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油画中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语言,是艺术家表达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巧妙运用对于油画的艺术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从色彩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色彩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探讨了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式,以供参考。
一、色彩的基本概述
色彩是油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更是最具视觉冲击力、刺激力和影响力的元素之一,它承载和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与观念。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色彩是油画的血液和灵魂,油画一旦失去色彩,将会变得苍白无力,灵活巧妙地运用色彩,能更真实、准确、生动、鲜明地表现生活、反映现实,使作品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
色彩能够使人们的思维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任何一幅作品都凝聚着画家独特的艺术观念、情感思维、审美意识、主观建构、艺术感受和个性体验,从而形成画家别具一格的色彩风格。色彩可以表现自由的意象,画家善于借助自己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色彩和图像传达自己的情感理念与内心思想,突出自我精神,从而使欣赏者产生心灵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进入审美境界。由此可见,色彩有着其他绘画语言无可比拟的艺术作用,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它服务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和主观情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意志、内心体会和思想理念的重要手段。
二、色彩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
1色彩的民族性
油画民族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油画面临着寻找出路和方向的问题,我国许多油画家一直认为,中国的油画艺术要想有发展和突破,必须探索出独特的、融入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思想、具有中国特色并能为大众所认可的绘画方向。在我国油画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民族性油画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油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如,著名油画大师吴作人的《负水女》《藏童》等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画面单纯而丰富,色彩明丽而和谐,富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画面中碧蓝的天空,大红的柱子、宫灯,金的菊花、瓦片,崭新的紫红色地毯,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色彩的平面性
综观当代油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或多或少存在色彩平面化倾向。色彩平面化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绘画语言,在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它有着立体语言无法取代的优势,是视觉艺术中最贴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能够明确、清晰地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呈现给受众。当前,色彩平面化是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对艺术表现力的积极探索。许多油画艺术家青睐用平面化的色彩之间的关系组织和构成画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既融合了我国地域性的民族审美情感和美学原则,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倾向,又顺应了世界潮流,对于推动中国油画融入世界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色彩的写实性
色彩的写实性强调追求自然的光感和真实感,以科学色彩原理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和空间色等条件色的综合运用,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空间、质感等方面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中,讲究色彩的写实性,有助于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增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如,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在其油画作品《父亲》中以照相写实主义表现手法,通过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成功刻画了虽饱经沧桑,但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着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屈意志力的纯朴、善良、憨厚的农民父亲形象。画面中的色彩写实而细腻,饱和而厚实,丰满而润泽,庄重而感人,深沉而富有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面朝着的黄土、枯黑干瘦的脸、车辙似的皱纹、眉梢上灰色的汗珠、深邃的眼、迷茫恳切的目光、指甲里存有的泥土、粗劣破旧的茶碗,这些意象富有浓重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这种写实性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使父亲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更易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涟漪,点燃人们沉积已久的热情,触动人们的心弦。当我们凝视这个阳光下的父亲形象时,作品的意义已不再仅限于表现农民的力量,而是人类灵魂的象征。
