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k3中控黑屏怎么办

起亚k3中控黑屏怎么办,第1张

汽车中控屏幕出现黑屏的现象,很大可能是因为线路接触不良,需要及时检查一下线路是否出现虚接的情况。如果有的话自然会导致中控屏幕黑屏,这时候只要将其虚接的部位连接完好即可,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电源信号线出现老化了,可以尝试更换一条新的上去,如果黑屏得以解决的话,就说明的确是电源信号线存在问题了。
1、软件不兼容,或者手机 硬件导致。可以清 空数据(无效为硬件故障,需要送修)、1关机状态下,按住音量 加键和关机键,等出现开机画面时松手,进Recovery。2进入Recovery中文清除数据 清空所有数 据。

2、Recovery模式指的是一种可以对安卓机内部 的数据 或系统进行修改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可以刷 入新的安卓系统,或者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备份或升级,也可以在 此恢复出厂设置。

评论精品应用推荐蓝叠安卓模拟器电脑上玩手机游戏雷神游戏加速网游不再延时卡顿转转pdf转换器专业文件转换处理秒懂手机手机修复工具合集失易得数据恢复轻松恢复各类数据Office365微软云平台服务超值推荐小米盒子4 智能网络电视机顶盒 电视盒子 H265硬解京东¥299当贝超级盒子H1 高清智能网络电视盒子机顶盒(双频w京东¥299创维小湃盒子P3Pro 8K高清电视网络机顶盒 4+32G存储京东¥559小米盒子4S wifi双频 智能网络电视机顶盒 H265硬京东¥279gbjdcmtulg换组火花塞试试,可能是电磁干扰评论取消评论woshijiamin101升级中控试一下,评论取消评论最新回答更多>北京语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好?华为手机的联系人都是乱码怎么处理。

