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博会全称是中国·深圳(第5届)深圳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
时间是:2019年8月29日到31日,是在深圳会展中心7、8、9号馆举办。
产品有:
9号馆
1、粤港澳大湾区品牌农业展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绿色农业品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全国其他区域产地农业共融,共赢。
2、“精准扶贫”成果展区:广东、深圳和其他省市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成果,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3、“一带一路”生态原产地产品及进口食品展区: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原产地产品及进口食品展示,带动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繁荣。
4、智慧农业及农业高新技术展区:信息化农业、精准农业技术、检测仪器、无土栽培技术、农业高新技术设备、农业信息及信息化管理、金融服务、农业物联网智能管控技术、生物农资及兽药、设施农业及生态循环农业、植保无人机、有机农业及相关技术及装备等;
5、大健康及手信产品展区:组织全国大健康产品,广东、深圳和全国手信农产品及食品、茶品、富硒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展示,跨境电商选购的进出口产品等展示,为全民健康提供产品保证;
8号馆
绿色产业与现代农业种子展区
集中展示:
绿色、环保及绿色防控和低碳生活产品、现代农业种子等。
7号馆
全国区域品牌农业展区
集中展示:
全国区域的品牌农业,促进全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一、充分肯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的可喜成果互联网全功能接入我国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果。
农业生产上,农民越来越根据政策、技术、市场价格等信息安排生产,过去对信息的理解是情报,这是狭义的理解,现在信息既是资源也是渠道,更是平台。所以,农业的信息化要把跟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一些信息,首先要变成数据,变成在线化,变成可加工的数据。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农业经营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农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的市场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潜力和巨大的动力。农村电子商务也创造了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塑造了农业产业的新形态。农业生产将来会转向个性化的定制生产,而且农业的个性化定制,比工业的个性化定制可能来得更广泛,这也是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管理上,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过去搞传统行业“差不多就行”,现在要搞定制农业就要精准化、标准化,可复制、可持续。
农业服务上,农业部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12316全国农业服务热线年咨询量达20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农民与专家的“直通线”、农民与市场的“中继线”、农民与政府的“连心线”。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信息服务已经进村落户。
二、准确把握“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历史机遇
面对“十三五”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更有很多机遇。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发展共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今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都把农业摆在重要位置,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重点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互联网+”、互联网等都是手段,都是为两个百年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不要把手段和目标本末倒置。要瞄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努力实现这个根本目标。这样才能把“互联网+”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正确的轨道上。
第二,要正确处理“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这是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但是“+互联网”是每个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迈出的第一步。就像你没有+微信,你怎么知道朋友圈。只有你加了互联网以后,才有可能“阿里巴巴,芝麻开门”。所以,传统农业特别是从业人员,要尽可能地“+互联网”,把你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加上互联网这种手段。
第三,要立足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称。
现在有的地方发展农村信息,发展的很好,实际上是减少中间环节,产销对接。这是传统的说法。用互联网的说法是B2C、C2C、B2B,这就是解决市场信息的对称问题。第二个是国际化问题。过去中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和自贸区的建设,各种各样优惠关税的安排或者零关税的安排,都迫使我们任何农业产品都要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所以要树立全球思维,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要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带动农业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产值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三、扎实做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来说是想实现更大的利益,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就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这是重要的切入点。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利益的驱动,来引导广大社会投入研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首先都是从工业品开始的,因为工业品容易标准化,风险比较小。但是中国社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最具魅力、挑战和潜力的是鲜活农产品,同时,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地域特色和文化相关联的农产品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互联网时代要确定农产品特有的价值取向,不能跟工业产品一样搞秒杀。农产品电商要参照荷兰花卉市场,探索建立拍卖机制。
第二,要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这是“互联网+
一、“互联网+”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
“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等优势,“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能够提供跨城乡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
二、“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如何持续、稳健地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需要对“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保持清醒认识、高度关注和审慎思考。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选择挑战
“互联网+农业”是借助现代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全新命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互联网+农业”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避免,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互联网+农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大大折扣。
因此,亟需制定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推进格局,将“互联网+农业”打造为能够切实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二)“互联网+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创新,必然将经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两个阶段。“互联网+农业”亦将不能跨越信息基础设施在农业农村领域大范围普及的阶段。
然而,就目前来讲,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另外,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异常艰巨。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对“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三)“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实现了与金融、电商等业务的跨界融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然而,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农业问题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需制定一套具体的、可 *** 作的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国家“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
我国应明确“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尽快开展针对“互联网+农业”的战略性研究。从国家层面,搞好“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防止信息孤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开发与利用,制定“互联网+农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实现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进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加强“互联网+农业”立法,推动农业数据开放、人才培养等,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优先布局,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落实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面向国内外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三)超前谋划,设计启动“互联网+农业”十大行动计划
1、“互联网+”促进智能农业升级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促进智能农业升级行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重点突破农业传感器、北斗卫星农业应用、农业精准作业、农业智能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植物工厂等前沿和重大关键技术;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开展面向作物主产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支持服务。
2、“互联网+”助力“六次产业”发展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六次产业”发展行动,助力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集中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产业链,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构建“六次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3、“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积极落实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推广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农村科技创业环境;加快推动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搭建农村科技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
4、“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行动,加强农业国家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信息网络”项目,建立GMS各国农业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中国-新西兰等自贸区优势,发挥我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有关国家双边农业磋商机制,积极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面向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有关国家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平台,推动我国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等“走出去”;构建农业投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市场、渠道、标准、制度等各种信息资料。
5、“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行动,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推动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助力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及比尔·盖茨基金会等跨国私营部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跨国农业科研虚拟协作网络,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联盟、大协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构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重大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数据、农业科研人才等科研资源共享水平;构建农业科研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6、“互联网+”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行动,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鼓励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积极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积极推动中粮、中化等大型农业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网上期货交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粮食网上交易等;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以及农产品网络零售等。
7、“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
8、“互联网+”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
积极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认证、产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9、“互联网+”助力农业生态建设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生态建设行动,实现农业资源生态本底实时跟踪与分析、智能决策与管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治理农村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全国农业用水节水数据平台,智能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建立全国农资产销及施用跟踪监测平台,智能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建立全国农业环境承载量评估系统、农业废弃物监测系统,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信息支撑和管理协同,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问题;建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10、“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破解城乡数字鸿沟难题。
九江市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00个。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17日开幕。江西省代省长叶建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江西将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00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提振乡村发展重要突破口。江西将以县域为单位,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建设首批4个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的基础上,预计到2023年,完成19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100个数字乡村小镇和30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率达到50%。江西还将以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以“赣鄱正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网络化品牌,实现全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达到28%,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