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读过后能改变人性格的书

找一本读过后能改变人性格的书,第1张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
我借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最走红最热门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她写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给我感触很深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回忆我的童年的点点滴滴,让我的心儿和孩子们贴的更近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喜欢这套书只要你去回想、去发现……
初看到杨红樱老师的《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我就有很大的兴趣,想看看马小跳到底是一个怎样调皮的孩子,也想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
《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通过描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好笑又好玩的故事
马小跳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烦恼,每天都是快乐的在这本书中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儿童报纸的记者到马小跳班来调查他们的童年是不是快乐,结果,从交上去的调查表上统计出,全班近一半的学生不快乐作为马小跳的班主任秦老师,非常惊讶,于是她就做了表示心情的三张卡片,一张红色的,一张绿色的,一张的,红色表示快乐的心情,绿色表示你今天不快乐,而则表示你今天心情一般班级里的同学如果带了绿色或,就会被秦老师留下来,反反复复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并要把不快乐的事情讲出来很多同学都怕麻烦,于是带上了红色的心情卡秦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看到的都是一群看似快乐的孩子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的教学,周一来到学校,看到的总是孩子们那有点略微疲倦的神态,很多老师反映,周一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孩子们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周五下午上课,是同学们最不安定的时候,因为要拥有两天的自由时间了!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学校并不是我们老师认为的那样向往想想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背着几十斤重的书包,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作业,还有的周末还要上父母报的兴趣小组,他们能有这么多的精力去做吗希望真的能够做到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主人公马小跳,尽管他是那样的调皮,尽管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是一个多么不可救药的孩子,但他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孩子,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每天都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他每天都能够专心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难道不是孩子那令人向往的童心嘛!当班级里的学生需要帮助时,马小跳总能够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这怎能不说他是那么有爱心呢!他的童年让我非常的向往,那是一个多么无忧无虑的年龄啊,他能让我静静地去回忆我童年的点点滴滴,让我的心儿和孩子们更加的贴近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童心去和孩子们去面对,去交流,我相信我们能够得到孩子们更多的快乐!

一本书从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编辑审读、加工到出版发行,要经过许多环节和一系列的具体手续。
出版社一般根据长远和近期的选题规划以及当前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提出选题,物色合适的著(译)者,并与著(译)者签订图书出版合同。著(译)者根据与出版社协商同意的内容及图书出版合同中的约定进行编写或翻译工作。
除出版社主动向著(译)者组稿外,著(译)者也可以主动与出版社联系,自荐欲著(译)书稿或自投已写(译)好的稿件。我们希望著(译)者先与出版社联系并列选后再进行写作。著(译)者在联系信件中,除将本人简历和主要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外,应讲明撰写或翻译该著作的价值和意义,该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并提出简要的编写提纲,以供出版社研究是否列选。对于翻译著作,除介绍翻译价值、原著作主要内容和特点外,还应提供该书目录中译文和版权页复印件。对于著(译)者的自投稿,出版社根据稿件质量和读者需求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著(译)者完成初稿交出版社后,出版社要对稿件进行全面审读。必要时,出版社将请相关专家或召开审稿会审查书稿。翻译稿一般要请人校订,必要时还要看试译样稿。决定采用的书稿,即由出版社进行编辑加工及复审和终审,这一阶段会对书稿提出需要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意见,著(译)者应予以配合,认真修改。著(译)者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经协商一致后定稿。如果稿件不符合出版要求,并经反复修改后仍达不到要求,出版社可按合同约定退稿。
完成编辑审稿和加工工作的书稿经装帧设计后发送排版,在按规定进行校对后,经印刷、装订,正式出版。为了保证书稿质量,除需要出版社内各环节密切配合外,特别希望著(译)者交付符合“齐、清、定”要求的稿件并在著(译)和出版过程中与出版社很好地合作。
-----------------------------------------------------------------------------
在中国,一本书的问世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
1选题
编辑通过市场调研提出出版内容选题,经过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或出版社选题论证委员会)的三级论证,最终由出版社选题审核委员会审批通过,报省一级新闻出版局批准。
2选题报批
省一级新闻出版局依据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对出版图书选题内容进行审批,确保有关选题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新闻出版署[1997] 860 号)等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选题,实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即出版单位须向新闻出版总署专题申报备案,同意后方可出版。
3组稿、编辑
选题经批准后,出版业务进入编辑环节。
编辑组织稿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直接与作者签约组织稿件,或委托作者(多为知名学者)代理组织稿件。每一种图书,都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约定和保护作者和出版社双方的合作条件和权利。出版社拥有的是著作权人(作者)许可使用的专有出版权。出版合同通常包括著作权人允许出版社对其著作的使用范围、许可使用年限、出版社向作者支付报酬标准、付酬方式等。合同期限一般在3-10年。
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一般有三种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版税和一次性付酬。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向著作权人支付一定报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据图书的印数,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即印数稿酬);作品重印时只付印数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版税,指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著作权人付酬;版税率一般是3%-10%。一次性付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质量、篇幅、经济价值等情况计算一个确定现金数额的报酬,并一次性向著作权人付清。
