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核心是什么

物联网的核心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的核心是RFID即射频识别。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的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则比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

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1、 未来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黄金十年,市场空间可观。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未来仍存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超过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持续维持在 20%以上,同时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11 万亿美元。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 (1) AIoT 科技 大方向,未来规模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 AIoT 市场达到 7509 亿元, 2018 年-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5%。 (2)5G 为基, 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在 2019-2025 年将以 21%CAGR 增长,同时产业物联网领域连接量将成为主要增长贡献。 (3) 物体数据开始产生交互属性, 物联流量释放数据商业价值。 物联网时代实现万物互联,提供物体的流量,创造新的数据价值。 2、 十年沉淀,多核驱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一:技术/产品/产业链日趋成熟。 网络由局域到广域、由窄带到宽带、由低速到高速。 另外, 物联网产业链各层不断发展完善: 1芯片/模组性能指标逐渐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2网络覆盖不断完善, 4G/5G 与 NB-IoT 基站数量快速增长;3平台建设赋能物联网; 4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核心驱动二:降本增效助力物联网普及。 1 摩尔定律推动芯片硬件价格快速下降;2规模效应推动模组等产品价格下降; 3 流量资费快速下降; 4物联网助力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提升。 核心驱动三:场景丰富+数据闭环+巨头加速入局,释放物联网显著商业价值。 1物联网应用场景经历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自动化到智能化演进; 2数据也从单一采集到产生数据交互,提高产品/应用粘性,数据链条从底层芯片、 MCU、通信模组、网络覆盖到中上层 *** 作系统、应用平台全打通,生态构建和商业闭环加速释放物联网商业价值;3以华为/小米/高通/谷歌/腾讯等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IOT,引领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IOT 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也将面临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拓宽物联网产业边界。 3、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AIoT,引领行业加速发展 以互联网企业、设备商、 芯片以及硬件终端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IOT。 (1)阿里巴巴以阿里经济体为核心,向天猫精灵与阿里云 IoT 提供业务支持,打造AIoT 生态。(2)京东构建小京鱼智能平台,提供 AIoT 解决方案;(3)华为开启 AIoT新篇章,覆盖包括电力、交通、 汽车 等多个领域;(4)苹果围绕 iOS 布局,储备丰厚 AI 能力;(5) 高通作为万物互联践行者, AIoT 布局多场景应用;(6) 小米核心技术为 AIoT 发展提供支撑,打造包括家庭、个人与智能生活三大应用场景;(7)美的打造智慧家居 AIoT 应用场景。 4、产业链(端、管、云) 及相关标的: 端: 1)传感器:步入智能化阶段,车联网是主要发展阵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韦尔股份、必创 科技 、汉威 科技 等; 2) MCU:芯片级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核心——拓邦股份、和而泰、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瑞芯微、全志 科技 等; 3)通信芯片: 基带射频两大阵营,蜂窝、 WiFi、 LoRa 各放异彩——乐鑫 科技 、翱捷 科技 、中兴通讯、华为/高通/MTK/展锐等; 4)通信模组:联网基础枢纽,承上启下重要一环——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 有方 科技 、 日海智能等; 5) 终端: M2M空间广阔——鸿泉物联、威胜信息、移为通信等。 管: 无线传输为主,短距和长距各擅胜场——中兴通讯、三大运营商等 云: 物联平台,应用层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天地——涂鸦智能、 思科等

到 2030 年,物联网将拥有高达 15 万亿美元的市场。

如此蛋糕,怎么不让人惦记

很多人都期待华为鸿蒙OS,可以用于手机。

甚至说,要是搭载鸿蒙OS的手机出货了,一定要买一部!

但正如有时候,基层员工未必能看懂高层决定一样,华为鸿蒙OS用于物联网,实在是因为长远来看,物联网绝对是块肥肉。

华为鸿蒙要做的是,建立物联网标准,让万物互联的门槛降低。

纵观 2019 年 8 月 9 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鸿蒙全程只在讲一件事:如何让物联网设备接入鸿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为为鸿蒙的物联网接口,建设了许多方便易用的“代码集”。

按照更准确的说法,也可以理解为,鸿蒙正试图以软件和硬件为切入点,用开源的方式建立一套新世界的物联网标准。

就像当年联发科推出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一样,鸿蒙的目标是让现有硬件产品能够“零成本”地实现向物联网设备的转身。

鸿蒙OS的物联网路径

根据华为公布的鸿蒙OS的演进路径,华为将在 2020 年,推出鸿蒙OS20,应用于创新国产PC、手表/手环、车机上;

2021 年,将推出鸿蒙OS30,应用于音箱、耳环上; 2022 年将应用在VR眼镜等更多终端设备上。

余承东在大会上还表示,华为同时打造服务和硬件两个生态平台,结构化产品1+8+N,即 1 是智能手机, 8 包括PC、平板、车机、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响等。

这 8 个领域是华为参与的自研产品,N是大量的IoT设备,非常广泛的设备,为消费者衣食住行全场景提供智能智慧服务。

其实早在之前华为《 2018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在谈及鸿蒙系统时就表示,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开发的,用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低时延场景。

梁华表示,华为手机还是把开放的安卓系统和生态作为首选,如果美国不允许华为使用安卓,华为是否会把鸿蒙发展为手机系统还没有确定。

而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早在 1995 年,就已经出现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当中。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可乐公司竟然也在拥抱物联网

事实上,很多人都爱喝的可乐,其背后的公司都在拥抱物联网。

百事可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领先的软饮料生产商,百事可乐公司转向物联网的原因非常基本和简单,而且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和很多企业一样,这家公司的IT和OT基础设施非常低效,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其工厂内部只有非常有限的IT和OT资源。

百事公司的内部,也同样出现了服务器散乱,即每一台服务器仅支撑生产负荷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

百事可乐公司花了很高的成本,购买并支撑着一个由未加充分利用的服务器、 *** 作系统以及其他网络资产组成的正在不断扩张的IT基础设施。

其结果是: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可以说处于最小化。甚至更糟的是,效率极低的网络,阻碍了原本能够推动工厂生产率提升的数据采集。

百事可乐只花一个月租赁费,斩获IaaS平台!

当百事可乐公司决定采用物联网时,它选择了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合作,以替换它原有的基础设施,并因此创造出今天我们熟知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

这家公司采用了虚拟工业服务器、以及一整套标准的网络基础设施,它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所有的硬件、软件以及专为支持百事可乐公司生产线而预配置的网络链接。

这一方案同时改善了工厂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并降低了生产设备的停工检修时间以及支持成本。

物联网使得负责系统设备支持的员工,可以通过不间断的远程监控,与所有的基础设施组件进行通信。

这使得技术人员们,在任何问题有机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之前,就能够对这些问题作出积极响应。

无论何时,当某一家工厂需要技术支持时,该工厂的经理,都能拨打一个全天候的呼叫中心电话,并且保证能在 10 分钟之内就收到回复。

有了这种层次的技术支持后,每一家百事可乐的工厂,实际上都配备了一支高度熟练的、对生产线非常熟悉的技术支持团队,这确保了机器的停工检修、或者各种技术上的挑战,可以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也因此减少了可能对生产计划造成的冲击。

按照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内部一份“百事可乐公司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资料,所有这些改变,带来的几乎是即时的回报。

只花了一个月的租赁费,百事可乐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统一的、完全支持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现在正运行着它所有的生产制造应用。这一方案简单、灵活,而且不再会有任何其他的烦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5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