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算力竞争加剧,我国 ICT 建设驶入快车道

全球算力竞争加剧,我国 ICT 建设驶入快车道,第1张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银河证券研究院 赵良毕)

报告原标题: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ICT“双碳”新基建,IDC 温控新机遇

(一)算力建设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各国均不断发力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球算力竞争不断提升。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在文件中出现,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计算力已经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IDC&清华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2022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表明,计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成要素:

(1)从 2016-2025 年的整体趋势及预测来看,各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持续提升,预计 2025 年占比将达到 415%。

(2)计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经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3)国家计算力指数与 GDP 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十五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 1 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 GDP 将分别增长 35%和 18%,预计该趋势在 2021-2025 年将继续保持。同时,通过针对不同梯队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和 GDP 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后,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 40 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 1 点,其对于 GDP 增长的推动力将增加到 15 倍,而当计算力指数达到 60 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 1 点,其对于 GDP 增长的推动力将提高到 30 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变得更加显著。

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较高。 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16 年到 2025 年,数字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占比2025E为41%,其中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比为4810%,比发展中国家高 178 个百分点。中美两国计算力指数综合评估较高,中国计算力发展水平涨幅达 135%,处于较高增长水平。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为各国 GDP 总量贡献不断提升,算力提升推动数字经济向好发展。

全球公有云用户市场保持增长,IT 侧资本开支不断增加。 云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不断增加对移动技术、协作以及其他远程工作技术和基础架构的投资。预计到 2023 年,用户支出将达到近 6000 亿美元,云将占全球企业 IT 消费市场的 142%。其中软件化服务(SaaS)是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该市场在 2023E 用户支出增长至 208080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长 3673%;云基础建设(IaaS)将达到 156276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长 7053%。为了获得数字经济时代的比较优势,全球主要国家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数据中心的建设保持了较高增速,预计在未来几年云服务提供商与电信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加,全球云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 受益于我国“新基建”战略提出和持续攀升的互联网流量,2021 年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 2021年 IDC 行业规模约 15002 亿元,近 5 年中国 IDC 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达 30%,领先于全球 IDC市场增速,其中近三年中国 IDC 市场具有高增速。我国 IDC 行业增速较快主要系我国 5G 建设持续推进,5G 应用项目多点开花不断落地,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5952亿元。随着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互联网和云计算大客户需求不断扩张及数据中心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IDC 机柜数量不断增长,中国东部地区 IDC 中心较多。 2021 年 IDC 的机柜量增长了 9915万架,增速为 30%,机柜量总数达到 41506 万架,年度增长率达到 3139%。随着 5G 时代数字经济向 社会 各领域持续渗透,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使得全 社会 对算力需求提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速度高增,有望打开市场新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数据中心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根据 CDCC 数据,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机柜数占全国总数的 79%,而东北、西北地区占比相对较低。

我国东部地区 IDC 上架率较高,西部地区加速建设。 目前 IDC 机房在我国东西部呈现差异较大发展,体现东密西疏、东热西冷的特点。2021 年新增机柜对比可知,东部及沿海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高,西部上架率较低。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地上架率约 60%-70%,而东北、西北、西南及华中上架率仅有 30%-40%。在政策布局方面,国家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对于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率先向西部转移建设,由于西部地区气温较低优势突出,实施“东数西算”有利于数据中心提高能效,西部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有效增长。

(二)数字经济政策护航,“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有望超预期

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强调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基于上述规划,2022年 5 月 26 日,工信部在 2022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指出,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

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我国能源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新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水力、光伏、风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使用端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通过“西电东送”工程部分缓解了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但是作为高耗能的数据中心产业,协调东西部发展布局、降低能耗就十分必要。全国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各种强调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进而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催化能源行业低碳转型。

东西部资源高效匹配,建立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工程,将东部海量数据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2022 年 2 月17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国家以“东数西算”为依托,持续推进数据中心与算力、云、网络、数据要素、数据应用和安全等协同发展,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助力数字经济不断发展。

