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本身有着强大的硬件算力,小米手机的相机在软件、算法和调试能力上做了一定能力的积累,而IoT设备受限于硬件的成本,平台能力等限制,图像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小米的影像能力可以为IoT影像赋能。经过授权的IoT设备可以访问授信手机,确保数据访问安全。IoT设备通过网络可以将照片或者视频通过camera connectivity engine传送给eco engine,它负责对影像做处理,处理完的影像内容既可以返回给IoT设备,也可以留在手机上。
手机处理完的照片在动态范围、对比度、噪声、解析力等方面都可以获得提升,可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IoT设备连接方式,一是IoT设备可以基于多媒体协议直接连接camera connectivity engine;二是通过IoT设备自己的APP,访问camera eco engine,做图像处理,使用方式由APP自行决定。
AP(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是一个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简单来讲就像是无线路由器一样,设备打开后进入AP模式,在手机的网络列表里面,可以搜索到类似TPLink_XXX的名字。
STA(Station): 任何一个接入无线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一个站点,也就是平时接入路由器的设备。
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每个无线AP都应该有一个标示用于用户识别,SSID就是这个用于用户标识的名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wifi名。
B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每一个网络设备都有其用于识别的物理地址,称作MAC地址,一般情况下出厂会有一个默认值,可更改,也有其固定的命名格式,也是设备识别的标识符。BSSID是针对设备说的,对于STA的设备来说,拿到AP接入点的 MAC地址 就是这个BSSID
E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就和SSID相同(本质也是一串字符),只是能如果有好几个无线路由器都叫这个名字,那么我们就相当于把这个SSID扩大了,所以这几个无线路由器共同的这个名字就叫ESSID。
总结一下:
BSSID就是具体的某个连锁店编号或地址
SSID就是连锁店的名字或照片
ESSID就是连锁店的总公司或招牌或品牌
然后一般SSID和ESSID都是相同的
物联网时代技术开始规模化服务民众,方便快捷显得尤为重要,WIFI直连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主流的WIFI配置模式有以下两种:
设备热点配网,智能硬件处于AP模式(类似路由器,组成局域网),手机用于STA模式
手机连接到处于AP模式的智能硬件后组成局域网,手机发送需要连接路由的ssid和pwd以及自定义的一些信息至智能硬件,智能硬件接收后,找到对应的路由器主动去连接路由器,完成配网。
又叫智能配网、快速配网、简单配网。智能硬件处于混杂模式下,监听网络中的所有报文,抓取空口包。手机APP按照一定的协议格式将ssid和pwd及自定义的一些信息编码,以UDP报文格式通过广播包或组播包发送,智能硬件接收到UDP报文后解码,得到正确的ssid和pwd及自定义信息,然后找到对应的路由器主动去连接路由器,完成配网。
优势:
劣势:
优势:
劣势:
此处大致介绍一下流程,当然实际为增加成功率考虑到安全性或者业务不同,肯定比这复杂丰富的多。比如为了安全性,会对定义的UDP广播协议采用自定义的一种安全性定义,增加校验增加加密等。比如为了增加成功率会才有一定的优化策略等等。
详细可参考:
此处大致介绍一下流程,当然实际为增加成功率考虑到安全性或者业务不同,肯定比这复杂丰富的多,比如传输ssid和pasword,有的厂商使用>
感谢您的阅读。
4G手机已经够用了,记住够用的只是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人是不够用的,比如那些玩 游戏 的那些人,4G网络速度不足以支撑他们来 游戏 ,这就是有些人要换5G手机的原因。
5G网络下载速度是4G手机下载速度的很多倍,用上了5G网络下载 游戏 软件和电视剧,不用像使用4G网络的时候那样焦急等待。5G的好处不止表现在手机上,像是远程医疗,无人驾驶 汽车 ,远程教学,打造智慧城市,这些靠4G是不可能来实现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
远程医疗: 在恰当的场所和家庭医疗保健中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有些病人经不起颠簸,5G远程医疗可以省去这个麻烦,减少病人的病痛。同样可以使医生突破距离的限制,快速共享病人的病历和照片,从而更快的为病人诊治,让其病痛更快消失。
一般来说,巨大的正在扩展的远程医疗应用可以极大的减少病人接受医疗的障碍,因为距离上的隔绝不再是医疗上不可克服的障碍了。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金融,物流,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对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方式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5G好处显而易见,5G手机只是5G好处的一个小缩影。其他的好处还有很多,上面已经简单介绍了几个。而5G手机是连接这些“好处”桥梁,所以5G的发展势在必行。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一次移动制式升级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都很快被打脸。比如3G升4G的时候,也有一样的问题,大家都觉得3G就够用了,可事实呢?连现在的4G都已经有很大的压力了。
如今5G离全面覆盖还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时,6G的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中国在2019年11月宣布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开启,华为确认已在加拿大渥太华启动6G网络研发,另外中国移动、手机厂商也都参与研发。
