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三大主线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世界都在瞩目中国的复兴之路。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 百货公司 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p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 资产池 。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p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p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d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d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p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 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 融资中介 为核心向以 财富管理 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 存钱罐 和 贷款批发商 ,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 金融百货公司 。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 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yhk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p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 三分天下 。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 三分天下 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p
趋势之六: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潜力最大的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未来10年,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将快速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经济。文化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将提升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等数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意,并将加速创意的商业化实现。今后10年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将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个综合性旗舰企业。2020年,这些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约7%。
今后10年将是我国文化消费高度繁荣的10年。传统文化产业在自身升级发展的同时,将加速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文化和创意将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其他产业,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未来10年,扩大内需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将为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催化剂。潜力最大的还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高新技术将是文化创意经济的加速。数字传播技术传入千家万户,使个人随时随地参与和发表创作成为可能,数以亿计的网民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创意资源。
个人化属性强烈的数字传播技术还将催生无数中小文化创意个人和企业。目前,我国已有约32万家注册登记的文化企业,从中将会崛起一批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文化多媒体集团,其中将会产生三到五家跨国界的超大型旗舰集团。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将在专业化、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各领风骚,但大量零散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趋向于按领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区域集聚。这些文化创意集聚区也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p
趋势之七: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物联网 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未来10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加速相互融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消费类数码产品设计将呈现出更加便携化、个性化的趋势。小型化、超薄化并具有时尚、轻巧、简单易用特性的数码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绿色技术成为消费类电子产业首要关注的焦点,节能、环保、健康的产品设计理念,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
未来10年,高科技结合人性化、个性化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技术追求和研发哲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消费电子产业的边界将日益模糊,产品门类五花八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屏幕、可上网液晶电视、大容量快速存储技术、高清晰数码影像产品、高度集成的信息终端等产品将实现结构的不断创新和彼此无缝连接,在工艺设计领域趋于实现人与信息的充分完美结合。
数字家庭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未来的强劲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家庭应用实现了家电产品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
数字娱乐产品设计更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用户的情感体验和用户界面的设计,追求让用户在使用中得到乐趣甚至是惊喜。工业设计由产品设计转向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由硬件设计为主转向软硬件设计融合。超薄产品进入普及时代,无数新产品将以更轻、更小的面貌呈现。
健康消费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的主流之一。消费者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关注点已从价格向产品、技术、品质和使用成本转移,尤其对节能降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
未来10年, 物联网 这个高科技名词将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规模应用,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通过感应器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普遍连接的互联网络,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神奇整合。借助 物联网 ,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全新的网络新体验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趋势之八: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
