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芯片断供门,华为年度旗舰Mate40能挽救颓势吗?

深陷芯片断供门,华为年度旗舰Mate40能挽救颓势吗?,第1张

核 心 要 点

在美国禁令正式生效的第38天,华为于10月22日晚准时召开了华为 Mate40系列的发布会。

产品正式发布前,有关“麒麟绝唱”的各种海报就已在社交网络流传,这为Mate40系列笼罩上了一层悲壮色彩,外界都知道华为遭遇了芯片断供禁令,虽然除了华为没人知道他们到底还有多少存货,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些存货支撑不了华为在手机市场走太远。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灵魂人物,余承东的个人形象与华为手机业务紧紧捆绑。自2011年负责终端手机业务到现在,九年时间里,余承东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高调敢说的“余大嘴”形象,也将华为手机真正带入高端市场。

今年8月,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余承东表示,如果没有美国限制,华为手机出货量去年就能赶超三星,全球遥遥领先。截至今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而如今,从今年9月中旬美国技术禁令生效之后,华为“一芯难求”,此时发布旗舰手机的行为本质上是在打一场没有后方补给的“消耗战”,余承东的意气风发和华为手机的一路高歌都恐将成为过往。

但从Mate40的发布来看,即使背水一战,余承东仍选择“正面”突围。留给市场更好奇的问题是:此次禁令背景下,发布华为Mate40系列的“正面”突围式行为能否带领华为走出寒冬?华为在寒冬中又将如何摸索出路?

10月22日晚上8点,余承东准时出现在发布会现场,虽然背负巨大压力,但镜头前的余承东和往常一样依然神采奕奕。介绍完华为在通信技术、摄像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后,余承东带来了重头戏——华为下半年的年度旗舰华为Mate40系列。

自华为2012年发布首部Mate系列手机到今天,华为Mate系列已经走过8年。回顾华为Mate系列的每一部产品,其在长续航、超级快充技术和大屏设计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行业。

今年的Mate40系列是华为的第十款Mate系列手机,如果没有禁令,凭借Mate系列已经取得的市场成绩,以及手机这一核心入口在华为“1+8+N”战略中发挥的作用,华为Mate40系列或将成为华为手机业务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介绍,华为Mate40系列包含四种机型,均采用星环式摄像头设计,内置双扬声器,均搭载华为最先进的5nm制程工艺的麒麟9000芯片。新机发布后,“华为Mate40”“华为发布会”等关键词迅速冲上热搜,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华为Mate40 Pro黑色款等机型秒空。

然而现实情况下,即使用户如此热情,华为Mate40系列恐怕也难成为华为大杀四方的一款手机。由于美国禁令的影响,此次Mate40系列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在9月份之后已无法生产,这也就意味着,Mate40系列将成为搭载高端麒麟芯片的“绝版”机—— 考虑到麒麟9000芯片的备货量,此次华为Mate40系列的出货量将很快达到“天花板 ”。

在发布会上,一贯刚硬的余承东承认了华为的艰难处境,“华为现在处在非常艰难的时刻”。此前有媒体报道,华为麒麟9000芯片的备货量仅为880万颗,而根据徐直军的说法,华为每年要消耗几亿枚手机芯片,“缺衣少粮”的处境对余承东率领近十年的手机终端业务来说是致命打击。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步入下滑态势,从2017年至2019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已出现两连降,从1472亿台一路跌到1371亿台。国内市场同样如此,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出货6660万台和8780万台,同比下降203%和103%。

市场大环境恶劣至此,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仍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今年二季度,华为在国内市场出货3970万台,占452%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达到了5580万台,占20%的市场份额,并首次超过三星,成为世界上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厂商。

对华为来说,美国此时的禁令相当于把正在爬升的飞机卸掉了发动机,它不得不暂时停下爬升的脚步看有没有机会恢复动力,但在这之前,失去了动力的“华为”还能在空中停留多长时间,没人有答案。