4审稿、申报书号
审稿: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稿实行三审制,对稿件进行三个级别的审查,即责编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和社长(总编辑)终审。三审后的书稿按齐、清、定的原则,发送出版社的出版生产部门,进入生产流程。
申报书号:
出版社总编室负责向出版业务部申请分配书号、条码并向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申请CIP(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数据,即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内容、选取规则及印刷格式,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印张等。
每年12月,出版社将有关书号申请的各项材料,经由省新闻出版局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核定下一年度发给公司的书号数量。新闻出版总署将书号按核定数量经由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社。出版社按照所得书号数量,填写ISBN条码制作申请单,报送国家图书条码中心制作相应条码。出版社也可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或随时向省新闻出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所需数量的书号。
在书号获批后,编辑人员填写《CIP数据申请表》,再由出版社总编室将《CIP数据申请表》报送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将编制完毕的CIP数据返给出版社,以备印载在图书上,做为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
5确定印数和定价
图书定价和印数由各出版社营销部连同责任编辑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分析确定。定价主要参考因素为成本、图书印数、同类书市场价格及该书目标读者群的消费能力。印刷数量的确定主要参考成本、定价及对该书销量的预测,一般每版图书的印刷数量划分为四种情况:3,000册至4,000册;5,000册至8,000册;8,000册至10,000册;或10,000册以上。一般来说,出版社主要采用较少印数、多次印刷策略,以降低出版风险、减少资金占用,加快周转。
6排版和印刷
有关书稿经社长(或总编辑)终审签发后,由相关出版社之业务部门完成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并负责安排印刷商排版、印刷。出版社将达到印制标准的书稿发送到印刷厂,进行排版及制作清样,图书清样完成后,送出版社出版部进行校对,出版社将校对完的清样退回印刷厂,印刷厂按出版社所做的改动进行改版,这样反复三次,行业内称为“三校”,最后经该书责任核对、责任编辑和出版部主任审定签字,交社长(或总编辑)签批,返回印刷企业,进行印制、装订。
7发行和销售
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般采用自办发行、独立发行、参加图书订货会等方式销售。
自办发行是由出版社与零售书店签订协议,一般由出版社将成品书从印刷厂发运到各书店。
独立发行是由出版社根据资质情况选择发行商,并与发行商(主要为图书批发商)订立批发协议,一般由出版社将成品书从印刷厂运送到批发商的仓库,批发商将书发送至其下游客户,批发商在约定期限内与出版社结清书款。独立发行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于发行商广泛的发行渠道和较低的发行成本,且图书销售回款有较好的保证。独立发行又可以分为包销和经销,包销主要以学生课本和畅销书为主,一般不允许退货;经销则是以一般图书为主,通常允许退货。
出版社每年定期参加的主要图书订货活动有:全国每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书市,每两年一次的全国规模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此外,亦参加各类专业出版社订货会、民营书店联合举办的图书订货会以及各种图书团体采购活动等。近年来,还可以参加每年一度的国际最大图书展览——“法兰克褔国际图书博览会”。
出版社营销部及责任编辑负责策划、参与图书市场推广活动,主要形式有参加全国各大定期新书订货活动,在全国各种新书目录及《中国图书商报》上发布新书预告,组织作者到零售书店举办讲座、签名售书等新书推广活动,组织书评家发布书评等。

1、辛柏青凭借《人世间》火出圈,演技获好评
辛柏青扮演的周秉义是周家的老大,一出场就是兵团干部的形象。
沉稳大气的雷锋帽配上短款加厚的军绿大衣,既有时代特点,也契合人物身份。
因为涉世未深,周秉义一开始给观众的印象是老实憨厚的,但从他和郝冬梅一起钻小树林和扎头发的这段剧情中,我们也能看出周秉义其实是一个挺浪漫的男人。
尽管辛柏青的演技毋庸置疑,但依然有不少网友吐槽辛柏青的年龄。
再加上在照顾老人方面,出力的都是周秉昆,所以观众对秉义明显是没有好感的。
不过,随着周秉义后续剧情的增加,很多观众对辛柏青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周家父母去世的桥段,周秉义的号啕大哭,更让观众直接破防了。
当从此人生再没有来处,只剩归途的难过扑面而来,辛柏青用极具代入感的演技,征服了观众。
剧中还有一段郝冬梅和周秉义吵架的戏份,当冬梅提出离婚的时候,周秉义的眼睛突然睁大,目光中流露出了刹那的呆滞。
不难看出,周秉义错愕的表情中包含了太多的情绪,辛柏青的演技绝对是教科书级的。
后来郝冬梅知道了周秉义的病情,在他怀里嘶吼时,周秉义却没有流泪,而是一反常态地冷静。
这种冷静,是周秉义的常态,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少流露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这位周家的大哥肯定是不想让亲人担心。
其实,周秉义这个角色并不好演,他需要很强的表情控制力,因此越来越多的观众会随着剧情的深入,逐步接受了辛柏青的表演。
另外,在前面的剧情中,我们看到周秉义的身材一直很正常,但到了后期,他因为忙于工作患了胃病,感觉不但气色变差了,就连人都瘦了好多,甚至有点脱相了。
从人物的身材变化我们不难看出,辛柏青不仅演技精湛,而且敬业的态度也确实值得年轻演员认真学习。
2、不仅演技获赞,辛柏青还用精彩的表现贡献了一段高光的剧情
剧中周秉义有一段在光字片拆迁现场的讲话特别有感染力,因为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大话空话,所以听着非常舒服。
辛柏青的这段演技,真的是周秉义这个人物的巅峰状态,通过大段大段的台词直抒胸臆,让我们既看到了周秉义的大公无私,又看到了他的真诚和体贴。
当“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的经典台词脱口而出的时候,周秉义诚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员形象也就立住了。
辛柏青用精湛的演技生动地诠释了周秉义谦和、大气、刚强、坚定的人格魅力。
看了周秉义在剧中的演讲,很多观众都觉得这是辛柏青在电视剧《人世间》中的高光剧情。
这一集基本是大哥唱独角戏,既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又有道义担当!
周秉义这个角色被辛柏青演绎得丝丝入扣,13分钟的原声台词可以说句句铿锵,的确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很多网友都表示辛柏青应该拿一个表演奖。

第一位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头衔已经很多,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老人家……是长长的一串,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上一个:美食家。孔子虽然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类的大话,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的人。他的讲究涉及礼仪、卫生、口味等各个方面,《论语·乡党》有一节文字可以视为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纲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不撤姜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言,寝不语。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
讲究之多,为常人所望尘莫及。孔子当然还在别的地方发表过自己的饮食见解,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征引。单是这一节文字,已经足以证明一点:生活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美食家!