未来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对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人口总量增加。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左右,粮食工业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调控下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粮食需求的增长将在10%左右,需求刚性较强。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应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最终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水平。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却不断上升。2008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1%。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113%。根据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55至16亿亩,粮食产量将达到57至59亿吨。若此期间,粮食单产能保持年均增长170%以上的较高水平,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突破六亿吨关口,达到61至63亿吨,步入一个新台阶。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良种将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首要因素,预计未来10年,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将接近100%,大豆将提高到95%以上,良种因素可使粮食单产提高10%左右;化肥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预计未来10年,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10%左右;农业机械化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和提高粮食单产,预计到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
生态农业和转基因技术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趋势,短期内还不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也难以很快得出明确结论,因此主粮大规模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仍将受到严格限制。
要保障未来10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做到 四个确保 :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稳步上升,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5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实现400公斤;确保我国大宗谷物基本自给,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保持在90%95%,大豆自给率力争恢复到55%60%,豆类、荞麦、谷子等小杂粮扩大出口;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25%30%的水平上,小麦和稻谷的储备量分别保持在50%和25%左右;确保形成建全和完善的现代粮食物流系统。#p
趋势之九: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基本完成从 新兴加转轨 向成熟市场的过渡,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
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提升,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未来10年,上海将跻身于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OTC衍生品、产权交易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创业板主战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将给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注入生机。
2020年,沪深市场市值将达到80100万亿元人民币,比目前翻两番,上市公司数量有望从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其中共同基金、信托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90%左右。
届时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股票市场,可能会是股票市场规模的2至4倍,债券融资占国内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将陆续推出,能源、金属、农粮畜牧产品等期货品种日趋完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外汇期货也相继推出。
在我国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扩展的同时,其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也将基本完成。
市场各主体分工更加明确。一是市场在产品、交易工具、募集方式以及监管要求上,将具有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个层次。二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从目前代替市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作实质性判断和审批,转变为完善各市场的监管规则并监督市场参与者执行。三是投资者可视其需要自主选择参与哪个金融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监管部门决定其参与哪个市场以及如何参与。
未来10年,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两年之内,外国企业很可能有望获准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左右,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同时更多优秀的外国企业可以在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随着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渐放松和外汇管制的不断改革,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预计到2020年,境外的机构投资者会成为上海、深圳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掌管投资资金将超过2000亿美元。
外国投资者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我国的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其次,人民币 外国债券 ,即国外政府、企业在中国大陆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第三,到2020年在海外还将出现相当规模的人民币 欧洲债券 市场,我们认为中国香港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 欧洲债券 的主要市场,上海也将为人民币 欧洲债券 交易提供离岸市场服务。#p
趋势之十:城镇化率将接近六成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未来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八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与发达国家普遍的80%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差距。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计划生育政策将长期实行,因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城镇人口增加与过去20多年一样,将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移。
按户籍计算,我国目前城镇人口不到五亿,比常住人口少一亿多。这一亿多城镇常住人口属于 不完全迁移 ,其特点是单身、短期流动,人在城市工作,其家庭、消费、权利行使和保障都在农村地区进行。这部分 不完全迁移 人员今后若得不到制度设计的保障,将成为中国社会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现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的完善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将加快,进一步清除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在城市落户的体制和制度障碍。由此,今后10年我国实际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约37%提高到42%以上。
《测控技术》杂志社投稿须知
1 论文内容
应反映当前国内外测控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先进理论、技术成果或发展趋势。具有实际应用背景,并有相应的实验结果,未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过的有创新性的科技论文。
2 征稿范围
各类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集散式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模块化技术、各种网络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多媒体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仿真与虚拟现实、机电一体化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等技术的开发应用、科研成果推广、使用经验介绍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性文章以及测控技术知识讲座等,并特别欢迎测控技术在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体育健身、节能降耗、安全防护等领域成功应用的科技论文。
3 论文格式具体要求
31 中英文题目
