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摩宝云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汉摩宝云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第1张

武汉摩宝云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7-14在湖北省武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关山大道1号光谷软件园A3栋5层417号。

武汉摩宝云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00MA4KW1EA0J,企业法人罗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汉摩宝云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物联网科技、智能科技、电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通信建设工程设计;软件开发;电子产品(不含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硬件的批发兼零售;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策划(不含营业性演出);会议会展服务。(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武汉摩宝云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郭晶晶携丈夫霍启刚低调地向武汉捐赠价值7000万的物资,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网友为她赤忱的爱国心纷纷点赞。

作为中国的“跳水女王”,郭晶晶为国家赢得了很多荣誉。即使退役,嫁入香港顶级巨富霍家,依旧生活朴素,热心公益,不得不说郭晶晶太优秀了,她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那么郭晶晶到底有多优秀呢?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跳水女王诞生记

郭晶晶1981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她的父亲郭树忠是一名铁路工人,母亲范玉梅是乐凯胶片厂的工人。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父母对郭晶晶很疼爱。只不过让郭晶晶父母 *** 心的是小时候的郭晶晶很挑食,以至于身体素质不太好。

为了郭晶晶的身体健康着想,在郭晶晶6岁的时候,她父母让她练习跳水。那时郭晶晶的膝盖骨有点外突,会影响她在空中造型的美感,必须进行强行压腿才能纠正。于是郭晶晶每天晚上就让体重达到140斤的父亲压在自己的膝盖上,这使她疼得冒汗,但她还是选择了坚持,2年后,她膝盖骨的突兀硬是给压平了。而那时和她一起训练的孩子因为受不了训练的辛苦纷纷放弃了跳水,只有郭晶晶一个人还在坚持。

郭晶晶的坚持没有白费,她进入了河北省跳水队。12岁时她又进入国家跳水队。在国家跳水队,除了生病,她每天都在练习,她的教练钟少芬曾说:“郭晶晶是所有队员里最刻苦的,她能完成教练所有严苛的要求,多次被评为队里的训练标兵。”

仅仅3年后,15岁的郭晶晶就以国内跳水选拔赛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机会,因为紧张,在赛前她难以入睡,不过她还是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显然郭晶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成绩,她想成为冠军。不过在成为奥运冠军之前,她经受了很多磨难。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不久,她在训练时摔坏了腿,被诊断为开放性骨折。而第二年10月第八届全运会要在上海举行,如果她不能及时康复,她将错过全运会。彼时医生对她说要在她腿上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如果按医生建议的做了,郭晶晶将会与1997年的全运会无缘,但是郭晶晶没有,她采用了打石膏的保守治疗,并且还拄着拐杖看全运会的跳水预赛。

好在在打了石膏5个月后,郭晶晶的腿慢慢的恢复了,她也胖了20斤。于是郭晶晶疯狂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中午别人休息的时候,她穿着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郭晶晶不想放弃。

1997年10月郭晶晶站在了全运会跳水比赛的舞台上,那时的她已经成功瘦身,并且以55386分的成绩获女子3米板第二名。

遗憾的是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她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她获得了亚军。郭晶晶立志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夺冠。

不过在夺冠之前,郭晶晶差点失明。2001年年底国家跳水队对队员进行例行眼部检查时,郭晶晶的右眼被查出轻微视网膜脱落,为了继续奋斗在跳水事业上,郭晶晶接受了右眼裂孔复位手术,手术结束不久,她就出现在了跳水馆,她依旧不想放弃。

2004年,郭晶晶在雅典奥运会上连夺两金,为国争光,年仅23岁的她也成为了中国跳水的。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她再次赢得两枚金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奥运会前夕,她的视网膜面临脱落的危险,然而比赛在即,郭晶晶选择全力一搏,她顶着02的视力,在眼前一片模糊的情况下,夺得了3米跳板的单双两枚金牌。美国知名媒体CNN评价她是跳水领域最有成就的女运动员,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2011年1月22日郭晶晶正式退役前,她一共拿到了4枚奥运金牌,获得了31次世界冠军,是当之无愧的“跳水女王”。

曾经有媒体问她是什么促使她在跳水上一直坚持了下来?她很真诚地回答:“因为喜欢,才会投入,才愿意付出。”