第二位是汉末的曹 *** 。世人皆言曹 *** 是奸臣,见识稍微深入者,或誉之为能臣;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曹 *** 是诗人;由诗歌而得知,曹 *** 对于酒文化颇有心得,写出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类的名句。殊不知,曹 *** 还曾经下功夫研究过烹饪艺术。根据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所言,《文选》注所引群书中有魏武《四时食制》。也就是说,曹 *** 可能在烹饪方面作过专门的研究,撰写过专门的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辑录自《太平御览》等文献的《四时食制》,都是讲鱼的产地和食用方法的。一共讲到了十四种鱼,有些今天已经很难考证出是什么鱼了。这里略举三条如下: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御览》九三六)
疏齿鱼,味如猪肉,出东海。(《御览》九四〇)
鱣鱼,大如五斗奁,长丈,口颔下。常三月中从河上,常于孟津捕之。黄肥,唯以作
酢。淮水亦有。(《初学记》三〇)
很显然,曹 *** 是一个特别爱吃鱼的美食家。
第三个是唐朝的杜甫。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诗圣杜甫是个一生潦倒、愤世嫉俗的苦情派诗人,其实大谬不然!杜甫出身名门,从小生活无忧,青少年时代曾过着呼鹰逐兽、裘马清狂的日子。中年以后虽然吃过不少苦,但他毕竟是生活在统治阶级集团中的人,山珍海味、龙肝凤胆,全都见识过。在他的诗歌里,宫廷大餐、王公宴会、农家小酌,都有生动的描写。《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一诗中关于吃生鱼片情形的描写;《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朋友招待的一顿家常便饭,主人尽其所能弄出有肉有酒的一桌饭菜,乱世见真情;《赠卫八处士》诗中战争年代一顿简单之极的宵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充满人间温馨……都是文学史上的珍馐佳肴。可以说,杜甫是用诗歌表现中华美食的第一人。不用说,杜甫是一位超级美食家。
第四个是宋朝的苏轼。毫无疑问,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因为他发明过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除了猪肉,苏轼喜欢过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包括黄鱼、鮆鱼、鲈鱼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河豚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其一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从中可见美食家苏轼的勇气。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广东海南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杨梅、芦柑(卢橘)、荔枝、龙眼、橄榄、槟榔,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这当中,尤其喜欢荔枝,“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长留天地间。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羹)的研制。他先后发明过几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笋、齑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儿)、荠菜,“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一款是苏轼在田野间制作的,架一口断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是蔓菁和芦菔(就是萝卜)。这款羹大概有不错的保健作用,东坡先生挺得意,自号“珍烹”,而且以“东坡羹”三字命名(《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更有一款金牌东坡羹,名字叫“东坡玉糁羹”——其实是苏轼的儿子苏过发明的。“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味道实在是太好了,具体制法苏东坡就秘而不宣,不肯公布菜谱,只告诉我们主要材料是山芋。
第五位是明朝末年的张岱。张岱本人虽是白衣之身,既没有中过科举,也没有做过官,但是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道殷实,加之他的家乡又是物产丰富的江南,因此有条件追求各种生活的享受。他自称好精舍,好养婢,好娈童,好鲜衣,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犁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笙箫弦管,蹴鞠d棊,博陆斗牌,使q弄棍,射箭走马,挝鼓唱曲,傅粉登场,说书谐谑,拨阮投壶……样样精通。自然,张岱对于各种饮食也都极尽讲究之能事。这其中,他于螃蟹吃法尤其有研究。每到十月,张岱便与友人兄弟辈组成“蟹会”,举行吃蟹活动,大致情形是:一人分得六只蟹,为怕冷腥,便轮番煮吃。辅食有肥腊鸭、牛乳酪、如琥珀的醉蚶,用鸭汁煮,如玉版的白菜,水果有谢橘、风栗、风菱,蔬菜有兵坑笋,饮用玉壶冰,饭用新余的粳白米,漱口用兰雪茶。所有这些,都记载在他的《食蟹》一文中。
第六位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以戏剧家著称,但实际上他跟张岱相似,也属博学多才、兴趣广泛之辈,这可以从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得到最好的证明。他的美食家修养,可以从《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看出来。《饮馔部》分三节,蔬食、谷食、肉食,也就是说,蔬菜、米面主食、水陆空禽鸟兽畜鱼虾,美食所需各种材料的制作、食用,他都研究到了,而且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七位是清朝的金圣叹。金圣叹是清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极力推崇《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等著作,称其为天下才子必读书,并逐一加以评点。可惜的是,只有《水浒传》和《西厢记》两种评点本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他评点《水浒传》时,见解新颖,才情四溢。金圣叹生活清贫,狂放不羁,言行每每耸人听闻,堪称冷幽默的大师。江苏吴县任维初滥施刑罚,贪贿浮征,金圣叹等十八人鼓动千余学子,于顺治死讯传至苏州之际,聚集在文庙哭闹抗议。结果,惹恼朝廷,下令将包括金圣叹在内的士子们凌迟处死。临刑之际,金圣叹饮酒自若,且饮且曰:“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另一种版本是“断头,至痛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大奇!”(梁章钜《归田琐记》)他给大儿子的临终遗言也不是什么重要事情,而是一味菜肴的配方。这又有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另一种版本是“…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死而无憾也。”就冲金圣叹这种临危之际仍然惦记着美食配方的精神,我们也得将其作为美食家供奉起来。谨以心香一瓣,献于先哲灵前!