(1)题目简明扼要,不要太长,题目所用每一个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如果题目语意未尽,则可用副标题。副标题与题目之间,可用破折号分开。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或公式等。
(2)英文题目和副标题的每个实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英文题目的第一个词应避免使用冠词。
(3)题目内不应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32 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
(1)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其间加半字线。多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如果有国外作者:西文作者,仍按西方习惯,名先姓后;非西文作者,同时提供他们的原国籍语言姓名和英文姓名,且英文姓名按西方习惯,名先姓后。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均大写,其余小写。
(2)中文工作单位要写全称,写出一、二级单位,城市名和邮政编码。英文工作单位结尾处还应注明国籍。
33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要准确反映论文要点,按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特点(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 表达清楚;紧扣主题重点描述研究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突出创新性及特色;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及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做简要描述)修改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尽量避免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另外,英文摘要按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进行修改和规范。关键词4~5个。英文摘要长度一般不超过200 words,少数情况下可以例外,视原文文献而定。
(1)缩短摘要的方法
a取消不必要的字句:如“It is reported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the author discusses…”,“This paper concerned with…”等;
b对物理单位及一些通用词可以适当进行简化;
c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
d限制摘要只表示新情况、新内容,过去的研究细节可以取消;
e不说无用的话,如:“本文所谈的有关研究工作是对过去老工艺的一个极大的改进”等词句;
f作者在文献中谈及的未来计划不纳入摘要;
g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如:不用 at a temperature of 250℃ to 300℃,而用 at 250℃-300℃;
h摘要的第一句应避免与题目 (Title) 重复。
(2)摘要文体风格
a摘要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
b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单调;
c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 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d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e能用名词做定语不用动名词做定语,能用形容词做定语不用名词做定语;
f注意冠词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g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可以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
h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i慎用行话和俗语;
j语言要简练,但不得使用电报型语言;
k词要纯朴无华, 应避免多姿多态的文学性描述手法;
l组织好句子, 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
m删繁从简,如用increased代替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
n摘要中涉及其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时,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o摘要中的词语拼写,使用英美拼法都可以,但在每篇文章中须保持一致;
p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子。
(3)摘要中的特殊字符
特殊字符主要指各种数学符号、上下脚标及希腊字母,它们无法直接输入计算机,因此都需转成键盘上有的字母和符号。希望在摘要中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因为它们的输入极为麻烦,而且极易出错,影响摘要本身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应尽量不用,改用文字表达或文字叙述。更复杂的表达式几乎难以输入,应设法取消。
(4)缩写字及首字母缩写(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对那些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如CAD等,可以直接使用。对于那些仅为同行所熟悉的缩略语,应在题目、摘要或关键词中至少出现一次全称。
34 请写明中图分类号
来稿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写明中图分类号。因本刊报道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
35 篇幅要求
综述性文章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内,其他技术论文要求在5000字以内,典型图表一般不超过5幅,图表中如有英文一定要译成中文。外文字母分清大小写,物理量用斜体,文中科技词语、计量单位与符号应符合国家公布的标准要求。
36 参考文献
给出必要的参考文献,并在文内用上角标标出。新理论、新观点应给出出处。
参考文献内容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刊名(及期、卷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项。每项之间用“”分开。同时在文献题目后面注明“[文献类型标识]”:专著为M,论文集为C,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如果是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则要在文献题目后面注明“[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为DB/OL,磁带数据库为DB/MT,光盘图书为M/CD,磁盘软件为CP/DK,网上期刊为J/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
参考文献的英文题名的第一个词首字母用大写,其余(专有名词除外)用小写。刊名可全写或简写,除连词和介词,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4 涉密稿件的注意事项
涉及国防机密、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重要内容的文章,属保密部分,请作者提高保密意识,必须通过原单位审查,并开具稿件的保密审查证明,文责自负 。
注:保密审查证明材料中的第一作者姓名及其所在单位名称和加盖在红章,必须与文章中的第一作者署名及其单位名称一致。
5 稿件的录用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超过3个月未收到审稿结果者请另行投稿到其他刊物,录用稿编辑部有删改权。录用稿件将酌情收取少量版面费,稿费从优。
6 审稿周期
我刊审稿周期为50天。
7 注明所投栏目
来稿请注明所投栏目:
★ 综述——报道国内外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大家论坛——及时报道知名专家、院士、学者对测控技术发展的论述;
★ 智能感知与仪器仪表——涵盖的学科及专业:传感器技术、仪器仪表技术、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等;
★ 数据采集与处理——涵盖的学科及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 计算机与控制系统——涵盖的学科及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控制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过程控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
★ 理论与实践——涵盖的学科及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源技术等;
★ 试验与测试技术——涵盖的内容:设备性能试验及测试等;
★ 网络技术及应用——涵盖的内容: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及设备安全、工业以太网技术等;
★ 人工智能——涵盖的内容:机器学习、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与处理、智能系统与应用、认知与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类脑计算、脑机接口与神经工程等;
