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怎么符合防沉迷实名认证修改要求

2022年怎么符合防沉迷实名认证修改要求,第1张

年满18周岁。
需要你提供的修改资料有用户名、身份z复印件(邮件电子档或传真)、以及有效。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由注册系统、验证系统、查询系统三部分组成。所有通过实名认证确定为未成年人身份的、实名身份信息不规范的和验证未通过的用户均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范围。

防沉迷防沉迷规则:

为了贯彻执行文化部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关于贯彻实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称“腾讯”)特此制定本《腾讯游戏用户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政策》。

腾讯在此特别提醒用户仔细阅读本《腾讯游戏用户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政策》中的各个条款(未成年人应当在其法定监护人陪同下阅读),并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本《腾讯游戏用户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政策》。

QQ防沉迷解除方法现在就以下四个办法

防沉迷第一种:通过客服进行修改

1、我们可以拨打王者荣耀的人工客服电话(网上搜基本就有的)。

2、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在王者荣耀的游戏中设置中就有联系客服的信息。

3、之后我们要通过良好的交流语气使得客服愿意与你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愿意帮助你。

4、向客服说明你表现出你的真诚并且提供成年人的身份z和相关信息之后,客服就会着手更改玩家的相关资料,一般是7日之内就可给出回复。

防沉迷第二种:自己手动更改

玩家们可以通过申诉账号的方式来更改自己帐号的基本资料。

1、QQ号码申诉成功回执;(登录网站:>

2、身份z正反照。

3、手持身份z正反照(这个就需要你的父母或者成年的朋友亲戚同学帮忙了)。

4、帐号近期的消费凭证。

5、帐号首次消费时间或者游戏注册时间。

防沉迷第三种:微信修改

1、在微信上搜索成长守护平台,绑定QQ号,在孩子管理设置把刺激战场,王者荣耀设成禁玩。

2、然后打开王者荣耀登入被绑定的QQ号,它会显示,暂时不能玩游戏哦。

3、打开微信打开成长守护平台,输入我要解绑,他会有一个链接你点开以后。

4、输入要解除实名制的QQ密码和帐号然后让你妈妈或者爸爸进行人脸识别当时就耍赖也有一定几率不让你面部识别,你要选择被他人恶意实名绑定,然后成功以后他会让你等两天,两天之后你就可以登了。

5、等你登录王者荣耀的时候他会重新让你进行人脸识别,这样就可以更换实名制了。

防沉迷第四种:官方解除

>

防沉迷什么是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

1、根据2010年8月1日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游戏用户需使用有效身份z件进行实名注册。为保证流畅游戏体验,享受健康游戏生活,请广大腾讯游戏的玩家尽快实名注册。

2、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满18岁的用户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游戏过程,会提示您的累计在线时间。

累计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游戏收益(经验,金钱)减半。

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游戏收益为0。

3、用户信息和隐私保护政策。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对游戏的监管力度。

人大代表呼吁强化网游监管,如何监管才能有效防沉迷?

作为监护人,我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游戏开发商应加强游戏管理措施和防沉迷措施。随着反沉迷呼声的日益高涨,反沉迷也加入了一系列游戏中。但防沉迷不是做个摆设,也应该有一个确切的实际控制范围和时限。作为监护人,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因为孩子的自制力非常脆弱,无法抵御游戏带来的诱惑,作为家长也是有义务去教育孩子的。

错的是孩子不自律,家长不管。

如果孩子沉迷游戏,首先要反思的不是游戏有多大的诱惑力,而是孩子的父母是否直接约束和管教了孩子。如果任其发展,最终伤害你的不是游戏,而是你自己的孩子。现在大部分父母都是这样。当孩子沉迷于游戏时,父母首先怪的就是游戏,而不是自己。所以,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父母的管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个人的看法

