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威胁是目前各种网络信息系统中最严重

为什么说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威胁是目前各种网络信息系统中最严重,第1张

物联网硬件设备厂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
1、物联网将社会经济活动全部放置在全球网络上,所有活动理论上透明化,一旦遭受攻击,人们以及社会安全和隐私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2、在物联网的感知层,传感器的安全运行几乎全部依赖于网络安全接入技术,采用完善的路由控制技术,能够降低非法设备入侵系统对物联网设备造成安全威胁,实现对非法入侵用户的阻隔。

正确的是:必须适应强电磁干扰环境,采用自适应跳频、确定性通信资源调度,无线路由,采用低开销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分层数据加密,异常监视与报警以及设备入网鉴权。

就国内目前的主要市场环境来看,其主要用的是wifi mesh(例如strix的mesh设备)和cofdm mesh(例如winet无线智能宽带网络),前者利用的是wifi技术速率可达几百兆,频率主要用24G和58G,使用全向天线距离大概3-5公里。

物联网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集成开发环境是构筑行业应用的关键工具,物联网 *** 作系统必须提供方便灵活的开发工具,以开发出适合行业应用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必须足够成熟并得到广泛适用,以降低应用程序的上市时间(GTMT)。集成开发环境必须具备如下特点:物联网 *** 作系统要提供丰富灵活的API,供程序员调用,这组API应该能够支持多种语言,比如既支持C/C++,也支持Java、Basic等程序设计语言;最好充分利用已有的集成开发环境。比如可以利用Eclipse、Visual
Studio等集成开发环境,这些集成开发工具具备广泛的应用基础,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除配套的集成开发环境外,还应定义和实现一种紧凑的应用程序格式(类似Windows的PE格式),以适用物联网的特殊需要。通过对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定制,使得集成开发环境生成的代码,可以遵循这种格式;要提供一组工具,方便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比如提供应用程序下载工具、远程调试工具等,支撑整个开发过程。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实现物联网环境监测,会用到以下技术:
1 传感器技术。环境监测会用到大量的传感器,用来检测大气、水质、土壤、污染等等,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
2 通信技术。分有线与无线两种,目前更多的采用的是无线技术,比如ZigBee(SZ05系列)、Wi-Fi、GPRS等,用无线的好处是突破距离的限制,不需要布线,方便,尤其是在一些复杂场合。
3 云平台。目前环境监测更多的是纳入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与监测,利于决策。

1、提高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空气监测能力
根据我国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本质要求,应该进一步提升空气监测能力,根据相关政策和规范,不断拓宽空气监测范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来源也在不断增加,在制定相关空气监控政策同时,还应该对不同污染物协调监控,以此来提高物联网监控有效性,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诸如,通过对空气PM25指标检测,可以确定污染来源,从而制定有效的监控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监测机制,从而实现对空气污染问题的系统性监测,提升空气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2、健全物联网环境监测统一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环保物联网监测效果,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促使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得到共享,从而有效加强民众环保意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统一的物联网环境监控云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自动审核、分析和存储,深入分析数据信息,确保环境监测可靠性和准确性。
物联网环境监测除了能够监测环境之外,还能够与社会科学发生密切联系。一方面环境监测获得的数据用以制订或修改各类环境质量标准,纳入国家或地区的环保法规;另一方面,依法监测,可作为执行环保法规的技术仲裁。由此可见,基于物联网环境监测对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71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