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众多科技巨头为何会集聚这个中部省份?

瞭望 | 众多科技巨头为何会集聚这个中部省份?,第1张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引育结合,聚合创新人才江西聚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推动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应用牵引、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产学研合作等为突破口,通过拓宽创新路径加快产业升级

这片红土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全 社会 的创新活力被激发,更多双创源泉充分涌流,更多双创项目脱颖而出

创新资源并不占优,为什么综合 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能连年进位,成全国唯一连续6年位次前移省份?

地处中部内陆,为什么能在VR、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经济中异军突起?

基础相对薄弱,为什么能涌现出一批“研究院公司”等新型创新创业主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只有坚持创新抢抓“新”机实现跨越赶超。

创新资源禀赋不足的江西,近年来通过不断聚合创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拓宽创新路径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发展活力,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路。

江西江铃 汽车 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2月6日摄) 彭昭之摄/本刊

聚合创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

这是一组让人欣喜的数据:2019年江西省综合 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再前进一位,成全国唯一连续6年位次前移省份;10项重大 科技 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上年增加6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64%、12%……

连续进位的背后,是创新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的江西矢志创新的不懈努力。

江西牢牢抓住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持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聚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在南昌小蓝经开区,一个研究院厚积薄发、带动数亿元投资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16年坚守,研发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 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以研究院为依托,总投资5亿元的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项目今年9月在小蓝经开区开工建设,将全面提升江西省在食品领域的科研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江西省食品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自2015年以来,江西连续6年大幅增加省级 科技 专项资金,2019年全省 科技 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比2014年提高近1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38431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个百分点,列全国第二,中部第一位。

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团队矢志19年研发的硅基蓝光LED(发光二极管)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立足这一世界级技术,如今南昌已形成原材料、芯片、封装、应用的LED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正式在江西赣州挂牌,填补了江西省中科院直属机构的空白。

面对 科技 、人才资源禀赋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动对接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等一大批“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江西。

据统计,仅2016年至2019年间,江西省与中科院在本省实施的产业化合作项目就达345项,实现销售收入近240亿元,实现 社会 效益达333亿元。江西省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使江西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实力雄厚的高端创新基地集聚区。

平台的作用有多大?在江西鹰潭,当地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共建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标准检测服务。

“曾经为一款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光去北京检测就花了4个月,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成立后,在本地10天就能搞定。”江西百盈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凤明说,研发提速后,公司窄带物联网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每月销量超过3万套,同比增长50%。

引进一家研究院,200多家企业客户“共享”。走进南昌小蓝经开区,这里的企业有个“共享实验室”。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熊运浪说:“园区内半导体企业但凡有研发需求,都可‘借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的微纳加工平台,包括研发设备和工程师,有效地破解了中小企业缺资金购买设备、研发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

引育结合,聚合创新“第一资源”——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江西扎实推进“双千计划”“青年井冈学者”等重大人才工程,仅在2020年就前后两次面向国内外发布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近万名。2019年度省 科技 奖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6271%,35岁以下的占2417%,平均年龄43岁。

投入12亿元推动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大学、科研院所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对接企业研发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科学家+企业家”合作模式,正给萍乡市湘东区带来过去求之而不得的人才要素。

不到一年时间,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光人率领的团队与当地一家企业共同研发的多项成果进入中试评估阶段,其中“蜂窝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中试评估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15。

“整合企业需求、专家研究成果,搭建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的桥梁,着力破解技术、人才引进难题。”萍乡市湘东区委书记杨博说。目前,湘东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 科技 型中小微企业24家,实施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2项,实施省市 科技 研发专项23项。

一手着眼于“引”,一手着眼于“育”。面向VR产业,江西已有10所院校设置了VR专业方向,超过30所院校设置了VR周边学科;针对区块链产业,江西开设了全国第一所区块链学院;面向大数据产业,江西与阿里巴巴共建江西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江西积极立足产业实际,强化本地基础人才培养,成为继山东、甘肃之后全国第三个、中部唯一一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培育人才就是培育产业。由海外高层次人才王瑀归国创办的孚能 科技 (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落地到上市的跨越,成为江西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依托孚能 科技 ,赣州正在建设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城,已引进5家整车企业,配套企业上百家。

2018 年10月15日,市民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与智能机器人“小π”进行互动交流 万象摄/本刊

在江西鹰潭举行的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上,一名小观众和机器人“握手”(2019年7月18日摄) 周密摄/本刊

拓宽创新路径增强发展动力

一年前,HTC把全球教育事业部设在南昌,如今其发布的“VR+教育”系列产品已被全球600余所学校采纳使用。

目前,江西省已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高通等VR相关企业350多家,产值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发展到2019年的120亿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00亿元。

不少人纳闷:这些 科技 巨头为何集聚江西?