事实上,在我国完全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我们早就听说不能浏览个别网站,但还是有人通过各种非法渠道在看。可见,仅靠加强网络游戏监管是无法解决未成年人网瘾问题的。我觉得家长、老师、社会的介入可以大大改善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未成年人的网瘾与父母的忽视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和朋友多带孩子出去玩,做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他们可能会发现,世界上还有比上网更好玩的事情。虽然很难突破孩子的心理,但是家长要明白,你有义务和责任和你一起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先慢慢的少玩游戏,每天减少一点玩游戏的时间,找一个你别的感兴趣的爱好,投入进去。尽量少接触那些每天叫你开黑的朋友,不要让自己闲下来,无聊的时候找些东西做。游戏只是娱乐,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闲下来玩一会可以消遣时间,但长时间玩始终对自己没好处,坏处还不少,对自己身体会造成伤害,对眼睛、肩颈、腰都是很大的伤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游戏是我们娱乐的一种方法,适度游戏可以有益身心,但是,一旦入迷了那就是游戏玩你了,而不是你玩游戏了。其实沉迷游戏的危害极大,极有可能会影响一生。
沉迷网络游戏带来的危害
1 影响学业或工作
很多人一旦沉迷到游戏里面那么对于一切的事物都是漠不关心,全身的精力都放在游戏上面,甚至是为了打游戏而逃课或者不去上班等等。这会导致学业以及工作都出现问题。
2 影响身体
玩游戏基本都是整天坐着面对这电脑,那么你知道吗长时间不动玩网游不但会导致近视、失眠而且还会出现心血管肠胃不适等疾病。
3 影响心理
经常玩游戏的人都清楚游戏里面都是血腥暴力的而且还没有约束,想干嘛就干嘛。那么一旦沉迷下去就会慢慢的影响着心理,甚至想把游戏世界里面的暴力情节体现在现实里面,渐渐的暴力倾向就发生了。
其实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极大,因此在面对游戏的时候应该转换心态,把游戏当成可有可无、随时可以抛弃的娱乐。当然大部分人玩游戏都是因为太无聊了没事做,其实你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出去走走玩玩,总比玩游戏好。

扩展资料: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因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2007年7月16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2007年4月11日,网络游戏防沉迷 "实名方案"首次向公众发布,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于4月15日开始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
随该通知一起公布的还有《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及实名认证服务协议》等文件,开发标准及实名认证方案的具体内容首次向公众发布。
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8部委9日联合下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
该通知规定,防沉迷系统的实施将按三个步骤进行:2007年4月15日——6月15日为国内各网络游戏企业需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开发防沉迷系统,2007年6月 15日——7月15日为系统测试时间,2007年7月16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参考资料:

百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

防沉迷系统是要让青少年的朋友不要沉迷于玩电脑游戏,具体的请看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服务协议吧
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服务协议
1.本协议性质
本协议为配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注册公告》(后简称《防沉迷公告》)而制订,并自《防沉迷公告》正式实施之日起生效执行。
本协议适用于本款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是网络游戏运营商(以下简称为“运营商”)与用户为实施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所订立的权利义务规范。
本协议为运营商现行用户帐号注册条款的有效补充,如与相关条款有区别,以本协议为准。
2.本协议的目的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游戏,倡导健康游戏习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帮助家长及法定监护人了解其未成年子女及监护对象是否参与本网络游戏,是否受到防沉迷系统的保护等情况。
在实现上述目的的同时,兼顾成年玩家自主支配其游戏时间的合法权益。
3.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服务要点
31未成年人角色在线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
32超过3小时为“疲劳”游戏时间,此时间段内如玩家继续玩游戏,其经验值和虚拟物品将被减半。
33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为“不健康”游戏时间,不健康时间内玩家的收益降为0。
4.注册须知
41用户需要按运营商提供的注册方式进行注册申请。
42用户申请注册新帐号时必须填写实名认证信息。
43《防沉迷公告》正式实施日前已成功注册帐号的用户(以下简称“老用户”)在实名注册开始实施后,享有为期6个月(自《防沉迷公告》正式实施之日起算)的实名认证信息补充填写权,6个月期满老用户未补充填写实名认证信息,运营商将依照其原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
用户为此类老帐号补充的认证信息仅作为判断是否纳入防沉迷系统之用,不替代老用户原有注册信息,不做为判断该帐号权益的有效依据。与老用户权益归属相关的一切判断均依照原有信息进行,原有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可适当考虑参照实名认证信息。
用户进行新帐号的首次注册和老帐号的首次补充实名信息均为免费,用户帐号的实名认证信息一经注册或者补充即永久有效,不允许随意修改。
在本标准实施以前已经存在的老帐号如被非帐号主人进行了补充实名注册,可在运营商或司法机关对帐号归属权进行验证判断后,允许帐号合法主人经过特殊流程修改帐号的实名注册信息。
5如因注册信息中所填内容不全或无法识别,用户将即时收到提示信息。
51不满18周岁的帐号所属的用户将被判定为未成年人。
52达到或者超过18周岁的帐号所属的用户将被初步判定为成年人。
53在本标准实施后未进行补充认证信息,并且无法识别原注册信息的老帐号所属的用户将被判定为未成年人。
54根据结果对帐号的处理。
541被认定为未成年人的帐号(包括“注册信息不符合认证规范的帐号”和“年龄不满18周年的帐号”)直接纳入防沉迷系统。
542初步认定为成年人的帐号,其实名认证信息将由运营商提交公安部门进行验证。
543年龄不满18周年的帐号,系统会根据年龄信息自动对用户的当前年龄进行运算,在用户年龄自然成长达到18周岁时,自动初步认定其为成年人,其实名认证信息将由运营商提交公安部门进行验证。
55对于不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z信息注册的现役军人、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用户,可根据其用于注册的有效身份z明复印件或传真件向运营商提出实名验证申请,申请未通过前纳入防沉迷系统。
6运营商将采取合理措施和安全手段保护用户注册的认证信息。
运营商需对用户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及保护,并将使用现有的技术,尽力防止用户的个人资料丢失、被盗用或遭篡改。
运营商不可在未经合法用户授权时,公开、编辑或透露用户资料及其它保存
在防沉迷系统中的保密性内容,除遇下列情形: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求。
基于司法机关或其它有权机关的法定程序的要求。
为保障网络游戏运营商的财产及权益。
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用户或第三人的人身安全,防止用户及他人权益之重大危害的情形下。
运营商因自身原因管理不善,导致用户认证信息泄露,给玩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7.验证程序
71运营商定期将经识别分类后初步判定为成年人的实名认证信息提交公安部门进行验证,由公安部门判定该信息是否真实,并根据公安部门的验证结果确定该用户是否属于成年人。
72在实名注册实施后,运营商将逐步建立完善身份信息的历史认证数据库,逐步积累公安部门已经验证的身份信息资料,进行本地验证。只有没有通过本地验证的实名认证信息才送交公安部门验证。
73运营商定期向公安部门提出批量认证申请,即:运营商收集近期内用户身份信息显示达到18岁、且未能通过本地验证的用户身份数据,向公安部门提出批量的身份信息验证申请。
74未通过公安部门验证的实名认证信息对应的帐号将被纳入防沉迷系统服务范围。通过公安部门认证的用户,其身份信息视为实名信息,确认原先初步认定的成年人身份,不纳入防沉迷系统服务范围。
8.查询系统须知
81运营商建立身份信息查询系统,向社会开放用户身份信息使用情况的查询途径,并公布和介绍该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公告等形式对查询方法以及申诉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说明。
82运营商向社会开放的查询系统中提供给用户便利的身份信息使用情况查询功能与被冒用身份信息用户的申诉受理功能,运营商提供公众可浏览到的格式申请函,以提高用户查询或申请的便利性。
83用户在使用查询系统功能时需通过书面形式,提供本人的身份z复印件、户口薄复印件、联系电话等真实有效的身份z明信息,方可向运营商提出查询自身身份信息有无被使用的申请。
家长如需查询被监护人的身份信息有无被使用,需要另外提供能够证明自身与被监护人监护关系的证明材料。
用户如发现自身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在提供有效身份z明信息后可向运营商提出将使用自身信息注册的帐号归入防沉迷系统的要求。
如用户需进一步主张自身的权利,根据相关法规和程序处理。
对于用户的查询或申请需求,运营商需在一周内对其中的身份信息或公证证明进行形式上的核对后,将处理情况复函通知用户。
9.免责公告:
91鉴于现有技术及运营商资源的局限性,运营商在此特别提示用户在本实名认证及防沉迷实施过程中存在缺陷及瑕疵,用户对此表示理解和认可,运营商在依照本协议所述履行相应义务的前提下,不就此追求运营商的任何责任,由此而可能导致的争议由用户与其它第三方自行解决,运营商应予以适当协助。
92任何个人用户,包括但不限于未成年人用户向运营商提供错误、不完整、不实信息等造成不能正常使用防沉迷系统而遭受任何其他损失,概与运营商无关。
93由于用户个人原因将密码告知他人或未保管好自己的密码或与他人共享注册账户或任何其他非运营商的过错,由此导致的任何实名登记的个人资料泄露,运营商不承担责任。