每一代移动制式的升级,都要解决上一代制式的问题。在设计4G时,可能并没想到移动互联网络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各式各样的应用、大数据大流量、庞大的用户,4G目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总听到有人说4G网络怎么这么慢?是否是运营商为了推广5G,把4G限速了?其实不是。3GPP中规定,4G基站的带宽为20M,也是共享型基站,最多能提供1200个用户,其中又有很多人在线看视频、刷抖音等,总共就这么大的带宽,大家平均一下,也就慢了。
频谱资源有限,不是说4G基站容量不足时,就能无限制的扩容。所以大家都感觉4G速度慢,这并不是运营商限速导致,而是4G容量、带宽等不足。
5G升级并不仅仅是在速度上的升级,5G的三大特征是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大容量。在我们普通用户的眼里,只是速度快,但5G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所以5G更多的应用是为工业服务。
比如低延时可以为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服务,容量大可以为万物互联服务。这些都是4G无法解决的问题。
科技 在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 科技 呈现在大众眼前。而网络属于基础设施,所以这些基础设施也必须跟上,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5G出来了,那么4G就显得速度慢了,就会显得不够用了,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升级5G以后,会有更多的好处,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5G速度更快首先来说,5G的速度更快了,甚至能够超过很多WIFI的速度,这样的速度之下,就能够让消费者在移动过程中顺利的收看一些视频节目,可以说非常的流畅,而且网络速度快了以后,好多软件也会随着升级换代,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多更好的使用体验。
未来5G全面覆盖以后,可能使用5G套餐的价格也就是跟现在4G的水平差不多,这样的话,可能使用5G套餐的用户就会快速增长。
同样的价格,为什么不用速度更快的5G网络呢?
5G在物联网方面应用很广未来5G在物联网方面可能应用将很广。比如未来无人驾驶出租车可能将会普及,现在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开始在长沙进行实验运行了。未来可能无人驾驶公交车,以及无人驾驶地铁等都可能会在5G网络的支持下顺利上线运行,因为未来5G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将会很广泛,而且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也带来更多的高 科技 。
5G技术在工业方面应用很广未来5G在工业方面也将会有很广泛的应用。未来5G广泛应用以后,可能未来有很多工业企业将使用5G网络获得更多的好处,比如因为5G网络速度快,低时延等特点,一些采用5G网络的医疗设备可以用于做远程医疗诊断等,甚至有些还能够通过一些手术机器人做远程手术等。而且以后,5G广泛应用以后,可能随时随地都能够开起来视频会议,而且视频会议将不会出现卡慢等现象,这个也能够让很多企业工作效率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5G出来了,那么4G就显得速度慢了,就会显得不够用了,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升级5G以后,会有更多的好处,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够用只是对普通个体消费者而言,生产力的提高永无止境~
信息 社会 进步的需要,美好生活的更高体现,人们能够更高更好的享受网络世界。
4G够用的前提
4G够用了,只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在你所认知的世界里,这个观点是成立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在你所熟知的使用环境下,刷刷小视频,微信视频聊天什么,感觉还不错,很流畅。
但是,还有一些你只是听说过的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物联网,需要更为严苛的网络环境。
5G优势与应用5G与4G相比较而言,突出的特点是高速率低延时低功耗超大连接。
高速率不去说了,毕竟暂时还没有什么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应用。
低延时,这个最典型的应用应该是无人驾驶了。反应速度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5G网络的无人驾驶车辆必然比使用4G的安全,因为遇到相同的道路条件,5G网络能够快速上传并且获得相关的下发指令,因为5G延时低并且在高速移动中速度也比4G快。
低功耗超大连接,这里说两个数据,每平方千米范围内设备密度能够达到600万个,流量密度是20tbs,换算成每平方米6个设备,20mbs。这个特点可以这么去说,找个地方直接丢个物联网设备就可以了。低功耗,即使使用电池供电,也可以使用很长时间。比如畅想一下,弄上一群扫地机器人帮助环卫工人清洁,这个在5G的时候是有条件去实现的。
两个核心逻辑:
1、4G到5G是刚好突破了一个坎,概念就不一样了。
2、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第一点,5G对于4G来说,不只是速度快,而是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了,可以做到无延迟的这个概念了(实际上是毫秒级的延迟,但是已经可以说成是无延迟了)。这就由量变发生了质变。
而无延迟带来的好处就是以前敢想而做不到的一些事情,就可以实现了。
比如远程医疗。远程传输高清晰度实时的图像和影像,能更及时有效地进行远程诊断,制定准确度更高的医疗方案,同时一些高精密度的手术,也能无延迟的远程控制了。
又比如智慧驾驶,以后会结合智能公路,对 汽车 的自动驾驶可以实时的反馈和控制,极大地减少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
肯定有人要怼我说,你说的这些,大部分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呢,5G就是纯炒作。
说这种话的人只会静态地看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当下来了,确实,5G的使用场景很少,但是如果5G这样的底层技术不先出来,哪会有新的东西出来呢?