第八位是清朝的袁枚。袁枚是乾隆年间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当时诗人倘能得到他的一句好评,立即身价倍增。因此,包括一批达官贵人在内的许多诗歌爱好者,都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诗歌作品送去请他点评——他的传世名著《随园诗话》即由此而来。袁枚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三十三岁上于父亲亡故之时,即辞官回家,从此不再出仕,在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而居,在诗酒悠闲中度过一生。这期间,袁枚撰写了日后被誉为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不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方面。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点心,还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涉及。袁枚虽然著有烹饪专书,但是,他本人奉行“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是不会下厨 *** 刀的。因此,他不是烹饪大师,而是美食家。

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我国著名学者、教授、文学家、翻译家。20年代起活跃于中国文坛和教育界,曾在北大、北师大、青岛大学等校任教,主编过《自由评论》周刊、《时事新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与闻一多、徐志摩等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月刊。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著作甚多,有《雅舍小品》四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他长于文艺评论,有不少理论性文章,在书评领域有重要建树。
梁实秋最早的书评是1922年写的《〈草儿〉评论》,《草儿》是康白情的诗集,作于1919年。当时影响很大。胡适称它是“一部最重要的创作”,认为他“无意于创造而创造了,无心于解放然而他解放的成绩最大”。《草儿》是康白情创造和解放的例证。认为《草儿》是开创新诗一个时代的作品。“白情的《草儿》在中国文学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纪游诗”,“可算是大成功了”。但是,梁实秋的评论几乎完全相反,几乎是针锋相对。他引用《草儿》里的大量诗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草儿》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它在中国20年代初新诗坛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他要通过评论消除这种影响,藉以扫除诗坛的鄙陋之风。他说《草儿》一半算不得诗。有些只是演说词,分成行便成了诗。“《草儿》里的纪事文字太多了,占了全集大半”,“我们不能承认记事文是诗”。“《草儿》是急就的、草率的、半生不熟的”,而且“情感也不丰富,想像力当然也没有施展他最大的价值之余地。”他和胡适的评论,都是1922年秋天所写,前后仅相差19天。胡适从新文化运动的角度,对《草儿》加以肯定。梁实秋从艺术的角度,加以否定。梁实秋时年19岁,颇有初生牛犊之气,亦有猛虎下山之势,毫不留情地评论。从这里可以看出梁实秋书评的个性和评论特点。这种特点和气势,在后来的书评里,除和鲁迅的论争中,有所显示外,其他时间似乎没有了。
对《草儿》评论以后,梁实秋还有1928年出版的《书评两种》,评潘光旦的《小青之分析》、《玛丽·玛丽》和1980年出版的《书评7则》。7则书评是:《读马译〈世说新语〉》、《西方的典籍》(赫琴斯著)、《青衣·花脸·小丑》(丁秉鐩著)、《读〈烹调原理〉》(张起钧著)、《读〈文明的跃进〉》(布罗诺斯基著)、《祝〈书评书目〉五周年》(期刊)、《读〈历史研究〉》(汤因比著)。他只把这7则和评潘光旦的两则共9则当成书评,其实他的书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评胡适的《尝试集》、《西莹闲话》、《誓还小品》、《独往集》、《媛姗食谱》、《饮膳正要》、《中国吃》、《现代学人散记》等,此外还有评徐志摩的诗文,对鲁迅等散文的评论。
在后来对这些作品的评论中,没有当初评《草儿》的那种锐气,比较平实柔和,比较随意,比较分散。只注重可读性、艺术性、兴趣所致,随读随评,不成体系,缺乏系统。但是,不管他评哪种书,他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作者和作品内容,用他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思想加以分析,既能讲清楚原作者的背景,也能评析出原著的特色,这充分反映出他知识的广博,也反映出他思想的锐敏和活跃。
这里,举出他评书的几例,以说明他书评的特色。《读马译〈世说新语〉》,不仅简要地评介了《世说新语》的内容价值;“3卷26篇,1134条”,“写作在南朝文风炽烈之时,文笔非常优美,简炼而隽永,涉及的事迹起于西汉止于东晋300年左右,人物达600人,内容之丰富可想而知”。还着重地评论了“译”的功夫。他针对别人否定马译的议论,为之正名,为之肯定。他以自己试译不成而拱托《世说新语》之难译,自己译“二、三十段后即知难而退”。他盛赞马君用20年辛苦、20年心血,专心一致,锲而不舍,全文照译,绝无脱漏,难能可贵,最值得钦佩,充分肯定翻译此书的成就与向外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读〈烹调原理〉》,评得十分有趣。这是一本反映饮食文化的书。他认为饮食是生活艺术中的重要项目,食谱应重于情趣。此书“对烹饪一道做全盘的了解,条分缕析地作理论的说明,真所谓疱丁解牛,近于道矣”。他在简单的理论概括之后,便将饮食艺术化,以自己的实际体会,带文化色彩地、艺术地将北京有名的老酒楼,名牌名菜烹调之术加以分析介绍,不仅评得有趣,且使人馋涎欲滴。他评饮食的书还有《媛姗食谱》、《饮膳正要》、《中国吃》,评论中除了将饮食艺术化,文化化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谈吃,深深地显露出他对北京,对故乡的深切怀恋之情。
