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关于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第1张

        调研报告不同于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关于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术、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目前,该市正在积极酝酿《关于加快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全市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华为的崛起,让科技圈在谈到BAT时,不得不将华为也纳入讨论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的声量甚至要大过BAT,要知道去年华为的营收突破了千亿美元,超过了腾讯和阿里之和。
反观浪潮,似乎也在走着和华为相似的崛起之路,不光在营收这一指标上直追TMDJ这几个小巨头,在利润水平上更是让这几家汗颜。确实,浪潮和华为在主营业务和战略布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浪潮和华为都是做硬件起家,继而在主营业务上都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走上攻城略地的征伐之路。
华为最先涉足的是通讯运营商业务,其中包括基站、交换机、路由器及光网络产品,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各产品上的处理芯片,华为逐一完成了上述产品主要芯片的自研。
其中基站使用的是海思ASIC芯片,交换机产品用的是海思ENP系列芯片,路由器则开发了SA、SD和HI三类芯片,其中高端产品使用的海思SD58XX性能大大高竞争对手,光网络产品有自研的OptiXtreme系列oDSP芯片,可以支持单波100G—600G速率可调,单纤容量达40T,为业界最高。
浪潮则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服务器领域,并将服务器作为战略业务。
2013年发布了中国第一台高端服务器系统天梭K1,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高端主机技术的国家。此后,浪潮又成功解决了32颗处理器、256条内存之间高速互联与数据一致性的技术难题,系统掌握了“双翼可扩展多处理器紧耦合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三级目录两级缓存一致性域协议”、“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高可用技术”等产业核心技术。
其次,浪潮和华为一样,现在都在进行全产业布局。
在主营业务获得成功后,华为先后向企业业务(服务器)、云计算、AI、智能终端(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等方面进行布局,并且在进入的每个领域都有小成。可以说,华为已经逐渐摆脱了仅仅只是一个ICT企业的标签,成长为业务体系多元的综合性科技巨头。
浪潮也是如此,确定服务器作为企业战略根基业务,之后也在云计算、AI、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广泛布局。在浪潮的规划中,到2022年,服务器业务要做到全球第一;全球的“五朵云”中,其中有一朵是浪潮云。
最后,浪潮和华为都经历了从2G、2B市场向2C个人消费型市场转型的经历。
面向个人消费市场,直接拥抱消费者是科技巨头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广阔的个人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历练一家企业的综合能力。华为也正是因为2C业务的成功,才让公众逐渐认识和了解华为。
浪潮以“爱城市网App”入局,通过浪潮在B端和G端积累的势能,通过数据链接向C端延伸。虽然浪潮2C转型还没有太多值得一说的故事,但浪潮已经实实在在迈出了布局C端的步子。
如此看来,“智能相对论”也认为,浪潮与华为确实很像,但并不能说浪潮就是华为的“翻版”,将两家企业进行更加细致的剖析,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同之处。
1、华为的业务布局更广。
这里所说的布局主要指的是华为的个人消费终端、物联网以及芯片方面的布局。浪潮在这些方面也开始涉足,但还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产品,还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2、华为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更足。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给了华为一个展示实力的极佳舞台。即便美国对华为实行技术封锁,华为在供应链上仍有“备胎计划”,主要华为在芯片和系统层面都拥有自研能力。浪潮虽然在主营业务服务器领域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在关键的芯片技术上,还是受制于人。
3、在体量和对行业的影响力上,华为的声量更大。
说得直白一点,浪潮在服务器市场虽然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但浪潮服务器对于这个市场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华为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通讯、手机等多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成为下一个华为or挑战BAT,浪潮凭什么?
在企业管理学中有一种“沸水效应”,说的是如果水只烧到95度,只要不继续烧下去,热度就没了;但是如果烧到100度以上,水一旦烧开,只要维持小火不断,就能一直保持沸腾,就像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浪潮目前的境地就很像已经到达95度的热水,已经到达了即将沸腾(成为下一个华为/与BAT比肩)的临界点,现在浪潮需要想出办法,如何保持小火不断,让水烧到100度,沸腾不停。如果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浪潮要再上一个台阶,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武器?