答案是创新路径!

在聚合创新资源的同时,江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应用牵引、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产学研合作等为突破口,通过拓宽创新路径加快产业升级。

以应用牵引为突破口“引凤来栖”——

江西省近年来物联网、VR、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亮点频出,动能转换持续加速,关键在于在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之外,找到一条利用内陆比较优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径:着眼于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广阔应用空间,让企业形成生产链。

“VR是一门新技术,只有不断应用才能加快迭代升级。”HTC全球教育事业部负责人吕云介绍,江西省和南昌市为VR教育开放了大量应用场景。目前,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的4所小学里,都能看到学生使用5G云VR智慧教室,开展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普及。“我们许多‘VR+教育’产品是在南昌不断成熟、走向世界。”

在鹰潭,当地以打造智慧新城为载体,出台20多项政策,持续推动智慧水表、智慧净水器等物联网新产品全域一体化应用,试点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目前已有多个百万量级物联网应用走向全国市场。当地已有物联网企业近260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元。

全省首家“5G+数字工厂”一期全面建成;浪潮、京东、科大讯飞、泰豪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今年以来,赣西小城新余将疫情冲击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动力,实现逆势开局,走出了一条数字产业发展新路。

“推动城市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新余市市长犹王莹介绍,当地正在深入推进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建设,打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数字新城”体系,开发上线更多的城市级应用场景。

今年1 5月,江西VR、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类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5728%。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表示,强化应用牵引,全面开放应用市场,支持入赣企业打造标杆项目和爆款产品,不断培育市场,壮大市场主体。

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为突破口“打通梗阻”——

抱团攻关,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百余项,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累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去年,国务院第七督查组在走访企业时发现,江西上百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股份制研发公司——“ 科技 协同创新体”,正为江西创新驱动发展装上新引擎。

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西制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设立了42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已攻克上百项行业关键技术。

江西鑫凯顺 科技 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整合产业链上铜加工装备、铜棒排生产、工模具设计等三家生产企业的研发资源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科技 协同创新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一起开展技术攻关,对原有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公司董事长包健说:“通过协同创新,母公司主业实现了从传统铜加工设备制造转型为物联网铜加工服务,公司智能化改造后,所有股东公司现在吨材生产成本下降了两三百元。”

10月10日,赣湘产业园电子元件PCB项目研讨会暨宇柏林产业园奠基仪式在萍乡市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举行。宇柏林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高精密多层线路板规模化生产,有效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的联动发展,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上栗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丰达兴、联锦成、伍子醉等一批 科技 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有力地助推全县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和花炮企业退出双重挑战,上半年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考核结果首次迈入全省前三十,连续三年稳居全市县区工业园之首,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

上栗县委书记肖妮娜说,紧盯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县里引导园区重点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开展项目研发,破解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裂变升级。

“比起过去单打独斗搞科研,集中优势协同攻关,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企业在产业链上技术相互关联,成果共享,应用各取所需,大幅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江西省 科技 厅重大专项处相关负责人说。

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江西近年来着眼破解高校科研滞后市场需求难题,创新政策供给,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全省高校400多项重大 科技 成果就地转化,为全省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等重点产业注入新动能。

今年2月11日,一款由华东交通大学汤文亮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营运人员车辆疫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快速上线。系统通过红外热成像自动监测、大数据等新技术智能监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应急应变能力?汤文亮说,这种市场敏感性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早在3年前,学校就与企业组建智慧交通联合研究院,通过与企业合作感知市场,市场要什么研究什么。近3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累计完成企业横向课题共计100余项。

“江西着力推动 科技 人员走出高校、走出实验室。”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说,江西近年持续开展“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专项行动,在全省高校选派1000名博士或教授,深入1000家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等服务。

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陶瓷3D打印体验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用3D打印技术制作陶瓷花瓶(2018年7月26日摄) 万象摄/本刊

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发展活力

不久前,2020中国·江西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落下帷幕。自8月启动以来,大赛得到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广泛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2个创新创业项目踊跃报名,其中具有海外背景的占比超过55%。