被拆掉发动机之前,这架飞机本有机会冲向云霄。

不管是从营收、品牌价值或是产品力角度,华为消费者业务在智能硬件生产服务商中都首屈一指,在华为整体战略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过去几年,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带领华为消费者业务在公司的营收占比越来越大。根据华为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消费者业务分别实现了2372亿元、3488亿元和4673亿元的营收,占整个华为营收的比例从393%一路增长至544%,突破一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起家的运营商业务增长陷入停滞,数据显示,该项业务2018年营收2940亿元,同比下降13%,2019年营收2967亿元,同比仅实现38%的增长。

构成华为营收的另一部分是企业业务,即通过云计算、AI、物联网、大数据、融合通信、视频等技术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这也是一项被寄予希望的重要业务,尤其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但是与消费者业务相比,TO B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长,数据显示,华为企业业务营收在2016年至2019年从549亿元增长至897亿元,但增速却从351%下降至86%。

从当前的华为业务结构能够看出, 余承东领导的消费者业务本是华为未来一段时间保持较高增速的关键,通过这一业务获得的营收将有效地反哺华为整个业务体系,对推进关键技术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 这也是消费者业务对华为的首要价值,一旦消费者业务受到影响,华为的营收将受到波及,这或将影响整个公司的研发投入。

除去现实层面的营收影响,消费者业务另一个价值则体现在华为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的战略构想,即通过运营商业务为“1+8+N”战略战略赋能,而消费者业务作为承接底层技术研发的“舞台”。

余承东多次强调华为的“1+8+N”战略,即以手机为中心,外延至平板、音响、手表、耳机、车机等8大业务,环绕着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 健康 等N个卫星。在这一战略中,手机是核心入口。在此次发布会上,余承东透露,2020年全球范围内华为的连接设备已经超过十亿,其中有7亿是华为手机。

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技术禁令使得处于上升期的手机业务濒临崩溃,失去了核心入口的生态战略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1+8+N”战略的推进难上加难。

对于个人职业生涯与华为消费者业务紧密捆绑的余承东而言,这样的结果恐怕很难接受。

2003年,华为成立手机事业部,虽然任正非在华为内部一直要求冲击高端,但直到2011年,手机终端业务始终不温不火。2011年,任正非调余承东主管手机终端业务,从果断砍掉运营贴牌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的型号到启动华为荣耀双品牌战略,余承东在内外部的压力与期待下,拯救了“频频失火”的手机终端业务。

2012年,余承东推出了他任内主持研发的第一款智能手机——Ascend P系列,起步价2999元。但同年销量仅为2900万台,和三星苹果等国际厂商动辄上亿台的销量仍有很大差距。

一时间,手机终端业务人心涣散,余承东一面面临团队内部的质疑,另一面要接受公司高管的问询。在这样的背景下,余承东提出了六点改革目标,从开启华为手机的高端之路到启动华为海思四核处理器和Balong芯片,再到启动Emotion UI的设计工作,余承东用“销售目标一年翻三倍”的口号稳住了军心,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赌了上去。

余承东当年许诺的改革目标正一步步完成,他率领的消费者业务已经成为华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如今,面对芯片断供的局面和恶劣的市场环境,消费者业务面临的冲击愈来愈强,华为不得不开始艰难寻找备选方案,以期挽救消费者业务或者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面对处处被掣肘的手机业务,华为将目光转移至 汽车 上。

今年北京国际车展,华为展示了一辆通体透明、内部闪烁着蓝光的“ 汽车 ”。通过这部透明的“ 汽车 ”,华为展示了其正在研发的直流充电模板、Hicar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激光雷达等软硬件产品。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未来的智能网联 汽车 是一个平台,只要硬件平台打造好之后,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软件快速迭代就可以不断增加功能和特性。

此外,华为仍在不断发力To B业务,如上文所述,通过云计算、AI等技术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带来的营收已经从2016年的从549亿元增长至2019年897亿元。以华为云为例,截至目前,华为云已服务于政府、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包括30多个国家级部委、互联网50强企业中的30家等。

对华为来说,这是自救的关键一步——对华为整体而言,通过业务线调整,仍存在一定的转圜空间;但对余承东来说,这或许是华为的主要营收和战略由消费者业务转向其他业务的一步——缺芯的局面一日未解决,消费者业务面临的死结便一日没解开。