1、BAT也拿不到的数据
搜索、社交、电商、出行……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就是如何运营这些数据。可是我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被或大或小的互联网巨头“搜刮”出来的数据只占到总数据量的20%,另外还有80%的数据藏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防火墙后。
随着互联网对公众消费数据(流量)挖掘已到极致,现在竞争的焦点开始聚焦到份额更大的隐藏数据之中,以及如何安全可控的将两部分数据融会贯通。
在这方面,浪潮拥有BAT和华为努力求之而不得的优势。
多年B端、G端经营的经历和经验,浪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根据《桔子财经》的报道,浪潮在企业数据、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质量追溯数据上,已经积累了近60PB的数据量。
同时浪潮的“国企身份”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授权,在一个更为丰厚的数据土壤中,可以让浪潮的产品设计与解决方案更为完善和优化。
可以说数据就是浪潮的最大底气。
2、“与时俱进”的运营模式
很多2B、2G的运营都强调“驻场支持”,即运营方派驻专人到企业或政府机构提供专属服务,提高项目推进、解决问题的效率。
浪潮的运营模式不是简单的“驻场”,而是在与客户的磨合中逐渐沉淀出的JDM模式:即与客户产业链的融合为基础,面向客户具体业务,提供从研发、生产、供货到实施运维等业务链条服务;甚至与客户的合作始于朦胧期,联合研发面向未来的需求,浪潮与客户一起定义未来的应用。
很明显,浪潮的JDM运营模式与客户的距离更近,变通性更高,能够做到与产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与时俱进”。
3、5G和边缘计算带来的机会
客观评述,被浪潮视为战略业务的服务器并不是一个朝阳赛道,根据IDC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为2582万台,同比下降51%,销售额为19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即便浪潮在当季实现了17%的增速,浪潮的天花板再高也在想象之内。
那么浪潮的机会在哪呢?
根据Gartner的预测,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的集中式传统数据中心将不存在,IT基础设施会是分布式而且是无处不在。其中到2020年,有50%的大型企业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超过50%的工业物联网分析将在边缘进行。这也意味着,未来边缘将是基础设施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浪潮对此早有布局,除了发布了一系列与AI和边缘计算相关的服务器产品矩阵外,还启动了新的AI生态发展计划——T计划,其中包括软硬件平台创新、框架优化、应用使能、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内容。
浪潮用开放聚合的生态打法来应对5G和边缘计算的挑战。
浪潮上位还有三个问题待解
“智能相对论””如此看来,浪潮距离上位似乎只差临门一脚,然而实际上,浪潮若想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是面向C端的产品能力。
华为也是撕开了2C市场的这道口子之后才迎来了企业发展的又一次跨跃,就目前来看,浪潮相比BAT和华为,在产品能力上有不小的差距。
浪潮尚未有像华为的手机、百度和阿里的智能音箱一样拿得出手的硬件产品,在软件产品上,浪潮想用装在“智慧城市”里的“爱城市网”App这个应用作为突破,将沉淀在政务云上的各类政府数据的价值提炼出来,为用户提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的特色的“58同城”。
然而“爱城市网”要想成为像百度搜索、微信、手淘这类杀手级的应用,不光需要解决用户认知、用户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基础问题,应用里的内容、体验是否能够支撑浪潮野望,也还需要产品自身做出解答。
其次,是数据掘金的风险。
上文提到,浪潮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拥有海量的来自企业和政府的隐藏数据。这些数据是浪潮上位的资本,也是浪潮覆灭的隐患。
这些数据之所以藏在防火墙后,就在于这些数据过于重要。在我们看来,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泄露更多影响的是个人隐私,而这些隐藏数据的泄露可能关系到一家公司的商业、技术核心,或者关系到国家安全。
这就要求浪潮在面对这些数据时除了保持足够的定力,不为追求过高的商业利益而滥用数据,还要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因为任何一次数据安全事故都会对浪潮的商誉或者生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最后,是护城河的深度。
服务器和云计算是浪潮的主赛道,浪潮多年的经营,在这两个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但相较BAT和华为,其护城河的深度还不够。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浪潮服务器目前能够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但DELL、华为、联想这些“友商”们和浪潮的差距并不大,更为关键的是,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浪潮,其他厂商也能完成“补位”。
总结:浪潮确实已经成长为科技圈里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但要想达到BAT和华为这样的高度,浪潮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其中的关键在于2C转型的速度上。B端、G端数据的挖掘固然重要,但个人消费市场的数据转化链条短,变现速度快,所受制约少,在浪潮没有拿的出手的C端产品之前,就再更多想想如何将千亿营收提高到2000亿营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稳重的爬吧。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是最近很火的概念。