世界上豪门很多,但是冠军只有几个

除了在跳水事业上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外,郭晶晶与霍启刚的爱情也是让人非常羡慕。

郭晶晶和霍启刚的缘份开启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结束后。那时郭晶晶和队友到香港做交流访问,在一场晚宴上霍启刚主动找到郭晶晶寻求合影,郭晶晶同意了。结果没一会,霍启刚又来了,因为那天霍启刚戴着一副眼镜,郭晶晶对霍启刚印象深刻,于是她问他:“你不是刚才合过影了吗?”霍启刚连忙对她说:“刚刚是别人照的,我拿不到照片,我可以再照一个吗?”郭晶晶同意了。

让郭晶晶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她和队友们离开香港去澳门做交流访问,就在她们要登船的时候,霍启刚又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还对她说:“要不要我帮你拿东西啊?”借着帮郭晶晶拿东西的机会,霍启刚就和郭晶晶聊天,结果两人聊得还挺投机,霍启刚还成功要到了郭晶晶的电话号码。只不过当大家到达澳门后,他又坐了另外一趟船回了香港,他此行就是故意创造和郭晶晶见面的机会。

有了郭晶晶的后,霍启刚主动给郭晶晶发信息,他对郭晶晶展开了追求。那时不管郭晶晶在哪里比赛,一定会有霍启刚的身影。

当2004年郭晶晶和霍启刚的恋情被曝光后,网上正面的负面的评论都有,有人甚至说郭晶晶在攀附豪门。面对这样的言论,郭晶晶霸气回应:我没有高攀,世界上豪门很多,但是冠军只有几个。

和霍启刚谈恋爱后,她也没急着结婚生子,而是继续奋斗在跳水事业上,为国争光。霍启刚也很理解她、支持她,霍启刚曾说:“她是个很独立的人,我尊重她的工作,他也尊重我的选择。”即使2011年郭晶晶退役,她也没有立马和霍启刚结婚,而是去英国求学,提升自己。

不过在2012年霍启刚还是求婚了,郭晶晶对他说:“我愿意”。

2012年11月,郭晶晶和霍启刚喜结连理。结婚那天,霍启刚的父亲霍震霆在婚礼上说:“晶晶能下嫁到我们家,是我们整个霍家的福气。”霍启刚的母亲朱玲玲说:“能够娶到这么一个好媳妇,真是霍家的荣幸”。霍启刚更是坦言:“的确是我高攀了她,并且她还愿意嫁给我,我倍感荣幸!”

婚后,郭晶晶和霍启刚育有一儿两女。

不忘初心

郭晶晶和霍启刚结婚之后,两人搬出了霍家大宅。与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郭晶晶从不炫富,她非常的朴素,戴几块钱的皮筋,买几十块钱的衣服,连给儿子买的鞋也很少超过200元,在她的影响下,霍启刚也变得很朴素,两人还经常一起去逛超市。

对于外界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不太理解,霍启刚说:“她并非社会投射的少奶奶形象,她绝对不是,亦不甘心如此。”郭晶晶也坦言:“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不是有钱了就该去挥霍。其实我们和大家没有很大的差别,我不知道大家可能是怎样理解我的,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有我的正常生活,这是跟所有人一样的。”

嫁给霍启刚后,郭晶晶与霍启刚父母也相处得很好。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还特意感谢了霍启刚的母亲朱玲玲,她说:“特别感谢我婆婆把我老公教育得那么好。”

对于公公霍震霆她也很敬重、孝顺。不过霍震霆也见识了郭晶晶“不留情面”的一面,有一次霍震霆准备和小孙子一起玩,但是孙子还在学习,郭晶晶不允许他们一起玩,因为郭晶晶对孩子有规定:在学习期间不能玩耍。虽然没能和孙子一起玩,但是霍震霆还是对郭晶晶非常赞赏,因为她有原则而且重视孩子的教育。

郭晶晶的确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嫁给霍启刚后,她经常做公益活动,有时她和霍启刚会将孩子带上,让他们从小知道每个人生活的都不容易,让孩子保有一颗善良的心。她还会带着孩子去农田插秧,让孩子知晓食物的来之不易。孩子们想要零花钱,她和霍启刚就让孩子们洗车,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赚取零花钱。当然,郭晶晶也会像所有母亲一样感叹:“孩子长得太快了,很快就长大了,不舍得……”

如今的霍启刚工作很忙,但郭晶晶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在公开场合谈到霍启刚,她总是夸他是一个好丈夫,是一个好爸爸。而霍启刚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吃饭,陪陪孩子。

不得不说郭晶晶真是一个三观很正,保持初心,不被名利迷失的人,也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人。

郭晶晶,你太优秀了!