(图/文/摄: 问答叫兽) 小鹏汽车P7 Model Y AION V 理想ONE 蔚来EC6 Model X @2019

如果说车企们在电动化大潮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的话,那就是只有掌握电池技术才有可能享受到市场高涨带来的红利,而且是越早越好,否则得到的只有成本上涨、供应短缺的痛苦。
意识到这个问题,近两年来车企们纷纷收购电池企业股份、搭建团队自研自产电池,包括奔驰、大众、通用、宝马、广汽等国内外车企入场,特斯拉也不例外。
比如大众挖来曾在LG、三星和苹果担任过电池研发负责人的安顺浩,今年将其任命为电池公司PowerCo的CTO,大众的第一家电池超级工厂也在今年7月开工建设。
未来新能源汽车年渗透率从20%到50%的市场争夺战中,车企要面对的成本、供应链以及新产品开发效率竞争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特别是由于电池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和用户的感知体验,如果不能基于电池的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车型,车企的品牌影响力将大打折扣。
可以说,不自主做电池的车企未来很可能沦为一个不赚钱、性能没有差异化导致品牌力孱弱的“代工厂”,到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肉。
早在2012年比亚迪就看到了这一点。彼时的比亚迪在年报中这样写道,“在电动汽车方面,本集团已掌握整车控制系统、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这才有了十年后万亿市值的故事。
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像比亚迪一样掌握电池核心研发及制造的技术能力,以及自己的产品研发-制造体系是否能足够高效。
一方面,研发的高效率要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研发体系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车企还要在掌握量产know-how的基础上寻求组合式创新,推出差异化的电池方案,通过电池技术创新带动整车性能提升,培育出一个能打的电动车品牌。
而这两点,也正成为全球知名车企的发力点。
一、面向整车开发的电池核心研发能力体系及技术应用趋势
在汽车电气化时代,电池技术取代发动机成为动力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将逐步成为各家头部车企精心培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车企来说,短期来看,掌握电池研发制造环节是为了控制成本,毕竟电池成本已经占据整车成本的40%。中期来看,掌握电池技术可以有效保障车企未来在市场份额扩张时电池供应充足。
长期上,只有将电池技术培育成整个组织的核心能力的车企才有可能在未来占据竞争优势,让电池厂跟着车企自身产品需求下的电池技术路线走,真正掌握产业链的议价权和主导权,在整车性能上与其他车企形成区分度,形成品牌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面向整车新产品开发需求的动力电池核心研发能力及体系构成可以大致分为三层,如下图所示。
图 面向整车开发的电池研发能力体系示意图 36氪制图
新产品开发主要依托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因此图中新产品开发能力金字塔的底层是各类核心技术能力。
在面向整车的动力电池研发方面,包括电池模组设计能力、电芯设计能力、包含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材料在内的材料开发能力、电化学仿真能力、材料计算能力、测试实验能力、制造工艺能力等等。
中层是研发-制造整合能力,因为在构建研发能力体系过程中,核心要解决如何处理组织内部核心能力、知识和流程的整合问题,这是一个跨学科、跨职能的问题。
整个产品开发体系如果想要高效地运转,就必须形成强大的研发整合能力,将各项技术能力以及各方面研发团队掌握的数据和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特别对于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车企来说,电池技术研发和整车开发的融合至关重要。
此外,要想加速推出新产品,就必须在研发体系内考虑设计与制造相融合,这里的制造能力包含了试制能力和大规模量产能力。
车企只有覆盖从试制到量产的全流程,才有可能完整掌握电池技术的工艺能力,加深对电池设计、仿真测试与制造的内在理解。
最高层就是车企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其结果就是车企持续推出的搭载各类动力电池产品的新车型。
二、车厂打造动力电池研发体系,同样要靠数字研发能力
车企无论是从供应商采购电芯,还是自研自产电池,电池本身的产品开发过程都会经历A样、B样、C样等几个阶段,研发流程实际上是多次原型方案设计-测试验证(包括实验和仿真)的循环。
整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电池化学体系和电池结构、电池性能表现、生产工艺可行性和成本等各方面因素,考察新电池产品是否满足了新车型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等方面的预期设计需求。
以下图中的宝马研发电池流程为例,在前两期实验室阶段主要验证材料体系在理论容量、循环性能等方面的表现。
A样产品主要验证材料性能和电芯设计,B样阶段主要在验证制造可行性,确定工艺,最后才是投入量产产品。可以看出,这基本上和电池企业内部研发阶段划分和决策考虑都是一致的。
图 宝马电池研发流程 来源为下一代电池公众号
图 宁德时代产品研发流程
对于车企来讲,车企需要考虑整车开发流程的进度,电池研发过程要和整车开发进度相匹配。
图 整车及电池相关产品的开发阶段划分
