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物联网虚拟ID在哪里查

手机物联网虚拟ID在哪里查,第1张

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苹果称该专利可以让用户无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同时由于不需要使用SIM卡,未来的iPhone将变得更薄、更美观。[6]
2014年9月,苹果在发布iPad Air 2时就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又称为“Apple SIM”)带到了实际产品中,这一设计允许用户更为轻松的自由选择、切换运营商。
2015年7月,苹果公司和三星正在与电信行业中的其他公司展开谈计划联手推出eSIM卡。苹果与三星两家公司将同代表全球移动运营商的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合作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生产一种用于消费者设备的标准嵌入式SIM卡,这项协议将把智能手机生产商也涵盖在内。预计将会支持该计划的移动运营商包括AT&T、德国电信、阿联酋电信(Etisalat)、和记黄埔、Orange、西班牙电信和沃达丰等。
2018年8月,苹果面向开发者发布的iOS 12 Beta 5固件中,开发者Guilherme Rambo发现了“secondSimStatus”和“second SimTrayStatus”这两段代码,即第二张SIM卡的描述。这表示负责生成诊断报告的系统组件会显示SIM1和SIM2的状态。加之苹果已经在iPad、Apple Watch采用了eSIM方案来解决号卡的问题,目前已经基本表明iPhone 实现双卡双待的方式将会采用eSIM方案,而不是使用实体SIM卡。根据以往苹果在iOS固件中留下的蛛丝马迹都会成为现实的种种过往经历,新款iPhone显然将会使用iSIM技术,这也就需要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空中写号服务,即比目前的“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还要更进一步。一旦三大运营商谁能率先提供该服务,显然也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新增用户群。[7]
eSIM卡,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eSIM卡的概念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这一做法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未来通用的eSIM标准建立将为普通消费者、企业用户节省更多移动设备使用成本,并带来更多的便利、安全性。
2018年 3月7日,中国联通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6座城市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1]5月25日,中移物联正式推出智能物联China Mobile Inside计划,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2] 2019年3月29日,由中国联通和京东主办的中国联通eSIM独立号码业务全国开通暨联通京东联合首销合作启动大会在中国联通总部举行。[3]
2020年10月19日,工信部同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4]
中文名
虚拟智能卡,虚拟卡,内置芯片式用户身份识别卡
外文名
Embedded-SIM
是否运营

特点
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上
优点
用户可自由选择、切换运营商

SIM卡就是小小的一个类似芯片的东西,将它放置在手机的一段,手机中可以读取这个芯片,于是手机就可以使用了。SIM在中国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不过最近十年SIM卡变化就很快,从大号变成为micro SIM卡再到nano SIM卡。虽然大家一致吐槽SIM卡占空间、换取的时候太麻烦等小问题,不过客观点说SIM这张卡的使用有点还是很多的。

首先,实体的SIM卡的安全性特别高,一般都是一张卡对应着一个号,不像虚拟SIM卡,因为是通过程序软件控制的,看起来很方便,但是实际上安全性不够,是能够被别人盗刷。针对安全性这个问题,是运营商考虑的关键点。不过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在eSIM都有涉及,联通有针对消费移动端提出服务,移动跟电信的服务目标就是物联网。

其次,别看实体SIM卡那么小,实际上它带动的产业太多了,除了制造业以外,还能带动销售业。实际上最大的SIM卡制造商的估价可是高达56亿美元。另外,要是没有SIM卡的限制,用户切换运营商也会变得特别的容易,这对运营商的收入来说也是大大的打击。

事实上,SIM卡是可以被eSIM卡替代的,但是在安全、利益方面还是被约束了。不过,随着时代快速变化以及苹果公司的技术发展,eSIM受到了人们的关注。eSIM这是虚拟版的SIM卡,是通过软件的形式嵌入到手机硬件之中。现在的eSIM拥有着安全性跟稳定性,它的存在使得一些小型的智能设备也具有移动通信功能。未来,我们可能看不到SIM实体卡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03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