新民网4月9日报道:据可靠消息称,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团中央、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全国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八部委日前下发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07年4月15日起,在全国网络游戏中推广防沉迷系统。
4月9日上午,新民网致电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网络协会,对方没有否认相关说法,称4月15日起将正式推行防沉迷系统。
国内所有网络游戏都必须安装防沉迷系统
据新民网了解,《通知》规定,4月15日至6月15日,国内各网络游戏企业需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开发防沉迷系统;6月15日至7月15日为系统测试时间;7月16日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新闻出版总署将与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以及团中央等部门将于近日共同宣布网络防沉迷系统的实施细则。
据知情人士称,防沉迷系统的范围将不仅是先前试运行的七大网络运营商,而是中国正在境内的所有网络游戏。
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游戏 实行实名注册
新民网了解到,网游防沉迷系统旨在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游戏。该系统规定,未成年人一天内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网络经验值及收益值减半;超过5小时的,网络经验值及收益值不再增算。由于防沉迷系统须与实名注册配套,因此网络游戏帐号实名注册也应会同时推出。
业内人士称不影响网游市场竞争格局
9日中午,新民网就此连线一位资深游戏业内人士,该人士认为防沉迷系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网友的在线时长,但不会对目前的国内网游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大的影响。而该系统的推出将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有深远意义。
相关资料
网游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试行)内容(来源:人民网)
为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公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试行)》,标准内容如下:
一、确定健康游戏时间标准
1、定义使用者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
2、定义使用者在累计游戏3小时之后,再持续下去的2小时游戏时间为“疲劳”游戏时间。
3、定义使用者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为“不健康”游戏时间。
二、促进使用者养成健康的游戏习惯
1、要促进使用者养成健康的游戏习惯,使使用者能健康地享受游戏乐趣,活跃思维,健脑益智,必须在游戏时间上进行限制和引导。
使用者最为注重游戏中的收益,这也是导致使用者长时间沉迷游戏的原因。如果使用者无法持续收益,则不会持续在线。因此,超过健康时间后持续在线时间越长则收益越少,直至为零。
2、为保障使用者适度使用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对游戏的间隔时间和收益进行限制和引导的处理办法:
(1)根据以上考虑,不同累计在线时间的游戏收益处理如下:累计在线时间在3小时以内,游戏收益为正常;3-5小时内,收益降为正常值的50%;5小时以上,收益降为0。
(2)由于不同的游戏有不同范畴,因此对于当前角色扮演类的网络游戏,特别是目前将作为试点的游戏,建议定义为“游戏收益=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值+获得的虚拟物品”。收益为50%,则指获得经验值减半,虚拟物品减半。收益为0,则指无法获得经验值,无法获得虚拟物品。
3、由于使用者上下线的行为比较复杂,会出现以下多种情况,因此限时与提示的实现方法如下:
(1)使用者在线后,其持续在线时间将累计计算,称为“累计在线时间”。
(2)使用者下线后,其不在线时间也将累计计算,称为“累计下线时间”。
(3)使用者累计在线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游戏收益正常。每累计在线时间满1小时,应提醒一次:“您累计在线时间已满1小时。”至累计在线时间满3小时时,应提醒:“您累计在线时间已满3小时,请您下线休息,做适当身体活动。”
(4)如果累计在线时间超过3小时进入第4-5小时,在开始进入时就应做出警示:“您已经进入疲劳游戏时间,您的游戏收益将降为正常值的50%,请您尽快下线休息,做适当身体活动。”此后,应每30分钟警示一次。
(5)如果累计在线时间超过5小时进入第6小时,在开始进入时就应做出警示:“您已进入不健康游戏时间,请您立即下线休息。如不下线,您的身体健康将受到损害,您的收益已降为零。”此后,应每15分钟警示一次。
(6)如果使用者的累计下线休息时间已满5小时,则累计在线时间清零,如再上线则重新累计上线时间。
复制的,请多多见谅,海涵

