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六改,首飞成功

长六改,首飞成功,第1张

2022-03-30 14:15·人民日报

3月2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浦江二号和天鲲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郑斌 摄

此次发射意义不一般,这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火箭的首飞,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同时,也是我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发射工位第一次执行航天发射任务。

国内首款“混合动力”运载火箭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发展路径。”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八院长六改运载火箭总指挥洪刚介绍说。

据介绍,长征六号改全箭总长约50米,起飞推力7230千牛,起飞质量约530吨,可实现 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不小于4吨,综合性能及成本具有较强竞争力。

专家表示,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已超过400次,还没有固体捆绑火箭的先例。长六改运载火箭作为我国第一型“混合动力”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充分发挥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和固体发动机推力大、工作可靠、使用维护简单的综合优势,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利用空间、 探索 空间的能力。

具体来说,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与其他长征系列中型运载火箭不同之处在于,它首次采用液体芯级捆绑四枚固体助推器,充分结合固体动力推力大、响应快和液体动力推力稳、比冲高的各自优势,四个固体助推器为全箭提供了近70%的推力。固体助推发动机研制单位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四院专家介绍说,火箭捆绑的四枚固体助推发动机均为首次上天飞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固体动力进入了我国主流运载火箭领域,实现了我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重大突破。

郑斌 摄

洪刚介绍说,长征六号改火箭实现了“混动火箭”“智能诊断”“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例如,“混动火箭”更加高效。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发动机“跨界合作”的综合优势,让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 健康 管家”则让火箭更加智能、安全。长征六号改火箭芯一级设置了智能 健康 诊断系统,当“点火”指令下达后, 健康 诊断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 健康 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此外,长征六号改火箭无人值守技术让发射变得更安全。在火箭发射前4小时,发射场前端 *** 作人员全部撤离发射塔架,火箭通过无人值守技术完成后续的发射流程。

专家表示,长六改火箭采用了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设计,后续可通过助推器的调整,形成多种构型,打造运载能力覆盖范围广、梯度合理、性价比高的运载火箭系列,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

我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投入使用

此次发射,不仅是长征六号改火箭首飞,也是我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发射工位,首次执行发射任务。

据介绍,作为我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发射工位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地面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整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梳理融合,实现了全系统态势感知、全过程智能管控以及全流程驱动保证支持,大大提升了航天发射效率和发射指挥系统稳定性、安全性。9A发射工位的使用对未来进一步简化发射流程、提升发射效率、增强发射稳定性安全性意义重大。

依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9A发射工位,可实现固体助推器在发射场直接安装,以及长征六号改火箭14天快速发射,满足中低轨道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9A发射工位也改变了以往火箭临射前还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在近端 *** 作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火箭发射点火前4小时无人值守,一系列 *** 作由智慧发射系统实现远程集中控制。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加注工作28年的技术人员吉坤介绍说,火箭燃料加注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岗位,尤其是低温液氧的沸点达到零下183摄氏度,一旦喷溅到身上将会引起严重烧伤、冻伤。之前燃料加注过程中, *** 作手要在火箭旁开展管路连接、状态核对、软管拆卸等工作。如今,新发射工位无人值守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加泄连接器自动对接和自动脱落,这是航天 科技 飞速发展的缩影。

在长六改送入轨道的卫星中,浦江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等任务,天鲲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监测技术试验验证。

其中天鲲二号卫星是一颗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空间工程公司研制的新技术试验卫星。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颗卫星天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拓展了我国小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天鲲二号卫星继承了天鲲一号卫星高功能密度的特点,同时具有更低成本、更小型化,是又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天鲲二号卫星具备良好的性价比,能够满足空间科学探测、在轨服务、新技术验证等多样化复杂任务的功能需求,有效提升了小卫星空间多任务适应能力。

(人民日报 余建斌)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此次发射还搭载了1颗天启星座15星(瑞金号/彩虹鱼号)。这颗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物联网天启星座第一阶段组网完成

至此,星座的时间重返率达到15小时,即对地球中低纬度任意一个地点的信息采集能够做到15小时一次;地面卫星终端的运行功率降低到01瓦(100毫瓦)。

据悉,天启星座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全部38颗卫星的组网,将实现物联网星座系统的全球覆盖,时间分辨率达到实时,地面终端的功耗更是低至005瓦。

长二丙火箭“十战全胜”:

此次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3颗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据火箭院长二丙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邢建伟介绍,从2017年9月29日发射第一组遥感三十号卫星起,四年时间里,长二丙火箭将全部十组遥感三十号卫星高精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充分彰显了“金牌火箭”的高可靠性。

今年是长二丙火箭的高密度发射之年,预计将在3个内陆发射场执行8次发射任务,创下了型号年度发射次数纪录。面对高密度发射形势,型号队伍通过发射场流程优化、人员统筹、地面设备周转提前策划等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将西昌发射场发射区测发周期由12天缩短为9天,并在本次任务中实施。

此外,为检验和提高发射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本次任务第二次总检查过程中,演练控制系统测试数据模拟超差情况下,妥善处置后重新进入负60分钟程序的各系统流程。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 天启物联网星座第一阶段组网完成