进一步讲,研发流程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想要在未来竞争中站住脚的车企来说,自研自产电池及相关动力系统产品除了要追求量产方面的稳定性外,更重要的是要和电池企业和其他车企比拼新产品开发效率,而开发的高效率要建立在一个高效且稳定的研发体系基础之上。
电池企业的优势在于过去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大量设计经验和工艺经验,再结合仿真技术可以有效指导下一代新产品的开发,而车企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沿用电池企业过去“试错为主”的研发模式来积累设计经验,这不符合车企希望快速建立电池技术研发能力体系的需求。
一个坚实的研发体系必然包含明确精准的设计目标、注重TTM(TIME to market)、整合内外部资源、高质量且高效的原型方案设计-测试验证循环,这些可以帮助车企更快地开发出更有吸引力的新产品并探索验证新的生产工艺流程。
因此,车企需要在电池领域建立起一套更加高效的设计—仿真/测试验证—制造的产品研发循环,以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来实现新产品开发,才可能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引入多尺度仿真,加速电池正向设计
其实在整车系统设计开发领域,近年来主要在通过增强仿真的置信度和指导作用来加快新车型产品开发的效率。以长安汽车为例,长安汽车对标福特汽车、通用公司建立CAE仿真置信度5级评价体系,试验次数逐级减少,仿真比重逐级上升。
在电池研发方面,也有同样的正向设计趋势,即逐步减少中间实验试错迭代的步骤和次数,逐步提高仿真指导设计的比重,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设计-测试/仿真-制造循环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流程的效率。
电池研发将从实验试错为主导逐步转变为仿真驱动正向设计为主导,从各环节、各团队独立分析逐步转变为组织整体协同研发。
图 清华大学李哲副教授:动力电池的先进设计技术与研发模式变革
由此可见,车企需要借助数字化研发技术来构建高效产品开发循环。
就构建电池研发体系本身而言,车企一是要结合底层的材料计算、电化学仿真等技术进行正向产品设计,尽可能减少制样测试的次数,避免盲目试错。
二是要运用仿真及测试数据管理与分析等数字化技术提高研发效率,提高中层的研发整合能力。
这些关键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研发工具软件值得关注。详细内容已在《头部电池企业未来拼什么?数字研发技术》和《仿真驱动电池正向设计》(点击文字跳转阅读)中分别做过详细的阐述,下面将结合车企应用进展来简要介绍:
CAE仿真作为经典的研发数字化技术之一,目前主要发展趋势为多尺度仿真。微观尺度上的材料基因组、DFT、MD等方法都是从材料本征特性出发,辅助筛选出新型正负极、电解液、隔膜以及粘结剂等材料,开发新的化学材料体系。
另一方面,在颗粒尺度上构建真实极片结构模型,优化现有的P2D模型,从电极真实微观结构出发提高电池整体性能。这类思路主要是基于现有材料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材料性能。目前多尺度仿真的实际应用也更多集中在颗粒和极片层面。
此外,未来固态电池的研发将基于新的电化学理论模型,这就需要依托电化学理论创新来实现工程创新。
目前已有车企开始运用新兴的材料开发技术,为下一代电池材料化学体系开发做好技术储备。例如丰田汽车在2021年宣布与量子计算软件公司QunaSys达成合作。丰田将采用QunaSys的量子计算软件来寻找新材料来优化和提高丰田的电池性能。
量子计算软件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来模拟多种材料的电子结构模型并得出各种材料的性能表现。相较于现有超算资源,量子计算运行DFT的计算时间更短且仿真结果更为准确。
丰田此举是希望运用量子计算支撑的DFT材料计算方法来寻找最优的固态电池材料。
在导入仿真技术方面,部分国内外车企开始导入电池仿真研发工具。
以吉利汽车为例,国内电池仿真软件公司易来科得将为吉利汽车提供电芯设计、电化学-热-寿命性能仿真、快充分析和装车性能等研发工具,在百微米级别的尺度下通过建模仿真加速电芯型号设计,降低实验试错成本。此外,易来科得还将帮助吉利汽车建设自有的材料、工艺、测试对比等知识库。
国内造车新势力如蔚来也在寻求电芯研发高端人才。从今年校园招聘博士专场信息来看,蔚来招聘岗位包括电化学仿真、电池机理分析、硅基方向负极、石墨负极、锂金属负极、高分子电极材料等研发方向。
以电池机理分析工程师为例,该职位工程师要承担起探索电池机理、多尺度仿真、材料计算、实验测试、仿真模型开发等任务,帮助企业建立电池仿真-测试的研发能力。
蔚来校招电芯研发岗位要求
据悉蔚来电池研发团队已超过400人,已覆盖电池材料、电芯设计环节。
除去运用材料计算技术、电化学仿真技术实现材料创新外,还有的车企从电池结构创新入手结合材料创新,典型的最早如比亚迪2018年末推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带领磷酸铁锂装车量和方壳电池市场份额一路上扬至今。
再比如去年特斯拉推出4680大圆柱电池就是在结构和工艺方面进行了创新,重新引起了市场对于圆柱电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注。而且特斯拉4680上也突破性的使用了硅基负极材料,以此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运用数字化技术塑造高效研发协同
对于车企来说,电池设计、仿真和测试的数据能否畅通无阻地在电池研发团队内部传递共享,团队成员能否直观地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将是至关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电池测试得到的数据结果直接反馈到其他整车研发部门的团队,更加高效地完成电池这一子系统的开发,满足上层系统的设计需求,这些是研发整合的基础,也将决定整个研发体系整合的效果。