该市通过人才引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迅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而出,为“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被称为中国光谷,在这片引领先进 科技 风潮的创新之地,一股“芯”势力正在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5月15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芯”驱动高端论坛暨2019北大国发院(武汉)论坛,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中国光谷 科技 会展中心举办。

圆桌论坛环节,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斌、武汉慧联无限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胡昱、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光、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龚强与圆桌主持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一起,以“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主题,就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以及武汉在此领域的独特优势展开了热烈讨论。

邓妍: 2018年末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我们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武汉给人留下的产业支柱印象是钢、是 汽车 ,2011年在地方政府“工业倍增”计划下,信息技术、生命 健康 、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开始抬头,五年内投资比重从377%上升到636%。现在,围绕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GDP占到整个湖北全省38%的武汉,又面临一个全新的转型“窗口期”。

巧合的是,前几天刚刚出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经济总量TOP100城市中,总分位居第六。这个报告覆盖了4个直辖市、23个省区的重要大中型城市,从软环境、硬环境两个维度,7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着手,综合反映出一个城市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吸引人才的综合支持程度。

龚强从美国学成归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政府财政与公共政策等。请问,你怎么看待上述现象?武汉在“芯产业”方面,都具备哪些优势?

龚强: 武汉“芯产业”具有来自高校与交通两个方面的增长动力和优势。

首先,武汉市高校资源集中、研究实力较强,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武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高校数量众多,科教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其不仅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等诸多名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亦超百万,位居全国甚至世界第一,能够为“芯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精尖专业型人才。

第二,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有利于人才输送与地区经济发展。武汉地处中部核心区域、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每年向外输送几十万高校学生。此外,作为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能够为“芯产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工业基础。

考虑城市环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地区资源聚集程度会对其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地区充分整合其核心资源,便能够有效发挥其工业基础与人文底蕴的内部优势,进一步形成人才高地。反之,若地区无法合理聚集优势资源,则会造成人才洼地,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因此,国家或区域间的竞争实际是政府执政能力的竞争。政府执政能力水平较高,会增强地区资源聚集程度,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显著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实际上,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人工智能,其背后依旧是人,依旧是高端人才的比拼,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近年来,武汉市坚持人才优先,通过人才引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发展势态良好、经济增速迅猛,能够充分反映出湖北省与武汉市较为到位的发展和战略规划,并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邓妍: 目前,在光谷,企业生态多样,新动能潜力十足,比如小米作为独角兽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Internet of Things)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在人工智能方面也积极布局。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经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超级机遇至少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一个数量级。”

作为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斌此前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相关的科研工作,由学界进入产业界是一个不小的跨越。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大潮中的定位以及发力方向?就武汉而言,能在这一领域发出怎样的声音?

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王斌

王斌: 人工智能是中国进入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机会,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比如说美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可能偏国家安全,欧盟可能更偏隐私和安全。中国的人工智能其实是比较激进的,跟产业结合得非常紧密,以人工智能对产业改造升级,技术化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的定位非常准确。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分三步走,首先跟世界同步,第二是在某些核心技术上领先,第三是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的中心。

这几年人工智能很热,其中还伴随着其他的一些关键词,比如说物联网、智能制造,而武汉正好跟这两个词都非常相关,这对武汉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其有可能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前列。

邓妍: 此次圆桌会议主题是“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据我们了解,目前武汉提出的口号是“芯片引领创新,面板拉动增长,端网支撑规模”。但无论是芯片还是面板,都属于高资金密集型、长投资周期型,且风险极大的产业,确实需要政府、企业、 社会 力量以最大力度和巨大勇气去介入,同时又需要面对因技术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今天有来自两家光谷企业的代表。一家是接连三年入选光谷“瞪羚企业”的武汉慧联无限,武汉建成的100个平安智慧社区,1/3是由武汉慧联无限打造的;与武汉慧联无限一起进入德勤“2018光谷明日之星榜单”的,还有一家做芯片的企业—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胡昱和夏光身处“芯产业”内核,你们如何看待这种风险与机遇的矛盾?

