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物联网?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物联网?,第1张

物联网是指各种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相关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但又不完全是互联网,是将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物联网有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在感知层,我们在客观物体中植入了精密的传感器和芯片,有相关的感知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的状态信息从物理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前提,必须由传感器,才能获取物体信息。
光把物体的信息感知出来是不够的,要实现到网络上来传输应用,既包括ZigBee、蓝牙、红外、超宽带、近场通信等用于传感器网络或智能设备近距离通信的技术,也包括宽带接入。将物体与网络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等,万物皆可连。
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可分为管理和应用两个部分内容,在管理层有信息处理、应用集成、云计算、解析服务、网络管理、web服务。目前物联网在很多领域应用,智能家居、环保检测、城市管理、公共安全、远程医疗等。
物联网的原理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构建覆盖全球数万座建筑的物联网。在这个网络中,建筑物(物品)之间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通信。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移动互联网是"人-服务器-人"的框架,物联网是"物-服务器-人"的框架,两者是相同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也采用TCP、>

理解物联网、传感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一、针对于用户来看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一般区别不明显。最大的区别是物联网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与互联网不同。比如我可以在微博上看新闻,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在知乎上回答问题。这就是互联网给我提供的服务和内容。

对于物联网企业用户来说,我知道物联网有什么信息(家里的灯亮了,办公室的电脑关了),我能做什么(关灯打开办公室的电脑)。这就是物联网给我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到现在很少有人声称互联网是一种技术,只是偶尔听说某项技术属于互联网技术。就互联网而言,我们通常说Web开发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网络游戏技术、移动开发技术、视频直播技术等等都属于互联网技术。

而物联网技术更高级,它主要是融合了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了物联网。因此,物联网也被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建设层、服务管理层和综合应用层四个层次。①感知识别层主要是指感知信息。

比如房间的温度和湿度,窗帘是否打开,空调是否开着等等。温湿度传感器,红外探测,摄像头,麦克风等等都可以算到这个级别。②在网络构建层,传感器读取信息后,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到后台,构建网络的技术属于网络层。

GPRS、WiFi、蓝牙等。③服务管理层,信息处理层,可以理解为云或后台服务器。网络层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需要存储、计算和分析数据。④综合应用层,有些文献把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

但实际上应用层和服务层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再仔细一点划分,可以分为应用层或者服务层。就以上两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与物联网,二者就更容易辨别清楚了。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而物联网技术正处于一个青春迸发的时期。

未来的发展也将不可限量。

2018 互联网八大猜想

时光的脚步迈进2018,人民日报《新媒体》版第八次为读者呈上“互联网八大猜想”。过去7年,在海洋般宽广的互联网世界中,我们遨游其间,捕捉动向、分析变化、研判趋势……透过媒体视角,为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以期激发更多活力、释放更多潜力,促进行业规范、推动良性发展。

5G时代加速来临,人工智能嵌入日常生活,政务新媒迈向“社群化”,知识付费迎产业爆发期,自媒体行业洗牌在即,“直播+”开启行业下半场,网联登场规范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慈善进入监管元年。2017年,这些曾经的猜想,在发展中被一一印证,在网络中、生活里次第绽放。“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网络的一片晴空,需要所有身处其中者共同去擦亮。

改变与创新、开拓与深耕、发展与规范,是互联网不变的主题。走进2018,我们写下新问号:新闻还有怎样的新玩法,“冰火两重天”的共享行业何去何从;我们涌起新期待: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哪些惊喜,百姓如何享受大数据红利,个人隐私怎样得到根本保护;我们期待新回应:网上政务服务何处发力,自媒体怎样回归内容为本,互联网又将为生活增添什么样的便利。

憧憬与尝试,挑战与创新,改变无处不在随时发生,唯一不变的是——答案总是比猜想更为精彩。

——编 者

猜想1

大数据红利普惠生活

过去一年,大数据成为城市治理的“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及时发现堵情,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交通管理更加高效;家庭收入状况统一入库,一键查找核对便可识别骗保情况,扶贫救助更加准确;为路灯、井盖加装物联设备,全面掌握城市公共设施状态,发现异常立即排查,市政管理更加精细。