4色彩的情感性
油画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色彩是油画创作中情感意念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信息,使人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如,红色给人热情、温暖、激烈、愤怒之感;__给人明快、活泼、高贵之感;白色给人清静、朴素、天真、无邪之感;黑色给人灰暗、消沉、阴森、恐惧之感;紫色给人神秘、忧郁、安静之感。在油画创作中,创作主体的个性不同,对色彩的理解不同,用于表达内心情感的色彩选择也会不同,因而其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如,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喜欢用辉煌的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在其作品《向日葵》中,、淡蓝色以及有力的笔触表现了花朵舞动的神态和葵子饱满沉实的质感,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活力。同时,凡·高更善于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特定的心理情绪。以《耳朵上扎绑带叼烟斗的自画像》为例,他在这幅自画像中借助背景的红色与衣服和眼睛的绿色、背景上部的橙色与帽子的蓝色两组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抒发自己当时懊悔、苦恼、沉闷的心情。再如,中国写实性油画家王沂东痴迷用中国红表达情感,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在他的《古老的山村》《蒙山晨雾》《闹房之二吉祥烟》《冬天里的阳光》以及沂蒙新娘系列作品中均有对红色的运用,烘托了画面喜庆祥和的气氛。
三、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1正确处理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是个体对外部客观生活环境的一种主观反映。油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一幅画面色调的选取,不仅仅是为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更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露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会,因而可以说,色彩是油画艺术创作者内心情感和主体精神的重要寄托。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不仅要有丰富细腻、变化无穷的色彩,更要有真实的情感。许多优秀的油画艺术家善于将客观存在的物与主观情感进行自由转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研究某种色彩与人的心理情绪的必然联系,然后运用恰当的色调将这些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色调与情感的关系,把握好色调运用技巧,然后选择恰当的色调表现有情感的画面,使油画作品富有内涵和灵魂,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如,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晚钟》以朦胧的暖灰色调描绘了暮色笼罩着大地,在远离村庄的田野上,一对农民夫妇随着教堂响起的钟声,放下手中的农活,以虔诚、感恩的心低头默默祈祷,为平安度过一天而祝福的情景。画家将画面的暖色调处理得十分恰当,细腻而富有感情,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相互映衬,整个画面凝重、宁静而又安详,普通的色调突显了诚挚、敦厚、纯朴的情感。
2把握色彩的意象感受和主观表达
在艺术创作中,意象是指客观物体与主观感受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形象。色彩中的意象感受主要强调艺术表现的一种意境美。写意是油画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并不看重对客观形象的真实再现,而是注重表现客观形象的内在神韵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许多艺术家在画面上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并不是完全依靠色彩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感,而是围绕作品主题努力寻找能够表达创作意图的色彩,选择画面所需要的意象,将捕捉到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象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独有的意境美。如,吴冠中的《补网》中反复出现的黑色长线,浓淡得宜,粗细相间,具有浓郁的东方含蓄之美,寥寥数笔,让人意犹未尽;《月如钩》中漆黑的天与地、弯弯如钩的小月牙、疏疏落落的芦苇、深灰色的无边无尽的江面等物象的虚实相生,深黒色与深灰色的巧妙组合,营造了凄清、萧瑟、荒寒、悲凉的审美意境,传达了作者孤寂、惆怅、伤感的心境。
3展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油画创作离不开特定的地域环境、社会背景,因而油画色彩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在西方,油画色彩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油画色彩呈现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古典主义油画追求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严谨的造型和极致细腻的明暗色调变化;浪漫主义油画强调构图的变化丰富、画面的动态感、色彩的对比强烈、笔触的奔放流畅,讲求共性,崇尚自然,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写实主义油画讲究造型的准确、色调的真实,强调对社会生活和不同阶层人物的真实表现。在我国,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油画艺术家纷纷以油画为武器,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他们的作品色彩鲜明,体现了时代的声音,为油画艺术的突破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作人的《不可毁灭的生命》、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这些作品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共产主义情感的表达。