那工业互联网是什么,怎样的互联网才算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产业互联网是什么关系?

工业互联网有哪些可以方向可以深耕和创新?

工业互联网顾名思义,是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工业在互联网辅助下生产,互联网为工业提供柔性连接和支持。

我们认为狭义来讲,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互联网应用,比如设备运转情况釆集,帮助提升生产效率的应用。这方面的工业互联网内容主要是与设备、生产线结合的信息化。方向主要有:工业生产信息连网、设备信息釆集与监控,传感器和工业物联网、自动化生产,如机器人与联网、工业信息安全、工控设备升级、解决方案等。

广义来讲,工业互联网还应该包括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互联网应用,因为工业生产是一个长流程、多环节、与实体实物密切相关的复合作业。典型内容的是各类平台、工业设计、工业产能协作、供应链,包括原材料、辅材和设备、ERP升级和商务应用,如柔性定制等。虽然它们不直接控制和影响生产,但作用和服务于生产行业。

产业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产业集聚和效能提升。可以简单理解为互联网+实体产业经济,工业、农业、服装、电子等都属于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是有交集的,但前者概念显然大得多。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40还强调工业技术进步,生产管理和材料工艺。

出品 | 大鲸项目组

作者 | 雨林下

头图 | 视觉中国

如今,国家间的数据之争,也意味着资源之争。

当互联网大部分的标识规则主导权都掌握在欧美手中时,中国如何在网络标识空间中维护数据主权和信息安全?

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的出现,带来了答案。

它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承载着每一个实体或虚拟对象的相关数据,又被称做“数字世界的身份z”。在微观上便于企业快速整合内部资源,高效管控生产模式,降低数字化成本,宏观层面可极大利好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可控。

本文为“ 2022大鲸榜·产业数字化 ”系列专题报道,虎嗅访谈多位专家评委,呈现关键行业故事和趋势,这一期,我们和大鲸导师陈剑聊了聊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的安全防护功能。

陈剑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域名、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技术专家,牵头建设多项域名、工业互联网标识相关国家级工程,对域名、DNS基础设施及其安全技术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体系有多年深入研究。

以下为虎嗅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

虎嗅调研:传统互联网的DNS域名系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是很成熟的网络基础设施了,为什么还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

陈剑:一方面是安全问题。最早DNS设计协议的时候初衷较简单,就是建立站点和IP地址的映射,主要是满足域名解析的高效性和部署的低成本,并没有考虑太多安全因素,以至于不断出现有网络攻击的威胁。

第二点是交互能力不足。在DNS系统中,点对点的端点交互较为困难,单个域名和域名之间没有任何交互,对身份识别、权限控制也没有优势。

但工业互联网的标识体系,它具备相对高的安全性,不仅数据和传输通道可以加密,另外它依托的上下游服务也可以建立一个可信链。同时,它的协议设计更具扩展性,携带内容和属性更丰富,加之数据对象实现了编码统一,可以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架构设计导致数据隐私可控性不同。

传统的互联网的DNS架构下,根和COM等境外顶级域的解析数据都会跨境,基于该海量数据分析可对当地经济情况和 社会 生态进行一定的分析,这并不利于隐私数据保护。

而现在这套工业互联网标识架构设计,既能做到国际互联互通,又能尊重各国需求,达成半开放性的共识机制。架构中设计有一层国家顶级节点,我们所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访问的第一跳都会首先到这个节点,保护关键数据不出境或少出境。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这其实也是保护国家数据隐私的手段。

虎嗅调研: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互联网标识制度的国际话语权?