由此,研发整合方面,车企需要搭建一个统一的研发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实现电池研发数据的全过程追溯,为之后将电池测试与仿真相结合、电池研发与整车研发相结合、电池使用工况数据分析打好基础。
进一步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平台对测试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规律挖掘,尽可能地运用AI等技术提炼出电池内部机理规律。
在数据分析这方面,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开始导入一些新技术和新的研发工具,希望以此加快构建自身电池研发设计的技术能力。例如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就导入了Voltaiq的EBI平台。
Voltaiq开发的EBI(Enterprise Battery Intelligence)平台可以从电池测试实验室、生产线和实际工况下的电池组自动化地收集大量电池数据,后续整个分析过程是基于云服务的。
图 Voltaiq平台技术及其商业模式
Voltaiq可以通过新的电池数据分析平台来帮助电池企业实现自动化的测试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改变原先手动的基于EXCEL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提供AI技术应用的开发环境,以加速新材料、化学制品和制造工艺的测试与分析。其平台技术有助于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缩短电池新产品开发周期,更有效地设计、开发、制造和使用电池产品。
综合来看,电池的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又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愈发需要通过计算与数据来整合、驱动整个研发体系。
车企在电池研发能力体系建设上既有引进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仿真技术,也在引入构建打通设计、测试、仿真的综合数据平台,以此实现电池研发数据的全过程追溯,以及跨部门、跨组织的研发协同。
此外,从研发体系出发延伸开来,研发设计与制造的融合趋势变得愈发重要,制造工艺与设计仿真相协同,加快新产品进入大规模制造环节的速度。
对于介入电池研发制造环节的车企来说,需要更多从整车研发的角度来考虑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比如在底盘动力控制域需要考虑电池包与底盘的直接集成,以及电池作为整车零部件涉及到的NVH问题。
此外,车企可以运用云端电池数据,探索电池机理规律,反馈得到的衰减数据,可以用于加深对电池老化机理的理解,优化电池设计,甚至还可以有效地缩短BMS系统开发周期。
整车开发也需要考虑平台对多种型号类别的电池兼容性。
例如通用得益于在电池测试验证方面和材料研发环节的深度介入,通用的奥特能平台的电池兼容性是很强的,可以兼容磷酸铁锂、三元以及未来的固态电池等。
从研发架构上看,电池研发体系本身更偏重“配方+材料”,生产工艺也更接近于流程行业,而整车研发以“零部件”为核心、生产是以组装为核心的离散制造方式。如何整合不同类别的产品研发体系将是未来车企建立高效研发体系的一大挑战。
三、构建电池研发核心能力,材料技术研发先行
总的来说,由于电池材料体系变化速度相对较慢,大的变化几乎10年-20年才能赶上一次,这也就给了车企们追赶电池企业和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机会窗口。
部分车企在电池技术路线研发布局方面已初具体系,比如2021年宣布加强电池布局的广汽在正极材料上布局了磷酸铁锂和三元路线,负极方面积极研发硅基负极材料,同时在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电芯型号设计等方面积累研发技术。
广汽通过自研电池技术打响进军高端电动车品牌的第一q。装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的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成为了首款续航超1000km的纯电车型。
广汽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采用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为氧化亚硅,在材料上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整车续航里程。
具体研发上广汽采用纳米复合硅技术,将硅材料控制在纳米尺度,并在表面包覆,最大程度缓解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在粘结剂研发上也使用了改性等手段,共同保障电极结构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技术路线布局更为多元的宝马和大众,这两家车企也是非常典型的电动化转型样本。
BMW的电芯技术路线图,主要分为性能提升路线和低成本路线,而电池的未来形态还是往固态电池演进的,并且宝马认为固态电池将有可能颠覆整个现有电池体系的游戏规则。
图 宝马电池技术路线
低成本路线上,首先是推行无钴化,第二步无钴基础上降低镍含量,向富锂锰等方向演进,这方面国内蜂巢电池给出的判断是未来大无钴电池(广义)市场份额会达到70%以上。
不过宝马也在今年交流论坛上表达了对无钴材料在性能和成本上的疑虑,认为暂时无法达到需求,在未来中期改款时会考虑使用富锂锰基材料。
高性能路线上,宝马倾向正极上采用富镍技术,负极首先是硅的氧化物与石墨掺杂的负极,之后会实现更高硅含量的硅基负极,比如使用Si-C复合材料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在电池形态上,宝马也在今年宣布将在第六代电动力总成上采用大圆柱电池而非过去一直使用的方壳电池,以此压缩电芯制造方面的成本、提高能量密度和充电性能。