★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涵盖的内容:智能感知在机器人上的应用、机器人驱动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各种机器人的应用等;
★ 虚拟现实技术——涵盖的内容:计算机图形学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等;
★ 飞行器控制技术——涵盖的内容:飞机及其控制技术、无人机技术、卫星及导航技术、导d及其控制技术等;
★ 兵器科学技术与运用——涵盖的内容:探测识别、发射运载、终端毁伤控制等技术。
8 注明资助项目
若课题受到资助,请注明资助项目名称及代号。
9 作者简介
给出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现从事的研究工作、曾获得的奖项;并给出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及E-mail信箱,以便联系。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d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d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贷款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yhk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
趋势之六: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
潜力最大的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未来10年,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将快速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经济。文化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将提升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等数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意,并将加速创意的商业化实现。今后10年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将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个综合性旗舰企业。2020年,这些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约7%。
今后10年将是我国文化消费高度繁荣的10年。传统文化产业在自身升级发展的同时,将加速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文化和创意将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其他产业,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未来10年,扩大内需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将为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催化剂。潜力最大的还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高新技术将是文化创意经济的加速。数字传播技术传入千家万户,使个人随时随地参与和发表创作成为可能,数以亿计的网民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创意资源。
个人化属性强烈的数字传播技术还将催生无数中小文化创意个人和企业。目前,我国已有约32万家注册登记的文化企业,从中将会崛起一批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文化多媒体集团,其中将会产生三到五家跨国界的超大型旗舰集团。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将在专业化、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各领风骚,但大量零散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趋向于按领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区域集聚。这些文化创意集聚区也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趋势之七: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物联网”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最近"物联网"这三个字开始迅速走红。也是,每天一堆所谓的"物联概念"往涨停板上封,想不红也不行。
未来10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加速相互融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消费类数码产品设计将呈现出更加便携化、个性化的趋势。小型化、超薄化并具有时尚、轻巧、简单易用特性的数码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绿色技术成为消费类电子产业首要关注的焦点,节能、环保、健康的产品设计理念,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
未来10年,高科技结合人性化、个性化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技术追求和研发哲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消费电子产业的边界将日益模糊,产品门类五花八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屏幕、可上网液晶电视、大容量快速存储技术、高清晰数码影像产品、高度集成的信息终端等产品将实现结构的不断创新和彼此无缝连接,在工艺设计领域趋于实现人与信息的充分完美结合。
数字家庭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未来的强劲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家庭应用实现了家电产品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
数字娱乐产品设计更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用户的情感体验和用户界面的设计,追求让用户在使用中得到乐趣甚至是惊喜。工业设计由产品设计转向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由硬件设计为主转向软硬件设计融合。超薄产品进入普及时代,无数新产品将以更轻、更小的面貌呈现。
健康消费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的主流之一。消费者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关注点已从价格向产品、技术、品质和使用成本转移,尤其对节能降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
未来10年,“物联网”这个高科技名词将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规模应用,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通过感应器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普遍连接的互联网络,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神奇整合。借助“物联网”,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全新的网络新体验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趋势之八: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
未来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对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人口总量增加。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左右,粮食工业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调控下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粮食需求的增长将在10%左右,需求刚性较强。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应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最终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水平。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却不断上升。2008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1%。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113%。根据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55至16亿亩,粮食产量将达到57至59亿吨。若此期间,粮食单产能保持年均增长170%以上的较高水平,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突破六亿吨关口,达到61至63亿吨,步入一个新台阶。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良种将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首要因素,预计未来10年,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将接近100%,大豆将提高到95%以上,良种因素可使粮食单产提高10%左右;化肥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预计未来10年,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10%左右;农业机械化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和提高粮食单产,预计到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
