代!

物联网简称IoT, 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数据的过程,通过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利用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伴随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已经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智能交通领域,是当前贴近生活常见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逐步形成完善的车联网技术。

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发挥着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伴随宽带业务提速,让智能家居产品极大的便利着人们的生活。

工业互联网领域,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常见的有物联网地灾监测、水位监测、边坡监测、桥梁隧道监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等领域。

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
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4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