经过海选初审、远程视频选拔赛、重点项目考察、半决赛等赛程的层层筛选,最终20个优质项目晋级总决赛。获奖项目落地南昌后,最高可获得20万元现金奖励及600万元的项目资助。

江西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让更多双创源泉充分涌流,让更多双创项目脱颖而出,持续助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江西着力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科技 担保、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首台(套)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多管齐下,强化企业创新激励。

客户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每天12万把化妆刷发往世界各地……即便受疫情影响,江西魅丝蔻化妆用品公司今年1 8月的销售额仍实现40%的逆势增长。公司董事长江期胜说:“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保鲜。”

平均每两天出1款新品,每个月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5项……江期胜说,疫情之下企业订单不降反升,这是企业以线上驱动线下、坚持长期创新的结果。

江西江南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印刷线路板专用材料,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上游企业之一。在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助下,该企业在复工之初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贷款1500万元。“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的贷款让公司产能恢复很快,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徐一特说。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为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江西着力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积极稳妥推动科研院所的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鼓励应用型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试点产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有4项自主立项产业化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估值千亿元。

创新资源并不突出的上饶,凭什么吸引高端研发平台落户?答案是体制创新。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龙小燕说,之所以选择上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地通过创新,解决了研究院的身份,方便研究院与相关高校、医院进行科研合作,进行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

江西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土壤、阳光和雨露,让全 社会 创新创业的激情迸发。

走进广信区大业东方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的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声隆隆,工人们正紧张地赶制一批光学玻璃镜片订单产品。

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玻璃制品、玻璃材料、光学元件、镜头、光学仪器以及光学设备的线下及线上销售企业。“孵化基地设施齐全,服务到位,企业要进来,相当于拎包入驻,非常适合我们这类初创型公司。还能享受房租、水电等补贴,既减轻了负担,更增加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公司负责人周小飞介绍,公司前几年一直租用民房进行生产,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急需扩大产能。2019年公司入驻孵化基地,在基地租了一栋四层厂房,招了40多名员工,当年就实现产值500多万元,企业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这个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像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还有40余家,产业类型涉及服装鞋帽、化妆日用品、光学、家具床垫、电商服务、电商平台等,一批新时代的创客们在孵化基地实现了创业梦。

目前江西全省共培育39个省级、7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入驻小微企业5959户。今年1月至8月,江西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0万个,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分别同比增长425%和332%。

“创”领江西,“赣”出精彩。

江西,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放眼未来,开放的江西拥抱创新创业者,活力的江西成就创新创业者!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延伸,把互联的终端由人拓展到了物,因此物联网的产值要比互联网大的多。是下一个的亿万级产业。

