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典型模式有哪些,第1张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金鹏信息专家就慧城市建设与PPP模式的相结合,分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PPP模式结合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在科技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金鹏信息专家认为,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具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努力,提高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运作效率,以实现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财政压力等目的。
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其中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物联网技术具体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的智能处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其核心就是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模式,其重要特征就是资源整合,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传统模式下,各部门系统均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规划进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已建设的信息系统形成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连接这些“信息孤岛”,收集整理各种基础数据,再对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比对清洗和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对政务管理、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旅游、交通、教育等领域进行商业性开发。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我国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
1)政治职能:是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怎么办:
A、完善军队建设,让其更好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
B、建立健全各种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建设
C、严厉打击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或行为
2)经济职能:是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怎么办:
主要包括:A、经济调节:a、进行基础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b、制定各种有关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市场监管:a、安监局、工商局、城管局等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
b、完善市场监管的各项制度和规章
C、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a、加强建设市场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b、完善各种对市场经济有利的保障制度
c、完善市场管理和服务体系
3)文化职能:是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怎么办:
大力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文化道德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的建设,如:
a、举行各种文化宣传活动
b、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
c、进行各种道德教育活动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怎么办:
a、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b、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2、对外职能
1)保卫职能:是防御外敌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怎么办:
a、建立边防军
b、打击侵略我国国土的行为
2)交往职能: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怎么办:
a、进一步积极参加国际活动
b、继续与各国进行友好交往
c、正确应对和谴责所有损害我国利益的言论和行为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怎么办:
a、积极配合国际反恐
b、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c、合理运用好我国在联合国的“大国一票否决权”,维护世界和平
d、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
答案我已修改过!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金鹏信息专家就慧城市建设与PPP模式的相结合,分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PPP模式结合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在科技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金鹏信息专家认为,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具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努力,提高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运作效率,以实现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财政压力等目的。
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其中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物联网技术具体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的智能处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其核心就是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模式,其重要特征就是资源整合,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传统模式下,各部门系统均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规划进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已建设的信息系统形成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连接这些“信息孤岛”,收集整理各种基础数据,再对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比对清洗和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对政务管理、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旅游、交通、教育等领域进行商业性开发。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政府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强调作为平台的政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实现政府和公民的双向互动
中文名
智慧政府
类别
计算机软件
领域
计算机
功能
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精细化
智慧政府简介
“智慧政府”不仅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还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创新20方法论,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Web 2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正由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智慧政府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必须建立“智慧政府”。
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以人为本等特征。
四大领域
一般来说,“智慧政府”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大领域。
智能办公
在智能办公方面,采用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改造成为智能办公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对公务员的办公行为有记忆功能,能够根据公务员的职责、偏好、使用频率等,对用户界面、系统功能等进行自动优化。智能办公系统有自动提醒功能,如代办件提醒、邮件提醒、会议通知提醒等,公务员不需要去查询就知道哪些事情需要处理。智能办公系统可以对代办事项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等进行排序。智能办公系统具有移动办公功能,公务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办公。智能办公系统集成了政府知识库,使公务员方便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分享他人的工作经验。
智能监管
在智能监管方面,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监管对象的自动感知、自动识别、自动跟踪。例如,在主要路口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视器,就能够自动识别在逃犯等;在服刑人员、嫌疑犯等身上植入生物芯片,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追踪。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自动报警、自动处置等。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山体形变进行监测,可以对滑坡进行预警。当探测到火情,建筑立即自动切断电源。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自动比对企业数据,发现企业偷逃税等行为。智能化的移动执法系统可以根据执法人员需求自动调取有关材料,生成罚单,方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
智能服务
在智能服务方面,能够自动感知、预测民众所需的服务,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如果某个市民想去某地,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线路,并给市民实时导航。在斑马线安装传感器,当老人、残疾人或小孩过马路时,智能交通系统就能感知,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这些人顺利通过。政府网站为民众提供场景式服务,引导民众办理有关事项。
智能决策
在智能决策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领导需要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开发用于辅助政府领导干部决策的“仪表盘”系统,把经济运行情况、社会管理情况等形象地呈现在政府领导干部面前,使他们可以像开汽车一样驾驭所赋予的本地区、本部门职责。
“智慧政府”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也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将实现作为平台的政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实现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是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均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支持。科技部专门在先进制造领域设立了"RFID"专项,投入1亿多元对19个专题、近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助,从RFID芯片、关键 技术的研发到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资助和培育。目前,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移动基站等方面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我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重要话语权。这将改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信息浪潮中双双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为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 (三)具有了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一是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同一天,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同时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以支撑物联网相关业务的落地运营。23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成立。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签订协议,合作推进WCDMA与物联网融合。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在产业化组织方面,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2009年11月和12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相继成立。二是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8月7日,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也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意味着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发展更加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标准的统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明确统一的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还没有出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及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从物联网相关企业股价的迅速飙升以及许多城市纷纷介入物联网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但在全球RFID专利中,我国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3,而且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芯片、编码、空中接口协议等领域拥有大批专利,其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我国大陆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即使在国内,国外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申请的RFID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占据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制订出RFID标准,并加速向我国输出,随着国外RFID标准在我国的推广以及逐渐被我国企业接受,我国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标准在国内应用所形成了事实标准将会阻碍我国国家RFID(射频识别)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物体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包括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等不同企业主体。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使得目前很多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厂家各自为战的状态,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专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而目前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从总量上看,目前全球互联网IPv4协议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多亿,且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不足10%,并将于两年内消耗殆尽。从结构看,全球IPv4地址分布不平衡,截止2009年底,排名第一的美国的IPv4地址为1495亿,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数的50%。排名第二的我国的IPv4地址仅为232亿,占全球的777%。从发展趋势看,2009年度我国IPv4地址申请量为美国194倍,增长势头强劲。IP地址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地址资源的不足,将使我国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开展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还局限于小范围的简单应用,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庞大的行业和大范围的应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使得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模性市场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一是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明确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制定实施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一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如RFID天线设计与制造、RFID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标签集成、读写器关键零件、RFID测试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将研发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物联网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一是在物联网基础标准领域,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核心技术和网络为依托,制定和形成我国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一是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积极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要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制度与措施,明确时间表,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基金等经济的手段,鼓励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进行IPv6改造,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二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物联网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为实施主体,发挥政府在推进物联网应用中的能动作用,以政府订购和首购的方式,在工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国内物联网产业,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要加强物联网应用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应用。

加强物联网应用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应用,需要加强物联网在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各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数据采集和挖掘,推动产业组织和运行模式创新,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业态。

加强物联网在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推动数据决策,提高政府社会治理的预判和研判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物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民生数据采集,优化配置民生服务资源,提升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

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提高对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确保物联网安全可管可控。

物联网应用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促进了各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但同时,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问题延伸、物联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尚需继续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加强物联网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29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7
下一篇 2023-06-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