与写实主义油画不同,现实主义油画更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更贴近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作品内涵上着力反映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生活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忻东旺的《诚城》《早点》《抓鸡》等油画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新生代画家刘小东的《澡堂子》《婚宴》《爷俩儿》等作品均用最淳朴的色彩刻画了老百姓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真实、淳朴无华,富有浓郁的时代和生活气息。
总之,色彩在油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创作者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应把握好色彩运用技巧,巧妙地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作品富有内涵和生命活力。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此外,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自然保护区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26处。到2005年3月,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鼎湖山、梵净山、卧龙、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茂兰、盐城、丰林、天目山、九寨沟、西双版纳等26处。1、由于只有一天的时间,比较匆忙,就只计划去东平森林公园和西沙湿地这两个地方。按照计划的路线从嘉定出发,本以为很远,没想到走的过江隧道,大概一个半小时就到崇明了。先去的东平森林公园,出了隧道大概还要半小时到,一路风景很好,树木郁郁葱葱,来游玩的人很多。
2、到达东平森林公园,大概早上九点左右,停车场就在门口,十分方便,只要五元钱,很便宜。东平森林公园票价比较高,70元/人,建议提前一天在网上订购好,公园有合作网站千万不要随便买(看)。公园比较大,建议租自行车或者做电瓶车。进去之后就租了自行车,单人10元/人/小时,双人20元。公园里面游玩的也比较多,卡丁车、攀岩、骑马,还有房车露营地等等。骑车兜兜转转,就到中午了,本来打算出去吃饭的,结果转到烧烤区,那里什么东西都有,就准备中午烧烤,当然了价格也不便宜,坐下后才发现很多人都是自己带菜去烧烤的,很多人自己带帐篷准备晚上露营的。PS:这里的烧烤食材十分不新鲜,吃了之后集体拉肚子。自己带菜比较好,价格也实惠。
3、吃过午饭之后,就转完了公园剩余的部分,出去准备去西沙湿地公园。从东平到西沙,大概一小时车程。沿途很多卖农产品的,农户自己种的西瓜什么的,还有好多卖崇明糕的,不过本人不喜欢吃就没买,现在也不是吃西瓜的季节也没买西瓜,不过据说这里的西瓜十分甜,比市里面好吃多了,夏季来时可以多买点。秋季时崇明的毛蟹也十分鲜美。
4、西沙湿地公园,不要门票,直接可以进入,这个季节芦苇还没有长起来,不是很高,水也不多,不过整体风景还是不错的。进入湿地可以看到地上到处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洞,密集恐惧症者慎入,哈哈这就是西沙湿地一大游玩乐趣,钓螃蟹,虽然这个季节不是很多,螃蟹也比较小,但是抵挡不住小孩子的热情,有很多老奶奶在门口卖钓螃蟹的竹竿,5元2根,越往里走越便宜,有的人用完了不用了可以拿来继续使用。去时很多老年人在里面摘芦苇的叶子,估计是端午时包粽子使用。
东平森林公园好玩一点,环境也更好一点,建议先去西沙湿地,再去东平游玩时间长点。关于尼汝
香格里拉,似乎已经成为众多“秘境”的代言词,一切有感而发的人间美景都收纳其中。说起香格里拉,很多前往的游客知道普达措国家公园,却极少人知道,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不远处,还有个“世界第一生态村”——尼汝村。尼汝村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奇观标志性提名地之一,地处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东北部。距香格里拉市区75公里(实测88公里)。海拔2705米,尼汝四面环山,青山郁郁,森林遮蔽,年平均气温20℃,优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原始的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派联合国教科文官员、申遗专家吉姆·桑塞尔去过后说这是“世界第一村”。
尼汝有美丽的南宝牧场、七彩瀑布、丁汝湖、色烈湖、地吉牧场,冰川雪峰、溶洞河流等,被人们称为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尼汝的先民是源自吐蕃青海一带游牧氐羌部落的后裔,约公元七世纪,尼汝河沿岸就有其先民居住,如今尼汝村民信仰原始宗教-《苯教》,村中建有苯教经幡塔、玛尼堆等,苯教徒仓巴为当地群众禳灾祛邪、除秽治病、占卜凶吉,主持各种祭祀山神、地神和朝拜神山等活动。有意思的其他教派转山是顺时针,是跟随佛的脚步,这里转山是逆时针,可以看到佛的尊容。
香格里拉市区到尼汝
尼汝村四面环山,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被时光淹没的藏族山村,这里有着近千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急涧险滩、草甸华泉,她深藏在密林里,与原始森林和谐相处。长期生活在尼汝的藏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耕半牧的悠然生活。当你走在烟雨朦胧中的尼汝,亲历蜿蜒、崎岖、陡峭和泥泞的山路,你会忽然发现不必把太多人请进自己的生命里,这本来就是很多人没有到过的地方,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都市里到处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生命中的过客,当你走进自然,用心去拥抱自然,那么你将拥有自然永久的陪伴。
这样美丽、神秘、原始的地方就是一块处女地,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境,一个有着近千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急涧险滩、草甸华泉的地方,还有一些深藏在密林里与原始森林和谐相处的藏族山村。
有山就有水,尼汝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溪水纵横奔流,瀑布飞流七彩,一条发源于松匡嘎雪山西坡的尼汝河纵穿尼汝全境农田和村舍都分布于河两岸的偏坡台地上。在七彩瀑布,看见那原生态的苔原上飞坠的水流,真的会让你以为到了仙境。溪流淙淙,流走的是泛着白泡的内心的浮躁。剩下的是你在自然里的全部愉悦和身处其中的福气!
