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数字经济的区别

能源经济数字经济的区别,第1张

它们有三点区别
1、它们的定义不同
能源经济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专业定义
能源经济以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能源的战略选择、能源的融资、能源的预测、能源企业的组织形式等,探究能源的效应与效益等,进行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经济评价、国际能源合作等。常见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材等。
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运转良好,因为它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
2、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
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能源经济以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它们的发展特征不同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依据“十五”以及“十一五”开局第一年能源经济运行状况,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加快,消费d性系数和能源消耗强度上升“七五”、“八五”、“九五”三个方案期,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65%,6%、-007%,能源消费d性系数始终小于“1”。进入“十五”以后,能源消费速度开头加快,并且逐步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平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平均能源消费d性分别达到10%和105。2022年、2022年能源消费d性系数高达153和159。2022年能源消费量为2233亿吨标煤,是2000年的16倍,能源消费肯定量增长了85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增长了64%,石油消费增长了45%,电力消费增长了85%。在能源需求的拉动下,能源生产增长也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能源总产量达到2061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771亿吨标煤。其中,我国的煤炭产量年均增长98%,达到2205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0亿吨;发电量年均增长了13%,达到250026亿千瓦小时,比2000年增长了114466亿千瓦小时;石油产量2022年达到1811吨,比2000年增长了18353万吨,年均增长22%。 需要指出的是,受资源限制,我国原油产量始终增幅不大,已连续13年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尽管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增长,但是需求的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差异却随着需求的增长而越来越大。如,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与石油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差犹如一把张口的剪刀: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于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石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于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自给率逐年下降。 由于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也结束了改革开放后持续22年的下降趋势,在“十五”中期开头逐步上升。这一转变使我国到2022年再次实现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的目标受到严峻的挑战。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到2022年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缘由,2022年上半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连续上升了08%。
2石油资源不足的冲突突出
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
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一是数字技术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支撑,对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产业链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能力稳步提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增强,制造业正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二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数字化治理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各地各级政府机构政务服务线上化推进程度明显提升,“掌上办”“一网通办”等电子政务平台加速上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能力以及快速响应能力持续提升。
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中数据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完善“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个人有益”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常常被朋友问,华为在华东地区到底有几家研究所?各研究所干啥?假期有空就来梳理一下。

华为在华东地区,只在江浙沪包邮区,有四大研究所,分别是上海研究所、南京研究所、杭州研究所、苏州研究所。

为什么在江浙沪一下子设了四所研究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

江浙沪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人才聚集,仅985高校就7所,是京城之外最多的;

江浙沪是海外归国人才聚集地;

江浙沪相比较而言,经济发达,产业聚集。

去年夏季,任正非密集走访高校,首访沪、宁四所985高校,并发出著名的“若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可见华为对江浙沪的重视。

接下来,先看看这四大研究所的共性。

四大研究所都是华为自购土地,自建园区,自持物业;

四大研究所的园区都很漂亮,按不低于三星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

四大研究所的研发人员容量都是1万余人;

四大研究所的园区都有人工湖,湖里都有黑天鹅。黑天鹅的存在,一说明这里生态和谐;二提醒华为人,“黑天鹅”不知何时降临,必须时刻有危机感!

逆境中闯出来的任正非,一向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其《华为的冬天》一文在IT界广为流传,至今仍是华为的“教科书”。

回到主题,下面具体聊聊这四大研究所。

一、上海研究所

1996年,华为着手研发2G(GSM)无线通信系统,因为缺人手,目光瞄准了复旦、交大的优秀人才。于是,在斜土路的一幢商务楼租下了四间办公室,这就是最初的华为上海研究所。1997年10月,北京通讯展上,中国人自己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成功打通电话。