大众汽车曾在2021年举办的电池日上公布过自身电池技术路线,介绍了对于各类化学材料体系的判断。正极方面高锰材料体系(High-Mn Cell)会是大众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下图中大众给出的预计是在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实现与三元相当甚至更高于三元的续航里程,据此推测具体材料体系不大可能为磷酸锰铁锂,更有可能是高压富锂锰基材料或者尖晶石镍锰酸锂材料。
负极仍是以提高硅含量为方向,以此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大众电池日技术路线展示
综合来看,车企在电池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没有非常明显,在现有主流化学体系没有大的进展之下,车企主要任务是追赶并跟上趋势,同时在能量、功率、安全三方面做出适应自身整车开发策略的差异化研发。车企更需要在下一代电池体系上占据先机,因此很多车企纷纷布局固态电池。
宝马投资了固态电池公司Solid Power,初步预计在第七代动力总成平台或者第八代是固态电池能够上车的节点。大众投资的是QuantumScape。奔驰在固态电池领域则投资了辉能科技和Factorial Energy,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固态电池。
丰田在固态电池有很深厚的自主研发功底,预计量产在2025年。蔚来投资了卫蓝新能源和辉能科技,上汽、北汽和广汽则共同投资了清陶能源。
总体就技术路线而言,车企押注的多为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池路线。
四、下场自产是车企电动化绕不开的试金石
车企迈出自己量产电池的这一步,难。
更难的是要在掌握工艺能力基础上提出新的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链风向,形成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力。
是否下场自研自产是衡量车企电动化转型决心的试金石。车企只有亲自下场电池大规模量产,而不是只停留在试制或者中试线上,才有可能完整掌握电池技术的工艺能力,加深对电池设计、仿真测试与制造的内在理解,引领电池技术创新,同时通过产能的快速扩张建立规模优势。
提升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从材料-结构-工艺-性能这个四面体关系出发。
在材料体系相近的情况下,结构创新十分重要,而且电池结构创新必然离不开工艺创新。这是车企自产电池才能真正引领创新的根本原因。
只是从当前进展上看,各家车企的决心和态度不尽相同。
新近下场的特斯拉
即使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科技风向标,特斯拉也在2020年开始像比亚迪一样开始自研自产电池。
前有比亚迪“刀片”出锋,后有特斯拉自产大圆柱。特斯拉在电池上的研发首秀可以说一下场就在结构创新和工艺创新上抓住了产业界的眼球,重新引起了业界对圆柱电池的重视。
特斯拉整个电池设计创新一部分来源于其对外部创新技术的快速整合吸收能力,并转化为量产能力。
其干法电极技术来源于收购的Maxwell,工艺装备改进能力更多来源于其收购的锂电设备公司Hibar。最终特斯拉在2020年推出了一套技术逻辑自洽的组合式创新方案。
4680大圆柱中的大尺寸与高镍正极、硅基负极搭配,共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而为了应对大尺寸带来的更多产热和倍率性能下降,照顾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高镍材料,全极耳的设计又可以降低集流体电阻减少产热量,提高温度均匀性,并且电池底部面积提高也可以提高散热性。
4680采用的干法电极技术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低,材料颗粒可以混合压实让电极更厚、容量更高,有利于发挥电极的高倍率性能。
目前特斯拉为4680电池规划了加州和德州两处自主量产工厂,今年Q3德州工厂开始爬坡量产4680电池。特斯拉的自研自产也带动了一批电池厂如宁德时代和LG的技术支持和产能配套,开始逐步掌握电池标准和研发方向的主导权。
漫不经心的宝马
在量产进度这一点上,宝马算是一个另类。虽然宝马早在2008年就开设实验室研发电池技术,2017年开设了电池技术研发中心Battery Cell Competence Centre (BCCC),该中心可以进行早期的实验室电池试验以及原型样品试验。但是直到今年秋季宝马才会正式开设用于中试的电池生产中心。
宝马电动动力总成开发负责人Stefan Juraschek曾在2019年末表示制造电池并不会为宝马带来竞争优势,宝马具备与电池企业相当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这样的表态言语间似乎透露出一丝对电池技术的轻视和漫不经心。
只是从供应链依赖风险的角度出发,宝马是否自产电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供应商市场的格局变化。
10月19日据财联社报道,宝马中国内部人士透露宝马将再投资百亿元扩建沈阳高压电池生产中心,但是否仍然是电池模组产线还是自主电芯产线仍待确认。
痛下决心但现实骨感的大众
与宝马不同,同为德系车的大众汽车可谓痛下决心,规划在欧洲就要建设6家电池工厂,产能总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40GWh。
大众做出的规划看似狮子大开口,但要是横向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大众恐怕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如果按比亚迪2023年销量在400万辆左右的话,比亚迪自产电池的装车量可能就将接近300GWh左右。
