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哪个最热门

大学专业哪个最热门,第1张

1、信息安全

该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的交叉学科,在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数据加密技术、管理上的内容,适合数学、算法能力很强且逻辑思维缜密的考生报考。

大学推荐: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临床医学

该专业是医学类专业中最吃香的专业之一,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治疗、研究、教学方面的工作。

大学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3、人工智能

该专业是近几年才新增的专业,毕业之后主要是在智能产品的开发中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算法实现等工作。

大学推荐: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4、物联网工程

该专业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物联网是将生活中的各类电子设备与互联网相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该行业前景广阔,所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是吃香专业。

大学推荐: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想学好该专业一定要有清晰的数理思维,因为逻辑是写代码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计算机专业是现在最火的专业,优秀的专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大学推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中国准备好了吗

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授予机器人索菲亚“女士”公民身份,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公民。

在义乌一家公司,机器人运载包裹进行分拣(2017年摄)。新华社发

市民在合肥某医院感受机器人导诊服务(2017年摄)。新华社发

6月13日,参观者在2018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体验智能驾驶模拟座舱。新华社发

薛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他将知识经济的概念引入国内,推动全社会的观念转变;同时致力科技政策研究,担任中美创新对话联合专家组组长,推动中美创新领域之间的理解;作为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的倡导者,薛澜教授为中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的建立,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起草贡献了力量。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薛澜教授更是提出了许多革新性的观点和举措。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把第一位机器人获得地球公民的这一天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时间标志。其实,在地球上已经有两百多万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各地工作,可能还有很多索菲亚的兄弟姐妹们,在做更多智能类的工作。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有一位教授开了一门网上人工智能的课,他和他的学生们根据IBM的沃森系统设计了一个助教系统Jill Watson,这个“助教”非常风趣幽默,而且能针对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回答,所以很多同学们认为她表现得非常好,甚至想评选她为优秀助教,直到后来大家才发现这是人工智能的助教。类似这样的系统还有很多。

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等一系列创新所带来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

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技术发展和扩散的速度,以及对我们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这些技术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收益,对人类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我们现在需要花费巨大的投资治疗疾病,但是今后我们可以从最根本的地方解决问题,把基因缺陷识别出来并进行修复,这样就使得人类少患甚至不患很多疾病。另外无人驾驶技术完善之后,我们可以在开车上班路上无忧虑地阅读报纸。当然,还可以去太空旅行,今年这样的旅行成本大概是3500万美元,未来会变得更低,那时候到太空去旅行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平常。

但是与此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很多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前两年,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围绕人工智能对美国就业情况的影响做了研究,按照他们的分析,美国有将近一半的工作,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里将要被机器人,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自动化取代。此外,还有20%的工作有可能被取代。只有1/3的就业相对比较可靠,人类工作者很难被替代。由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就业被替代,它所带来的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都是社会非常关注的。

另外,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新进展,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一些疾病的困扰,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婴儿出生之前,要不要考虑“定制”一个IQ很高、长得更漂亮、个子更高的婴儿呢?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可以使这些愿望变成现实。但是,一旦我们进入到这个阶段,大家都去按照一个模子定制婴儿,人类社会还会不会有多元化的群体?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家庭还有意义吗?所以,这些新进展也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考虑。

与此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治理也会提出更多的挑战,大家知道数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非常关键的要素,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后,如何保证公众隐私的安全,怎么解决数据安全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各种安全威胁,这些可能都将成为我们面临的种种挑战。

该如何评价中国的创新?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中国准备好了吗?中国的创新是否能承担这样的重任?

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到底怎么样?我们怎么评价中国的创新?下面我们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角度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国家创新体系是研究国家创新状况的一个分析框架。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国家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学习网络,用于推动各种创新活动,包括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首先,从科学技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创新在过去40年里取得了高速进步,中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一只重要的主力军。从各国研发的投入来看,如从1990年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看,中国是始终高速增长,目前直逼投入最高的美国,美国在国际上很多年一直是投入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投入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了。

另外,从产出来讲,中国的学者这些年在英文的国际学术期刊里发表了大量文章。从2007年左右开始,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其他欧美国家。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2011年前后,中国高水平学术期刊的论文也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所以从高水平期刊发表角度来说,我们也走在前列,不但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增长。