生态农业和转基因技术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趋势,短期内还不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也难以很快得出明确结论,因此主粮大规模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仍将受到严格限制。
要保障未来10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做到“四个确保”: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稳步上升,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5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实现400公斤;确保我国大宗谷物基本自给,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保持在90%—95%,大豆自给率力争恢复到55%—60%,豆类、荞麦、谷子等小杂粮扩大出口;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25%—30%的水平上,小麦和稻谷的储备量分别保持在50%和25%左右;确保形成建全和完善的现代粮食物流系统。
趋势之九: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
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渡,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
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提升,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未来10年,上海将跻身于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OTC衍生品、产权交易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创业板主战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将给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注入生机。
2020年,沪深市场市值将达到80—100万亿元人民币,比目前翻两番,上市公司数量有望从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其中共同基金、信托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90%左右。
届时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股票市场,可能会是股票市场规模的2至4倍,债券融资占国内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将陆续推出,能源、金属、农粮畜牧产品等期货品种日趋完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外汇期货也相继推出。
在我国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扩展的同时,其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也将基本完成。
市场各主体分工更加明确。一是市场在产品、交易工具、募集方式以及监管要求上,将具有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个层次。二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从目前代替市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作实质性判断和审批,转变为完善各市场的监管规则并监督市场参与者执行。三是投资者可视其需要自主选择参与哪个金融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监管部门决定其参与哪个市场以及如何参与。
未来10年,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两年之内,外国企业很可能有望获准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左右,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同时更多优秀的外国企业可以在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随着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渐放松和外汇管制的不断改革,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预计到2020年,境外的机构投资者会成为上海、深圳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掌管投资资金将超过2000亿美元。
外国投资者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我国的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其次,人民币“外国债券”,即国外政府、企业在中国大陆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第三,到2020年在海外还将出现相当规模的人民币“欧洲债券”市场,我们认为中国香港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欧洲债券”的主要市场,上海也将为人民币“欧洲债券”交易提供离岸市场服务。
趋势之十:城镇化率将接近六成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未来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八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与发达国家普遍的80%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差距。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计划生育政策将长期实行,因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城镇人口增加与过去20多年一样,将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移。
按户籍计算,我国目前城镇人口不到五亿,比常住人口少一亿多。这一亿多城镇常住人口属于“不完全迁移”,其特点是单身、短期流动,人在城市工作,其家庭、消费、权利行使和保障都在农村地区进行。这部分“不完全迁移”人员今后若得不到制度设计的保障,将成为中国社会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现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的完善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将加快,进一步清除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在城市落户的体制和制度障碍。由此,今后10年我国实际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约37%提高到42%以上。
但现有的户籍制度不可能完全取消,否则我国将出现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大规模贫民窟的现象。
由于户籍制度在大城市放开的阻力较大,而且如果就业环境允许,农民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实现永久性迁移。预计今后更多的资源将向中小城市分配,扩大其就业容纳能力,改善其生活环境,加强其公共服务水平,使这些城市的户籍制度有条件向进城务工人员彻底放开。
城市化进程将推动中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加速增加,非农务工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例目前约为40%,预计未来10年将提高到50%。考虑到相当一部分转移劳动力已经实现“完全迁移”,其收入增长将划归城市部分,因此原有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将比统计中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
证券界
机电工程师证申报条件:
1、助理需上交:一寸和两寸照片各两张、身份z复印件2份、学历证复印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一份。
2、中级职称需上交:一寸和两寸照片各四张、身份z复印件2份、学历证复印件、助理工程师职称、原有职称复印件、个人简历、职称计算机、职称英语。
工作总结、专业论文5000字以上、获奖证书、评审表需本单位盖章。
3、高级需上交:一寸和两寸照片各四张、身份z复印件2份、学历证复印件、原有中级职称复印件、个人简历、工作总结、项目(工程)成功案例。
专业技术聘书、专业论文5000字以上、评审表需单位盖章。
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
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扩展资料
机电工程师