作为一个喜欢打游戏的女大学生,偶尔也会沉迷于游戏之中,但是总能及时止损,找回状态,回归到学习之中,那么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防范沉迷游戏的小妙招。

学会安排游戏的时间

其实对于我来说,沉迷游戏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游戏后会耽误自己去完成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当天的所有要做的事情,比如说学习任务,家务甚至洗澡洗头,那么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沉浸在游戏当中,因为这样安排游戏的时间,不仅可以防止因为沉迷游戏而耽误事情,而且有更好的游戏体验感,因为有的人边打游戏会边想着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痛并快乐着。但是这个方法只是适合有沉迷游戏倾向的大学生和上班族,对于重度沉迷游戏的人群和小学生来说还是缺乏自觉性,因为他们有可能在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后再开始玩游戏会一直玩到通宵。

对待游戏松紧有度

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学生以及初高中生,首先我是不建议给在这些年龄段的孩子买手机,因为这些年龄段的孩子有手机无非就是用来打游戏或者聊天,一旦有了自己的手机不管你怎样约束都是困难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适当的玩游戏也可以放松一些身心,所以作为家长可以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一些孩子喜欢玩的游戏,在周末的时候给孩子规定好时间,把自己的手机交给孩子,让他们也去放松一下,如果对孩子玩游戏“一刀切”,就会加深孩子的叛逆心态,孩子就会想尽办法去玩游戏,就别如说我朋友的弟弟因为初中家长管得太严格了,等到高中后越发的叛逆,自己偷偷攒钱买手机,不去上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玩手机,所以说,一定要合理正视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引导孩子要适度地玩游戏,对待游戏松紧有度。

转移注意力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那是因为游戏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当游戏的吸引力大过其它事物的时候,我们就会沉迷其中,想要从根本上去防范沉迷游戏,不是限制游戏的时间,也不是说去卸载游戏,而是要找到一个比游戏更感兴趣的事物,以此来失去对游戏的吸引力。就比如说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玩一款游戏,每天都要玩好长好长时间,后来我发现d吉他是一件很多意思的事情,再加上我特别喜欢唱歌,我就把游戏的时间花费在d吉他上,暑假的时候,作为大学生来说,没什么作业,自己也不是喜欢学习的积极分子,所以就只能选择打游戏来虚度时光,后来找到了一个兼职工作,因为钱的吸引力要大过游戏,于是就咬咬牙把游戏戒掉了,每天勤奋工作,休息的时候就玩会游戏,对游戏的兴趣也降低了,而且生活变得特别充实,也有了出去旅游的资金,所以我认为转移自己对游戏的注意力是防范沉迷游戏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自制力不够监督来凑

沉迷游戏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自制力,玩了还想玩,不懂得适可而止,对于小学生初高中生来说,没有自制力家长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父母管不到,在家里父母管不住,所以就需要找一个能够对自己起到监督作用的人现在网上兴起了一个职业就是“自律监督师”基本上就等于花钱找个人监督你,管着你,或者你找你的室友,你给他报酬,让他们管着你,防止你沉迷游戏,都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毕竟是花了钱,自制力不够只能找人来监督自己。

总结

想要防范沉迷游戏,要坚持自己改变为主,他人监督为辅,以上就是我的防范沉迷游戏的小妙招,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78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