随着各地成立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和创新应用中心陆续投入应用,来自电信、交通、商业等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将获得更完备的管理保障和更活跃的创新刺激。

2018年,大数据将进一步从城市管理的“高级参谋”化身惠及日常生活的“贴心管家”。集纳个人医疗信息汇编电子健康档案,随用随取便于异地会诊;把公共服务网点位置搬上数据“活地图”,按图索骥即可便捷到达;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并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将更加精准;用户浏览习惯的数据化,则将继续提升社交网络、新闻推送、广告营销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

未来,如何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和使用数据、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成为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随着未来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一展身手”,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聪明度,便民应用进一步提高贴近性,将令普通人享受到更多数据红利。本报记者 钱一彬 左怡兵

猜想2

新玩法搅热媒体融合

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出品的《穿越时光,这是我保家卫国的样子》刷爆朋友圈,上线10天浏览量即突破10亿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夕,新华社推出微视频《大道之行》,整合、视频、3D动漫等元素带来视听盛宴;十九大期间,光明日报创意H5产品《党代表通道群英谱》,利用手机交互技术,让全民参与感变得更强。

2017年,各大主流媒体加快在互联网领域开疆拓土,运用“十八般兵器”,创作出一大批传播广、口碑佳、效果好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拓展了传播阵地,提升了舆论引导能力。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成绩单亮眼,惊喜不断。

2018年,新闻还会有怎样的新玩法,让人期待多多。无人机航拍、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入,将继续更新新闻产品的表现形态;大数据手段的合理应用会产生精准的用户画像,新闻信息的生产、分发将更加智能;融媒体产品的交互性越来越强,新闻将不再只是单纯提供资讯,更会在特定的场景下被逐渐赋予新的功能。

新闻新花样层出,媒体新玩法频现,但用户对优质新闻内容的需求从来没有改变。未来,只有那些有事实、有温度、有价值、有品质的优质新闻产品,才能贴近公众、走进人心,占据传播的制高点。本报记者 董丝雨 赵丹彤

猜想3

智能产品串起智联网

过去一年,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谋篇布局,投资融资、强强联手、发布新品,动作不断。

2017年,接连出台的政策为人工智能开启“黄金窗口期”。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11月,科技部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涉及17个产品或领域的4项重要发展目标。

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深入,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黑科技”产品将崭露头角,并以更自然、更实用的方式融入生活。不仅如此,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场景下的智能产品将串联成“智联网”,产生“1+1>2”的效果。比如,智能音箱除了可以播放新闻和音乐,还能成为智能家居“指挥部”,用户只用对智能音箱发号施令,不用伸手、不出房间,就能遥控位于家中各处的窗帘、电灯、空调或热水器。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物联网到智联网,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的道路上,不可忽视安全问题。人工智能产品应像一位披着隐身衣的可靠助手,带来无处不在的便利,却决不能在隐身衣的庇护下肆意妄为,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生命财产安全和整个网络的安全。本报记者 许 晴 宋 宇

猜想4

网上政务精打服务牌

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审批”,过去一年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建设明显提速。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打通信息壁垒、精耕服务品质将成为新一年网上政务建设的关键词。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检查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2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其中16个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不仅令群众办事少跑腿,还“尝鲜”刷脸认证、语音识别等炫酷技术应用,大大优化办事体验。

然而,平台缺乏统一、事项有待同步、管理缺乏规范、安全亟待保障等问题,仍然导致一些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网站屡遭用户吐槽。要想服务不打折,破题关键在于打通信息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国办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排出时间表,要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于2018年6月底前基本具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

数据多跑路、办事少跑腿,更通畅的信息共享意味着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未来,同地通办、异地可办,群众办事将不必纠结空间距离;部门协作、一号受理,跨部门申请将告别“水土不服”的尴尬。更全面的办事类别、更明确的办事流程、更智能的咨询答疑,期待2018年网上政务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收获公众更多的好口碑。本报记者 钱一彬 左怡兵