1、配合项目经理进行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对项目的机电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管理、过程监督;
3、配合项目经理组织制定项目机电类总体规划、管理方案及流程控制文件;
4、参加图纸会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的讨论和审定,对项目机电设计方案和工程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审核把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5、审定机电类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
6、参与承包商、供应商的合同洽谈、队伍考察等准备工作,协助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
7、参与和审定主要机电类材料及设备的选型,并提出相应的成本评估报告;
8、参加项目周例会、月例会并对机电类工作进行总结发言和下步计划等;
9、组织监理及各参建单位进行实测实量、行为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的周评估和月评估工作。
10、组织和协调机电综合管线(BIM)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电工程师
计算机专业大概可以分三个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还有软件工程。好多课程这三个专业都要学习。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C++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 *** 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等。
2、网络工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 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技术、编译原理、互联网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
3、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软件开发原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共19篇65章,约65000字,本文将其压缩至约3700字,大约需要6分钟读完,通过定量分析其细节,希望对朋友们在未来的5年生活工作中能够提供帮助并从中获得更大的价值。
大师德鲁克说过如果事物无法衡量那么就无法管理。定量分析就是衡量事物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中国未来5年,会重点衡量些什么?纵观《纲要》可以概括为社会发展的20个指标,分别归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5大类,其中经济发展是核心指标,从这个指标上我们发现了《纲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到2025年国家没有明确的增长指标,只写着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可以视各年情况提出,它的含义非常清晰,中国正在从数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那么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呢?
纵观整篇《纲要》,我们得到两个内核,分别是改进效率和迈向和谐,那么效率和谐的抓手又是什么呢?我们进一步量化分析20个指标,未来5年数值变动最大的指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
一、每千人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要增长到45,变化率为150%;
二、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3件提升到12件,变化率为93%;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8%提升到10%,变化率28%;
四、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五、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
这不难看出推动中国变革的3个底层变量,分别是人口、科技和绿色,这3个变量又引出5大方向,科技变量引出科技创新和数字中国;人口变量引出一老一小和城市群发展;绿色变量引出新能源、城市群和数字中国,这5大方向也会推动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
内需和产业两大领域同时变革,又能反过来为中国迈向2060碳中和打下基础,这就是中国的一盘大棋。
首先是科技创新,未来15年中国会全力迈向创新驱动,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提高到60%,这意味着大学生就业会成为就业市场绝对的重点,那么如何避免大学生内卷呢?只能通过科技创新摆脱依赖,才能驶向高附加值的星辰大海,这里面一切的根基是科研。
《纲要》分了七大项,分别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基因技术、临床医学、深空深地深海基地,它里面给出了大量的细节,比如人工智能提到了专用芯片研发和深度学习框架平台构建,这两个领域是中国急需补短板的防守点;再比如量子信息提到了量子通信是中国发挥强效的进攻点;再比如集成电路设计工具,材料研发先进工艺这些领域我们既有防守点也有突破点,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柔性屏生产工艺就已经成为中国的突破点等。
第二、有了研发也就有了产业配合,所以接下来新兴产业方向政府也制定了清晰的目标,未来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17%,这里面就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这些领域又和产业升级有着巨大的联系,而这其中制造业升级势能最大,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脱胎换骨,这次《纲要》明确指出制造业要补齐基础短板,中国制造正在掀起攻克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大浪潮,那么这股浪潮又会出现了哪些细分行业?《纲要》里列出了8大核心升级领域,分别是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相信未来5年这8个领域将会创造大量新增的工程研究类岗位。
第三、那么接下来还有一条创造新就业的道路,就是数字中国的到来,而这里面不只是理科生,文科生也会有大量机会,未来我们中国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浪潮不会停止,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向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和新模式,《纲要》里面就列出了7大数字经济产业,还有10个数字应用的场景,这7大产业分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当然这里面有的技术未必在未来两到三年就能够大放异彩,比如说区块链和AR/VR,但这并不表示它们完全没有前途,有些技术等待成熟的时间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长。比如人工智能,1956年就产生,但是它的真正成熟却等了足足60年等。
另外还有5G,到2025年5G用户普及率会提高56%,它将会和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多个产业大融合,催生出10大数字应用场景分别是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总体而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注定漫长,但人间正道是沧桑,它可能是今天中国突破内卷唯一应该走的路。
在知识科技创新这件事情上,国家有着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思路,这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接下来创新释放的供给能力就需要需求能力来承接了。这次《纲要》明确提出了一个词,就是扩大内需,要促进消费项目绿色健康安全发展,这会促进整个社会消费领域的熵减,所以未来新型消费的崛起势不可挡。比如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同时也要鼓励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一方面发展中华老字号;另一方面要提升新品牌的竞争力,《纲要》明确指出要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这四大领域优先培育属于中国的高端品牌。上文所述的供给革命、消费革命二者需要人口支撑,但今天中国的出生人口在一路下滑,2016年开放二胎,当年出生人口是1786万,2017年降到1725万,2018年降到1523万,2019年降到1465万,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中国65岁的老人可能会接近30%,老龄化社会无疑,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成了这次《纲要》的一个新增模块,解决托育问题和儿童安全问题,是2个关键点,我国已经在150个城市动用社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社区服务建设,未来5年这个领域将迎来250%的增长,这其中将蕴藏大量的新机会,也将对100个城市进行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示范改革探索,比如释放更多的公共空间,引导儿童开展校外活动等。坦率的说,政府从改造城市公共资源入手,缓解家长的抚育负担,我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老人方面会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展的养老体系,意味着接下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将会成为重点,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领域,一个是社区改造,会支持200万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改造,这里面包含家装电梯无障碍防滑处理等;另一个是构建养老服务网络,未来5年中国将在500个区县建设连锁标准化的养老服务网络,将建成一张全球规模最大的养老服务网络。