国家创新系统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技术创新,也就是怎么把知识转变成商业价值。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在若干领域已经居于全球前列,当然也有一些领域我们还仍然落后。例如,从专利申请的情况来看,从19世纪以来的数据看,美国、日本等国都比较多,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起中国的专利制度,现在中国每年的专利授权量已经是全球领先的。这里很多专利都是由我们在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创造的,像华为、BAT、华大基因等,传统行业则有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吉利等等,中国现在有一系列这样的企业,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国创新走向全球,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重大的成功。

这些成功的背后,其实也是制度创新的成功。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制度创新上也做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例如我们形成了稳定多元的研发投入机制,中国研发的资金77%都是由企业投入的。

同时,我们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市场监管、技术标准等领域,都在不断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此外,我们在基本的科技治理体系方面,如在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科技伦理、公众科普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中国创新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

首先,中国40年的改革,释放了社会创新的巨大潜力,从1985年中央发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我们的改革步伐从来没有停止: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科研院所转制,2006年中长期科技规划的颁布实施,2014年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说这么多年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改革不动摇。

其次,中国40年的开放也促进了全球科技与中国科技创新的水乳交融,也可以说,中国创新的成功也是开放的成功。中国有那么多科技论文在全世界发表,这其中有接近40%是通过国际合作发表的,国际科技合作对中国的学者走向世界,以及中国对全世界科技的贡献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开放,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国际市场上所购买的知识,也就是所付出的国际发明专利使用费用,也是巨大的,这种付出对中国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现在购买专利使用权的费用仅次于美国。当然,即使像美国这样创新实力很强的国家,也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知识,美国是全球这个方面花钱最多的。所以,在当今创新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独自创新。

当然,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们的创新也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还是有差距。这既与我们的微观激励机制有关系,也与中观体制机制相关。虽然中国在高水平期刊的论文发表量已经居全球第二,但是和美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另外,中国的创新虽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甚至在有些领域是领先的,但是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在很多方面差距仍然很大。

比如说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衡量一个国家发展质量,劳动生产率非常重要。虽然我们GDP在全球占第二,但是到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全球仅排在九十几位。不要说跟发达国家比,就是跟金砖国家相比,我们比巴西、俄罗斯、南非都要低,仅仅是比印度高一些。这说明中国经济的整体质量还需提高。

另外,在一些关键高技术领域,我们的依赖也是相当严重。过去几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所花的钱不少,这方面的逆差每年在1500亿美元左右。又比如,前两年有人对国际上新药创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57%是由美国公司提供的,中国这方面还有差距。

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仍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中国创新的市场环境、生态环境,都还需要我们耐心培育。另外,科技体制改革中原有应用型科技机构转制后,在一些共性技术领域,我们也是缺乏相应的机构补位。

中国的创新治理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创新治理挑战。历史上的前几次工业革命在其他国家发生时,中国都没有机会去接触到前沿,所以很多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等这些技术到了中国的时候,应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们用起来没有特别大的阻力。但是不应忽视,当这些新的技术在创新前沿国家应用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时,就遇到了强大的社会阻力,比如捣毁机器运动等等,就是因为当时这些机器对就业甚至投资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到了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面前,我们和其他创新前沿国家都在头班车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就业、伦理、治理的影响,其他国家感受到了,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创新治理体系急需进一步跟上来。在中国过去的创新政策研究当中,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创新的结果都是积极有利的,我们主要关注什么样的政策能进一步推动推动创新。对于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对这些风险和不利影响进行有效的规制,考虑的还不够。另外,在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怎么把公众意见有效纳入进来,我们还需要更多探索。所以在创新治理体系中,我们在技术风险治理,不同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同价值理念的协商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分析我们的进步与差距后,大家仍然可能还有疑问,我们这些年做了这么大努力,创新领域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差距?

首先,中国的市场改革渐入深水。我们还有类似于产权不清、信用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目前不断出台的改革措施,其实都是想解决这些基本问题,中国的创新发展不可能超越其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

其次,与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还未完全到位。比如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未能完全跟上,这制约了这些机构的创新能力。

第三,多年的赶超战略也形成了一些思维惯性。前些年我们到一些南方或者是沿海地区调研,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赚得盆满钵满,我们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能投入更多搞创新,开发新产品?”这些企业说:“对我们来讲最稳当的盈利模式,就是找一个跨国公司接单,按照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

再比如,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不少,但几乎都是投入在应用开发上,基础研究领域投资很少。而国外很多大企业对基础研究非常重视,这样的研究帮助他们打开产业未来发展的窗户,让他们做好技术的战略储备,但是中国企业目前这样做的还很少。