猜想5

共享行业专注硬需求

2017年,依托有关政策支持进入全面爆发期的共享经济,遭遇“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创业项目多点开花,成绩不少。共享单车、共享旅馆、共享办公室等项目,不只在国内发展顺利,还在海外“攻城略地”。另一方面,行业洗牌期提前到来。共享充电宝热潮兴起半年就有多家公司退出,数月间酷骑单车等6家单车企业“阵亡”,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共享篮球等概念型项目更是迅速匿迹。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有26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倒闭或终止服务。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预测,到2020年,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共享模式,将得到更多稳健发展的机会。

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预计将趋于理性,去年涌现的一些较好的发展模式,或将进入收获期。

住房领域,共享住宅在深圳兴起,通过提供在线短租服务,盘活大量闲置房产资源;制造业领域,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推出“行业共享工业云”,提供企业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医疗领域,北京地区30家试点医院启动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工作……共享市场方兴未艾,将迎来更多机遇。本报记者 吴 姗 王 洲

猜想6

“掌”上新生活更加便捷

一键下单生鲜上门,足不出户享全球好货,手机支付让钱包闲置在家,共享单车化解“最后一公里”……过去一年,衣食用行尽在“掌”中,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四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14亿;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217亿,一些共享单车品牌已涉足海外市场……移动在线生活已深刻改变了商业生态和全民消费习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将加速从创新构想向商业应用迈进,人们将拥抱更便捷的新生活。

导航时,行车路线选择将更智能更畅通;网购中,个性化推荐将更准确地“猜”出你的需求;想去旅游,将会得到一份量身定做的攻略;在线学习,可以享受私人定制的学习计划;智能家居、在线医疗等,也将加速发展,解决更多生活痛点。

尽享“万物互联”红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背后隐藏的风险,一些新技术应用在呈现多彩互联生活的同时,也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完善,为民众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在线新生活。本报记者 董丝雨 赵丹彤

猜想7

自媒体回归内容为本

抄袭党、标题党、低俗党,这些自媒体账号人人喊打,却一度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他们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2017年5月起,网信办发布一系列管理规定,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旨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网民利益与网络安全。

2017年11月,自称“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的主播吴某在直播时坠亡,引发公众对平台规则缺位、野蛮生长的反思与讨论;12月底,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多个频道暂停更新,清理整改客户端内存在的违法违规信息。

新一年中,自媒体将加速“去粗取精”的进程,回归“内容为本”。无论形式是图文、短视频、直播还是问答,无论内容是社会、娱乐、游戏还是科技,无论免费还是付费,制作精良的优质、垂直内容将得到平台扶植和粉丝追捧。原创乏力、粗制滥造的账号将成为淘汰对象,一味博人眼球的低俗、猎奇、惊悚内容将遭到“淘汰”。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开始使用算法推荐技术分发内容,一方面能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却可能造成闭塞的“信息茧房”。让内容大餐既符合胃口又均衡营养,新一年中,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思考。本报记者 许 晴 邝西曦

猜想8

个人信息升级保护伞

部分公民数据被恶意采集、加工及非法使用;部分政府和高校网站过度公开公民个人信息;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科技产品,成为偷窥公民隐私的“帮凶”……2017年,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依然严峻。

去年,国家层面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持续推进: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专章、较大篇幅地设置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制度;7—9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委首次联合测评并发布10款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隐私条款评审结果;10月,由中央网信办印发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压实信息发布和运营安全管理责任。

有专家指出,2017年称得上中国网络空间治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发展史上的突破年,2018年或将进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深化年。

电子商务法草案稿结束二审,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已纳入其中;《网络安全法》配套制度正在制定,对敏感个人信息及其收集与使用行为的规范将更加明确具体;多位人大代表建议2018年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并对部门职责进一步予以明确……

技术革新不断演变出新挑战。新的一年,个人信息保护仍任重道远,期待有关法律规定加速落地,让个人信息“保护网”不断升级、更加有力。

越来越发达是真的。

一、什么是万物互联

近年以来,万物互联一词持续都是热点,人人均在提万物互联,但绝大多数的人并没能实际上搞明白万物互联的含义。万物互联代表什么?