那么在城市建设方面,第一是户籍改革,一方面城市落户会整体松绑,另一方面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也将精简积分项目;第二是发展城市群和都市群,中国采用3级阶梯来发展城市群,第一级已经有的要给它更多,要进一步强化,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的实力;第二级不够强的要让它变强,要发展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第三级还很小,要让它长大,要培养哈尔滨、长春、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和浩特包头、兰州、西宁、天山北坡、宁夏沿黄河等城市群等。对于今天中国而言,发展城市群的好处是非常明显,它会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业可分工,基建可共享,同时满足效率和和谐两个内容,所以未来中国发展城市群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那么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高房价又怎么解决?《纲要》态度非常明确,还是要坚持房租补偿,具体而言主要依靠政府担责、金融调控、税收调节、发展租赁4个方向发力,而这其中发展租赁这方面,这次《纲要》里面细节最多,比如要扩大租赁住房供给,扩大保障性租赁房,完善租房法律保护,让租房者享有购房者同等权利等,而城市群的发展也会带动乡村振兴,一方面城市效率和绿色消费的推进将会缓解中国的粮食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也会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粮食的绝对安全。
同时随着新农村生态的建设,123产业也会不断融合,所以类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这样的特色产业也会得到大量的鼓励,这里面也会催生出更多的新机会。另外《纲要》里面还提到了几个重点区域,比如长江黄河生态保护,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大崛起,这4点中尤其长江黄河的生态保护是最高优先级,这个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迈向绿色经济的决心,而在绿色经济中,新能源是重中之重,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35%,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8%,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中国的新能源革命正在催生一条罕见的长达40年增长超级赛道,接下来类似风电、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海上风电、西南水电、沿海核电都会迎来大机会。
除了上面提到这些领域,《纲要》还涉及到金融、生态、教育、医疗、农村文化、开放、民生、安全、国防、法治、一国两制等方面数千个细节。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读完这份纲要之后的感想:第一,中国正在形成很多非常确定的慢变量,长赛道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比如上面说过的产业升级、新能源革命、科研攻关、国货品牌、育儿养老、大城市群崛起等全都是慢变量,如果你赌2年内,它们会排山倒海,你会大失所望,如果你赌15年内它们会硕果累累,你会喜出望外,慢变量是长期主义者的天堂,却是急功近利者的地狱。第二,今天中国要考虑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科研、金融、能源、国防、货币、生态教育、医疗、外交贸易、安全、法治、粮食、交通机器、文化、儿童老人等这么多的领域相互关联制约,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复杂系统,但是我们却找到了应对这个复杂系统的最优解,那就是改革,改革构建了一个耗散结构,让中国得以不断的排出积累的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当今的中国在如此庞大的经济运作体系中保持着持续不断的活力。投资人张磊说过,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而这股活力正在和全球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势相互作用、相互成就。
参考资料:
admin
帖子 136 积分 687 等级 大师 2#发表时间 : 2010年09月10日 03:31:47
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学分(学时): 84学分(1408学时) 其他学院安排课程学分(学时): 76学分(600学时) 网络相关实验实训课时: 40学分(437学时)参加竞赛和毕业设计:实践性环节学分(学时): 20学分 (20周) 物联网技术相关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名称 课堂/实验学时 使用教材 实验实训设备 备注 物联网技术导论 40/ 3 《物联网:产业契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40万字 无线龙物联网应用演示系统;无线龙物联网技术实验室; 单片机技术基础 100/ 32 高校自选教材 C51RF-DIY/ PS入门级教学平台或者任何无线龙实验箱; C语言程序设计 60/ 30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C51RF-DIY/ PS入门级教学平台 短距离无线通讯和无线网络基础 60/ 24 《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C51RF-DIY/ PS入门级教学平台 模拟/数字电路和传感器设计基础 100/ 40 高校自选教材 物联网相关微波射频技术基础 40/ 16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C51RF-DIY/ PS入门级教学平台 C语言和无线网络算法设计 64/ 12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探索RF系列实验箱 8051内核无线SoC入门 80/ 42 《CC1110/CC2510 无线单片机和无线自组织网络入门与实战》 C51RF-DIY/ PS入门级教学平台 无线SoC和ZIGBEE技术 68/ 32 《ZIGBEE无线网络入门与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C51RF-WSN 教学系统 高级ZIGBEE 技术 44/ 12 《ZigBee2006无线网络与无线定位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C51RF-2431 无线定位教学系统 ARM微控制器嵌入式设计基础 120/ 30 《ARM9微控制器与嵌入式无线网络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ARMRF-WSN 教学系统 ARM内核无线SoC 80/ 40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探索系列 MC13224 实验箱 RFID基础技术 60/12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WXL-HF RFID 实验套装无线龙感知RF 实验箱 UHF EPC RFID 高级技术 52/20 《EPC和RFID 技术概论》 WXL-EPC RFID 实验套装无线龙感知RF 实验箱 物联网和蓝牙技术 40/ 10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无线龙感知RF 实验箱理想RF-E10 实验箱 微功耗WI-FI技术和传感器网络 140/ 30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无线龙感知RF 实验箱 GS1010 开发系统 物联网传输层技术(3G/GPRS/GSM 以太网) 40/ 10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物联网/传感网实验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无线龙感知RF 实验箱理想RF-E10 实验箱 物联网网关设计技术 60/ 22 《物联网/传感网实验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理想,感知RF 实验箱 物联网高级射频技术 40/ 12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FLYRF系列放大功能长距离无线模块和评估系统 物联网应用层设计 40/10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无线龙应用实训:智慧医院定位系统;智慧物流系统;路灯网络系统;智能家居系统; 无线龙物联网技术设计大赛 4周 《ZIGBEE技术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无线龙系列教研设备 基于ARM嵌入式 *** 作系统的无线网关设计 50/20 无线龙多媒体电子教材 无线龙感知RF 2440实验箱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方向的 毕 业设计 16周 两人或单人一组 无线龙系列教研设备