至于说大多少倍,目前只有预测的数据。来自美国的一家知名研究机构预测的是30倍。但这只是预测数据。只能说明人们对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期望值。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高端引领是做好人才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一、高端人才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引领作用
在庞大的人才群体中,高端人才是其中高层次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先进的生产力要素。历史证明,高端人才不仅能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而且还能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譬如,建国后钱学森的归来,带来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和航天地位的大提高;李四光凭借他的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理论,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有了根本着落……。这些都表明,高端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新世纪以来,高端人才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上。
首先,高端人才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引领要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高端人才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施正荣于2000年回国在无锡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在施正荣的带领下,中国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光伏电池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中国的光伏行业已成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行业。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彭小峰。彭小峰原来在苏州经营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2005年7月来到江西新余转行创立了生产太阳能多晶硅片和硅料的江西赛维LDK公司,短短几年时间企业就达到了上百亿规模。2007年,赛维LDK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江西省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其次,高端人才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骨干性力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高端人才在这一领域起着创造性的推动作用。北京大学教授梁子才于2007年到昆山创立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明创造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并进入中试和工艺优化阶段,率先启动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按照GMP标准设计和运行的小核酸大规模固相合成设施建设,并开始了稳定的生产运行。在梁子才的感召下,一批院士和专家纷纷将研究成果带到昆山从事转化医学研究,一批商业化小核酸公司也来昆山研究开发和转化生产。无锡市首批“530”计划领军人才郑卫国于2006年创办了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生物检测试剂、生物芯片、个体识别基因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经过一年多的刻苦攻关,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个DNA检测试剂盒,找到了揭示生命本源的“金钥匙”,并通过了国家鉴定,进入产业化生产。
再次,高端人才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战略竞争能力,其领军者毫无例外地都是高端人才。物联网被全世界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我国“十二五”规划正式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刘海涛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2008年他来到无锡,先后创立了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资产超过20亿元的感知物联集团。目前,集团旗下已拥有9家分公司,员工达3000多人,营业收入接近15亿元。在刘海涛的带领下,无锡形成了包括250多家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中国也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主导国之一,物联网研究水平不仅达到世界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另一个代表人物洪耀良是中国环保新材料——膜产业的领军人才。2008年他从美国回到老家江苏吴江,创建了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年时间创造出10亿元的产值,两年时间完成了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膜技术的产业化,一举打破日本垄断,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创造了膜行业品种最全、性价比最高两项“世界第一”。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急需高端人才引领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人才强国,大力培养造就高端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瓶颈”。新时期,我国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巨大压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成长为现代大企业。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端人才是当务之急。
培养造就大批高端人才,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和人才发展全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要及早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结构,培养造就大批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要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精通国际化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技艺精湛、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吸引国家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回国或来华创新创业。
建设人才特区是培养造就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有效途径。所谓人才特区,就是通过特别的政策、特殊的环境,使特定的人才对象去实现特定的目标。这个特定的人才对象就是高端人才,这个特定的目标就是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坚持引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区在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时,要看能否起到推动特区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调整的作用,坚持高端人才落地生根开花,引领新的产业形成和发展。二是要坚持引领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引进和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尤其是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的创业科学家和产业科学家,建设硅谷型的特区,实现知识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超越发展。要实施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手段,对进区高端人才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指导,甚至给予一些替代性(保姆式)的服务。三是要坚持引领可持续发展。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不仅要着眼于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而且要考虑引领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进和培养能够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那些产业链的社会关联度大、能起到惠民泽生效果的创新创业高端人才。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基础调节作用,保障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努力为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坚决破除束缚高端人才培养开发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高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率先突破。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政府必须注重自身职能转变,遵循高端人才成长规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强化宏观调控功能,充分激发高端人才和企业两者的活力。确立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吸引高端人才、开发高端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人才价值和充分实现高端人才价值。确立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高端人才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保障高端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作者系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丁和平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物联网是通过光学识别、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发展物联网现在已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它不但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级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个产业被列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今后加快推进。其中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近一年里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四川、浙江、福建等地陆续出台省市物联网发展规划,为本地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据专家介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相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在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三万亿的总产值。为协助物联网企业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物联传媒集团联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造最高级别的物联网国际盛会。
二、展会介绍:
2011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最新移动支付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高级别国际盛会。
展会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物联网行业(RFID、传感器、智能识别、无线通讯)企业提供了一个涉及物联网整个行业链的厂家、供应商、经销商、应用集成商聚合、展示、交流与洽谈合作的完善平台。同时,展会也通过广泛而有影响力的宣传,邀请了大量的物联网各大应用行业的终端客户、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集成商新临现场,实现供需双方的近距离相互了解和商务合作。

这个专业还是很不错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的吧。

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有个别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但是目前来看应用的不是特别广泛。就前景来看,物联网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将来应用的面扩大之后,必然需要专门的人才。根据统计预测,未来5年内物联网人才需求市场将会逐年增大,仅智能交通领域,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可能达到20万人,将有50万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人才缺口物联网方面的人才需求在大量增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物联网行业在中国发展四大趋势:
1、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一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
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二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其标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3、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三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
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物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4、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四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中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国人具有逻辑理性和艺术灵活性兼具的个性行为特质,物联网领域在中国一定可以产生领先于世界的新的商业模式。

易数链报道

来源|产业大视野

产业,是招商引资的核心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强化各省产业布局认知,我们对全国31改革省市区的 优势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重点进行了整理,是招商引资及了解各地产业布局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01 广东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造纸、医药、 汽车 等九大支柱产业,造船、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通用飞机等先进制造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 汽车 、半导体照明(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健康 卫生等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等。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

2、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3、培育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计划;

4、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5、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等6个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培育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

6、推进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海洋经济;

7、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8、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功能区,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9、发展影视传媒、动漫 游戏 、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集群。

02 北京

优势产业 :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及限制发展的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 汽车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工业、农业、商业、 旅游 业、金融保险业、文化 社会 事业、环保工业和基础设施。 科技 、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促进 健康 、养老、 体育 产业发展;

