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物联网开始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2011年物联网开始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第1张

2011年物联网开始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错误)

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物联网,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普遍认为,发展物联网产业是提高中国信息产业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由直属于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2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在市场应用方面,2011年从整体来看,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其中智能工业占比最大,为200%。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物联网技术发展,哪些群体优先受益?站在投资角度去看,首先受益的是物联网RFID射频技术和传感器的厂商,接着是物联网系统集成商,最后是物联网运营商。这是因为:
第一、RFID和传感器需求量最为广泛,且厂商目前最了解客户需求;
第二、物联网涉及众多技术和行业,物联网系统集成需求巨大,且系统集成商有可能掌控上游供应商;
第三、物联网的应用将从行业垂直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催生运营商巨头。从增长空间的角度看,增长最大的是物联网运营商,其次是物联网系统集成商,最小的是RFID和传感器供应商。这是因为:
第一、物联网运营商是新兴的子行业,且未来很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
第二、物联网系统集成的需求将远高于目前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需求;
第三、RFID和传感器厂商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度较低,很可能形成完全竞争的格局。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g机遇开创互联网发展新格局的表现有:

5G网络确实会给物联网带来新机遇,NB-IoT物联网拥有低时延、更多连接数、超低功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前物联网发展不畅的原因,给物联网带来的生机。

物联网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核心,其数据实时且高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实现的基础。比如,现在的智能汽车,本质上是物联网技术支撑起来的汽车而已。

含义

《5G新机遇:技术创新、商业应用与产业变革》作者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凭借其多年深耕行业的经验和广博的科技商业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详述5G新基建带来的商业机遇风口,剖析应对变局的策略。全书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5G对相关产业的影响;5G如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相互赋能;5G如何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变革。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跨界应用不断兴起。我国物联网数据规模及多样性持续扩大,行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细分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进入落地关键期。

前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到了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物联网发展呈现新特点与趋势分析

1、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设备规模、普及率和企业级应用项目的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强劲增长,达到84亿台,首次超过人口数量。全球物联网市场有望在十年内实现大规模普及,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成长至39-111万亿美元。

2、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预计2021年我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将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C端用户(个人用户)更加关注物联网设备带来的实际智能体验,B端用户(行业用户/企业用户)则更加关注物联网应用的投入产出比。

3、物联网细分领域热度出现分化,技术演进驱动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方向发展

2017年以来,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电力等领域逐渐得到规模化验证,“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细分市场开始出现分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成为四大主流细分市场。芯片、智能识别、传感器、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迭代演进,加快驱动物联网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以及小型化方向发展。

4、中国物联网重点上市企业营收达48338亿元,同比增长207%,创近五年新高

2017年,我国沪深板块52家及港股板块11家重点物联网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均创近五年新高,概念股交易趋于活跃,亏损面收窄,企业净利润总额波动增长,总体盈利情况出现好转。

5、无锡持续深化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

2017-2018年,无锡持续强化应用试点示范,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进一步细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一核两翼多元”产业格局凸显。截至2017年底,无锡物联网营业收入2437亿元,拥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2500多件,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座城市,其中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1个,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物联网参考架构”,正式掌握顶层架构标准主导权,已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全球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市场与产业协同不足,行业标准政出多门,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基础设施亟待全面升级,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物联网应用基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加快开发消费端规模化应用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互 *** 作研究;明晰安全防护思路,各有侧重分类实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310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8
下一篇 2023-06-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