牧场草场广阔、水草丰茂。每年春夏之际,成群的牛羊游弋于高山湖畔,背负青山面临绿水、牛群点点黝黑,牧笛声声入耳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高原人闲放、悠游的生活情趣。
这里不仅拥有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峡谷急流、开阔的雪山草甸,还有明镜清澈的高山湖泊,或黄或红浸染的层林在湖中镜像倒影。会让你分不清上下哪边是真。
这空气纯净得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每吸一口都觉得弥足珍贵,需要有意识地、审慎地去呼吸它 ——(英)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
香格里拉秘境——尼汝徒步线路及攻略
尼汝最佳徒步旅行季节
5月、6月(杜鹃最佳观赏季)
9月、10月、11月(层林浸染、烂漫金秋)
全程住宿:当地特色客栈、民居、高山露营。
时令看点: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民族风情,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造物主把一切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好都赋予了这里。一花一草以最舒适的姿态绽放!
尼汝5天4晚旅行线路 行程参考
强度指数:⭐⭐⭐
第一天 丽江或香格里拉出发-虎跳峡-白水台-洛吉乡-尼汝
集结,香格里拉乘车前往尼汝 123KM (丽江集结前往 294KM) 车程35小时(9小时)晚餐
尼汝景区内客栈
尼汝海拔:2700米
各地前往香格里拉集结,您将乘坐专车前往尼汝(车程约35小时)。
当天餐食安排:晚餐:炒菜。
第二天 徒步前往七彩瀑布 79 KM 去程4小时 回程4小时
尼汝景区内客栈
七彩瀑布海拔:2900 M
7:00出发前往七彩瀑布,中餐(携带简餐)后稍作休息返回尼汝(往返徒步时间约8小时)。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牛奶、青稞饼、酥油茶、面条。中餐:干粮或自热餐。晚餐:土鸡火锅。
第三天 徒步前往南宝牧场 12 KM 去程6小时
(帐篷宿营)
南宝牧场海拔:4050 M
7:00出发前往南宝牧场,途经色列湖,在南宝牧场扎营(徒步时间约6小时)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牛奶、青稞饼、酥油茶、面条。中餐:干粮或自热餐。晚餐:杂锅菜
第四天 徒步返回 尼汝 12 KM 回程6小时 尼汝景区内客栈
7:30出发返回尼汝,途径丁汝湖(徒步时间约6小时)。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牛奶、青稞饼、酥油茶、面条。中餐:干粮或自热餐。晚餐:炒菜
第五天 尼汝-普达措-香格里拉(214国道-丽江) 88KM 35小时 返回丽江6小时
香格里拉海拔 3300M 丽江海拔 2416M
接待标准:住宿为您提供当地藏族特色民居客栈、高山露营帐篷(自备睡袋);全程用车,全程高山向导;体力弱着可选用马匹背驼服务300-400元/天不等。
尼汝穿越稻城亚丁6天5晚旅行线路 行程参考
强度指数:⭐⭐⭐⭐
第一天 丽江或香格里拉出发-虎跳峡-白水台-洛吉乡-尼汝
集结,香格里拉乘车前往尼汝 123KM (丽江集结前往 294KM) 车程35小时(9小时)晚餐
尼汝景区内客栈
尼汝海拔:2700米
各地前往香格里拉集结,您将乘坐专车前往尼汝(车程约35小时)。
当天餐食安排:晚餐:炒菜。
第二天 徒步前往新占河牧场 16KM 去程7小时
露营帐篷 新占河牧场海拔:3500 M
8:00尼汝出发前往新占河牧场,徒步约7小时,途中经过色烈湖、南宝牧场(海拔4050M),住宿:新占河牧场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牛奶、青稞饼、酥油茶、面条。
中餐:干粮或自热餐。
晚餐:杂锅菜
第三天 徒步前往卡斯村 18 KM 去程6小时
卡斯村客栈 卡斯村海拔:2700 M
8:00出发前往卡斯村,徒步约4小时,途中经过颂崆垭口(海拔4470M)到浪都奶酪厂,乘车约两小时前往卡斯村,住:卡斯村客栈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牛奶、青稞饼、酥油茶、面条。
中餐:干粮或自热餐
晚餐:炒菜
第四天 徒步前往亚丁景区 11 KM 去程7小时
亚丁景区香格里拉镇的酒店或同级
香格里拉镇海拔 3400M
8:00出发前往亚丁景区,途中经过卡斯地狱谷、天堂峰、八百罗汉峰、文殊菩萨峰(海拔4770M)、菩萨