5G的成熟可以推动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大面积商业落地,也可以推动VR/AR的大力发展,还能满足我们对于更高清晰度视频,以及实时传输的需求。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感受不太深。那就不妨回顾下过去,十几年前我们处在2G时代的时候。那时候流量贵的很,网速也很慢,手机也都是按键手机,我们用手机的时候连都舍不得打开。
如果不是后面3G和4G的落地,会有今天各种大屏智能手机出现?会有今天各种移动互联网改善我们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
所以,同样地,也不要以现在的限制着自己的想象力了。未来手机会变成什么样,甚至未来我们最常用的终端设备都不再是手机也说不定。
而这一切都是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所以我国正在推进的新基建,是真的好。至于有多好,过几年你就知道了。
科技 在发展, 社会 在进步,从4G手机更换成5G手机是必然趋势。先了解一下我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1、第一代 1G:
第一代通信技术(1G)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90年代完成。第一代通信技术传输速率低,仅仅约24Kbps,而且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
1G时代仅支持语音呼叫。
通信工具代表:“大哥大”
2、第二代 2G:
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2G),1995年左右开始部署的GSM网络,也就是2G网络,GSM制式。2G电话技术引入了被叫和文本加密,以及SMS,消息和MMS等数据服务 。用户体验速率为10kbps,峰值速率为100kbps。
在2G时代,我们已经可以发送短信和彩信了。也是诺基亚崛起时代。
3、第三代 3G:
在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TD-SCDMA(以下简称TD)、CDMA2000和WCDMA,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真正的到来。
3G网络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可以使用手机以更多数据要求的方式,例如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宽带”一词首先应用于3G蜂窝技术。
3G时代,也是3G智能手机时代。我们可以使用各种社交工具了,比如QQ。
4、第四代 4G:
我们在2013年12月份迎来了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在智能通信设备中应用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速度更加迅速,速度可以高达100Mbps。
4G时代带来手机APP兴起,手机 游戏 蓬勃发展,直播行业,智能家居等领域。
5、第五代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是当下蓬勃发展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用户体验速率为100Mbps,峰值速率达到1Gbps。
5G时代,下载一部1GB左右高清的只需要几秒钟,这个下载速度难道不值得更换5G手机吗?在5G的支撑下,可以享受4K乃至8K超高清视频,等等。
另外,5G对车联网、无线医疗、VR\AR 等众多领域都至关重要。
历史 表明,每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新,我们都随之使用。现在之所以会认为4G已经够用,因为我们平时使用的应用4G是完全可以支撑。而且5G网络以及应用没有大面积普及,很多应用也在研发中。随着5G网络及相关应用逐渐问世,我相信你很难拒绝5G带来的好处。
无人驾驶,远程手术,高清
手机电脑,平板云端
速度当然更快,低延迟
2G 的时候你可曾想过现在的3G 慢的要死,而且5G 关乎国家战略,各国都在竞争
1没有浏览量还可能是因为自己发布的内容涉嫌违规被系统屏蔽了,所以我们要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导致的。我们可以在消息界面查看是否抖音官方给我们发送了消息,如警告消息。2视频内容不完整,画质不清晰用户观看体验不好。
3自身的网络异常,互联网没有更新自身的视频,因此自身见到的是0播放量,能够试着拆换互联网或是稍候再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