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还要多久?

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还要多久?,第1张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的网络。

其实物联网已经在悄悄地走进了你的生活中,把所有智能的一切物体联合成一个网络。

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把你家里的一切连接到互联网, 汽车 、道路交通等你可以想象的一切连接起来。
比如,你走在路上拿起手机,用手机就可以控制你家的电饭煲做好饭,热水器烧好热水,你可以在出门的时候就能通过手机知道道路上的交通状况。

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你生活中,只是你还没有察觉而已。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特别的广,而且是真真切切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云电视、物联网空调、物联网冰箱等等。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所以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看重物联网的研究。

应该是问物联网何时普及全民才对!

因为它己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平时你轻触一下电脑或者手机的按钮,即使千里之外,你也能了解到某件物品的状况、某个人的活动情况。发一个短信,你就能打开风扇;如果有人非法入侵你的住宅,你还会收到自动电话报警。如此智能的场景,已不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情形了,物联网正在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

实现这一切是因为“物联网”里有一个存储物体信息的关键技术叫射频识别(RFID)。比如在手机里嵌入RFID-SIM卡,手机内的“信息传感设备”就能与移动网络相连,这种手机,不仅可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还能进行费用支付、预约参观、实现查询及缴纳手机话费、水电燃气费缴纳、投注、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

可见,“物联网”在个人 健康 、智能电网、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将特定物体嵌入射频标签、传感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后,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联网系统,在这个网上,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人们也能轻松获知和掌控物体的信息。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上万亿规模的高 科技 市场。届时,在个人 健康 、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几乎所有领域,物联网都将发挥作用。有专家表示,只需三到五年时间,物联网就会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是近几年比较热点话题,其实从物联网概念在中国提出伊始,已经有许多行业引领者进行了相关实际应用 探索 。物联网发展应该也是走互联网时的发展路线:概念阶段、摸索试点阶段、研发推广阶段、应用爆发阶段、常态创新阶段。目前物联网主要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向研发推广阶段过度,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是通过催生新技术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的过程。在现阶段寻常百姓家也在参与其中,比如智能冰箱、空调、电源开关等,都是物联网摸索试点阶段的过度产品和物品。未来随着5G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物联网将快速进入应用爆发阶段,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是 社会 智能化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所以物联网完全走人寻常百姓家的场景是未来可期,就在不远的将来啊。

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 汽车 到各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身影遍布。人们在热议物联网神奇的同时,却发现它既熟悉又陌生。

“5G已经蓄势待发,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将是5G的应用场景之一。”在近日举办的“双创1+1”走进高校系列主题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物联网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相伴发展,市场将更为广阔。

万物互联时代即将来临,未来的物联网又将是什么模样?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阻碍?

可穿戴设备扩展了物联网应用领域

轨迹追踪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衣服里的嵌入式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邬贺铨说,可穿戴设备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一个网球运动员,球拍上有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震动等情况;手腕上可以戴手环、手表、智能化戒指,动态记录运动量、查看天气,监测脉搏等;身着polo衫的胸部下方安有传感器,可以随时记录身体的变化情况,如皮肤水份的流失等……加载了高 科技 的运动画风出现在眼前。

试想一下,这就是未来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酷?由于移动互联网、软件、云计算技术的诞生,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邬贺铨介绍,作为代表的谷歌眼镜推出市场后迎来两个现实问题:第一是成本,大家是不是都用得起;第二是应用,这个应用是不是刚需。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苹果、阿里巴巴、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开始掘金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智能手环、腕表的面世带来了大众对运动、 健康 的关注,相比动辄几千的高昂售价,小米手环以79元的售价快速占领中国市场大半份额。从市场反馈来看,高性价比成为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发力点。

除了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来降低成本,邬贺铨说,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存在一个误区,开发的很多应用不是刚需。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如果找不到市场,规模不上去,成本也下不来,“归根到底还是需求驱动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物联网“碎片化”成为联结生活的阻碍

从概念,技术开发再到产品应用,物联网一直“看起来很美”。邬贺铨表示,物联网之所以发展的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碎片化”,阻碍了物联网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联结。

实际上,“碎片化”却是物联网的“天性”。“传感器是多种多样的,有物理的传感器,化学的传感器,生物的传感器,甚至同一物理传感器也多种多样,不可能有一种通用的传感器适用于所有领域。”邬贺铨说。

另外,他还谈到物联网在技术层面基本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不能通过传统工艺直接生产出来,也导致成本不易控制。“集成电路技术是以规模来支撑,但是它比一般机器人的电路还要难。因为它涉及到物理量的转换、电量的转换、化学量的转换、生物量的转换,这些转换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多种技术。”