峰、金刚峰、牛奶湖、五色湖、无底湖、洛绒牛场,乘坐亚丁景区电瓶车到冲古寺(车程约半小时),换
乘亚丁景区观光车到香格里拉镇(车程约15小时)。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稀饭、面条
中餐:干粮或自热餐
晚餐:土鸡火锅。
第五天 亚丁-日瓦-香格里拉 280KM 车程6-8小时
香格里拉市 3300 M
9:30出发前往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途中经过青麦乡、东旺乡,若路不通走大雪山、小雪山,抵达香格里拉市。
当天餐食安排:早餐:酒店早餐
中餐:大雪山脚下(炒菜)
晚餐:炒菜
第六天 香格里拉解散或返回丽江 180KM 车程3小时
接待标准:住宿为您提供当地藏族特色民居客栈、高山露营帐篷(自备睡袋);全程用车,全程高山向导;体力弱着可选用马匹背驼服务300-400元/天不等。
Tips:
以上行程需要预留1天左右储备时间,第二天可以在尼汝前往七彩瀑布(尼汝七彩瀑布栈道预计明年便可开通,届时行程徒步将缩短至往返5小时即可),或建议可以在亚丁景区多玩一天或进行休整。另除此两种尼汝徒步的方案外,还可定制尼汝穿越普达措3天2晚的线路。
关于徒步装备及行前说明
准备工作:
①基本装备:帐篷、防潮垫、睡袋、登山杖、带抓绒的冲锋衣、防晒霜、太阳镜、保温杯、头灯/手电这些是必备的。(其中帐篷、防潮垫等均可行程前由我们为大家提前准备,租用马匹、骡子随行减轻负重)特别是睡袋请自备,水杯务必是保温杯,不能用矿泉水瓶替代。
②能量补给:牛肉、鸡蛋、面包、火腿肠、红牛、士力架、奶糖、苹果、酥油茶和食盐。
③生活物品:卫生纸、湿纸巾、创口贴、防虫药膏或喷雾、抗敏药品、一次性碗筷、牙刷牙膏、头灯、备用衣物。
④通讯设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电话卡各一张(联通全程基本无用)、充电宝2w或以上、充电器。沿途间歇性有信号,如需和外界联系,请务必到达有信号的地方尽快联系。
高原徒步提示:
1、高原旅游注意事项——正视"高原反应":初来乍到不宜剧烈运动,不宜饮酒过多。高反多是由心理紧张造成,其实一般人都没问题的,慢慢适应两天就好。在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气压偏低,含氧量明显降低,因此,初到高原后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属正常生理反应。当地土生土长的人,有时也会出现。多数人经过短时间休息便会逐渐适应。所以,所谓的高原反应并不可怕。部分症状较重的,可以吸氧,口服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安,红景天含片等)。总之,对高原反应不必十分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最初几天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要有节制,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吃饭不宜太饱,适宜饮水、多吃水果、巧克力等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保持乐观情绪。这才是防治高原反应的最佳"良药"。
2、高原日照强烈,紫外线辐射强,在户外活动应戴上太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
3、迪庆和甘孜州气候干燥,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4、倡导文明出行,旅行过程中爱护当地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一草一木,与我们共同守护美丽。
早晚温差大,注意及时添减衣物。
5、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信仰。
选择更好更安全的出行方式林金福,男,字子渊。英文名JEFF LIN。是今天以男人体为审美对象的在中国少之又少的艺术家。他在读清华美院时,有幸得到著名艺术家陈丹青的指点,有意无意之间,金福无论在油画表现技法上还是在对人文关怀和人性的理解层面上,都自觉不自觉的有点受陈丹青的影响,陈丹青本人也比较关注这个学生,在金福刚刚大学毕业的时《新周刊》的记者问陈丹青“有没有新一代有潜力的新锐青年艺术家进入你的视野,对他们作如何评价?”陈丹青在回答中就特别提到了林金福的名字,他说:“我不急于评价,一朵花刚开,别评价,让他长大,盛开!”