3、打造金融、信息、 科技 服务三大优势产业;

4、力争在新能源 汽车 、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5、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


03 上海

优势产业﹕ 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基础建设与公用事业及农林渔木业。

重点发展的6大工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汽车 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

3、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 科技 项目,在新能源 汽车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工程;

4、推动大飞机、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04 天津

优势产业﹕ 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 娱乐 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

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 科技 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 科技 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

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05 重庆

优势产业﹕ 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IT产业、 汽车 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2、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

3、延伸 汽车 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

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6、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

7、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等新型制造方式;

8、推进石墨烯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高端金属和纤维复合材料,打造新材料基地;

9、瞄准通用航空器、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机与关键零部件,提升高端交通装备产业优势;

10、加强页岩气开发央地合作和各类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勘探开发、加工应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11、拓展天然气化工上下游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12、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和新药开发引进,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后发优势;

13、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总包能力,形成对接市场、配套完备的环保产业集群;

14、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引进和培育数据储存、加工、增值应用企业,形成服务国内外的大数据产业链;

15、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完善跨境电商口岸通关、国际配送和结算服务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16、把 旅游 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 旅游 目的地;

17、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 深度融合;

18、务实推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06 江苏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医药产业、建材产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轻工产业、冶金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生物及新材料;传统产业:纺织、轻工、冶金、建材;生产服务业:物流、金融、服务、商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

2、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促进现代金融、 科技 服务、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5、打造一批互联网产业园和众创园、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做强做大骨干企业;

6、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7、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8、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

07 山东

优势产业﹕ 轻工业、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和冶金六大传统产业为工业主体。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 健康 、 旅游 、文化、休闲、 娱乐 、 体育 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

2、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

3、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4、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5、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


08 浙江

优势产业﹕ 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2、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3、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


09 四川

优势产业﹕ 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机械产业、信息产业及医药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7+7+5”产业: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2、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

3、发展现代农业和 健康 养老 旅游 业;

4、发展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全域 旅游 ,建设川藏世界 旅游 目的地;

5、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

6、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培育石墨烯、北斗卫星导航、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8、着力提高电子信息、 汽车 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

9、支持川酒、川茶、川菜、川药等特色优势产业;

10、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


10 福建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优势行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为种养植业等第一产业,石化、电子、机械、轻纺、能源、医药等第二产业及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运输、 旅游 、物流、教育、医疗卫生、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2、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经济产值均超万亿元;

3、 旅游 、物流、金融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4、做大特色优势农业。


11 山西

优势产业﹕ 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 旅游 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 社会 事业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

2、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煤基清洁能源;

3、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煤机、煤层气、电力、煤化工等装备制造产业;

4、积极发展特色食品、现代医药产业;

5、大力发展电动 汽车 产业;

6、发展 旅游 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健康 养老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7、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分享经济。


12 安徽

优势产业﹕ 汽车 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新型建材工业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

2、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 健康 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3、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 融合发展;

4、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试验基地;

5、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6、培育壮大 科技 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


13 江西

优势产业﹕ 飞机、陶瓷、铜冶炼。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在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2、推进LED产业基地建设;

3、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的开发应用;

4、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5、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北斗导航等产业;

6、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4 河南

优势产业﹕ 化学制品、氧化铝、电解铝、整车产品、粮食制成品、装备制造业、彩电玻壳、新型电池、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药和超硬材料。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电气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2、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3、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生产能力、软件开发、动漫 游戏 、移动多媒体等产业;

4、加快发展冷链、休闲、 健康 、饮品、配餐、主食等食品产业;

5、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加速电动 汽车 产业化。

6、钢铁、电解铝等产业扩大精深加工产品;

7、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8、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化。


15 湖南

优势产业﹕ 烟草、钢铁、机电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抓好电力机车工程实验室及智能制造车间等重点项目建设;

2、推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化;3、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两型住宅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成长;

4、加快培育新能源 汽车 、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5、推进浮空器、高效液力变矩器、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项目建设;

6、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7、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


16 湖北

优势产业﹕ 冶金、 汽车 、纺织、建材。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生态 旅游 、生态农业、 健康 养生 、节能环保等产业;

2、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

3、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

4、盯紧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

5、实施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

6、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发展;

7、培育30个新兴领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17 河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京张 体育 文化 旅游 产业带;