面对眼下困境,华为选择断臂求生:10月14日,路透社消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在与神州数码及其他收购方就出售荣耀智能手机部分业务进行谈判,交易的价格可能高达人民币250亿元 (合37亿美元) 。

这已经不是华为出售荣耀的第一起传闻了,10月8日,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最新报告中称,华为可能出售荣耀手机业务。虽然目前消息尚未落定,但对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与高端产品线相比,定位中低端的荣耀相对没有那么耀眼,但在华为体系里,荣耀的地位也举足轻重。2018年,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业务汇报以及骨干座谈会上曾如此评价荣耀: “用低端产品来保卫我们高端产品多一些盈利,很重要。虽然低端机在商业成功上赚的钱少,但是保卫了高端机的市场……你们 (指荣耀) 就是‘喜马拉雅山’北坡团队。”

可以想见,华为如若真的出售荣耀,也实为无奈之举,这是解决其无芯可用的唯一路径,而余承东将会成为那个心情最为复杂的人。

2012年,雷军喊出的“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还没过去多久,余承东便看到了线上市场的机遇。但华为常年耕耘线下市场,加上当年华为高端手机卖得并不好,余承东计划荣耀品牌独立的想法在内部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2013年,余承东在伦敦发布华为P6,主打高端市场,销量一举突破400万台。此款机型的成功给了他进一步改革的底气。余顶住内部和市场压力,宣布荣耀独立,正式开启华为双品牌战略。次年华为卖出了7500万部手机,首次超过小米的6112万部,而荣耀贡献了其中的2000万部。2020年,在智能手机市场大盘下滑和疫情冲击下,荣耀以111%的出货量占比超越小米、苹果等厂商,成为中国市场第四。

荣耀一旦真正从华为体系拆分,或许此后零部件的采购将不再受美国的禁令限制,但也有隐忧,如任正非此前所说: “高端机将新技术研究的成本摊完,低端机使用这些成熟技术不用再分摊成本,这样形成一个低成本的价格体系,而且也就一、两款机。低端机的成功,定位为商业成功。”

也就是说,一旦独立,荣耀或将缺乏技术研发、供应链、软件服务等底层支撑。因此,独立后能否延续当前发展逻辑,维持好的发展势头,充满未知数。

前途未卜的荣耀也是余承东职业生涯的投射。发布会讲到最后,余承东眼泛泪光,“没有大家的支持,华为无法实现如此卓越的进步”。随后,发布会现场播放了全球品牌宣传曲《Dream it possible》,歌词唱道:

华为,尤其华为手机业务的前路,仍需要时间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此刻, 余承东和他的消费者业务,要把d夹里最后一颗子d打光。

可以,在国内就有这样的公司和产品提供手机控制灯的开关。

例如:英泰力电子的e·可产品。它就是只需要在安卓手机或者iPhone、iPad、iPod Touch上安装一个e·可(eKontrol)应用,在灯的旁边安装一个接收无线信号的执行器。即可实现手机开关电灯。设置可以远程。例如:您在办公室开关您家里面的电灯。

——————————————
在外轻触手机,家里自动开灯;人在旅途,通过手机控制自动浇花养鱼;新装修的房屋无需凿墙布线,便可将电灯开关控制面板随意安装……成都英泰力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泰力公司)的无线无源技术创新产品“e可”,正在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将智能家居中的安防、远程、智能及节能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变为现实。
英泰力公司首席执行官何江华作为公司灵魂人物,带领团队在无线无源智能建筑改造领域不断开拓进取,今年营收有望相比去年翻了数倍。继公司于2011年获得千万元的风投后,目前国内多家投资公司正与英泰力进行新的参股融资洽谈。
这一切神奇的效果,源于“e可”系统设备,由三样东西组成———智能控制器、开关面板、回路执行器,三者之间通过感应器无线连接。“国际上无线无源技术,智能控制器和回路执行器需要有线连接,而且不支持手机等远程3G控制,公司今年在这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无线,实现了不影响正常营业的技术突破。”
在英泰力产品发布培训会上,记者详细咨询了来自英泰力电子的首席培训师陈昕,据他介绍: “无源无线技术对于建筑节能减排的最大益处是,在建设过程中节省了电线、缩短了时间,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降低了大量能耗、节省了运营成本。”开关面板不用布线,也不用安装电池,只要手轻轻一按,这个机械动作所产生的机械能就能在瞬间转换为电能,从而支持开关正常使用,这即为“无源”。
“它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微能量转换技术,在建筑开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大幅降低建筑能耗。”