萧继宗的《独往集》是一本杂文,梁实秋用杂文手法,层层深入地评论。文章开头是“狮子和虎,在猎食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狐狸和犬,则往往成群结队”。使人想到其人其文的特点,萧君的与众不同。继而用作者自序中的“孤介”,“自话自说”解释其作品是“不追逐时髦,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说言不由衷的话”。这样深化作者的个性。进而概括全部作品:“每一篇都有作者自己的见地,不人云亦云”。作者有幽默感、正义感、文章嬉笑怒骂,入木三分。再抓往《哆嗦》篇,深入发挥,用实例证实自己的结论。最后以《立言》篇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向科学方面寻出路”,全文戛然而止。评论虽不长,却层层深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有人评论梁实秋“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这是指他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都有研究。的确,他对西方文艺研究是比较深的。和评国内作品相比,梁实秋对西方著作的评论,成就要大得多。特别是对介绍和引进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与同时代人相比,他算是佼佼者。他的评论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何瑞思之〈诗的艺术〉》、《评〈沉思录〉》、《汉烈的〈回意集〉》、《怎样读〈英国文学史〉》、《辛克莱尔的〈拜金艺术〉》、《玛丽·玛丽》、《读〈文明的跃升〉》,《读〈历史研究〉》、《大街》等都很有代表性。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评论的鼻祖,他的《诗学》被西方奉为批评理论经典。何瑞思是罗马最大的批评家,他的《诗的艺术》是相当于《诗学》的批评杰作。梁实秋在评论中不仅介绍了两书的内容、特点,还联系时代背景,阐述了批评理论的发展过程,肯定它们的成就和历史地位,说《诗学》的主旨在于申述一个普遍的艺术原则,不在批评希腊全盛时代的那些作家。所以我们应把《诗学》当做艺术原理的第一部杰作,不应把《诗学》仅仅当做某一地点的产物。认为《诗学》的论述有普遍意义,推崇为一种普遍原理。何瑞思的《诗的艺术》对文学的批评是健全的,他的全部批评学说“泰半不悖亚里士多德”,是两篇很出色的学术评论。其余为对哲学、文学史、历史、小说的评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梁实秋在评论西方作品的同时,还评论了多篇批评理论著作。他1934年出版的《文艺批评论》是一本关于欧洲文艺批评的专论。内容分绪论、古典的批评——希腊时代、古典的批评——罗马时代、中古与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的批评、浪漫主义的批评、近代的批评、结论。他联系各个时代的作者、作品,按历史顺序,阐述了西方文艺批评思想发展的情势,不仅是客观地叙述,有自己的思考和评析,既系统又有一定的深度。他还写有《喀赖尔的文学批评论》、《西塞罗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辩》、《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这些评论涉及了批评领域理论的方方面面。即使在今天,读这些评论对我们了解西方文艺评论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重辩“抗战无关论”——真君子与真小人的争斗
多半个世纪以前,有一个人忽然发现自己上了日本侦缉队的黑名单,于是当即写下遗嘱,连夜逃离北平去了四川,从此数载飘零,妻子离散,苦不堪言。而长久以来,这个人却被很多人称作是走狗、乏走狗甚至汉奸,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明眼人一看便知,我说的是梁实秋先生。
青年时代的梁实秋是个衷肠激烈的人,在日寇咄咄逼人准备饮马中原的时候,他写了很多慷慨激昂的政论抨击实事。北平未沦陷之前,他在饭桌上沉痛地对自己的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你明天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赤子之心,溢于言表。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人才打算对他采取一点行动。他在《回忆抗战时期》一文中提到:“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日寇攻占北平。数日后北大司事张忠级先生匆匆来告:‘有熟人在侦缉队里,据称你我二人均在黑名单中,走为上策’。”当时的情形很紧张,同行的还有叶公超等人,但是为安全起见,几个人竟在火车上装作互不认识,终途不发一言。
客观来说,战争时期,文人的直接用处并不大,但是大家还是在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沈从文、金岳霖等人在联大教书,老舍担任了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负责人,当然还有周作人,不听朋友们的规劝,大义凛然地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这个时候梁实秋不想去教书,与武人出身的沈从文相比,梁实秋反而有一种更为入世的情结。很多文人出于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常常把政治贬得一文不值,以衬托自己的清高。但是梁实秋不然,他晚年在接受丘彦明采访的时候说过:“个人之事曰伦理,众人之事曰政治。人处群中,焉能不问政治?故人为政治动物,不过政治与做官不同,政治是学问,做官是职业。”他试图以学者的视野关照政治,这注定了他一生会屡屡碰壁,李敖曾批评晚年的梁实秋太过窝囊,但这其实也是历尽沧桑后的无奈。正如他晚年所说:“好不容易抗战胜利结束,大乱又起,避地海曲,万念俱灰。无补大局,宁愿三缄其口。”
让梁实秋名声大噪的有三件事:第一当然是和鲁迅先生的论战,第二则是千夫所指的“抗战无关论”,第三则是风行海内的《雅舍小品》,至于翻译莎士比亚,个人以为倒要向后靠了。鲁梁论战一下子使梁实秋成了左翼文人不共戴天的仇人,当年他住筒子楼的时候就有人骂他是走狗、乏走狗,一旦要是让人抓住一点可以供曲解之用的把柄,那暴风骤雨般颠倒黑白的批判,自然也是要接踵而至的了。