全球算力网络竞争力凸显,ICT 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新空间。 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家算力水平和全球竞争能力。同时,扩大数据中心在中西部地区覆盖,能够就近消纳中西部地区新型绿色能源,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投资,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全国均衡发展新格局。

(三)双碳减排目标明确,绿色节能成为发展必需

能源变革不断创新升级,低碳转型融入 社会 经济发展。 自上个世纪人类逐渐认识到碳排放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不断进行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广泛磋商,在联合国和世界气候大会的框架下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年签署,1994 年生效)、《京都议定书》(1997 年达成,2005 年生效)和《巴黎协定》(2015年达成,2016 年生效)等文件,其中《巴黎协定》规定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以内”的基础目标和“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之内”的努力目标。

推动能源革命,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目标,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双碳行动计划,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双碳”目标正式确立,展现了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同时 202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

聚焦数据中心低碳发展,实现双碳方式产业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中数据中心西部迁移,PUE 值有望降低带来能耗电量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节能、革新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

(一)数据中心能耗突出,绿色节能是发展趋势

绿电成为发展趋势,低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数据中心能耗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研究表明,预计 2025 年,数据中心能耗总量将达到 3952亿 kW·h,占全 社会 用电总量的 405%,比例逐年攀升。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空调系统同样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降 PUE 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制冷方面入手。

数据中心碳排放不断控制,PUE 值不断改善。 根据国家能源局 2020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每度电用煤 3055 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每吨标煤排放 27 吨二氧化碳来计算,2021 年全国数据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 7830 万吨,2030 年预计排放约 15 亿吨二氧化碳。

量化指标评估数据中心能源效率。 为评价数据中心的能效问题,目前广泛采用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 IT 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PUE 通常以年度为计量区间,其中数据中心总能耗包括 IT 设备能耗和制冷、配电等系统的能耗,其值大于 1,越接近 1 表明非 IT 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及服务器系统能耗占比较大。 数据中心的耗能部分主要包括 IT 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设施(包括安防设备、灭火、防水、传感器以及相关数据中心建筑的管理系统等)。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其中服务器系统约占 50%,存储系统约占 35%,网络通信设备约占 15%。空调系统仍然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它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 10%和 5%。

(三)温控系统持续优化,节能技术变革打开新机遇

温控系统多元化趋势,节能技术不断突破。 当前主流的制冷方式包括风冷、水冷、间接蒸发冷却和液冷技术,根据数据中心规模、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制冷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尤其是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数据中心空调制冷能效比的提升主要从液冷和自然冷源两方面入手。从制冷方式来看,风冷将逐渐被安装灵活、效率更高的液冷方式所取代。液冷技术目前应用于 5G 场景,通常对骨干网 OTN 设备、承载网设备以及 5G BBU 设备进行液冷,采用液冷技术可以通过液体将发热元件热量带走,实现服务器的自然散热,相互传统制冷方法,液冷技术更为高效节能。

冷却系统不断优化。 为了客观评价这些制冷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中国制冷学会数据中心冷却工作组研究认为:采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GCOP)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其中,GCOP 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指标,用于评价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能效。为数据中心总能耗,其中不仅包括数据中心市电供电量,也包括数据中心配置的发电机的供电量。为制冷系统能耗,包括机房外制冷系统的能耗,另外包括 UPS 供电的制冷风扇、关键泵以及设备机柜内风扇等制冷设备产生的能耗。

实际情况中,为了使能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与可比较性。冷却工作组建议使用数据中心全年平均综合性能系统数的(GCOPA)指标和特定工况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GCOPS)作为评价标准。

冷却工作组根据上述标准针对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广东深圳、河北廊坊等地的高效数据中心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中心分布在不同建筑气候区,使用了不同系统形式和运行策略,例如高效末端、自然冷却、AI 控制的运行优化等。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制冷能耗较优。我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存在极大差异,提升我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能效意义较大,冷却系统仍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