后来,上海研究所搬到陆家嘴的金茂大厦,当时金茂大厦刚建成,陆家嘴的“厨房三件套”的另外两件还没有,金茂大厦是上海及中国最高大楼,华为在此包下了近十层楼办公。后来快速扩张,又在旁边的证券大厦和信息大厦租了办公场地。再后来搬至陆家嘴软件园、金桥软件园,直至上海世博会前搬至现在的新金桥路上海研发基地。

或许华为人有“金茂”情结,新金桥路的上海研究所园区建筑的设计方,居然是和金茂大厦相同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长度达880米的独栋超长办公楼,相当于2个平放的上海金茂大厦,很有气势。建筑面积达36万平米,接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筑面积。

华为上研金桥园区尽管已经很大,然而,华为的业务发展太快了,搬进去没过几年,就人满为患,不得不在外面租办公场地了,所以,青浦的新的更大的研发中心正加紧建设中。

从华为上海研究所成立至今25年的不停搬迁,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高速发展,看到华为从2G,到3G,再到4G,再到5G的不停的追赶与超越。

如今,华为上海研究所业务部门更多了,主要有以下一些部门。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企业网等,现在主要是5G/55G/6G开发及预研,4G以前的进入维护阶段就去西安研究所了。

智能汽车。华为的智能汽车研发主要在上研,当初开始于9年前的车联网研究,后来做4G/5G车载通信模块,再后来遇上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就爆发了。上研主要侧重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云。

海思半导体。华为海思在上海主要是与无线通信、智能终端、IoT等相关的芯片设计开发,无线通信和智能终端大量自研、自用芯片在此开发,另外,IoT芯片外卖。

智能终端。华为高端旗舰手机Mate系列和P系列的主要开发团队在上研。

数字能源。主要是站点能源,及车载能源。

2012实验室。华为有个神秘的2012实验室,这些年,华为很多黑科技都是从2012实验室走出来的,2012实验室主体在上研。

二、南京研究所

华为南京研究所,1999年成立,起初在新街口金鹰大厦租了几层楼办公,后来,搬至雨花台软件大道那边。现在的南京研究所园区,近15万平米建筑面积,花了6年打造,融合自然、人文、现代、科技元素。

南京研究所,当初主要做运营商业务相关的软件开发,如运营支撑(彩铃、客服等)、智能网、IPTV、宽带电视等。后来增加企业网数据通信,如路由器、交换机等IP融合通信。再后来,有云计算及部分海思芯片开发。总之,华为南京研究所主要是软件开发及算法。

三、杭州研究所

华为杭州研究所成立这事,最早要追溯到2003年,思科与华为的那场“世纪诉讼”开始后,为应对诉讼,华为与美国3Com合资在杭州成立华为3Com公司,华为与3Com各占51%和49%股份,华为将北研所数通产品线的中低端交换机放在杭州的合资公司。

这样,大概到2005年,成立杭州研究所,最初规模并不大,主要做数据通信产品研发。后来,华为分两次将51%股份都转让给3Com,公司改名“H3C”,华为变现约9亿美金。再后来,3Com公司没能熬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要转售H3C,华为想全部回购,被老美否决。然后,H3C被惠普购得,改名“华三”,再后来紫光控股华三,改“新华三”。

华为失去H3C后,继续在杭州研究所做自己的数据通信产品。后来,杭研所增加了视频监控产品,因为视频监控领域的两大头部企业海康和大华在杭州。视频监控现在变成了机器视觉产品线,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成为了现在杭研所的主打产品。

近些年,华为杭研所又增加了一块拳头产品即云计算,上研有不少骨干去杭研搞云计算了。

所以,总结一下,杭研所主要三大块业务:数据通信、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云计算。

另外,华为在杭州还有一个全球培训中心,是华为面向客户的重要窗口,为全球170+国家的高端人才提供ICT培训服务。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拥有7大产品线实验室,覆盖华为5G、大数据、云、物联网、AI等前沿新技术。

四、苏州研究所

华为苏州研究所成立更晚,2012年才成立,2020年底新建园区才全面交付,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美丽的桑田岛。苏研所园区,总占地647亩,总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还是蛮大的。