第四,从成长到成熟也需要时间。中国有一位技术专家曾经这样写道:“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实际是一部技术引进在中国不断消化的历史。”1949年之前,中国的技术能力非常有限,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改革开放之后又从西方引进技术,真正考虑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也就是过去二三十年,所以我们整体创新系统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很多创新系统建设的过程和环节很难走捷径,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耐心积累,最终实现跨越。历史上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真正在全世界取得创新的成功。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尤其应该对中国创新的发展有更冷静客观的认识,调整好我们的心态,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创新国家的目标迈进。

我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来临之际,我们尤其需要保持以下心态:

第一,我们要有一种谦逊自信的态度。中国发展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的创新强国。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决心、中国人力资源的丰富以及中国过去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进步让我们对实现这个目标具有充分的自信心。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所有领域永远独占鳌头,所以即使我们成为全世界的创新强国,仍然还会有不如其他国家的地方,仍然需要跟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的心态可能要有所调整,进入到一种自信支撑的谦逊状态,不必追求在任何事情上都争第一。

第二,要用务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我们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就做出一些冒险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因为有一点挫折就徘徊不前而碌碌无为。尤其要看到我们在过去高速追赶的过程中还留下了一些短板,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累赘和隐患,阻碍我们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弥补这些短板,需要我们耗时费力,但却未见得会看到成就与荣耀,而我们除了用平常心去踏实工作,别无选择。这种平常心态可能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磨炼的。

第三,全球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国的创新系统开放水平还不够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开放。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并行不悖。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应该做什么?

如果我们对中国的创新能够有清醒的认识,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到底应该做什么?

首先,中国的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补短板。

麦肯锡曾经对中美科技创新实力做了分析对比,我们在有些领域,例如高铁、太阳能、家电等,确实是全世界领先的。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像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也是领先的。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有一些短板。在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里,不管是制药、半导体设计,还是特殊的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我们的差距仍是巨大的。很多用户导向的行业里,我们仍然也有很多差距。从这点来讲,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中进一步补短板,为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技术创新架桥梁。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鸿沟。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已经在全球排第一了。但如果我们看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最活跃的公司,会看到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像IBM、三星、佳能、NEC、谷歌等等,中国的BAT等却无缘上榜。仅有一家中国公司——国家电网榜上有名。国电由于希望架设全球智能电网,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了布局。但总体来说,我们学术研究的优势还没有转化成为创新的优势,需要积极思考学术研究跟企业应用之间怎么样加强联系。

最后一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制度建设谋远略。

首先是要建立新技术应用的社会预见机制。我们原来很多科技发展方向和技术路径选择基本是由科学家来决定,由市场决定。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背后的选择涉及伦理问题、涉及价值观念的问题。有些技术甚至可能涉及巨大的社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技术的选择过程中,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袖手旁观。在科技政策研究领域有一种社会预见的机制,也是目前很多国家都采用的,就是来探讨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可能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社会影响是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机制来邀请社会各界,包括公众、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等,共同参与这些选择,所以社会预见机制可能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构建一种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

第二个关键叫作同步设计。我们应该吸取前几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他国家的教训,把很多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对于社会风险的分析,和对社会影响的分析,在技术系统设计过程中就提前考虑进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这类问题尤其突出。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电气工程协会(IEEE)已经出台了几版关于人工智能的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伦理法则。中国电子技术化标准研究院也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指导下出台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参与其中,高校的老师们应该在工程设计、在各种课程当中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还有一点,就是适应性治理。当我们的很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风险怎么办?如果简单行事,一下子从政策和规制上把企业卡住,风险是没有了,但技术创新也无从谈起。最近这些年,中国出现各种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兴产业,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等。对于这些新兴产业,一方面需要鼓励创新,鼓励其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其产生的各种风险、对社会不利的影响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制。这种适应性治理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调整角色,共同来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备。