这些事高校的学习技能和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导 读 ( 文/ e-works黄培,许之颖,张荷芳 )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840年,是一家拥有180年 历史 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顺应时代要求,以 最新技术 引领企业发展。
本文选自:《智能制造实践指南》(作者:黄培,许之颖,张荷芳),该书正在编审环节中,即将出版。
01
循序渐进
打造行业转型标杆
恒顺醋业在全面调研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摸索行业发展趋势,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启动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食醋酿造智能工厂项目, 利用智能制造打通各个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全流程的实时准确管控,以大数据驱动生产经营管理, 提供产品安全生产“全流程”数据溯源服务,为提高企业和同行业的“智能酿造”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传统生产型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模式的突破升级。
着力打造国内酿造行业第一流的智能示范工厂, 探索 出一条传统酿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可行性道路, 形成一套成熟的酿造智能工厂建设方案,对中国传统调味品行业两化融合实践提供借鉴示范作用。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食醋酿造智能工厂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分为智能设备应用, 建立智能和信息智能管理平台和行业标准推广三个阶段,通过自身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带动行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 利用信息化系统和先进生产设备共同组成酿造生产线智能管控系统。
利用信息化系统和先进生产设备共同组建酿造生产线智能管控系统,确保关键工艺环节的稳定运转。通过生产管理MES系统对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能耗参数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监控、质量分析和设备性能分析的功能。
第二阶段: 集成BOM、MES、ERP、TMS等各个系统,搭建恒顺智能综合信息智能管理平台。
将集成BOM、MES、ERP、TMS等各个系统,搭建恒顺综合信息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生产管理层可以了解目前的 原料来源、库存状态和订单状态;公司管理层可以掌握新品开发、物料供应、生产、库存数、物流、销售等数据。打通各个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全流程的实时准确管控。
第三阶段: 编制酿造行业智能化规范标准,向全行业推广。
通过与政府主管机关、相关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所合作,整理和归纳《食酿酿造智能工厂》项目经验,结合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快酿造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向全行业推广。
02
全面部署
推进传统制造智能升级
恒顺醋业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食醋酿造智能工厂建设 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工厂管控体系。
1)企业内部数字化中台
通过商业智能(BI)系统数据建模实现跨域数据整合和知识沉淀,通过标准化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对于数据的封装和开放,快速、灵活满足ERP、WMS和TMS等上层应用的要求,通过SFA系统移动化展示满足互联网化个性化数据和应用的需要,强化公司内部技术承接,业务引领,规范定义构建和全域可连接萃取的数字化处理能力。
图1 恒顺醋业销售驾驶舱
图2 恒顺醋业物流调试中心
2)工业互联网数据平台
通过物联网边缘化智能计算网关对生产关键控制点的数据采集,充分利用 历史 与实时数据,实现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从而最终有效管理和利用企业的数据资产,实现智能生产。
图3 恒顺酱油车间实时监控
图4 恒顺熟醋车间实时监控
3)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获取订单数据后,针对整车、单柜、零担等不同运输方式,参照根据承运商运力情况,自动优化运输线路和配载方式,客户确认收货后,系统自动结算运费。在此全过程中,从销售下订单至货到客户,实现了无人值守 *** 作。系统运行以来,订单处理时间从5天缩减为2天,结账周期从15天缩减为7天,物流运载能力成倍提升。
4)智能移动营销系统
在营销终端应用了SFA系统,通过基于SaaS云计算平台的部署,即实现了市场端陈列信息、促销活动、竞品信息和业务员的监管,也强化了与客户的沟通。目前系统已覆盖公司25个办事处,600余名业务员和10万余家终端。
图5 全智能检核
图6 商品清点
5)自动化立体坛库
2019年5月投资近5000万元(含基建)动工新建2000平方米自动化立体坛库。坛库由立体货架、子母车系统、输送机系统和WCS控制系统。仓库共计10659个托盘位,最大存储量近5500吨高端年份醋,每天最大出入库200坛,比现有人工出入库效率提高近10倍。
图7 自动化立体坛库
6)智能翻醅机
智能翻醅机采取自动测温功能,料堆断面多点测温策略,并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将所测参数信息发送给智能翻醅机控制台,控制台根据温度分布模型,调整翻醅工艺参数,并自动启动翻醅机工作,使整个醋醅发酵处于合理化。
图8 智能翻醅机
7)智能酿醋一体机
将食醋酿造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进,自动进出料,以发酵罐转动代替翻醅,对醋醅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自动采集发酵过程理化指标,依据发酵模型智能分析,深度学习,智能控制。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稳定。
8)工业智能机器人
与库卡(KUKA)、ABB、发那科(FANUC)等国际著名公司深度合作,在生产流水线大量应用工业智能机器人10余台,加上对原有设备的自动化改造,目前车间自动化控制程度大幅上升,车间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自控投用率均达到95%以上。
图9 工业机器人应用
9)机器视觉检测系统
与HEUFT、COGNEX和DATALOGIC等国际著名公司合作,全面应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对瓶体、商标、液位、条码等品控要素进行安全识别,显著提升了生产流水线的检测速度和精度,通过与自动剔除系统的联动,杜绝了人工出错的可能,使不良品率由02‰下降至001‰。
图10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
10)智能立体仓
与国内厂商合作,新建3000 智能立体仓,包含5个巷道10排货架、5台堆垛机,出入库量55000箱/天,效率提高100%。
图11 智能立体仓
11)全生命周期产品溯源系统
应用了全生命周期产品溯源系统和智能化视觉识别系统、对每一个产品赋予一组唯一的按国际编码规则编制的溯源监控码,通过喷印和贴标的方式将数码和条码赋在产品上,通过视觉识别采集关联信息并联网存储,实现了产品流通、物流信息的精细化管控。
图12 通过喷印和贴标的方式将数码和条码赋在产品上
12)智能微电网
新建300KW智能储能系统,系统由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负载装置和储能装置的远程控制,监控系统对分布式电源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方面掌控,能量管理系统可控制分布式电源平滑出力与能量经济调度。
图13 储级电站能量管理系统
13)智能光伏电站
实施的“金屋顶”工程项目,公司利用闲置屋顶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节能减排,利用屋顶面积56000m2,开展45MW光伏电站建设。2016年8月已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大约212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65t,减少CO2排放2117t,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使公司电价在国家电网基础上下浮15%,每年可节约电费25万元。
图14 电量与电费分析
总体而言,恒顺醋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食醋酿造智能工厂以大数据驱动生产经营管理,打通各个环节的数据壁垒,打造了企业内部数字化中台、工业互联网数据平台 ,应用了智能设备(智能酿醋一体机、智能翻醅机等)、移动营销、工业机器人、立体仓库、机器视觉检查、智能微电网、智能光伏电站等,实现了生产过程运行监控、数据采集、过程管理、设备维护、单元调度、产品跟踪的集成一体化管理。
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A类产品产量提升22%,单位综合成本下降2%, 同时实现了实时监测各种数据动态,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极大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声明:资料由本媒体号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成,所有资料版权归原公司、机构所有。资料仅供学习参考,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删除,非常感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