2、壮大保定 汽车 、石家庄通用航空、唐山动车城、秦皇岛 汽车 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3、推进沧州激光、邢台新能源 汽车 业园;

4、做强光伏、风电、智能电网三大新能源产业链;

5、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

6、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监测、治理装备产业;

7、推动 旅游 产业发展;

8、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18 辽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促进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

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4、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健康 发展;

5、支持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

6、加快发展临港、临空产业。


19 陕西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启动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 汽车 、3D打印、机器人、高端芯片制造、智能终端生产等产业;

2、推进 汽车 基地和新能源 汽车 研发;

3、以国家基金图推动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4、建立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

5、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项目。


20 贵州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积极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

2、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3、建设一批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4、促进航空航天、智能终端、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 汽车 等装备制造业;

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21 云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培育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2、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3、重点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产业;

4、培育生态文化、 养生 休闲、大 健康 、文化创意、民族 时尚 创意等服务业。


22 黑龙江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动钛合金、3D打印、机器人、复合材料、石墨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 旅游 业,培育冰雪 体育 产业;

3、鼓励和引导 社会 力量投资养老 健康 产业;

4、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5、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大数据中心。


23 广西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拉长糖业产业链;

2、推动铝产业集群发展;

3、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

4、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地理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生物医药、大 健康 、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


24 新疆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把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2、打造能源化工材料产业基地;

3、石油石化、煤炭等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

4、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 体育 健身、休闲 旅游 、养老服务为一体的 健康 产业。


25 内蒙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有色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

2、促进现代煤化工向下游延伸、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向高端发展、农畜产品向终端拓展;

3、大力推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做大装备制造业;

4、拓展锂电池、永磁材料产业链,努力做大电动 汽车 产业;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26 吉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无人机产业,无人机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

2、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灾备中心等项目;

3、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9大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27 甘肃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

2、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 健康 养老产业、文化 旅游 产业等。


28 宁夏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中高端产业;

2、抓好3D打印、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碳基材料等项目;3、光伏发电装备、风机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4、培育信息产业,支持软件、 游戏 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

5、培育壮大创意、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


29 海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软件业、电商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建立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互联网产业规模化水平;

2、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加速发展;

3、十二个重点产业: 旅游 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 健康 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 体育 产业。


30 青海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延伸补强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

2、发展轻工纺织、饮用水、中藏药加工、民族用品等消费品工业;

3、发展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 旅游 产业。


31 西藏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加快 旅游 产业大发展;

3、加快发展唐卡、藏毯、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

4、加快发展保健食饮品、休闲健身、康复疗养等 健康 产业。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2017理科二本读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中。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3300亿美元,中国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而且每年会以30%的速度快速递增。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将成为一个上万亿的产业!未来十年,物联网将会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安防、电力、家居、医疗、矿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可以预见,它将给世界经济与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并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产业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和竞争的关键战略。2010年,我国的两会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进入了“国字号”发展的轨道。有人预测在未来的10年至15年,物联网行业必将迎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

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网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但要求应聘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还要求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此,企业纷纷表示,做核心的研发工作或核心的基础架构是需要一些经验积累的,本科应届生一般不具备这些经验。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其实,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网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但要求应聘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还要求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此,企业纷纷表示,做核心的研发工作或核心的基础架构是需要一些经验积累的,本科应届生一般不具备这些经验。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面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下,物联网领域却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网行业内前景大好,这也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工信部以及各级政府所颁布的规划来看,物联网在未来十年之内必然会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而物联网技术人才也势必将会“迎娶”属于它的一个美好时代。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介绍

一、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不再把培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方向,而是培养一种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

二、建筑节能技术工程

建筑节能是我国重点提倡的,节能工作作为利国利民,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问题,在国外已经严格实施了相关规定,所以节能技术与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占到一个很重要的比重。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节能基础理论、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建筑节能设计、舒适性建筑环境工程设计、建筑能效评价等能力的高端综合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三、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业前景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有机结合,许多环保难将会得到解决。

四、传感网技术

传感网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地图、天气等资料,前提是这些资料必须已经存在于你所访问的服务器上。而传感网不同,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传感技术会通过周围已经布好的传感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你制定出一条最佳逃生路线。借助传感技术,消防员也不必挨个房间寻找被困的人,从而能更高效地灭火。

就业前景传感网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截止2012年国内从事传感网应用的大企业为数不多,小企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51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2
下一篇 2023-06-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