这就是让他背了半辈子黑锅的那段编者按:“现在中国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这段话字面上没有任何问题,入情入理,实际上字面之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说这些话显然有点太过书生气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正如梁实秋后来所说:“我根本没说过‘文艺与抗战无关’这样的话。这是左翼仁兄善于给人带帽子的惯伎……抗战前的五六年间,左翼仁兄一直在攻击我,其原因是一小撮人士假借与文学无关的力量,企图造成一种声势称霸所谓‘文坛’,来‘为政治服务’。他们当然不能容忍任何人的异议。我批评过鲁迅译的《文艺政策》,我也揭露过‘普罗文学’之暴起与突落,我一贯主张思想自由,这都是遭当时某些人之大忌的。抗战军兴,我更主张一致对外,不能同情对政府一切阳奉阴违的行动,这也是招怨的另一原因。因此就有人制造了一个‘抗战无关论’的帽子送给我戴。其高潮是延安拒绝我以‘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观察团’团员身分前往访问。其实我是怀着很大的热诚希望能去实地访问。”显然,所谓“抗战无关论”并非来自梁的文本本身,而是来自于别人的推理,这种推理是蓄谋已久的,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 30年代的时候梁在上海为别人出庭作证,就被田汉(田当时在旁听)有意误传为梁实秋被捕,而且被捕后还托胡适向大流氓黄金荣杜月笙求助云云,这次推理较之 “抗战无关论”更加匪夷所思,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民族问题那么敏感,只是“乏走狗”的一个注解而已,所以也就没有“抗战无关论”那么大的影响力。
梁实秋的言论被曲解之后,马上就遭到了各方面的围攻,我们来看看不同的人所使用的不同的攻击方式:
罗荪在重庆1938年12月5日的《大公报》上说梁实秋是故意“标新立异”,而且是在“投人所好”,是“赌场上的押冷门”。“标新立异”还则罢了,“投人所好”这个词,在当时真的是十分危险。试想,大家都在写抗战,忽然梁先生说不要写抗战了(实际上梁说的是不一定非要写抗战,在这里我们先按罗荪的理解来推理),那么梁先生这时在偷谁所好呢??当然不是。蒋介石?也不是。那当然就是大日本帝国和他们的汪先生了,所以这就是梁先生所押的“冷门 ”。梁实秋的本意其实只是想提高报纸副刊的质量,但是从罗荪的渲染开始,这就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梁以前的和潜在的论敌们都意识到,这是把梁实秋批倒批臭的天赐良机。
有意思的是,罗荪为了证明梁实秋“脱离现实”,是“关在自己的客厅里幻想”,竟说梁“原来是住在德国式的建筑物里面的”,现在则是“关在重庆的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里面”。对此,梁实秋郑重反驳:“有一点我要说穿:罗荪先生硬说我原来是住在德国式建筑里面,这时要坐实我是属于该打倒的那一个阶级。这种笔法我领教过多次,十年前就有自命为左翼作家的一位在一个《萌芽月刊》里说梁实秋到学校去授课是坐一辆自用的黑色的内有丝绒靠垫的汽车。其实是活见鬼!罗荪先生这一笔,不高明。”抬杠本身不是坏事,但是捏造论据的抬杠,是低劣的抬杠。罗荪为了证明梁实秋的卖国思想,又在接下来的《再论“与抗战无关 ”》(我实在不明白“与抗战无关”几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这明明是罗荪本人造出来的)一文中,举出梁实秋在很久以前的《自由评论》上说过的“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弱国”的言论为证,但是他好像没看见后面写得清清楚楚,梁先生让大家放弃大国心态的目的是为了自强。对此,梁实秋未作反驳,因为不看上下文是小学生才会犯的毛病,罗荪先生这一笔,更不高明。
著名的左翼批评家巴人也在其《展开文艺领域中反个人主义斗争》中说到,梁实秋“要求无关抗战的的文字”是“活在抗战时代,要叫人作无关抗战的的文字,除非他不是中国人。”读到巴人这几句话的时候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抗战的时候是不允许写与抗战无关的文字的,所以小学生写“人口手上中下”与抗战无关,就不是中国人;所以帐房先生记个帐与抗战无关,也不是中国人;所以抗战时期的钞票上只印着面额和“××银行”的字样而没有抗战标语,所以花这种钱的人,全都不是中国人。我猜巴人同志当时无论写什么都会先写两句抗日的话,就算是上厕所,也要先在草纸上工笔正楷写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又想起从前的结婚证上,在正文之前,总要有几句“备战,备荒,为人民”之类的毛主席语录,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巴人又说,梁实秋“痛骂抗战文艺为‘抗战八股’”,根源在于“想达到他那压制抗日的国防文学的怒潮似的生长”,说梁实秋想消灭的不是“抗战八股 ”,而是抗战本身。天哪,梁实秋一介书生,居然想“压制抗日”、“消灭抗战”,他胆子忒大了,能耐也忒大了。马季先生说过一个相声:有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鸡蛋,这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但是却越传越玄,有人说他下的是咸鸭蛋,有人说是鹅蛋,最后竟成了恐龙蛋,还孵出来一只小猪。我看巴人孵猪的本事就实在不小,几句对副刊的技术性意见,竟被发扬光大成了扼杀抗战的反动宣言,竟成了梁实秋通敌卖国的有力证据,巴人同志这样好的想象力,不写小说而作批评家,实在可惜了。我实在为巴人这种人感到悲哀,他本人在抗战中也并没有作出什么光彩的贡献,自始至终都是个躲起来说大话的角色,他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上了日本侦缉队黑名单的梁实秋,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以国民参政员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去视察华北前线的梁实秋!
当时批判梁实秋的人还有很多,但是像郭沫若、张天翼、茅盾等人的评论,其实都没有出罗荪和巴人的窠臼,在此也就不提了。必须要提的还有两个人:朱光潜和沈从文。这也是两位书生气十足的先生,在别人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就算不打也是避之惟恐不及),他们却各自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无端把自己也卷了进去。那些红了眼的文人和兼职文人以及伪文人正愁找不到梁实秋的同党,于是他们不幸也成了靶子,恶毒的语言顿时铺天盖地而来。中国有句话叫做“大丈夫相时而动”,没错,因为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所以朱、沈二位先生不是“大丈夫”,他们是真君子,但是真君子在世俗的层面上,是敌不过真小人的。

1血红 黑暗修真流大师
血红的书,我看后是一个感觉:爽。他的书文笔细腻中有透着一股烧刀子的劲力,其中的搞笑,其中的言语,字里行间的黑暗哲理让看书的人沉醉在他的幻想世界之中不愿觉醒。