他自小就与艺术结缘,比如他在初中是合唱团的团长,中专演过话剧,大学又入选了清华大学艺术团舞蹈队。而他的专业之前在中专四年是学的雕塑系。当时还是速写协会会长。四年的雕塑和速写的学习让他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对人体结构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从大学的毕业创作的男人洗澡系列,一直到现在,他的“男人体”创作已经坚持好几年了,他选择的题材和他之前的学雕塑对人体熟悉应该颇有关联。他的画,没有现时许多不成熟的当代艺术家那样娇情和故弄玄虚,特别的是他的不少作品还常常采用传统的面对模特儿写生的方式进行的,这在当下喧嚣的的艺术环境下更是稀少,他的这种创作方式在他的同龄人里面也算是一个另类!其表现手法远可以追溯到委纳斯贵兹,近可以想到刘小东和忻东旺,而金福的人体作品多了些自己的细腻和敏感,以及对男性美的一种特殊又偏执的追求!
敏感的气质,细腻的笔触,朴素的情感,扎实的造型,挑逗着人的神经,挑战主流的文化,构成了林金福以及他的作品总体的印象。
199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在校任速写协会会长!
2002年以本专业第二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次年以全班专业第一的成绩转到油画系学习!其间连续三年获得清华之友奖学金
2005年油画作品<<少女>>入选清华工美杯师生作品展(地点清华美院展厅)
2006年澡堂系列(共九张)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其中六张作品已经被香港和北京的收藏家收藏。
2006年以油画专业第一的成绩通过忻东旺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因为外语小分未果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油画并成为签约画家。
2006 作品《 澡堂系列之一》入选《精神与品格 —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作品已被私人收藏)。
2007 年作品《惑》入选“融合与创新---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首都博物馆)。
2007年作品《浴》入选2007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作品展 获得铜奖(今日美术馆)作品为美术馆收藏
2008年油画作品《浴NO1》和《逝》 被香港某收藏家收藏。
2008年春季拍卖:《浴》也叫
2008年作品《树魂》"热土中国人文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家作品”大联展。
2008年雕塑<三人>参加2008迎奥运一号地艺术家联展
2008年作品《浴NO2》参加根尚国际艺术空间<寒流>联展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供求呈现新格局10月25 日,河北省宁晋县东旺村几位农民正在将丰收的玉米码垛。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介绍,2008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923717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90315万吨,比2007年增加6160万吨,增长217%。粮食生产将实现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第5年增产。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我国农村改革突破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对种粮农民进行“四补贴”(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及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2007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160万吨(10032亿斤),比1978年增加近20000万吨(近4000亿斤),增长65%;棉花产量达到762万吨,增加了25倍;油料产量达到2569万吨,增加了39倍;糖料产量达到12188万吨,增加了41倍。肉类总产量达到6866万吨,增加了6倍多;水产品产量达到4748万吨,增加了9倍。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有较大幅度提高,2007年粮食人均占有量381公斤,比1978年提高194%;棉花58公斤,增长15倍;油料19公斤,增长25倍;糖料93公斤,增长27倍;水果138公斤,增长19倍;肉类人均占有量52公斤,增长 43倍,水产品36公斤,增长63倍。粮、油、棉、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全面稳定增长,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二)农产品品种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更加注重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优质化水平明显提高。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 69%、55%、42%和66%,“双低”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占到75%以上,畜禽、水产、果菜等鲜活农产品的优质率也有很大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迅速。(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10月14日,南康市赤土畲族乡新华农庄的一名畲族女孩在采摘甜柚。有“甜柚之乡”美誉的江西省南康市近年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甜柚产业,引进良种甜柚,产品远销上海、香港等地。新华社发(杨晓明 摄)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粮食等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二、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观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全国农机总动力由1978年的11750万千瓦增加到2007年的76590万千瓦,增长了55倍。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分别从1978年的557万台、19万台提高到2007年的2063万台和634万台。农作物机收、机播面积逐年增加,小麦、稻谷、大豆等大宗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高。二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到2007年末,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518千公顷,比1978年增长了257%。旱涝保收面积达到41153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增加到37762千公顷。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温室面积为81千公顷,大棚面积465千公顷,中小棚面积231千公顷。 2006年末,在温室和大棚中种植蔬菜723千公顷,占全部蔬菜播种面积的43%;种植的水果和园艺苗木共184千公顷,占全部果园面积的18%。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三、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就为了适应新阶段变化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和效益增长的转变。(一)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10 月24日,一艘香港渔船的船工在蛇口码头准备进行交易。自1993年以来,在深圳市的蛇口、盐田和南澳渔港码头活跃着一支4500多人的香港流动渔民队伍,这些具有香港和深圳双重身份的渔民可在深港两地自由往来。这是改革开放环境下深圳作出的一项便民举措。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从农、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农业比重不断减少,林业、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中的比重分别为523%、40%、342%、95%,与1978年相比,农业所占比重下降了277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则分别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农产品产量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收入结构呈现新的特点1978-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71%。