数据中心容量不断扩充,中美两国贡献较多。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由大型供应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已增至 700 家,而以关键 IT 负载衡量,美国占这些数据中心容量的 49%,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对超大型数据中心容量贡献第二大的国家,占总量的 15%。其余的产能分布在亚太地区(13%)、EMEA 地区(19%)和加拿大/拉丁美洲(4%)。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翻一番用了五年时间,但容量翻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空调系统建设成本较多。 根据IBM数据,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中空调系统的占比为167%。总体来说,2021 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为 1850 亿美元,能源方面建设资本开支占较大份额,能源建设及利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数据中心资本稳步增长,温控市场打开新空间。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2021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包括云/非云硬件和软件)为 1850 亿美元,公有云基础设施设备支出占比为 47%。面向硬件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合计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的 77%。

*** 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和网络安全占了其余部分。参照 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增长 10%的现实,假设未来 4 年数据中心每年资本开支保持增长 10%,我国数据中心温控系统市场规模 2021 年为 301 亿元,可在 2025 年达到 441 亿元。

(一)英维克:打造温控全产业链,行业高景气领跑者受益

国内技术领先的精密温控龙头,聚焦精密温控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及各种专业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东数西算”项目中提供节能技术。

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400 亿元,同比增长 1710%,归母净利润 013 亿元,同比下降 5926%,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2021 年英维克实现营业收入 2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71%,自 2017 年以来 CAGR 达3465%,主要是由于机房温控一些大项目验收确认,以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长。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05 亿元,同比增长 1286%,自 2017 年以来 CAGR达 2425%,主要源自数据中心及户外机柜空调业务的持续增长。

公司毛利率总体稳定,未来有望止跌回升。 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935%,同比下降950%,主要原因系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承压。净利率总体有所下降,销售净利率为 892%,同比下降 1585%。随着公司持续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技术平台得到复用,规模效应愈发显著,公司未来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蒸发冷却、液冷技术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司技术储备充足,产品系列覆盖全面。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温控方式仍然以风冷、冷冻水为主,由于热密度、耗能的提升,传统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散热方式逐渐从传统风冷模式发展到背板空调、液冷等新型散热方式,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呈现出冷却设备贴近服务器、核心发热设备的趋势,液冷、蒸发冷却技术优势明显。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提升核心竞争力,温控系统不断优化。 公司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虽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和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坚持加大研发力度,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英维克作为细分行业龙头,及时捕捉市场发展动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公司产品线丰富,方案灵活凸显竞争优势。 英维克的机房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通信机房、高精度实验室等领域的房间级专用温控节能解决方案,用于对设备机房或实验室空间的精密温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调节。其中包括 CyberMate 机房专用空调&实验室专用空调、iFreecooling 多联式泵循环自然冷却机组、XRow 列间空调、XFlex 模块化间接蒸发冷却机组、XStorm 直接蒸发式高效风墙冷却系统、XSpace 微模块数据中心、XRack 微模块机柜解决方案、XGlacier 液冷温控系统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司的产品直接或通过系统集成商提供给数据中心业主、IDC 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历年来公司已为腾讯、阿里巴巴、秦淮数据、万国数据、数据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用户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大量高效节能的制冷产品及系统。此外,英维克还提供机柜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无线通信基站、储能电站、智能电网各级输配电设备柜、电动 汽车 充电桩、ETC 门架系统等户外机柜或集装箱的应用场合提供温控节能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智能制造设备的机柜温控产品。