当初我看他的第一部小说是《流花剑录》,是他流氓系列的第三部。那是好几年前了,好看的小说并不像现在那么多。所以那时是有书就看,不管好不好看,看了再说。那时猪头还不叫血红,是个英文笔名。那是在一个下午在网吧看到的,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一直到凌晨4点钟被老爸找到前还咧着嘴傻笑着盯着荧幕。那是我第一次为了看小说包夜上网。
从那以后,我就是所谓的“伪血丝”了,当知道他签约起点后就翘首以盼他的书。当他的神作《升龙道》出世之后,我是天天等更新啊,更是逢人就介绍。果然神作就是神作,谁与争锋啊!那时是属于他的时代,从《神魔》到《邪风曲》。那一个个点击率,推荐榜上的数字代表了是大神的风采。
三年前,他到了数字站,我更是跟到了数字站去看了《逆龙道》《巫颂》《人途》。当然,我深恨数字站糟蹋了一代大神(其中缘由就不说了)。不过,血红又回到了起点,开了新书《逍行记》。希望他能续写当初血猪大神的风采,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17K的小说《天元》。这部小说已经开禁了。
作者作品:流氓系列四部曲《我就是流氓》《我就是流氓之风云再起》《流花剑录》《龙战星野》《林克》《升龙道》《神魔》《邪风曲》《逆龙道》《巫颂》《人途》《天元》《逍行记》
2梦入神机 照耀修真国术界的紫微星
第一部,仅仅是第一部小说就给整个幻想小说界刮了一场猛烈的洪荒风,那个着淡青色道袍的仙人用一口古朴的铜钟震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他成就了恒古以来的第七圣位,而他成就了一代大神的称呼。
几年前我因为闹书荒,从租书店随便拿了三本刚出来的新书回了家。看后,读起来很爽,很有黑暗修真的特性。也就一直看了下去,当到地仙界后,发觉心中突然开阔起来,似乎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于是乎,每天上网玩游戏后去看《佛本》的最新章节是每天必做的事。每天看完后总要遐想一段时间。直到那天看到收官的那一章节。我在电脑前发呆了很久。
而他的第二本书《黑山》我敢说,这本书在境界上完全超过了上一本。我更是从第一章追至最后,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为了王钟与四代黑山的那那番对话而兴奋不已:“你不是黑山老妖”“你才是黑山老妖”我好像看到了三十三天上的周青圣人与杀气无边的妖魔少年对视微笑。我每天都在与别人在书评中争论“元魔九道代表了什么意思?”“三转五反又是什么道理?”“王征南会是谁”可是,这一切都触犯了不该触犯的和谐之网。
在品味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苦涩的全书结束之夜,我似乎还能看见王钟的正驾着一股血云,双手持镰刀斧头旗立于珠峰之巅。耳边似乎还能听见王征南的那首《十送鸿钧》。
至于《龙蛇》不用我多说,又是一神作。没看的快去看吧!这是真正的国术第一文。看过蛤蟆大杀四方就没有兴趣再看其他小白文了。什么是写书的境界,这就是境界。我敢保证这是起点又一流派的开山之作。
作者作品:《佛本是道》《黑山老妖》《龙蛇演义》
3烟雨江南 西方奇幻的不朽回忆
还记得那个叫罗格的胖子吗?还记得一条叫格里高利的骨龙吗?《亵渎》烟大的不朽之作。我们从胖子童年的那座小镇开始,和他踏上了追求永恒的路途。
我很久以前曾看过同样是西方奇幻题材的《魔法学徒》,并一直奉这本书为西方奇幻第一书。可是,我遇见了《亵渎》。我看这书第一感觉就是深感其人性的真实和文笔的唯美。
就是现在,我还是认为我没有完全读懂《亵渎》这本书。只是,我彷佛从这本书中看到了我们现今社会的实况,并自己给书中的一些人物与社会上的一些人物团体联系起来。我每天晚上睡觉前,有时眼神会撇过书架上的这本书,关完灯后,脑海中总会闪过“顺从”“逃避”“反抗”这些词汇。
有时早上起来,也会陷入沉思。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心头还残留着那一丝无奈和茫然。回过神来,看向窗外。总会想起罗格的那句话“要有光”。
烟大的《尘缘》也是不错的作品。正在更新中,列位假如有时间可以上17K去看一下。为烟大捧捧场。
烟雨江南的作品:《狩魔日记》《亵渎》《霸王别姬》《尘缘》
4徐公子胜治 东方 纯正的东方
也许有人认为东方修真的第一人是《飘渺之旅》的萧潜。可以这么认为吗?你看过了徐大的《神游》了吗?没看过徐大的书不知道,看过了你心底才有那种佩服到了五体投地的感觉。《神游》是一部YY小说吗?你去掉那些对话和故事发展情节,这本书你可以当做一本秘籍,完全让人分不出真假的秘籍。
真的不敢相信,有人可以如此了解中国的玄学武学知识,并将之融入小说中。这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品味了价值不菲的精神仙茶。久久都回味无穷。我真的想告诉大家:网络文学中出来的纯正中国古风来自于徐公子胜治的指间。
徐公子胜治的作品:《鬼股》《人欲》《神游》《灵山》
5跳舞 奇幻创意达人
这位作者和我一样都是南京人,但我认识他的时间却并不是很早。犹记得那年,书店新来了三本书《变脸武士》,我一看名字太俗就挑了另外的三本网游书回了家。直至二个月后,朋友向我介绍了这本书,又正值闹书荒所以去书店将书带回了家。
怎么说呢,这位作者文笔不像其他的人那样好。但是比起三大白色印刷机(云天空 我吃西红柿 唐家三少)那要好不少。尤其,他的作品不是那种俗到掉渣。小说中男的王霸之气一通到底,N多女主白痴到顶,收小弟收到上瘾,反面角色脑残不已的现象到是没出现过。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我还能看到他的成长与成熟。每次的新书我都能从中品味到新鲜感。像这次,《天王》又带给了我一点欣喜。对我来说,这位同城之人能够在写书的同时不断成长又能保持他那稳健的更新速度,我是不会吝啬手中的月票的。跳舞的作品我相信已经比他的人还要高了吧!
想感受不断变幻的创意吗?去翻翻跳舞的书吧!
跳舞作品:《欲望中的城市》《轻剑风流》《嬉皮笑脸》《变脸武士》《至尊无赖》《邪气凛然》《恶魔法则》《天王》
6撒冷 让你快感连连的高手
很早了,早到我都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看他的第一部作品的。那部《苍老的少年》让我平时生活时回忆起来,总是感觉心中升起了一层阴翳,很难受,让人舒服不起来。但也使我记住了他的名字。
后来,我看到了他的新书《YY之王》略作犹豫就拿回了家。没想到,这本书果然YY到了透顶,爽翻到了极点。尤其是我看到吴世道给黑社会上课的时候,我更是嘴巴咧在那嘿嘿笑个不停。我在书完结时就想:吴世道是和华人自己对战,什么时候和外国人PK就好玩了。哈哈,天随我愿,果然下一部书唐风这个深合我胃口的主角就遂了我的愿。看完这两本书后,我再看罢平凡心的书后,轻轻摇头深感其不如也。
当然,接下来的《玩到你崩溃》真的让满怀希望的我差点崩溃。但,随后的《艳遇谅解备忘录》补偿了我手上的心灵,这本书还成了我向别人推荐的泡妞指南也是我着重参考的爱情教科书。
随后,撒冷在新书上和zhtty大神互相搞了个你死我活,结果却惨淡收场。哎,当年我是站在撒冷这边的啊!不过我承认《无限恐怖》强过撒冷的书不止一筹。
现在,大神又重振雄风《诸神的黄昏》强势出击,大家来一起摇旗呐喊吧!
