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概念,相比传统消防具有什么优势?

智慧消防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概念,相比传统消防具有什么优势?,第1张

传统报警流程是系统报警/人为报警,人工现场核实警情,最后拨打119。旧的模式现今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消防建设的迫切需求。

2017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智慧消防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01 社会单位安全隐患巡查方面:

传统消防:采用纸质检查记录,易造成档案堆叠、信息闭塞,防火巡查不到位、检查记录不真实的状况。

智慧消防优势:通过在单位的消防重点部位及消防设施张贴加密的NFC射频标签并建立身份z标识。运用RFID技术,手机扫描标签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工作,并且系统自动提示各种消防设施及重点部位的检查标准和方法,自动记录巡查人员检查痕迹。

02 重点部位可视化监管方面:

传统消防:监控能力有限,注意力不集中,海量无用视频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造成带宽及存储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淹没了少量的有用信息,使得有用信息的提取变得困难;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光照变化、雨雾天气等环境影响,影响目标信息的辨别。

智慧消防优势:可以对所监控的场景进行不间断分析,对异常事件进行检测、报警和录像。有效捕捉异常报警事件,及时发现威胁,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提示值班人员关注相关监控画面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在混乱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延误。遇到异常事件需要从海量录像中查找时,可以进行智能筛选,大大缩减查找时间。

03 感烟探测方面:

传统消防:传统的独立式感烟探测器使用寿命短;在独立式报警器发生报警时,如果火灾事发现场没有人员,或者室内人员行动不便,报警不会被及时发现,不能达到真正报警的作用。

智慧消防优势:只需2分钟,就可以手机和火灾探测器的绑定和固定安装。无需布线,信号强,适用于多种火灾多发场所。 *** 作简单,适合多种人群,多个手机账号绑定,及时推送报警信息,物联网+安全。电池寿命长达2年之久,有低电量报警功能,日常维护方便。

04 建筑消防用水监测方面:

传统消防:人工试水巡查间隔长、工作繁重,消防用水检查难、确认难,难以及时发现的水管爆管、接错慢漏问题。

智慧消防优势:实时监测单位室内消火栓、喷淋末端试水最不利点压力以及消防水箱水池的液位实时情况,水压、液位值实时监测,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水池水箱的异常情况、确保消防用水的健康运行,减少建筑消防缺水、少水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消防用水可视化管理、提高系统管理便捷性,监控中心一旦收到消防用水报警信息,并发出报警声音,同时实时数据和历史趋势曲线展示。

05 电气安全监测方面:

传统消防:电气火灾多发,引起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较多:电线短路、接触不良、电气设备老化、质量差、违规 *** 作、超负荷用电等看不见的电气火灾隐患。

智慧消防优势:通过在单位配电柜中加入前端感知设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剩余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参数。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服务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电气安全数据多维度、全角度的科学分析及处理,用户可以在线查看电气安全的历史事件,可以查看周报表。

科技不断地进步,技术硬件条件逐渐发展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让智慧消防发展迅速。智慧消防满足了火灾防控“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最大限度做到“早预判、早发现、早除患、早扑救”,打造从城市到家庭的“防火墙”。

作为智慧城市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消防已经逐渐由市场行为转变为政府力挺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各地政府为民服务工作的一项实事工程,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智慧消防等于智能消防,也是无线消防的别称,智慧消防的定义在不断的变化,首先我们要面向新需求,新需求主要是火灾防控“自动化”、执法工作“规范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部队管理“精细化”。我们的抓手是什么,就是要有新技术。不能只用传统的技术,更多的要用新技术。新技术主要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这相当于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有用的数据和信息获取之后发挥数据的价值,这种数据价值在消防工作中体现为全面感知、开放共享、预测预警、研判分析、指挥决策这几个方面,并最终实现目标。

早期的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利用火灾报警控制器获取信号,实现多联网用户消防设施运行和消防安全管理的多信息动态监管和信息查询。城市建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综合利用RFID(射频识别)、视频耦合和图像处理技术,针对大量无数据接口无源类消防设施和非供电类、移动消防设施开展状态识别与动态监测研究,进一步扩大了消防设施的监控范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615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