(二)佳力图:运营商市场企稳互联网市场突破,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精密环境温控龙头,打造恒温恒湿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恒温恒湿等精密环境,公司客户涵盖政府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互联网、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能源等众多行业。公司产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知名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精密空调设备、冷水机组两大类产品,十三个系列产品线,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同时公司依托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节能改造服务。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有所下滑。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122 亿元,同比下降1069%,归母净利润 014 亿元,同比下降 3668%,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2021 年佳力图实现营业收入 667 亿元,同比增长 668%,自 2017 年以来CAGR 达 973%,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85 亿元,同比下滑 2635%,2021 年,公司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导致利润下滑,(1)南京疫情停工待产、限电限产、疫情延时交付验收的各种困难;(2)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机房空调市场竞争较激烈;(3)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平均比例达 70%以上,是公司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铜、镀锌钢板在 2021 年度一直呈现上涨趋势,采购价格较 2020 年上涨了 20%-40%,导致公司成本呈现大比例增长。

图 17 公司受多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单位:%)

公司精密环境领域产品丰富,技术先进。 公司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恒温恒湿等精密环境,公司客户涵盖政府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互联网、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能源等众多行业。公司产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知名企业。

目前,公司拥有精密空调设备、冷水机组两大类产品,十三个系列产品线,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同时公司依托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节能改造服务。

研发投入不断投入,空调效率持续提升。 虽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和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保持加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专家等机构、人士的合作,推动尖端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托现有的研发体系,充分发挥节能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快机房智能节能管理系统的研制,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性能指标,加强在空调换热器效率提升、供配电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实力,全面提升公司在机房环境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能力。

公司核心技术不断凸显。 2021 年末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有 36 项,同时有包含带封闭式高效冷却循环的通信模块、数据中心冷冻站集中控制系统、机房空调 VRF 系统、CPU 液冷技术、VRF 技术在机房空调领域的初级应用等 28 项在研项目。

(三)其他节能相关公司情况

申菱环境是国内提供人工环境调控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服务场景数值中心、电力、化工、能源、轨道交通、环保、军工等领域。产品主要可分为数据服务空调、工业空调、特种空调三部分。公司是华为数据服务空调的主要供应商,与华为存在多年合作关系。除了华为业务的快速增长,也获得了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认可。此外,申菱环境在储能方面也有布局。

依米康致力于在通信机房、数据中心、智慧建设以及能源管理领域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室内精密空调到室外磁悬浮主机,从一体机和微模块到大型数据中心的设计、生产和运维服务,助力客户面对能源和生态挑战。公司信息数据领域的关键设备、智能工程、物联软件、智慧服务四大板块业务均可为数据中心产业链提供产品及服务。

高澜股份是国内领先的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起家,产品广泛应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各个环节电力电子装置。2020 年以来,通过企业并购,其新能源 汽车 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新能源 汽车 电子制造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均大幅上涨,合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到 4888%,首次超过纯水冷却设备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节能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导致供给端产能释放缓;

原材料短缺及价格上涨;

市场竞争加剧;

下游数据中心市场增速不及预期。

物联网概念股龙头分别是远望谷、华天科技、键桥通讯等三家公司。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2021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202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实现了自2014年以来最高增长水平。

数据及互联网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拓展新兴业务,是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成为增长第一引擎。2021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601亿元,比同比增长9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2020年的174%提升至178%

2021年,通信行业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6409亿元,比2020年增长33%。

新兴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发展加速,2021年实现相关业务收入2225亿元,比2020年增长278%,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2020年的128%提升至152%。其中,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比2020年分别增长184%、915%和355%。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

在互联网应用对话音业务替代效应持续显现的背景下,2021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224亿元和1155亿元,比2020年分别下降9%和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总占比94%,占比较2020年回落12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通信业积极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和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发展质量和增长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物联网,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16年6月,科技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表示,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将达到17万亿,从2014年的6558亿美元,以每年年复合增长率169%的速率快速攀升。物联网的整个市场形态,正在不断地呈现出新的玩家、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各种各样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2017年9月13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在无锡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中显示,中国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和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已部署的机器到机器终端数量突破1亿,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6年超过9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当然,这仅仅是整个国内物联网市场的一个缩影。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开始向万物互联时代转变,无论是工业、农业、制造业,物联网都正在成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技术。