撒冷作品:《苍老的少年》《无忧王》《迷途》《YY之王》《YY之王之传媒帝国》《玩到你崩溃》《艳遇谅解备忘录》《仙魔经纪人》《天擎》《诸神的黄昏》
7阿越 一杯清酒谱宋史
当年那个站在京城城门外的白衣青年,谁能想到他会在熙宁的舞台上谱写出灿烂的篇章。《新宋》一部正正规规的朝堂变法史,他没有《混三》血腥杀戮的快感,他没有《回明》中的主角和妻子的惊天情爱,也没有《唐朝好男人》的调侃搞笑。作者就是以变法矛盾来书写对自己理想中的美好时代结束边缘的渴望延续。
我当初看这本书断过三次,每次都隔了两到三个星期才重新拾回来。可是轮到第二次看的时候,出奇的一气呵成。没有超过12小时的间隔过程。这是一本严谨的历史架空文,我读完之后只能是久久不语。
要说,我对这本书的感想。抱歉,我的境界不到,没办法也没资格去评论这历史架空之雄文。
在此,向各位朋友推荐一下我心目中的剩余四大历史架空巨神:酒徒(他的《窃明》中的对袁的评论影响我的感觉,不然我会无法选择的)猛子(大汉,大宋两大风云录,这要细看的。可惜大宋才写,而大汉又比不上新宋的境界)赤虎(《商三》中有很多bug,《五胡》也有很多缺点。我倒是很喜欢他的《秘界》)月关(主角后期和诸多美女之间的暧昧让我感觉对不起他娘子)大家可以去看看他们的书保证对得起你的眼睛。
最后忍不住抱怨一下:我平生最爱历史,而历史又最爱三国。偏偏却没有足以称得上神作的。遗憾啊!遗憾
8 兰帝魅晨 不懂就是不懂
我估计我把这位仁兄评上会招致一片骂声。在网游系列书籍中有很多经典的著作,可是我独爱这一本《高手寂寞》。我认为给此书评上“网游深度第一”都不为过。曾记得那一年,网上小说大批涌现,而网游类占据了那年的半壁江山。我看的书十本中有四本是网游,至今平常生活中都经常记起那些书中片段。
记得那些语录吗?”江湖可能因为少了谁而失色,却不会因为少了谁后就不再是江湖““见人是人,见人不是人,见人仍是人”“ 差距,永远是差距,不懂,永远是不懂”这些饭佛是哲语的句段历历可见。这本书,我买了实体书回了家。至今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一次翻过都有新的体会。
我很想谢谢兰大,谢谢他当初坚持了下去。才让我和我的那些朋友们有了如许多的感动。
自我感觉只有进入了社会,你才能够去了解真正的《高手》。而正在上学,不知愁滋味的朋友看了这本书恐怕只感觉是一本略带啰嗦的升级YY小说。我当年就是这么看的。
兰帝魅晨作品:《真相堕落》《兰帝魅晨系列之天堂瞬间》《兰帝魅晨系列之饮》《机械末日》《高手寂寞》《兰帝魅晨系列之新月永恒》《兰帝魅晨系列之断续》《暂命名》《王》
9今何在 无上宗师今何在
我看的第一本奇幻小说叫《血影王》,一部大家都很陌生的名字。但我看得第二部大家都知道《风姿物语》。而第五部就是《悟空传》,我是怀着看搞笑轻松的心情看的这本书。可惜看完之后我并不轻松。我以为这是一部大话西游的改编书籍,可是他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猴子取经路上二三事的小说。
我第一次翻得时候可以说是一目十行。后来我的朋友也借来了这本书,我自习课没事干向他要来了这本书。呵呵,惭愧,像这种好书总是容易在手中错过。万幸,我的运气还是好的,不像我那位朋友一年前还问我“嘿,问一下哈,有人向我推荐《悟空传》,你看过没有,好不好看”我无语,我真想告诉他:你错过了一本好书,一本很好的书。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句话影响了多少年,即今为止还是我心头最难忘的十句名言之一。那个时侯我看书时抱着浅尝的态度,只是有着“逆天”这最早的对于奇幻文学一个基本口号的懵懂心态。强势又无奈,那是属于早期玄幻读者们共同的回忆。这两年我也曾在一些起点书评区向一些闹书荒推荐过这本书,可是那些热衷《星辰》《盘龙》的小白们对此不屑一顾。哎,无上宗师,今何在,今何在。
今何在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九州·海上牧云记》《中国式青春》系列《十亿光年》《花痴帮》
10本物天下霸唱 摸金校尉 绝迹江湖
那一年,这个作者带着他的著作如狂风席卷整个网络文坛。整个文坛顿时鬼气一片,而后各大流派纷纷揭竿而起,行探坟掘墓之能事。给我们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展示了,位于外行之巅--盗墓者的别样风采。
当然,我也深深沉醉其中。《三叔》《召尸》《入墓》只要是和风水,盗墓有关的我是有杀错,没放过的统统啃了一遍。就连只挨了一点边的《青囊》我都孜孜读过。
我很佩服作者,竟然能够创造这么大的一个体系,作品中流露出的780年代的风韵我竟看不出一点破绽。“摸金”“搬山”“卸岭”“发丘”是我那年月最热衷的词汇。
我看完那本书后,说了一句现在还记得的话“真他妈的邪了门了”。《鬼2》也是一部不错的书。
本物天下霸唱作品:《鬼吹灯》《活见鬼》《鬼吹灯2》《贼猫》
推荐三个作者啊!
zhtty 《无限恐怖》作者,无限流开山祖师。好不好看你看了再说。很棒的书,这本书的设定让人拍案叫绝。他的书逻辑性很强,有本书尤其是其中翘楚。就是这本书的后面水平陡然下降,有的地方写的就和流水一样,大大的影响我对的好感度。但,综合起来说,不失为一部准神作。他的新书《无限未来》也还可以。各位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黑天魔神 他的书真是黑啊!那个血腥啊!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在现今这个和谐之光笼罩下的起点生存下来的。都是在人们处于末世的时候,揭示人性黑暗和崇高的那面。他的作品,你看过了就知道我有没有胡说。我本身对他的《丐魔》充满期待,可惜和谐了。就像是那部《北京战争》一样。我对他的唯一的不好印象就是写那么多书,tj了一大半。
迷男 不知道有么有人记得他,我看过《龙战士》看过《阿里》看过《风月》,但我觉得网络最H的书还是这本已TJ的《红楼遗秘》。没有看完,甚憾!甚憾!
还有一会才下班,趁这个时间我说一下我心目中较好的网友作品吧!算是给我这一亩三分地人气。
《猛龙过江》骷髅精灵的书,现在他好像在写《机械风暴》。《猛龙》算是网游类我看的较早的了,早期网游好想都在照搬他的框架和设定。说起作品深度是差了一点,可是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一部好书。
《蜀山》流浪的蛤蟆的书,这是我认为他写的最棒的书了。好不好这需要你慢慢看了。听说他曾经一部书救了起点,我听了直摇头。心中那个震撼,可是我还是抱怀疑态度。
《网游之梦幻现实》作者云天空,老云这本书看起来还是很爽的。最起码没有几本网游书超得过他。YY的快感是一浪胜似一浪,只要爽不求其他的尽可以去看。他的那本《邪神》也可以当做网游来看,就是后面的故事着实把我吓到了。
《神秘徽章》作者我是忘掉了,名字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前面是不是还有“遗忘国度”几个字。这本书我看了感觉还不错,为什么当初和我一起看书的朋友看了不到一百页就看不下去了,并且还大骂我瞎推荐浪费他的大好青春。让我很郁闷。
我是很喜欢中国元素的小说的
《网游之踏破虚空》作者妒风流,假如书可以打分满分是十分的话。我给他个75分。不错的书,纯正中国武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75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