陈剑:我国的标识体系起步较晚,管理滞后,商业模式封闭,没有形成产业力量和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错失了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而且中国加入全球互联网进程的时间也比较晚,整体在网络空间的规则主导权和话语权都相对欠缺,像早期DNS体系标准制定时,基本是由国外机构进行主导,我国能参与的空间非常有限。

虎嗅调研: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能为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的基础资源领域带来哪些机遇?

陈剑:其实在国际网络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两极分化,这其中会面临很多的风险。最近的俄乌冲突就可以看到,俄罗斯受到的众多制裁中,就有网络相关制裁,导致本地基础网络服务受到影响。

所以,作为比DNS域名体系更先进的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保护我国工业数据的同时,也是我国新的机遇,一个在网络标识体系建设上弯道超车的机遇。

除了做国家顶级节点,我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还在做一个“星火·链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星火·链网”的底层是基础存证平台,能为主链上的所有数据提供存证服务。

星火可信存证“星火·链网”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通过将骨干节点用户及可信企业用户的信息上链存证共享,并作为纠纷发生时无法篡改的电子证据,实现全流程留痕,全链路可信,公信力强、法律效力高;星火可信时间认证是基于高精度时钟和国家授时中心的授权,签发的电子证书文件,用于证明电子数据产生的时间权威性。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一个共荣生态,建立全球平等互治并且可以高效参与数据安全的大标识体系。

虎嗅调研: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在国内的推进如何,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阻力?

陈剑:国内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经过近四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多个行业开展了规模性的应用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遇到比较常见的一种阻力是,企业已建设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而且也已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如果再切换、对接到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在整体运营效率没有质变的情况下,企业不太愿意投入成本去做改造。

产业发展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大家才能形成体系和生态,而且随着数据的深度挖掘,它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凸显。

虎嗅调研:可否列举一下标识解析技术在具体工业场景中的运用?

陈剑:我们之前做过北汽福田的 汽车 全产业链案例,标识解析的作用体现得很典型。

前期物料采购、生产打刻环节,零部件企业根据行业规范对产品本体进行激光标识,多级箱码关联,在标识编码分配时,由 汽车 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统一授码,一物一码。

到了物流运输、到货质检、仓库管理的供应链环节,企业通过扫码出入库以保证零部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

在车辆运营环节,通过扫描产品标识,用户可以查看型号参数、文字视频等公开资料,工作人员可以参看图纸、装车清单、质检情况、维修 历史 等内部信息,实现销售车辆在主机厂、经销商、终端客户间的信息共享。

汽车 后市场中,通过车辆标识及时跟踪车辆状态,可以随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及时感知车辆损坏部位,为车主提醒故障、指导驾驶行为指导和报修等服务,为 汽车 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售后维修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标识服务对索赔件进行验证,确保该索赔件是原车件或质保范围内的配件,防止骗保,一年估算能帮企业减少索赔金额上亿元。

虎嗅调研:未来的技术应用趋势是什么?

陈剑:在技术方面,工业互联网标识标准化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加强,同时也要重视安全防护能力。未来,一种可能的标识应用趋势,是在工业园区建立数字化赋能的中枢,包括标识、算力、数据服务等各种基础设施,为所覆盖区域的工业企业形成低成本、高协作的运营模式。

「大鲸榜」,是由虎嗅智库发起的产业研究性榜单评选,旨在用前瞻性的眼光持续寻找数字化领域有远见、有持续创新动力的成长型企业,通过深度报告、多维洞察、案例解读、定制咨询等新型研究服务,来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

精彩预告:「502线上同行」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指利用机器人技术,完成企业经营中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以此代替人工。火热过后,近两年来面临着项目运维成本高、部署“烂尾”的问题,它是否真的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5月26日,虎嗅将举办2 3小时的「RPA实施经验谈」线上交流会,围绕RPA技术迭代趋势、企业部署案例分析,未来超自动化方向等问题,邀请金智维、达观数据、弘玑Cyclone、来也 科技 等数位头部RPA厂商负责人及部署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RPA应用的利与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68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