时间追溯回2020年6月14日晚上17时33分左右,在顺德北滘君兰国际高尔夫生活村A60号别墅中,因为新冠疫情影响,本来都在国外的儿子何剑锋、儿媳卢德燕以及小孙子都回到了国内。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正在享受难得一聚的家庭之乐。

突然紧家中便闯进了5名陌生男子,其中一人还声称自己绑着炸药。随后表明了来意,目标就是直接控制何享健,向其索要大量钱财。

然而在犯罪嫌疑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何享健身上时,何享健的儿子何剑峰临危不乱,立即跳入别墅旁的河中,一路游泳到对岸,并成功报警。

接到报警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三级警力紧急出动,迅速将何家别墅团团包围,经过12小时漫长的谈判,第二天早上5点制服了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了79岁的何享健。一生经历过诸多大风大浪的何老爷子,好在最终虚惊一场,何家全部被安全解救,毫发无伤。

根据事后警方通报中,说明了整件事的起因:主犯李某龙,湛江人,无业且嗜赌,后面心生邪念,想通过绑架顺德最有钱的人赚笔“大钱”。于是,他纠集了朋友陈某斯和3位同乡,约定好拿到巨款之后的分配方案。还通过了数月的精心策划,并决定于6月14日付诸行动。


这五名犯罪嫌疑人知道何享健有钱,但不知道何享健究竟多有钱。

2020年,何享健家族以16527亿元的身家雄踞新财富500富人榜第6位,而近7年来,何享健都是中国最富十人中唯一的传统制造业者。也曾被董明珠视为“最大的敌人”。

凝其一生心血的美的集团,目前市值超4000亿元,过去1年就增长了1000亿元。2019年美的营收超2700亿元,净利润253亿元,是2015年净利润的近2倍。无论是业绩还是市值,美的都向资本市场展现了制造业巨头的强劲增长力。何享健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持有3107%的美的集团股份。

作为与格力比肩的白电巨头,美的集团仍牢牢掌握在以何享健为实控人的美的控股手中。何享健是美的集团和何氏家族的灵魂人物。而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儿媳卢德燕,两女何倩兴、何倩娥则是这个家族的左膀右臂。

在早年完成简单并购后,轻车熟路的何享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大施拳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何享健家族成员一共控制着8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6家,有1家新三板公司,港股1家,还有德国1家,还曾参股10余家金融机构。

此外,万东医疗(600055SH)在今年2月披露将被美的集团收购,目前已经出具权益变动报告书,意味着也已经被何享健家族收入囊中。

一个以何享健为核心,涵盖制造、 汽车 、医疗、地产、文化、环保、影视、金融和新能源等的资本版图已蔚然呈现,并在不断的发展扩张中……

一位美的集团员工曾透露,何享健除了美的集团的年会晚宴,平时极少出现在公司。美的集团员工曾对媒体这样描述晚宴上的何享健:“老板很随和、很安静、爱微笑,就像一个邻家老先生一样。”不过即便如此,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作为美的集团灵魂人物的角色。

1968年5月,何享健集资5000元,在老家顺德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次年注册了“美的”商标。1992年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

美的电器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市值18亿元。收入从1993年的487亿增长到1996年的25亿,发展可谓飞速。

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层经理人股权收购,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在刚上市的几年,美的电器仍然专注于做实业,2007年美的资本化路线初现端倪,引入了知名投行高盛作为二股东。

何享健在2012年8月26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现任美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荣誉主席。交棒职业经理人方洪波。美的也开始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方洪波上任后,以“壮士断腕”般的姿态,推行了“暴风骤雨”的改革。其第一件大事就是完成了美的集团换股吸收合并美的电器整体上市,让美的成为了A股家电龙头。2016年~2017年,美的迎来高光时刻,市值多次冲到深市第一的位置。