苏研所因为比较年轻,没有太多故事,但,苏研所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

今年初,1月4日,苏州市与华为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为在桑田岛苏研所园区组建华为公司“四总部”,包括华为公司中国区政企总部、华为公司中国区云与计算总部、华为公司EBG全球OpenLab总部、华为公司WLAN全球研发总部。“四总部”的落地,将推进华为政企业务的发展和云计算、人工智能、WLAN等技术的创新。

同时,华为将在苏州研究所落地华为的“六中心”,包括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数字产业链协同中心、数字化治理与服务示范中心、ICT人才培养中心,这六大中心均为华为的核心产业。

至此,可以看出华为在华东的四大研究所各有特色,产品各有侧重,其中,上海研究所最大,产品最多,未来青浦研发中心建成后,更是全球最大。

1、交通
物联网与交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人、车、路的紧密结合,改善了我们的交通环境,保障了交通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资源。
2、物流
现在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执行系统感知、综合分析处理等功能。
3、安防
人们仍然非常重视安全这方面的,因此安防这方面的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4、能源环保
在能源环保方面,与物联网的结合包括水能、电能、燃气以及路灯、井盖、垃圾桶这类环保装置。
5、医疗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获取数据,可以在医疗领域完成人和物的智能化管理,医疗领域的便携式设备可以检索到电子文件中的数据转换。
6、建筑
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体现在节能上。
7、零售
商业与物联网的结合体现在无人商店和自动售货机上更加智能化的零售使得自动售货机和便利店在零售业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向无人化零售业的性质、形象转变。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8、家居
通过家庭和物联网的结合,许多智能家居企业正朝着物物相连的方向发展。
9、制造
制造领域涉及行业范围较广。制造业与物联网的结合,首先是一个集机械设备监控和环境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10、农业
农业与物联网的融合体现在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上。农业种植使用传感器、摄像机和卫星,以S1云中温湿度传感器为例,感受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通过移动app随时观测到。

对于互联网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产生了许多惊人的好处, 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好处,但其实,对其他一切设备都是如此,是的,我说的是一切设备。

物联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它意味着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连接到互联网上,不仅仅局限于手机、电脑。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其实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建筑的“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大家常说到的万物互联。

据电力行业2020年度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速度加快,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有所提升。电力体制持续改革,电力科技创新逐步加快,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同时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了全球共识,电力国际合作进一步加深。

在江苏工业园区,运用天然气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完成资源阶梯级利用,能源综合率达到70%左右;在北京大学,通过监控平台管理,每年可节约225万吨用水量和116万千瓦的用电量;在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利用云平台开展负荷填谷,使全域电力负荷下降约4%。诸多数据表明了,综合能源管理改变了能源使用节奏,也为该区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成熟,简单的节能管理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要真正做到综合能源管理,不光要实时收集数据,还要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对异常状况进行报警。实际降低能耗的同时还要与自身系统相连接。借此选用 Hightopo 帮助南京工业大学建立的综合能源管控可视化系统为案例:

可视化系统不光展示出整个园区,还密切对建筑物用能、能源管网进行监测。同时根据获取的数据对该建筑、该区域的能耗进行评价、审计、分析并生成具体的数据统计以便管理者查看并做出调整。还兼顾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由被动维修变为主动保养,减少由于设备停摆所带来的损失。

并且在Hightopo 的轻量架构的基础上可以与园区自身系统相接形成数据互通告别数据分离。学校通过节能降低了运行成本,减轻管理压力,同时学生的节能意识也在管理模式变化中得到了增强。

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能做到精准调配资源,可以规避这种情况发生。区域能源管理也为智慧城市增添了新思路,使得综合能源服务拥有更多展现方式。从完善区域的能源结构再到完善整个城市的能源分配管控,降低能耗成本,符合低碳绿色的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资料:

                      官网——Web组态

                       百度百科——图扑软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883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