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全新特点:一是以农业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194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53%,比改革开放初期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二是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7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596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 386%,比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由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推动的。1997年以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一直呈两位数增长,在工资性收入中占有突出地位。2001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为365%,到2007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08%。三是现金纯收入比重不断增长。2007年现金纯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852%,比1978年提高43个百分点。(二)农村居民生活持续改善10月28日,一名工人在河北省万全县宣平堡乡南李家庄村的“新民居”建设工地上施工。 2008年5月,河北省万全县对作为生态移民搬迁村的宣平堡乡南李家庄村村民住宅进行开工建设。该村户型设计参照借鉴《燕赵新民居》优秀设计方案,规划为二层独院联排式建筑,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安排119户村民入住。为改善农民住宅品质,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建设厅等于2006年9月联合开展河北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大赛,从中选取100套获奖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命名为《燕赵新民居》,并于2008年开始在全省农村巡回展出,将这些体现节约资源、舒适实用要求的新民居设计图免费送到农民手中,供各地农民群众建房时借鉴参考。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已经建成1000多套“新民居”样板房,以引导全省农村的民居建设。 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1978-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16元提高到3224元,生活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7年的431%,下降了246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发展和享受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的支出水平分别达到306元、210元和328 元,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比1980年分别提高了44、44和98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逐步进入电气化、信息化时代。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几乎没有任何电器,200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分别达到1065台、261台和459台。在传统耐用消费品稳步提高的同时,信息化设备在农村普及的速度加快,2007年,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机、移动电话和计算机分别达到684部、778部和 37台。(三)农村贫困状况大幅改善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增长,为国家不断强化反贫困措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先后实施了开发式扶贫规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放力度,完善扶贫措施,并确定了592个国家贫困县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到2000年,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20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5%,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务输出为依托,整村推进缓解贫困,扶贫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五、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百废待兴。经过30年的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一)农村交通、电力和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文化教育等关系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农村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通公路、电话、通电和能接收电视信号的行政村的比重均已达到95%以上,80%以上的乡镇有邮电所。文化教育、环境卫生和医疗机构也得到大幅改善,目前85%以上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98%以上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72%的镇实施集中供水,3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30 年农村改革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取向。农村市场化改革突破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后,经过多次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农产品市场主体已经从单一经营发展为农民、各种中介组织、国有流通企业等构成的多元化经营;流通渠道逐渐形成了零售、批发、期货等多层次并进;信息服务也正朝着不断满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多方需要的方向发展。市场基础设施也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84% 的乡镇有储蓄所。(三)农村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使15亿学生受益;在卫生方面,改造和新建19万所乡镇卫生院,为12万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在社会保障方面,2007 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大到全国86%的县,惠及73亿的农业人口;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566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六、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得到新提高(一)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各地更加注重农产品加工转化和突出绿色品牌,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乡镇企业发展新亮点。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810亿元,比2001年增长11倍;实现利润总额14735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倍。