不过,无论“交班”与否,何享健从未停下扩张的脚步。美的集团于2017年开启了并购扩张之路。美的集团公告显示,2017年1月6日美的集团以292亿元收购了德国上市的工业机器人库卡公司(KU2DF),其中何享健以9455%间接控股。

恒大、宝能等地产、保险业巨头痴迷跨界造车,美的也没有放弃凑这个“热闹”。2020年,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74亿元价格收购了 汽车 行业的合康新能(300048SZ)。何享健持股2373% ,成为了实控人。美的集团对外表示,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 汽车 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将会增加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

今年2月,美的集团公告将收购万东医疗2909%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当然,美的扩张的脚步还在继续。美的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半导体和智能设备公司乐鑫 科技 (688018SH)113%的股份,美的集团持有机器人制造公司埃夫特-U(688165SH)91%股份;美的智能 科技 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持有产业物联网公司有方 科技 (688159SH)218%股份。

然而,美的投资主导的多元化发展策略也备受考验。292亿元收购的库卡机器人,目前市值仅为166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2886亿元,汇率773)。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野马 财经 表示,美的多元化步子迈得太大,都是非相关多元化,连一些小公司也收购,像菱王电梯这样的三线品牌,这个和美的地产业务还有一定的协同。但收购过来大量非相关业务,没有专业人士打理,还占用主业的发展资源,这样的多元化很危险。 历史 上像小天鹅、澳柯玛、春兰等企业,都是由于多元化扩张拖垮主业。

家族二代中游泳救父的美的“太子”——何剑峰选择不接班。但是,大家要知道其家族财富主要来自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广为人知的美的集团。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何享健之子何剑锋所掌控的盈峰系。所以看似何剑锋是另创一番事业,但其发展依旧和美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何剑锋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7岁就开始自立门户,最初干起了父亲的老本行。

1994年,何剑锋在顺德成立公司,为美的贴牌生产电饭煲、电磁炉等起家。2002年,成立了盈峰控股,业务涵盖风扇、电暖器、电饭煲等。

然而,何剑峰很快意识到他的长项不在于做实业。何剑锋在2004年套现了将近七千万,就是通过将自己旗下两家公司卖给美的电器所赚取的。

2006年,美的集团和中山市佳域投资有限公司将ST上风(000967SZ)部分股权转让给了何剑峰,一分钱没赚,让何剑峰成了上市公司控制人。终归,何剑锋还是沾了美的的光。

据悉,何剑锋早已开始酝酿自己在投资领域的收购计划。2008年,何剑锋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将公司名字改为“广东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告了广东盈峰从实业公司向投资公司的彻底转型。

2016年3月,上风高科更名为盈峰环境。何剑峰开始有了第一家上市平台——盈峰环境。

何剑峰在2018年3月,斥资18亿入主影视公司华录百纳(300291SZ),个人持股445%,通过盈峰控股和关联公司合计持有1755%股份,何剑峰总计持股341%,为最终受益人。

其中何剑锋控股的盈峰环境、华录百纳,主要高管都来自美的旧部,比如方刚、陈建武、张静萍、邝广雄,且方刚曾同时担任盈峰环境、华录百纳的董事长,邝广雄也曾同时担任两家公司董事。

盈峰环境在2020年5月出示公告,拟推动旗下风机产业上市。估计何剑峰很快迎来第3家上市公司。

之后,在何剑锋的带领下,盈峰控股一路高歌。盈峰控股旗下的盈峰资本布局了AI、机器人赛道。盈峰资本分别投资商汤 科技 4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684亿元)、酷哇机器人135亿元,还投资了云知声、云鲸智能等AI领域的独角兽。

伴随着科创板的开闸,旷视等AI企业上市潮来袭,何享健家族的“上市公司俱乐部”也将迎来更多的玩家。

与此同时,何氏父子联合行动,悄然控制了众多金融机构,并大有收获。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目前盈峰资本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旗下基金共43只。