医疗,物联网的必争之地

医疗,这个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行业,同样也有理由实现互联互通。

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迫使医疗机构的内部建设、经营管理在医院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医院要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应该以确切的疗效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来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品牌的提升来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维护医院正面形象,避免医患冲突。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降低服务成本,让医院长久持续地发展。

因此,人财物的管理必然要更加精细化,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医疗对象(如医生、护士、病人、设备、物资、药物等)的智能化感知和处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帮助医院实现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医疗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简单来说,物联网既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也帮助医院实现了开源节流。

埃森哲(Accenture)在2017年发布的《2017年医疗物联网调查》中指出,到2020年,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630亿美元,2015年至202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81%。

报告显示,当今的医疗机构对于IoHT解决方案的投资比例,正随着IT预算的整体规模而增加。IT预算总额低于2600万美元的医疗机构,将其预算的58%用于投资物联网;预算总额为2600万-5000万美元的医疗机构,投资比例为96%;预算总额为5100万-1亿美元者,投资比例为104%;预算总额为1亿-2亿美元者,投资比例为126%;预算总额超过2亿美元者,投资比例则达到了137%。

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物联网应用场景

2016年8月,中国医院杂志发表了一篇《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项目组受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委托,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学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慧应用于管理水平,指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慧应用与建设。

参与咨询的专家主要来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三级医疗机构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的管理者,专家权威系数较高。经过两轮咨询,专家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权重系数上基本达成一致。目前该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西、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开始进行内部测评。

其中标黄的部分为医疗物联网企业的潜在切入场景

在智慧医疗评估体系中,与医疗物联网应用场景相关的二级指标主要为基础设施(0764)、智慧患者(0237)、智慧管理(含行政、业务)(0130)、智慧护理(0085)、智慧后勤(0036)和智慧保障(0142)。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够判断出物联网企业发力重点应该为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患者服务为中心的护理、后勤和基础设施;二是围绕医院人财物为中心的保障和行政业务管理。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无锡,中国物联网起航之城

为了解目前医疗物联网的落地场景,动脉网整理和分析了国内的24家知名医疗物联网企业。

从图表中的数据发现,目前国内物联网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分别是北京、杭州、深圳和无锡。北京、深圳、杭州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最为集中的几个地区,并不让人意外。值得一提是无锡,这个有着“中国物联网起航之城”称号的城市。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无锡就开始引进半导体产业,在90年代,无锡实施了国家“908”工程。迄今,无锡已形成完整的IC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IC产业产值第二大城市。

也正是由于IC产业是物联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近年来,大量无锡IC设计企业将研发方向转入传感及RFID领域。几乎所有的设计企业都与物联网的配套相关,良好的IC产业基础使无锡成为物联网产业的天然襁褓。

在这24家企业中,本文整理出了14个医疗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分别是体征监测(心电、血糖、睡眠质量等)、移动护理(移动查房)、人员管理(护理人员定位、婴儿防盗、老人定位等)、输液管理、资产管理(血液管理、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管理等)、远程转诊会诊、报警求助、手术室管理、环境监控(PM25、温湿度、光照等)、院内导航、标本送检、药品管理、冷链管理以及床旁交互。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特性,本文将这14个场景分为两大属性,分别是医疗服务需求和成本控制需求。正如我们之前预料的那样,围绕患者服务为中心的护理、后勤和基础设施。以及围绕医院人财物为中心的保障和行政业务管理是物联网企业在医疗的落地重点。以下为这两种需求的分布图(仅供参考):

由图可知,目前医院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基本重点放在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而成本控制方面,包括设备管理、耗材管理等应用还相对较少。

由于设备和耗材管理并不能为医院非常直观地反映成本控制的效果。再加上药品零差率和医疗付费方式改革,让医院不太愿意再在医疗器械等环节加大投入,所以这也导致了医院对于这方面的物联网应用热情度不高。但长期来看,医院通过物联网实现资产管理是必然的趋势,但仍然需要一定的接受时间。