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农村就业结构。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自主进行择业和进城务工的权利,非农产业就业人员和外出从业人员比重迅速增长,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06年,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人员[1]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从1978年的7%提高到292%。(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得到新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各类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与完善,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依托,加快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7年的449%。七、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呈现新格局11 月2日,农民工在九龙坡区教委咨询台前就子女就学问题进行咨询。当日是第二个重庆市农民工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农民工子女就学“关心关爱”大型咨询活动在重庆杨家坪步行街拉开帷幕。来自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各区县教育部门、职业技术学校的上百人,就农民工子女入学、职业技术培训、学费减免等问题为农民工们进行了专业咨询。据了解,重庆市目前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指定学校已经达到了406所,接受进城农民工子女198万人。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自主进行择业和进城务工的权利,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迅速增长,进城务工农民稳步增加,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呈现新格局。(一)农村劳动力结构趋于优化从三次产业来看,全社会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408%。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中男劳动力占508%,女劳动力占492%。农村从业人员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占708%,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占156%,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占136%。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居民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从1985年的35%提高到2006年的61%。(二)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和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流动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大。农村住户户籍劳动力中离开本乡镇外出从业劳动力13亿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达到275%。其中,男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女劳动力4747万人,占36%。外出务工以青壮年为主,21-40岁占66%。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乡外县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92%,在县外市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38%,在市外省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77%,去省外从业的劳动力占493%。二是外出务工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28%,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567%,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405%。三是外出打工的模式发生转变。改革初期,农民外出务工主要是利用农闲季节短期的、季节性的外出打工,或者以年为单位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打工。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出现新迹象,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比例增大,打工的兼业性减弱,农村举家外迁劳动力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相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农民得到了长期的实惠。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三农”工作从“基础地位”提升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加速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从体育西路走到体育西路站坐233路(坐11站)到中山六路站转乘527路(坐10站)、527机电学校班车(坐11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16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乘坐出租车:共行驶133公里,费用3900元
3从体育西路走到地铁林和西站C出入口坐地铁三号线(火车东站-体育西)(坐1站)到地铁体育西路站转乘地铁一号线(坐5站)到地铁公园前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坐4站)到地铁三元里站D出入口走到瑶台站1转乘291路A(坐9站)、291潭村短线(无站牌,班次较少)(坐6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16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4从体育西路走到时代广场站1坐256路(坐9站)到富力环市西苑(西村)站转乘291路A(坐5站)、291潭村短线(无站牌,班次较少)(坐4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16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5从体育西路走到时代广场站1坐133路(坐10站)到东风西路站1转乘527路(坐6站)、527机电学校班车(坐6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16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6从体育西路走到时代广场站1坐133路(坐10站)到东风西路站1下,往前走到另一个东风西路站2转乘521路(坐6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16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7从体育西路走到时代广场站1坐256路(坐10站)到西场立交站2下,走到位于另一条路(源溪四巷)的西场立交站转乘839路(坐7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16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8从体育西路走到体育西路站坐280路(坐19站)到小坪站转乘259路(坐9站)、563路(坐11站)、291路B(坐11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210米到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9从体育西路走到体育西路站坐280路(坐12站)到机场生活区站下,过马路往右走到另一个机场生活区站转乘424路(坐9站)到东旺市场站下走约210米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