2015年7月,何剑锋卷入了“做空”传闻,二级市场私募布局曝光。在这场“做空中国”风波中,沪深交易所34个账户被限制交易。盈峰资本4只量化对冲基金账户名列其中。

易方达基金的并列第一大股东是盈峰控股,持股占2265%;同时也是广东省民营企业联合投资平台——粤民投发起人之一。根据天眼查显示,盈峰控股旗下拥有4只基金,全都属于商业服务行业,其对外投资基金就高达19只。

另外,有着顺德“金库”之称的顺德农商行也被何剑锋携手美的入股了。目前该银行正在准备IPO,《招股书》显示,第二和第五大股东为美的集团、美的财务公司,何剑锋个人持股002%,三者合计持股971%,大大超过了诚顺资产和广东万和集团在内的股东。

除了上述金融机构之外,据《第一 财经 日报》于2015年8月刊发《美的少东家卷入做空疑云》一文, 当时何享健父子还参股了金鹰基金、江苏银行、湖北银行、江西樟树顺银村镇银行、丰城顺银村镇银行、浙江上虞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开源证券。

像何氏父子这样“一代做实业、二代搞金融”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合生创展的朱孟依和女儿朱桔榕。

经业内人士分析,“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宏观环境等不一样了,实业没有以前那么好干,转向金融等新经济领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中国财富市场才刚刚开始,公众的钱会更多地流到权益类资产中,投资行业会是一个爆发行业。

何氏家族的女性在美的的角色变化始于1997年,那年何享健为了更好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劝退了一批创业元老们,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当时的仓库管理员梁凤钗。

何享健儿媳卢德燕在2020胡润女企业家榜中,以295亿身家位列榜单第21位。

卢德燕也非常低调,外界只知道她是1967年生人,是香港永久居民,拥有境外永久居留权。其他很少暴露在公众信息中。

其中,卢德燕与公公何享健共同执掌美的集团大股东美的控股。据悉,美的集团控股股东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549%,美的控股由何享健实际控制,持股9455%。美的控股剩余的545%股份,则是由何剑锋的妻子卢德燕持有,市值10428亿元。

除了儿媳,两个女儿在家族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何享健大女儿叫何倩嫦,小女儿叫何倩兴,都是商界人士。

不久前,有一家名叫“会通新材”合肥企业递交了科创板上市材料,引起不少关注。这家公司就是何倩嫦控制的企业,只是由一位叫李健益的女士任董事长,何倩嫦直接持有会通新材3401%的股权。而李健益曾是美的集团旗下企业的总监。其妹妹何倩兴,也是合肥市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

同时,何倩嫦还是合肥一家百年模塑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上述企业主要生产模具、塑胶制品,属于美的集团的上游产业。

工商资料显示,何倩嫦、何倩兴均为佛山市顺德区盈海投资有限公司(均持股455%)。

儿媳妇卢德燕,除了持有美的控股股份外,她还是美的置业的掌门人。美的置业在香港上市,年销售额上千亿,持有20多个商业中心,以及几千万平方米的储备土地。现如今就由她掌管着家族的地产业务——她是港股公司美的置业(03990HK)和新三板公司美的物业的实际控制人。

2004年,美的置业正式成立,并在广东省佛山开发了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君兰国际高尔夫社区,也就是这次劫持事件的事发地。2008年末,地产迎来一波大行情,但当时美的正在经历主业危机,地产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其实,早在1995年美的置业就成立了,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2013年,何享健将美的置业全部股权转至卢德燕名下,之后地产业务独立发展,美的置业逐渐有了起色。并于2018年10月在港交所登陆。

2019年,美的置业销售金额达到10123亿元。2020年销售了12616亿元。

何享健的两个女儿何倩嫦与其妹妹何倩兴也对家族企业贡献良多。

天眼查显示,大女儿何倩嫦控制着10家公司,其中7家为新材料公司。主要生产模具、塑胶制品,属于美的集团的上游产业。据美的集团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团从何倩嫦控制的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商品金额分别为:333亿元、116亿元、519亿元。