邬贺铨将碎片化的第三个原因归结于行业间的门槛。“物联网的应用是面向行业的,而每个行业都有门槛,不是有了传感器就可以联成网,关键是通过使用物联网产生增值。”

“物联网产业的统计边界不清晰,什么算物联网,什么不算物联网,有些数字不可信。”邬贺铨既警醒又充满期待。“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物联网从感知层面上升到分析决策的层面。在不改变传感器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增加了价值,未来物联网成本仍然可以降低,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先来从 历史 的发展的眼光看。

互联网自90年代诞生到2010年前后真正普及大众并产生商业影响力,用了20年左右。

移动互联网的开始可从2009年iPhone4为起点,到如今2019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捷,更别说我现在坐在小区里刷着抖音回答问题了。

再说物联网,简单点说就是将你生活中的一切连接上网,这就要求极高的网速极低的延迟,5G刚好满足了这一点,所以2019年作为5G商用的元年,按照之前的速度,则2024年或2025年将会诞生一批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平台等,以及新时代的伟大企业。

物联网,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处可见,就拿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电脑来说,本质上也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在家里,你的智慧家居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窗帘,空调,冰箱、智能音箱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可以用手机控制;在公交地铁上,你可以看到监控探头(视联网),并且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GPS模块);上班打卡,用的考勤机,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类型,也有接入局域网的;物联网尤其在车联网、物流网、环保监测、安全监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城管执法、智慧校园/教室、医疗等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

相信会很快的,其实现在有一些产物也是物联网的类型了!如小米旗下的那些智能家具,家用电器。组合到一块就是物联网。

等到5G的普及会看到各行各业的产业互动互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全部链接起来就是物联网。相信未来35年会是一个物联网井喷的时代!所以离普通人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近了!

物联网,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处可见,就拿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电脑来说,本质上也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在家里,你的智慧家居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窗帘,空调,冰箱、智能音箱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可以用手机控制;在公交地铁上,你可以看到监控探头(视联网),并且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GPS模块);上班打卡,用的考勤机,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类型,也有接入局域网的;物联网尤其在车联网、物流网、环保监测、安全监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城管执法、智慧校园/教室、医疗等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

别把物联网想的太高深,不是AI机器人导出跑,才叫物联网。

家里摄像头、门锁、WIFI、智能开关、连接wifi的冰箱、高压锅

这些已经出来好几年了,很多普通家庭都有了,只是没有组成一个统一的网,并经由一个统一的界面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里有技术问题、有厂商问题、也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必要性问题。

比如门锁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你的授权问题。以前是谁有钥匙谁就是被授权的,就和带兵虎符是一样的。出现的智能锁有密码的和生物认证的(指纹、声纹、人脸等),这些属于你作为独立个体就拥有的授权验证方式,即方便也安全。

但存在一个有趣的逻辑,就是技术带来便利与安全的同时,会带来新的不便利与不安全。

一、不便利——电力依赖和网络依赖。你用电池,意味着以后要换电池,你接入电网意味着怕停电。你要人脸、声纹,你要手机管理,就得联网,网络出问题,就得歇菜。

二、不安全——不考虑锁本身的安全构造,联网之后的个人隐私安全,就暴露出来了(有大佬说了, 中国人愿意牺牲隐私以换取服务和便利 )。
一大早说了很多, 就以智能锁这个家庭物联网最佳切入点做个讨论,聊聊物联网的问题。

物联网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市场很大。但是还没有爆发,也没有真正的龙头行业,很大部分跟网络速度有关。现在5g行业正在发展完善,相信你也或多或少的了解5g的网络速度,等5g完善后,相信离物联网行业的爆发不远了,估计也就一两年开始爆发式增长