按照度娘的话来说:万物互联(InternetofThings,简单来说就是IoT)是说凭借各式各样信息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gps的应用、光线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各式各样装置设备与技术,实时的采集所有的所需管控、接触、互动的物体或进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定位等各式各样所需的信息,凭借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满足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接触,满足对物品和进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万物互联是一个源于大数据、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每一个可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演变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如果抛开专业的名词解释,用深入浅出的话来概括,即物与物之间满足直接交流。

二、万物互联的应用

万物互联究竟可以做什么?“物物连通,万物互联”,在大数据应用基础上的廷伸和发展的网络,将各样信息传感技术设施设备与网络紧密结合起来而成为的一个硕大网络,满足几乎所有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我们可以使用信息传感技术设施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互连结,物体使用信息传播媒介开始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物联识别、定位、侦测、防控等功能。

以下介绍一下几种重点应用行业:

(一)云教育

在智能硬件的高速发展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智慧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工业”或“智慧课堂”等词汇,它们都是物联网应用与其他行业的紧密结合。我们以校园为例,打造出一个智能硬件时期下的“智慧课堂”,将可以给几乎所有接受文化教育的同学带来另外一种的体验。

智能硬件时期的来临,让传统课堂进而改建成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没有了黑板、粉笔、教材,有的是一个像超大屏的电子白板,老师手指一点,几乎所有的教程以文图并茂、声象紧密结合的方式出现在同学的面前。关键的是,同学们再也无需背着厚重的书包,只需要携带一个“电子书包”就可以轻松上课。

(二)智能穿戴设备

简而言之,智能穿戴设备就是指穿戴在身体上的专用设备,如电子手表、智能手环、AR眼镜等。采用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记录查询穿戴者的 健康 指数、运动后的运动强度、本人看到的事物及听见的事物。智能智能穿戴设备和背后的物联网应用,可以扩展穿戴者的能力。而根据专用设备之间的互连,也在形成新的场景,例如穿戴者可以根据专用设备自行将每次的运动数据信息发送到健身教练,进而得到新的健身计划。现如今,可穿戴技术的生态体系飞速发展。夹扣式、整合式、包裹式和滑盖式技术可以搜集和分析数据,将消息发送到其他技术,并承担其他责任,以使用户的生活更轻松,更惬意。

(三)智能家居系统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化建筑、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家居系统是以家为平台,兼具建筑、自动化,智能于一身的高效、惬意、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是物联网应用偏向生活的重点应用场景之一。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壮大,智能家居系统可给予的场景数不胜数,如根据手机可以远程 *** 作家中的监控摄像头,查看家中状况,甚至于可以根据监控摄像头和家里人闲聊;根据红外开关对家电进行远程 *** 作,如提早打开电饭煲,完成下班回家立刻有饭吃;根据智能指纹锁远程控制对门锁进行控制,掌握何人何时回家。运用物联网应用可完成智能化家居,使生活愈发惬意、方便和安全。三、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正在积极塑造工业生产和消费世界,从零售到医疗保健,从金融到物流,智能技术已遍及每个业务和消费者领域。随着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物联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数智时代,万物互联正全面加速,传统网络边界逐步打破,万物连接、交互、协同的多元网络需求快速增加。联通沃卡惠致力于构建信息、人、物、场景到服务的“全连接”能力,全面汇聚融合视音频等各类物联感知数据,以及业务终端的信息互联数据,提供多元互通的智慧物联网络,推动数智时代网络“管道升级、交互增强、安全强化和平台融合”的全面升级,为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全场景适配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价值连接服务。

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网络两次的浪潮,物联网技术被称作信息技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技术。我们不清楚以后的物联网技术会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开启更多可能的大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慧、高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61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