12月23日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2号卫星,01星02星,此次发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2次飞行。标志着中国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改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也为文昌航天发射场年度航天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轨道卫星发射重量将达到6吨至7吨左右。今年3月刚加入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高轨道55吨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
此次发射成功,长七改火箭挑战我国首次两颗高轨道主卫星的“一箭双星”发射。为了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合理容纳两颗卫星,设计人员采用了串联布局,打造了外支撑整流罩,并且通过新研复合承力倒锥和高整体机加卫星支架,有效提升了整流罩内可用包络空间,使任务实施成为可能。
01星02星发射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我国在高空轨道领域,发射重量型卫星奠定了基础,向真正的航空航天强国迈进。

中国航天工业的成就如下:1 经过50多年的开拓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历了发展导d、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几个阶段,现已形成体系和规模。2017年6月,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上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伽玛射线暴等正在爆发的活动天体。面向未来,中国人永远不会停止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五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高能电子和γ射线的X射线属性、能量和空间分布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有望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2在卫星方面,我们国家已经拥有通信、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系列卫星。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空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自主研制并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3运载火箭方面,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95吨、同步转移轨道52吨的运载能力。4在TT&C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中国、太平洋和非洲的空间TT&C网络,基本满足了TT&C空间活动的需求。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已建成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火箭已退役现役4代17型。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A 5款已退役;长征2 C、长征2 D、长征2 F、长征3 A、长征3 B、长征3 C、长征4 B、长征4 C、长征5、长征6、长征7、长征11服役。此外,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四个型号正在研究中,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两个型号正在论证中。
2021年2月10日晚,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轨道器30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约15分钟。探测器成功进入高度约400公里、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近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第一步实现了“绕、着陆、巡视”目标。
《长征三号》发射成功。
2021年2月10日晚,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轨道器3000N轨道控制发动机点火约15分钟。探测器成功进入高度约400公里、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近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第一步实现了“绕、着陆、巡视”目标。2021年2月24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公里、远火点59万公里的火星停泊轨道,周期为两个火星日。预计将在该轨道稳定运行三个月左右。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从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田文一号轨道器搭载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和中性粒子及能量粒子探测器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进行多维度探测。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田文1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202天,完成了一次深空机动和四次中途修正。到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公里,距离地球约192亿公里,仪器与地面通信单向时延约107分钟。所有系统都处于良好状态。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后,田文1号将进入火星停泊轨道,探索预选着陆区。计划于2021年5-6月登陆火星并进行巡视探测。

众所周知,中国在5G技术上的领先让美国坐立难安。因此,美国才通过各种方式打压华为的5G技术发展。

根据国际知名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5G专利竞赛的领跑者》报告,全球拥有5G 标准必要专利最多的十家企业中,来自美国的企业只有1家,而中国企业有4家,其中华为更是以1539%的比重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不过中国在5G技术上的领先可能只是暂时的,到了6G时代,中国可能被美国反超。

当前,空天地一体化发展已成为6G的共识。然而在太空卫星网络方面,美国已经遥遥领先,其主要代表就是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美国商业航天公司SpaceX提出的星链计划(Starlink)。该计划旨在通过约12000颗卫星构筑一个覆盖全球的廉价太空通信系统。

据了解,SpaceX目前在地球的低轨道上运行着1300多颗星链卫星,而且每月还在增加大约 120颗。除了spaceX以外,美国的波音公司、亚马逊公司等也都在发展低轨卫星通信。

中国在低轨卫星通信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

中国在2018年12月相继发射了“虹云”工程和“鸿雁”系统的首星,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民营卫星和运载火箭技术相继取得突破,以银河航天、九天微星为首的一批初创公司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低轨卫星 星座 计划,但无论是理论技术还是卫星发射规模上都与美国公司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中国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这意味着中国低轨卫星网络建设将被提速。

而华为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通信网络巨头,将为中国的低轨卫星网络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月23日,与华为关系密切的知名数码博主@长安数码君表示,今年7月华为将与中国航天、中国移动联手发射两颗卫星,如果成功了,会在9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公布消息。@长安数码君还表示,此举对于中国网络与交换等核心技术具有跨时代意义。

在这条微博评论区,@长安数码君还暗示,该卫星发射计划除了6G实验验证任务以外,还要承担其他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早在去年6月就与中国联通签署了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低轨卫星与 5G 网络融合技术和方案方面开展合作, 探索 基于空地联合的卫星物联网、卫星车联组网等业务应用,共建产业生态。

作为国内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华为在通信领域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甚至放眼全球也是首屈一指。而在6G网络研发工作上,华为也早已展开行动,力求在6G时代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019年,华为公司就已经确认在加拿大渥太华启动了6G移动网络的研究。如今华为与中国航天、中国移动联手发射卫星,或许意味着6G研究进程已经来到验证阶段。两年不到的时间,就从理论阶段发展到验证阶段,证明华为的效率确实非同凡响。

不过6G网络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虽然已经来到验证阶段,但6G网络距离老百姓还比较遥远。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6G将建立空、天、地、海泛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天地互联。但6G网络仍需要大量理论突破才能走向实用,估计离商用还需要十年。

以任正非的估计,6G网络落地商用时间大概在2030年左右,但华为现在做好技术验证,可以在未来积累起足够的优势,在国际上继续掌握6G通信话语权。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历程,相信在6G时代,在全体中国通讯人的努力下,中国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结合此次华为发射卫星的消息,华为在6G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突破,相信在今年9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好消息。

2021年5月发射的卫星是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

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2021年5月7日02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12星。天启星座12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服务。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9次飞行。

遥感卫星三十号的发射

2016年5月15日10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7次飞行。

2021年7月19日8时1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发射升空。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15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0次飞行。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5月航天大事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8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