今年7月,大众汽车在在德国萨尔茨吉特的第一家电池工厂破土动工,该工厂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预计年产量40GWh。大众汽车的电池业务也将由新成立的公司“PowerCo”负责。
大众产能建设规划
这是大众汽车在2021年开设电池研发中心以掌握电池开发,工艺和试制生产等技术能力之后,继续向电池规模化生产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技术管理委员会委员,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mall的介绍,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工厂将是一个在制造设备、基础设施、产品、流程和数字化技术各方面都实现标准化的工厂,这将提升电池生产体系的柔性程度。而且整个工厂将会是一个囊括电池科研、研发、测试、生产和模组生产以及电池回收环节的综合中心。
大众萨尔茨吉特电池工厂
大众汽车希望通过生产标准化的统一规格电芯来满足集团内部80%的车型,电芯成本也将有望降低50%。
大众预期电池成本下降50%
杀伐果决、高举高打的广汽
相较于BBA在电动化投入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国内车企之中广汽推进量产的节奏之快,几乎每隔半年就会有新进展宣布。2021年4月广汽宣布从电芯、BMS和电池包三方面推进动力电池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21年10月广汽集团审议通过了《关于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的议案》。
21年11月广汽称搭载海绵硅负极电池的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将成为首款续航超1000km的纯电车型,力图切入高端电动车市场。广汽埃安现已完成A轮募资近183亿,投后估值为103239亿元,是当前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
今年3月,广汽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开工建设,海绵硅负极电池的生产也是从这条线开始的。在推向量产的过程中,广汽埃安还开发了梯度复合涂布技术,通过工艺创新改善缓解硅基材料的膨胀问题。
今年8月25日广汽宣布决定设立自主电池公司绿擎电池,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产线。同时广汽参股的巨湾技研将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总投资369亿元。
广汽在电池规模量产方面显得异常果决,这与广汽对电池自主化的看法密不可分。
广汽认为掌握电池技术是区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眼下的产业环境来说,这句话意在成本和供应链,从长远来看,这句话更是在强调产业议价权和战略竞争的主动权。
刚入局的蔚来
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汽车开始规划布局电池研发和试制产线,并在今年10月25日成立蔚来电池科技公司。蔚来的电池研发项目中包括电芯和电池包研发的31个研发实验室,以及1条试制线和1条电池包pack线。这意味着蔚来将开始自研电池,将来很可能投入电池规模化生产。
目前部分车企们如特斯拉、大众等已经不满足于只掌握电池制造这一环节,开始与原材料供应商深度绑定,在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希望在上游材料和电池回收产生更强的控制力。
尾声
今年3月,著名汽车集团公司Stellantis计划将集团现有的意大利泰尔莫利(Termoli)工厂改建成一座全新的电池生产工厂。在此之前,这家工厂曾为Stellantis集团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发动机。
或许这也正是汽车百年变革下的一个缩影,发动机的地位将被电池取代。可以看到,比亚迪正是因为具备了电池相关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2018年末产业界大部分人不看好磷酸铁锂的情况下逆势归来,又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下,依靠自身电池技术研发及量产能力,稳定支持新车型开发量产。
在近两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急速上升的产业态势下,比亚迪吃掉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成为这一波浪潮的最大赢家。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1-9月累计销量1153万辆(乘联会零售口径),超过特斯拉的909万辆,悄然间已经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头把金交椅。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及结果。
车企如果希望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0%的时候还留在牌桌上的话,自研自产电池将成为一道必答题。车企只有与时俱进围绕电池技术构建高效的研发制造体系,才有可能赢得战略主动。
此时,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做了十多年的比亚迪正站在电动化的尽头等待着同伴的出现。
参考资料
1Lithium ion battery cell production- challenges and scaling up from sample shop to pilot production——Dr Martin Hiller (BMW Group)
2宁德时代招股说明书
3面向整车应用的动力电池系统测试开发及关键性能评价要求
4清华大学李哲副教授:动力电池的先进设计技术与研发模式变革
>