针对体征监测、移动护理、人员管理、输液管理和资产管理这5大重点领域,本文分别采用了具体案例,来详细说明它们的真实落地情况。

4大应用场景落地案例

体征监测

随着医院重症病人、传染病人和发热病人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测量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传统测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方法和数据记录方法,不仅时间长、效率低,而且测量工作也费时费力。

物联网体温标签,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病人体温实现实时、连续、自动采集,变传统的体温测量为体温监护,为医院提供简约、智能的体温监测方案。

1、可连续采集,变体温测量为体温监护,第一时间发现病情拐点

2、24小时实时显示,提供体温信息可视化界面。

人员定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Wi-Fi技术和RFID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典型应用。通过加强对特殊患者位置及动态的监管,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管理为中心”。

该系统实现了对医院各类人群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精确的RoomLevel级和BedLevel级定位服务、自定义事件机制及多样化提醒方式,更加切合医院实际应用场景,物联网产生的感知信息丰富医疗信息数据的同时也为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常见定位人员包含:医生、护士、病患、新生儿以及发送人员等其他医务工作者。

此外,三甲医院的新生儿普遍较多,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标识,往往会造成婴儿错抱及婴儿被盗等问题,给医院及婴儿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该婴儿防盗系统通过为婴儿和母亲佩戴有源的RFID远距离标签,实现母亲和婴儿的匹配。其中,母婴身份信息匹配管理功能包含在母亲标签中,婴儿标签一旦被佩戴至婴儿脚踝后,(未经允许) 私自取下,系统将自动产生报警信息。同时,系统可在婴儿活动空间内布置物联网AP用于采集婴儿的信息。配合在病区出入口安装出口监视器,从而实现对婴儿全方位,全时段的24小时监控。

输液管理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研究型附属医院的中山医院,每年门急诊量达280万余人次,收住病人6万人次。如此巨大的患者量,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服务压力。对此,医院希望用物联网技术来帮助护士减轻工作量。

中山医院信息科的相关人员希望搭建一个部署简单、不绑定业务软件厂商的物联网平台,既能稳定支撑业务系统,又可以和现有的无线网络无缝对接的物联网方案。

由于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输液余量,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屏幕显示输液量,做到提前备药,提前换液。一旦出现某个病人输液速度过快的情况,系统便会自动报警,让医护人员实时掌握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表示:“过去,我们一直在寻求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好方法。使用了这套全闭环输液管理系统,既缩短了护理工作中输液所占用的时间,同时也极大程度规避了医疗风险事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如今,工作轻松很多,呼叫铃声也变得很少,病区很安静,病人也比较满意,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

资产管理

过去医院的高值耗材,设备科发出去给科室,并不知道科室到底用在哪一位病人身上,是用了还是丢了。但如果引进物联网之后,就能形成一个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比如耗材是在哪个科室申请的,哪个供应商供应的,采购价格是多少,进入库房之后,被哪个科室领用走了,最后用到哪个病人身上,医院都能一清二楚,因为这些信息都被系统一一记录在案。

在医疗设备方面,现阶段三甲医院固定资产较多,却少有医院能有准确的数据。财务科与设备科的报表差异大,在业内来看却十分正常。

某三甲医院院长称:“我们以前用的条码管理,每年盘点也至少要2个月,有些条码污损还读不出来,而且条码信息量比较少,不能确保数据准确,如果用上RFID电子标签读取,信息量会很完善,全程可追溯,估计1周就能全部完成。”

过去,医院在总体效益好的时候会倾向于增购设备。但在精细化管理之后,医院设备科会先对每台设备的效益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其中某台设备的使用率较低,那么就意味着,医院并不需要再购买新的设备,只需要提高这台设备的利用率即可。

