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RFID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物联网RFID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第1张

(1)制造领域主要用于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追踪和自动化生产等。
(2)物流领域。主要用于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应用和邮政快递等。
(3)零售领域。主要用于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和防盗等。
(4)医疗领域。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和婴儿防盗等。
(5)身份识别领域。主要用于电子护照、身份z和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
(6)军事领域。主要用于d药管理、q支管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和车辆识别与追踪等。
(7)防伪安全领域。主要用于贵重物品(烟,酒,药品)防伪、票证防伪、汽车防盗和汽车定位等。
(8)资产管理领域。主要用于贵重的、危险性大的、数量大且相似性高的各类资产管理。
(9)交通领域。主要用于不停车缴费、出租车管理、公交车枢纽管理、铁路机车识别、航空交通管制、旅客机票识别和行李包裹追踪等。
(10)食品领域。主要用于水果、蔬菜生长和生鲜食品保鲜等。
(11)图书领域。主要用于书店、图书馆和出版社的书籍资料管理等。
(12)动物领域。主要用于动物驯养、宠物识别管理和野生动物追踪等。
(13)农业领域。主要用于畜牧牲口和农产品生长的监控等,确保绿色农业,确保农业产品的安全。
(14)电力管理领域。主要用于对电力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电力负荷、用电检查和线路损耗等进行实时监控,以实现高效一体化管理。
(15)电子支付领域。主要用于银行和零售等部门,采用yhk或充值卡等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16)智能家居领域。主要用于家庭中各类电子产品、通信产品和信息家电的互联与互通,以实现智能家居。

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z、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重要的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RFID属于物联网感知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识别物体的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虽然RFID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中,但它不是物联网连接技术的代表。
物联网连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WiFi:通过WiFi连接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控制。
2 ZigBee:一种无线网络协议,用于短距离低功耗通信,可用于家庭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等场景。
3 LoRaWAN:一种长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连接大量低功耗设备的物联网应用。
4 NB-IoT:一种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用于连接大量低功耗设备的物联网应用。
相比之下,RFID技术更适用于物体识别和跟踪,例如库存管理、物流追踪等应用场景。因此,尽管RFID可以用于物联网中,但它不是物联网连接技术的主要代表。

现状: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对于某些简单的应用,一个读写器可以独立完成应用的需要。但对于多数应用来说,射频识别系统是由许多读写器构成的信息系统,系统高层是必不可少的。系统高层可以将许多读写器获取的数据有效地整合起来,完成查询、管理与数据交换等功能。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将物联网定义为“把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将作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实现物物相连、物人相连,使人力得以解放,管理更加智能。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物联网须具备3大功能: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集体积小、安装方便、读取无须接触、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物体可识别多个标签等优点于一身。
相比传统的条形码、二维码,RFID具有明显优势。国际电信联盟已经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行列。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
巨大网络,方便识别和管理,RFID电子标签是核心技术。RFID可以应用的领域很多,标签成本是推广的主要障碍,RFID还在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据创羿
科技市场分析师估计,目前市场上80%为无源电子标签,不到20%为有源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和无源电子标签
(Passivetag)。

RFID电子标签有着一整套完整的调制器、编码器、存储器、控制器和天线,根据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内置电池配合使用。

对比普通条形码,RFID技术具有普通条形码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数据可加密、存储容量更大等优点。电子标签可以通过搭载的天线与读写器协同实现信息的读写和存储。

应用:

仓储物流追踪

国内企业的话,海尔集团已经建立了全自动化物流中心,用以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在箱体和托盘上嵌入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货物进出仓或存放时,通过固定或者手持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向RFID电子标签发出微波查询信号,电子标签接受到查询信号后应答并返回标签数据信息。数据读取完成后将数据实时同步到仓储管理平台,整体提升工作效率。

国外以沃尔玛为例,实施了托盘和箱体的RFID计划,且效果显著。其专卖店实施RFID技术应用后,贴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补货速度是应用条形码技术货物的三倍,协同自动化订货系统有效降低了库存量。

医疗物品追踪

以医疗废物追溯管理为例,万达信息提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解决方案,结合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设计了「医疗废物处置监督追溯系统」。在医院完成医疗废物回收箱称重后,将信息写入回收箱RFID电子标签,并上传云端,与环保局和焚烧中心同步数据。医疗废物回收箱送达焚烧中心后,再次称重确认。

整套流程,利用了RFID技术,能有效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于上海市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638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