夏光: 我们企业是2010年创立的,理念是不跟随,就要做原创,就要做颠覆。我们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几乎是零营收,但是今年开始爆发式成长。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给用户提供稳定的芯片,我们完全是自主知识产权,未来会给整个产业界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武汉慧联无限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胡昱

胡昱: 慧联无限其实是做5G通信里面窄带这一块的通信核心技术。慧联作为本土企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对于新动能的体会也十分深刻,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在企业扶持方面,光谷做到了三个“专”。

第一,“专”为“人才”。光谷近些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上卓有成就。除了光谷本地有着大量的高校之外,光谷近些年也引进了大量如华为、小米这样的一流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这些“大厂”企业和中小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了立体化的技术性人才梯队培养,这些人才储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光谷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专”为“生态链和产业链”。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无论芯片还是人工智能行业没有生产、集成和应用场景这些基本环节要素项目是没办法落地的,为什么美国的芯片做得比我们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硅谷地区具备这样的立体化的产业链支持,目前相对国内其它地区来说光谷对于 科技 行业产业链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根基和养分。

第三,“专”为“市场动能”。光谷地区由政府牵头引导企业发展的动能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更“专”。政府自身就具备一些城市精细化建设的需求,光谷在项目中会优先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多的磨合机会。企业在这种磨合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产品和方案的优化,这种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例如慧联在光谷理想城的智慧平安社区项目,通过在理想城项目中的反复试炼,现在“理想城”模式的智慧平安社区已在全国十多个城市落地了。政府从市场端点燃的星星之火可以给企业带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邓妍: 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产值在5000亿元人民币,进口2700亿美元。按计划,中国在2020年国内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到2025年将达70%,简单计算下,即便是40%的取代率也高达7600亿元,相当于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芯片产值升至12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36%的数据意味着什么?可供参考的是,2003年至2012年中国房地产黄金时期,年复合增长率也才30%。

问题是,尽管中国芯片产业从设计到制造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但在自主核心技术上仍然落后不少,特别在基站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上差距更大。在座的几位嘉宾如何看待这种差距以及缩短时间表?政府与企业又该如何扮演好各自角色,并相互借力?

王斌: 我们确实在核心技术上跟别人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一直在缩短差距,投入也非常大。我觉得首先要正视差距,虽然我们论文专利非常多,但一些核心技术还比较缺乏。第二就是找到关键点去做,从政府的引导,到企业在市场上拼杀,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是很必要的。我觉得未来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

胡昱: 美国的芯片类似高通,是从技术角度来定义一个标准从而推动应用市场发展,这是一种“美式”商业路径。在中国,商业路径更多的是从应用市场来推动技术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包括国外的人工智能企业也纷纷瞄准国内市场。相对国外市场人工智能大都还停留在 游戏 等领域,国内已经逐步进入智慧城市管理范畴,由此可见国内城市化机器管理的应用场景是非常丰富的,市场也是十分广阔的。

同时,企业对各自领域输出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十分重要。例如,国外的高通和国内的华为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对行业进行了定义和规范、标准的输出。慧联就多次参与了窄带物联网行业规范的制定。

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光

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 龚强

龚强: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 科技 发展纯粹靠 科技 。然而事实上,与 科技 相比,核心与创造才是 科技 发展的关键。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产品的火爆不仅由于先进技术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其更具核心竞争力,即独特的设计与创新的理念。

同时,近期的贸易战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核心与创造性的东西,会导致一国或地区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一味地对外加工与代工,会造成地区竞争力地丧失。只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社会 价值。

邓妍: 作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仅次于北上广深的“中国第五城”,武汉在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中排名全球40位、中国第7位,并被认为是“中国创投20年最具潜力城市”。今年一季度,武汉GDP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两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武汉的新动能正在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此时此刻,这句话可资共勉。我们期待武汉这座因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的火热城市,不断发生“芯”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926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