2023年4月1日,多家新能源车品牌发布了2023年3月的销量数据。在没有了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车企也终于发挥出了正常的水平。

广汽埃安

2022年4月1日,埃安公布3月销量为40016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33%;1-3月累计销量80308辆,同比增长79%。

广汽埃安在3月份发布了AION Y Yonger、AION YPlus和AION S Plus车型

等多款车型,尤其是AION Y和AION S作为埃安旗下目前最能打的两款明星车型,新车型的推出势必会增加其竞争力。

与此同时,埃安在3月3日和3月30日分别发布了夸克电驱和d匣电池20技术,埃安先下手为强,率先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引领了行业技术革新。引起了更高市场关注度,也为实现“年销50万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哪吒汽车

3月,哪吒汽车交付10087台,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26176台。其中,哪吒V车系交付4793台,哪吒U车系交付3088台,哪吒S交付2206台。截至2023年3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274226台。

哪吒汽车立足“科技平权”,旗下产品矩阵不断丰富。3月,哪吒汽车旗下首款双门四座纯电跑车正式定名为“哪吒GT”。作为基于山海平台打造的第二款车型,哪吒GT车身尺寸达到了471519791415mm,轴距2770mm,并提供了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选择。

2023年哪吒汽车迈入全球化发展的加速之年。3月,在泰国曼谷,哪吒汽车泰国生态智慧工厂正式奠基,是哪吒汽车首个海外工厂。同时,哪吒汽车与泰国BGAC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现代化电动汽车组装基地。

哪吒汽车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步伐。

蔚来汽车

蔚来公布2023年3月交付量,交付新车10378台,同比增长39%。其中SUV交付3203台,轿车交付7175台。

2023年第一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31041台,同比增长205%。截至目前,蔚来新车累计已交付320597台。

整体销量方面,蔚来和竞争对手相比确实有些失色,但是蔚来的产品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方面还是可以的”,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这样说。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在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蔚来的份额达到548%;在4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蔚来份额则达到75%。

蔚来在2023年的交付目标是25万台,蔚来接下来9个月,月均至少需卖出243万台。而目前蔚来一个季度才卖出31000辆,完成目标压力巨大。

据悉,蔚来六款二代平台车型将亮相今年上海车展,ES6将首次亮相。新产品能否助力销量,我们拭目以待。

理想汽车

4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3月交付数据。3月份,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20823辆,再次实现单月交付超20000辆,同比增长887%。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52584辆,同比2022年第一季度增长658%。

理想汽车3月交付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截止到2023年3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为309918辆。

目前,理想汽车在售的车型共分为理想L7、L8、L9这三款全新产品。实际上,理想仅凭L8和L9两款车型,此前单月交付够轻松突破15万辆左右。如今有了L7更是锦上添花,再加上理想ONE正打折出售,这些对理想汽车的交付情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月份,理想L8Air和L7Air两款配置也将开启交付。如此一来,未来几个月理想汽车的交付数据还会有所增长。

截至2023年3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299家零售中心,覆盖123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18家,覆盖223个城市。

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3月交付新车6172台,较2月的3198台有大幅增长,但同比去年下滑39%。今年1-3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10509辆。

3月1日,零跑汽车发布了全新C11增程和2023款C01、C11EV、T03等全系新品,整体售价进一步降低。

从3月订单结构来看,C11车系单月锁单10000+,C平台系列新品订单占比80%。据了解,全系产品正有序交付中,零跑C11增程版也开启交付。

零跑汽车和高通展开战略合作,零跑成为采用最新一代骁龙座舱(SA8295P)平台的车企,首款搭载该平台的零跑车型将于今年发布。

小鹏汽车

小鹏方面表示,目前改款的P7i车型订单充足,小鹏正积极爬升产能来消化订单需求。

目前,小鹏旗下的车型,有G3i、P7、P5和G9。其中,小鹏G3i和P5因为价格更低,本应该成为销量担当,但是从交付情况来看,这两辆车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G9作为旗舰车型,因为价格的问题,也因为上市初期的乌龙事件,也没有达到预期销量。从产品力角度来看,它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未来或许可以考虑推出P7i的思路,推出衍生车型,可以看下市场反馈。

从一季度的交付情况来看,小鹏汽车已经明显和理想、蔚来拉开了差距,按照这样的交付情况,小鹏汽车想完成2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这对于王凤英来说,任重而道远。

极氪汽车

极氪发布3月销量,3月共交付6663辆,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2%;其中,极氪009交付超过2000辆。极氪009平均订单金额527万元,极氪001平均订单金额336万元。

2023年极氪汽车交付目标为14万辆。按照计划极氪001、009及极氪X预计分别交付7万辆、3万辆和4万辆;到2025年极氪汽车实现8款车。

截至3月,ZEEKR Power已在全国119个城市布局了660 +座自建充电站(不包括专用场站)。浙江丽水首站上线,实现浙江省地级市自建站布局全覆盖。同时通过接入第三方充电网络,覆盖了全国341个城市超47万把充电q。

ZEEKR Power家充服务已经收到了超过45000个家充桩安装订单,并已成功交付了超过43000个家充桩。

深蓝汽车

3月份,深蓝汽车交付8568辆,环比增长10882%,2023年累计交付18808辆。目前,深蓝汽车在售的车型只有SL03一款。

3月份汽车市场掀起了补贴降价的大潮,深蓝汽车直降22万,对销量的增长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目前,长安汽车已将“长安深蓝”更名为“深蓝汽车”,按照官方说法,长安深蓝改成深蓝汽车是为了让品牌更清晰,其他没有变化。