第四,全球参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很多新的领域,都给全世界的科学界、政府提出了挑战,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都在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全球治理的机制,来消除这些创新带来的各种风险。今天的中国,已经跟其他的国家一起在头班车上,中国有能力也必须参与到这些规则制定当中。落实到具体,希望学科学、学工程的学者和专家,也能参与到相关的政策讨论当中。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物联网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物联网专业对以后就业优势:就业面广。从以下课程设制中可以看出来:
物联网专业课程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 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 ,使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 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
课程5、 TCP/IP网络与协议 ,《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 《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 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 《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物联网专业课程10、M2M技术概论 , 《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课程11、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0〕1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经各地区各单位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项目推荐单位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和工作实际,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协助做好上下游企业对接,加强实施效果跟踪,推进优秀成果推广应用,深化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附件: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0年6月30日
附件:
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序号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面向高精度传感器、边缘计算、 *** 作系统核心软件、无线通信、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项目,以及物联网标准体系、物联网检测认证等创新平台项目)
1
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物联感知终端及系统应用
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单芯电池监测芯片技术开发与应用
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3
微机电与传感技术创新平台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4
IoT边缘端红外-可见光异构图像传感单元及AI处理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5
物联网用新型高精度电学量传感器系列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6
钢丝绳物联检测传感器技术应用
冷丘(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7
5G边缘计算网关与业务平台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8
ALP_iCloud-IOT平台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9
H3C 绿洲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支撑系统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10
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电子标识传感器与车路协同多模融合AI芯片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
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视觉边缘计算
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12
矿山安全监测与风险管控系统
北京北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3
支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GIS基础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4
中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信云网有限公司
15
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17
矿山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8
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系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新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新疆汇通互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
电力物联网智能化安全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1
物联网安全管理系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2
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3
基于芯端云协同的物联网整体安全体系研究和产业化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4
高安全物联网终端拟态处理器及应用示范
之江实验室
25
绿盟物联网准入网关项目
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
26
工业物联网设备安全可信接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
基于多元网络数据的物联网安全风险监测服务平台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28
数字化大坝安全智能监测平台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29
物联网使能平台自主研发与生态运营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0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1
面向物联网区块链的设备资源虚拟化与边缘计算调度技术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数字视网膜开放平台及芯片验证应用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33
基于可信认证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智能监控网络平台
讯之美物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34
物联网系统与安全检测评估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35
基于物联网的衣物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6
物联网近场空口检测认证服务创新平台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37
物联网系统抗复杂电磁环境研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38
基于物联网电子证据链的远程检测平台及应用示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39
车联网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0
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集成和云控平台研发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
基于5G技术的设备物联状态监测平台
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
42
近零功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43
无源物联网节点及芯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4
新型显示器件MURA缺陷视觉检测技术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45
面向云制造领域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46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低耦合、高扩展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西安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7
工业实时 *** 作系统NECRO
安徽国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48
一铭国产 *** 作系统
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9
自动驾驶 *** 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泛在能源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物联网集成应用项目)
50
基于北斗的车辆运输应急安全管理云平台
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
51
基于C-V2X的车联网公交云脑平台应用示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52
基于新型电子电器架构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技术开发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3
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和电池溯源管理平台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54
“一路”云停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55
基于辅助驾驶产品车联网生态应用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56
基于智能网联的移动出行平台建设项目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7
基于北斗新能源汽车绿色公务出行示范与应用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8
全程供应链管理之车联网智慧运输管理系统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59
基于车路云协同技术的“数字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0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
基于卫星遥感与物联网的公路建设全过程智慧管控平台研究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
电建大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平台项目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3
基于二维码标识的轮毂精确追溯系统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64
水电工程物联网安全监控平台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纸行业云运维系统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66
工业企业能效与环保综合管理物联网平台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7
集装箱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68
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安全与健康监控系统集成创新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69
基于德恩云智造新模式的工业物联网建设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
基于5G通信网络的工业多源异构数据管理平台
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1
基于智慧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研发及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庆锦声科技有限公司
