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章,就是我们常见的实物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现在广泛用于合同、协议等文书签订等。传统印章管理多为人工管理,公司出台相关制度进行约束,容易发生印章滥用、乱用、人情章、关系章、私盖等问题。
(2) 智能印章
智能印章,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的,是将传统的实物印章装在智能设备里,然后通过管理平台、智能终端实现公章的智能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智能印章可以记录所有的用印数据,留痕留底,印章使用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比如群杰用印宝智能印章就是这个原理。
智能印章不完全是电子印章,是结合实体印章和线上信息化审批的新形势印章管理系统;智能印章主要特征为:
将实体印章安装至智能设备当中,采用授权解锁和保管人员机械解锁双向 *** 作,由两人分别各保管其中一项开锁权限,在没有实际审批人授权情况下,印章保管人员便不能私自取出更换设备当中的公章,真正实现人章分离管控。
每次需要使用印章时,使用指纹或是账号密码登入,确认盖章位置便可向审批人发送用章申请,内置高清摄像头同步拍摄文件信息发送至审批人手机APP当中,由此确认文件真实、合法性,过程中文件仓全程锁止,预防中途更换文件,在审批人通过审核后即可完成盖章,大大保障了企业用章效率和安全性。
电子印章是借助CA身份认证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实现的,可以直接在电子文件上加盖印章的技术,属于电子签名中的一种(电子签名可以理解为印章和签字)。
与传统的线下实体印章相比较,电子印章技术的难点,并不是实现企业印章外观的电子化,而是要保障电子印章加盖之后的电子文件具备合法有效性,即:使用可靠的电子印章签署的电子文件具备签署身份可以识别、签署内容不可篡改等特性。
智能印章则是通过物联网、智能硬件,把单个印章装入便携式印控仪中,通过把印章装入便携式印控仪中,接收到具体指令后才能启用盖章,避免印章盗用、冒用等风险。契约锁印控仪带有摄像头,在盖章时拍照确认文件,便于盖章前后的文件比对;还可以控制盖章次数,追溯用印人及用印位置,便于企业随时掌握用印信息。
传统印章:无法防止被拓印,被偷盖、盗盖、乱盖等等;智能印章:主要是对实体印章安全使用管控的一种设备,主要目的是将实体印章通过特制印章夹具,然后再总体装入智能印章设备当中,由印章管理员实时监控,同意盖章方可盖章成功。可以实现远程授权、远程审核、自动拍照上传、全程监控、全程记录、盖章、记录可溯可查等功能,对用章的内容、用章的次数、用章的人员、用章地点实时掌控,大大降低了私人偷盖违法章、人情章的风险。可查询、可验证、可审计每一次用印信息,实现用印闭环管理,线上线下无漏、洞、全流程安全管控,可查证用印全程录像、用印文件与申请文件OCR智能识别对比,防篡改,智能审计,杜绝违规用印。智能印章由软件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智能印控仪两部分组成,用智能印控仪来保管各类印章,用系统控制印章的使用,软硬一体实现人章分离。需要盖章的人员,经系统审批之后获得电子口令,打开智能印控仪,将需要盖章的文件放入仪器内指定位置,自动盖章即可。智能印控仪会对所盖章文件拍照储存,用于实时监控或后期资料核对及备份。如此,有效减化印章人工管控的责任风险。
联网审批,远程 *** 控
针对外带公章存在隐患、远程用印审批效率不高的问题,智能印章也有解决方法。
智能印章采用系统联网方式,利用网络客户端与移动APP,实现联网审批,远程 *** 控。具体应用有两种模式:一是远程授权本地用印,二是远程授权远程用印。
用印申请人拍摄需盖章凭证的影像传输给用印审批,进入任务池。审批通过后,远程授权本地用印模式,由申请人本人进行用印 *** 作;而远程授权远程用印模式,则专人进行远程用印 *** 作, *** 作过程中需要提前和申请人进行沟通确认。
全程记录 有迹可查更可控
传统印章管理难以实时记录印章在领用、使用、保管等过程中的 *** 作。对于印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监管,上级只能通过现场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了解,尤其对于远程的基层单位,更是无从管起;对于实际盖章文件与审批盖章及存档文件是否一致,也存在监管漏洞。
智能印章实现印章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印章的刻制启用、保管、使用,到印章变更、注销,每个环节都实时记录,便于存档管理及事后追溯。
智能印章还可以自动对所办理业务的影像进行 OCR 识别、版面识别、关键要素识别,判断实际盖章文件与审批授权文件的一致后才允许盖章。智能印章和电子印章是有本质区别的,智能印章准确的说应该是智能硬件,是将物理印章密封在里面,通过物联网技术让物理印章变成智慧印章,在使用过程中自动记录信息。而电子印章是没有物理实体的,是通过专门的加密解密技术实现的虚拟印章。
智能印章通常是由软件+硬件两部分组成,需要用印的时候要走线上审批,经过审批后会获得授权码,然后凭授权码解锁硬件终端才能盖章。整体来说,智能印章还是比较流行实用的,在安全和数据方面有很多的先进性。我们使用的用印宝智能印章就是这样子的。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