创维汽车

4月1日,创维汽车公布交付数据,一季度共交付3946台,3月单月交付1282台,海外出517台。

创维汽车于3月8日在南京举办了春季技术生态大会,做出了2023年最新的发展展望与技术分享。创维汽车调整国内外产品结构,国内主销混动车型、海外发力纯电车型,其中全年销售目标为40000台,国内32000台,海外8000台。

在渠道规划端,2023年创维汽车将提升HT-i有效经销商数量至100家,覆盖全国200余座城市。

在产品研发端,2023年将启动全新车型研发项目,并以右舵产品开发为主,并预计在9月完成混合动力海外认证项目。

创维汽车将在上海车展上发布新车内容。

问界AITO:尚未公布

腾势:尚未公布

这两个品牌的声势一直非常强势,3月销量没有及时公布有些超乎市场预料,至于说是因为销量数据过于惨淡,还是有些其他重要原因,尚不得而知。

百姓评车

受地方政府和车企联合掀起的超级补贴活动影响,3月的中国车市显得热闹非凡。新能源品牌也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

有人增速惊人,就有人没有公布销量。虽然我们不能判断具体是什么原因,但肯定是企业遇到了严重问题,要不然不会无缘无故地不公布销量。

汽车市场已经被燃油车补贴浪潮搅得人心浮动,目前来看,虽然并未对新能源汽车赛道造成直接影响,但是这样的竞争态势无疑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品牌应对的难度。

这对竞争力稍弱的新能源品牌是一个大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姓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 上海“为老服务一键通”接入高德打车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高德打车达成合作,“为老服务一键通”今日起正式接入高德打车。

◆ 五部门: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布计价规则、抽成比例

9月1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联合约谈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约谈要求,各平台公司要保障司乘人员合法权益,科学制定平台派单规则,保障驾驶员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和休息时间;要规范定价行为,降低抽成比例,主动向社会公布计价规则、抽成比例等,切实保障司乘人员合法权益。各平台公司要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对可能引发不稳定风险的经营行为要全面排查和整改。要畅通驾驶员表达诉求渠道,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态蔓延。要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强化驾驶员背景核查和安全教育,切实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 地平线与哪吒汽车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首款合作车型将于明年量产上市

地平线与哪吒汽车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双方协议内容,地平线将基于哪吒汽车对于智能汽车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提供车规级高算力计算芯片相关产品及技术支持,助力哪吒汽车打造大众消费市场智能化产品。据了解,搭载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的哪吒汽车产品,将于明年量产上市。

◆ “芯荒”20来袭
蔚来受伤最重

9月1日,蔚来、理想、小鹏相继发布8月销量数据,“理小蔚”排序未变。其中,7月销量出现下滑的蔚来,8月销量再创新低,仅为5880辆,环比下滑258%,不仅追赶理想、小鹏无望,甚至被哪吒汽车超越,被挤出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南京及马来西亚疫情影响,零配件和芯片供应出现问题。事实上,作为约占全球半导体封测产量13%的重镇,本轮马来西亚疫情已影响多家车企生产,“芯荒”再现升级版。

◆ 跨界造车再掀热潮,家电企业入局“路径”各有不同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企业围绕自身的技术积累,以不同的切入点进入汽车产业。小米侧重智能解决方案、格力则注重能源和电器零部件、创维造整车。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入局,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即把智能汽车看作智能终端,是未来的流量入口。

◆ 东风风神奕炫MAX上市 售939-1259万

9月1日晚,东风风神全新中型车——奕炫MAX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包含一款混动版本,售价区间为939-1259万元。

◆ 列入“十四五”规划
多地政策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跑起来”

眼下,我国乃至全球的氢燃料电池车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关键的打基础阶段,来自政府层面的激励和推广政策势必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极大帮助。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记者注意到,已有多个地方将氢燃料电池车发展列入“十四五”规划。更重要的是,备受关注的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也在近日正式揭晓。

◆ 广汽埃安AION V PLUS于9月6日首发

新款广汽埃安AION
V PLUS将于9月6日发布。据悉,新车不仅融入了新家族式设计元素,还将推出高功率版车型,NEDC续航里程702km。至此,首款搭载了广汽埃安超倍速电池技术的量产车型——AION
V Plus登场,并且面向全球公众开放12个名额抢先体验该款车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5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