大跌之后从哪里掘金?大跌之后的掘金板块是哪些?
此前走势一直稳健的沪深股市11月12日突然上演跳水行情。从盘面上看,大盘暴跌下千股齐喑。然而泥沙俱下,会有冤死的错杀股吗?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大跌之后,投资者不妨从以下六大板块中淘金。
新兴产业板块
尽管新兴产业板块最近并不算是市场上的热门股,但笔者认为,对于新兴产业股来说,由于它担当起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牵引经济增长新引擎等诸多重任,未来的产业发展较为乐观,政策扶持力度也渐趋明确,因此,机构资金敢于做多、勇于做多、乐于做多。虽然今年以来相关个股股价的连续上涨使其估值有些偏高,但经过此番下跌调整后,其股价泡沫将有所减少,新能源、物联网、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品种后市的前景依旧值得期待。
业绩向好板块
据笔者统计,截至11月12日,两市已有73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0年业绩预告,预增、略增、扭亏、续盈等预喜类上市公司达到583家。从增长幅度来看,在583家报喜的公司中,有133家公司预增超过100%。此类公司绝大部分受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产品销量上升影响,盈利向好。其中,中期业绩预计增长10倍以上的有5家,分别是大族激光、ST南方、大港股份、SST生化和包钢稀土,但这5股在11月12日的大跌中无一幸免,大港股份甚至跌停。目前价格围绕价值的主旋律依然清晰可见,在11月12日的大跌中不少业绩优异股被错杀,特别是那些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的公司,其业绩增长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此类个股如随市场深度调整,将赋予公司动态估值更多优势。
低市净率板块
笔者认为,寻找低市净率烟蒂股,在过去数轮的起伏行情中被证明是不错的投资策略。虽然A股市场国庆节后涨势凶猛,但总体上看,A股仍处于低估值区域。据笔者统计,目前上证指数的市净率为3135倍。而根据2000年迄今的上证指数周市净率统计来看,上证指数的平均市净率为378倍,中位值为3375倍,显然,目前上证指数的估值还是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当市场大跌,个股万马齐喑时,一旦有反d,那些超跌股、破发股、低市净率股就面临一定机会,其中长线投资价值也比较好。投资者在寻找市净率烟蒂股时,还是要出于重置成本考虑,以重资产轻盈利能力的核心思想去选股。
大股东增持板块
在大盘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国庆节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积极性远不及减持套现的力度,不过尽管如此,10月份以来仍然有11家上市公司得到大股东的买入。股东增持概念是二级市场反复热捧的主题之一,大股东增持的个股在公告一个月内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那些有产业资本或高管增持的个股有望在调整结束后率先反d。
通胀题材板块
伴随11月12日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暴跌,农业、有色、能源等此前走势良好的通胀题材股出现全线崩溃,连续上涨的通胀概念股出现大幅回调对其后市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笔者认为,随着CPI的公布,通胀板块的短期强势表现可能告一段落,但通胀高企的局面几个月内不会有明显改观,通胀和新兴产业的投资主线依然十分明确,笔者建议投资者以持股为主,逢低把握低吸机会。通胀概念下的有色、黄金等资源股忌追高可低吸,大消费行业的医药、酿酒食品、农林牧渔等依然可重点关注。
高送转板块
高送转向来是年底行情中市场最为热捧的一个重要题材。随着四季度行情的不断深入,市场对于年报有望高送转个股的挖掘正逐渐展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将是高送转行情的黄金时期,现在开始备战,预计将取得不错收益。尽管目前大盘环境令人担忧,但高转送概念股行情的持续时间本来就较长,在年报披露结束之前都是高转送题材炒作的黄金时段,因此,短时的回调不仅不会对高转送题材股的中期走势造成根本影响,反倒为投资者提供了逢低介入的良机,投资者可待市场渐趋企稳时对高转送题材股进行布局。

一、智慧物联
物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大家最常接触的行业之一了,快递、外卖、送货上门等一系列服务都离不开物流,而物联网创业也一直都是互联网创业中的热门。伴随着外卖业务、网购业务以及生鲜商品等以“新零售”业态为主发展的一系列商业,未来对物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且要求也会更高一步。尽管去年大量互联网资本面临严峻的寒冬,但智慧物联的创业公司依旧拿到了相当庞大的融资。2019年,也将表现出更加强大的市场活力,也会成为众多创业者目光聚集的焦点之一。
二、互联网教育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可以说是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互联网的诞生,在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并且让更多人享受到技术福利的同时,也诞生出了一个高达上千亿的创业市场。不管是传统教育的从业者,还是梦想着掘金的创业者,都不约而同地涌入这一“钱”景市场。而互联网教育行业也开始从无到有,慢慢走上正轨。在国民对下一代教育上的重视以及投入而言,该行业将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巅峰期。
三、人工智能
当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步入人们的眼球,预示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即将到来。智能扫地机,语音智能音箱等等。这些人工智能的产物会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实现对生活方便的便捷。要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想着创造各种各样的东西不是因为这东西好玩,这东西有趣。而是因为它有需求、它存在市场、它能为我们带来收益。

品牌型号:Redmibook Pro 15
系统:Windows 10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53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