72
自主研发智能终端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应用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3
基于AI的煤矿信息化综合监控嵌入式系统平台
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4
面向汽车研发验证与产品优化的物联网集成平台构建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75
互联网+智能水电站监控系统
甘肃博瑞电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6
面向高端铝材精深加工的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示范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77
路曼远程运维服务项目
天津路曼科技有限公司
78
中服云端智能物联网平台
西安中服软件有限公司
79
光纤预制棒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80
盾构远程在线监测云平台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81
基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刀具专业云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82
安捷综合能源智慧管理集成创新融合应用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多能互补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及示范工程应用项目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
84
鞍山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
辽宁电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85
基于边缘智能的输变电隐患与缺陷预警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6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研究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87
基于园区的综合能源管控物联网项目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
基于“云-边-端”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物联网服务平台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9
面向智慧生活的家庭、社区融合服务智能物联平台及应用示范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90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智慧医联综合服务云平台
北京维卓致远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9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分析与道路指挥调度系统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92
“生态眼"—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平台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3
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研发及应用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94
基于物联网的机场智慧运行管理平台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95
“金龙湖绿网”绩效服务分析平台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96
海绵城市智能管控分析系统及应用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7
基于物联网的北斗智慧交通监控与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8
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平台
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99
基于AI+物联网融合创新智慧集成应用
福建星网物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100
面向 AIoT 的全域交通 AI 控制系统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01
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平台运营及运维联合创新项目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2
城市异构物联网分布式云平台研发与应用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3
全面支持国家标准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平台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
智慧养老全区块监管平台
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5
基于中国移动OneNET的城市物联网平台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106
基于超大监测物联网的地铁隧道全寿命诊断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07
中信智慧水务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08
汇桔大脑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09
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一期(文化艺术长廊)智慧化项目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0
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照明大数据云平台
河南继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
晨泰科技智慧用电安全动态监管平台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系统
福州聪电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13
基于视频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示范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114
智能化办案区管理系统
哈尔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5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智慧监控与优化调度技术应用示范
河北建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11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117
智慧水利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8
生态环境泛在网络科研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
成都德鲁伊科技有限公司
119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蔬果数字农业示范区
上海赋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基于物联网的粮食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122
智慧孵化物联网应用推广示范
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23
平安智慧产销溯源平台项目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24
渔联网+智慧渔业
常德启腾水产服务有限公司
125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殖系统
南京丰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
物联网高效节水项目
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127
以文山三七为重点的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云南神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8
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协同设计、制造物联网集成创新应用项目
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9
生产制造业 (汽车制造 )智能分析管理平台
吉林省联恒易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30
基于HTML5的Web网络单片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海口丰润动漫单片机微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原标题:《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文都管联院根据把mem院校按面向不同行业把院校大致分为以下5个行业
(1)基建行业
属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铁、中建、中交、住总等企业,承担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担负着基建的重要使命,所以这也是目前MEM报考人数极其庞大的一个群体。
建议院校:清华大学MEM建设管理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EM项目管理、北京交通大学MEM、天津大学MEM、西安交大MEM、武汉大学MEM土木工程学院
(2)房地产行业
目前房地产行业有一定的瓶颈,泡沫比较大,所以如今的房地产行业都开始寻求转型,或者走向绿色建筑。这里面涉及的施工、设计、商务和造价、预算等各大工作岗位的学生都开始意识到行业的危机。所以开启了学习MEM之旅。
建议院校:清华大学MEM建设管理方向、北大软微MEM创新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EM项目管理、北京建筑大学MEM、天津大学MEM、西安交大MEM、武汉大学MEM土木工程学
(3)互联网+IT行业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有很大的影响,京东、阿里巴巴都在裁员,小一些的公司更是被逼到关门,要在市场上活下去吧!关于IT行业也是如此,不管说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乃至于底层的技术开发人员,也都开始了MEM学习,希望给自己多一些机会,多一条后路,毕竟在这个圈子,人员流动性可以说是极其大的。
建议院校:清华大学MEM信息化管理或研创新秀、北大软微MEM、北理工MEM、北航MEM、南开大学MEM、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EM、西安交大MEM大数据处理、上海交大MEM电信院
(4)工业制造领域
工业行业本身就适合考mem,更何况现在各种及其手段的推进,科技日新月异,传统制造业已经陆续开始被新型科技融入,降低传统劳动力,提升科技技能,让整个的制造业不再是基于过往,而是越来越依赖于机器,所以很多的生产线的人员都开始学习。
建议报考院校:清华大学MEM工业制造、清华大学MEM工业制造、北大工学院MEM、北航MEM、北京理工大学MEM装备管理、南开大学MEM、华中科技大学MEM、武汉大学MEM机械制造
(5)能源行业
现在全世界在注重新能源,把环境和可持续能源放在了很关键的位置,很多的新能源行业开始产生,包括一些互联网企业都开始涉足,寻求自己业务的突破口,这也是能源行业这两年这么火热的原因。
建议报考院校:清华大学MEM能源管理、北大软微MEM创新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EM项目管理、天津大学MEM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 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2、C语言程序设计 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Java程序设计 ,使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 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
课程5、 TCP/IP网络与协议 ,《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嵌入式系统技, 《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 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概论, 《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10、M2M技术概论 , 《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课程11、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26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5
下一篇 2023-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