2020年11月,何倩嫦的会通股份(688219SH)也在科创板上市,她持股3061%,按市值计算,身家约48亿元。

小妹何倩兴则在美的控股等7家企业担任高管。据《时代周报》报道,何倩兴从事过电子器件行业,经营过广东新的 科技 集团等。何享健后来将香港方面的一些业务交由她打理。

此外,何倩嫦、何倩兴均为盈峰控股旗下的盈海投资公司股东,各持股455%。

其中何家还出过一位“最牛游资”女婿。也颇为传奇,在2007年前,曾炒卖复旦复华、法尔胜、莲花味精、汉商集团等多家股票,获利非常丰厚,因此被称为“最牛游资”,颇有声名。2010年《财商》杂志A股财富1000富豪榜还榜上有名。

不得不承认何家的子、女、媳,各个是人才,但是美的经营主要依靠的还是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团队,美的集团2020半年报数据显示,担任董事长、总裁的方洪波 ,2020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963万元;副总裁殷必彤、顾炎民、朱凤涛,分别为765 万元、348万元、494万元。或许“分享”或许才是“美的系”最重要的独家秘诀。

“美的在接班问题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管好自己的权力,用好能用的人”。何氏家族掌握好了股权、控制权,用好了方洪波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而现在美的多元化扩张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第二个、第三个方洪波。”知名 财经 大V、德林社创始人李德林表示。

在空调一波接一波的价格战中,美的活下来的战略,一手锚定支柱产品空调,开展精技术、上产量、扩规模、降价格、占市场的连锁动作,一手开发多元化产品线,生产电饭煲、饮水机、微波炉等小家电产品,增加现金流,随时可以为空调战场补充d药。在增量市场,美的以低价走量的规模战术,从野蛮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了白电龙头的行业地位。

在全球 科技 快速迭代的浪潮下,美的集团的定位升级为“全球化经营的 科技 公司”。2016年起,美的连续收购东芝白电业务和德国库卡集团95%股权,产业版图延伸至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业务,构建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数字化业务四大业务板块。截至2019年底,美的集团员工超15万人,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缴纳所得税4652亿元,成为响当当的全品类白电龙头。

美的集团的未来成长仍不可估量。以方洪波为核心的美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包括顾炎民、王建国等副总裁,多是在美的集团工作20年、从事业部业务线上提拔起来、与美的一起成长的悍将。

可以看出,美的集团可能是整个A股中最善于运用职业经理人的上市公司,而家族成员通过投资和协同,逐渐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美的系”,横跨制造、 汽车 、医疗、地产、环保、影视、金融等行业,并仍在不断扩张……美的集团完成两代掌舵人顺利交接,不仅推动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向前一步,这种模式也给A股市场上,也给诸多面临传承问题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带来了思考,用实际发展展示了家族财富的传承不一定要靠二代接班来实现的。

发现 “分享”“评论” “赞” 了吗,戳我看看吧

本教程 *** 作环境:windows7系统、Dell G3电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的应用:

1、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2、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 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
3、公共安全。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扩展资料:


物联网和互联网区别是什么
物联网的意思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 (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更多计算机相关知识,请访问常见问题栏目!

前段时间,马云的无人商店在各大社交朋友圈刷屏,人们在新奇物联网走入生活的同时,开始真正认识物联网所带来的奇妙体验。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智慧家居、智能停车、智慧楼盘等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慢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际上也会将物联网称为传感网,这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产业浪潮,专家也定义物联网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是确立未来信息社会竞争有事的关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物联网就是通过一个小型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初级加工,然后传输到大的数据中心中进行深加工,这样的过程,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物联网的优势,让大数据处理更加的快捷,方便。
和远智能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安全系统。通过三层结构------数据采集层、通讯管理层、中心监控层将探测器获取的数据分析处理,传输到云平台,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实时监控这些数据,即使无人现场监控,也能保证线路的故障及时发现。
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为人们的用电安全保驾护航。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认可“智慧用电”所带来的便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智慧用电”变得更加“智慧”。

物联网指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能够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能够通过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主要作用是给于不同的物件一个身份z,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再连接起来。”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可以通过先进的识别技术,把所有物体的状况转化为各种参数,再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个关联万物的网络。目前物联网已经在某些领域,初步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在不远的未来,随着感知、识别技术的发展,它还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物联网的作用就是给于不同的物件一个身份z,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再连接起来。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36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0
下一篇 2023-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