很多时候医院修一套设备,比买台新的还贵,因为没参考数据。现在管理人员通过物联网平台,买设备的费用、设备的营收、维修的花销,整个产品的利用曲线都能了如指掌。

以上由物联传媒整理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一食品和饮料产业链各类龙头
(1) 白酒: 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
(2)酱油: 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
(3)火锅底料日辰股份颐海国际
(4)乳制品: 伊利股份妙可蓝多天润乳业新乳业
(5)榨菜涪陵榨菜
(6)面包: 桃李面包
(7)坚果零食: 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盐津铺子
(8)啤酒: 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华润啤酒
(9)月饼广州酒家元祖股份
(10)速冻食品: 安井食品三全食品
(11)卤制品: 绝味食品煌上煌
(12)酵母安琪酵母
(13)泡椒凤爪有友食品
(14)餐饮: 海底捞九毛九
(15)火腿肠双汇发展
(16)醋恒顺醋业
(17)米面克明面业
(18)鸡尾酒百润股份
二医疗龙头股
一医疗领域各类细分龙头
1 医疗器械龙头鱼跃医疗
2 体外诊断医械龙头迈瑞医疗
3 心血管医械龙头乐普医疗
4 再生医学龙头正海生物
5 医药装备龙头楚天科技
6 骨科医械龙头大博医疗
7 消毒龙头新华医疗
8 体外诊断试剂龙头安图生物(免疫)凯普生物核酸透景生命(HPV)
9 诊断服务龙头迪安诊断
10 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
11 生化诊断龙头利德曼最全
12 血液灌流龙头健帆生物
13 真空采血龙头阳普医疗
14 医用手套龙头英科医疗蓝帆医疗南卫股份医用胶带
15 注射器龙头康德莱
16 细胞免疫龙头中源协和
17 独门医疗服务司太立碘造影剂爱尔眼科
二医药行业卖铲人CXO企业
1药明康德临床前CRO/CDMO企业龙头
2康龙化成临床前CRO企业龙二
3昭衍新药临床前CRO企业细分龙头
4药石科技临床前CRO企业细分龙四
5美迪西临床前CRO/CMO企业
6泰格医药国内临床试验CRO企业龙头
(三)医药各类细分龙头
1 民族品牌药龙头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同仁堂九芝堂广誉远贵州百灵苗药步长制药心血管天士力
2 全产业链龙头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华东医药中国医药
3 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肿瘤贝达药业抗癌
4 疫苗龙头长春高新生长素智飞生物宫颈癌沃森生物肺炎康泰生物肺炎
5 抗生素龙头鲁抗医药
6 输液制品龙头科伦药业莱美药业注射
7 OTC龙头华润三九葵花药业儿童药华森制药
8 原料药辅料龙头华海药业原料山河药辅辅料美诺华特色原料山东药玻药用玻璃
9 血液制品龙头华兰生物博雅生物
10 独门药龙头甘李药业胰岛素千金药业妇科恩华药业中枢神经用药人福医药麻药避孕套
11 维生素龙头新和成兄弟科技
12 保健养生药龙头金达威(辅酶Q10)
13 医药连锁龙头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
三新能源产业链各类龙头
一锂电池各类细分
1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
2正极材料
a三元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杉杉股份格林美厦门钨业
b磷酸铁锂正极德方纳米
c钴酸锂和锰酸锂正极湘潭电化
3隔膜恩捷股份
4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
5负极材料璞泰来杉杉能源
6导电剂天奈科技
7锂电设备先导智能杭可科技
8铜箔超华科技诺德股份嘉元科技
9结构件科达利
二电机电控各类细分
1卧龙电驱国内电机电控第三方龙头北汽新能源在售的EC系列安装的是公司的驱动电机历史上跨年行情主线多数延续前期表现偏强的行业且关键在于行业高 景气得到验证与估值和交易情绪无关复盘过去 15 年跨年行情11 月 底至次年 1 月领涨的主线行业有 4 个特征
其一领涨主线多数延 续前期表现较强的行业与估值和交易情绪无关其二领涨主线均为跨年期间高景气度逻辑得到验证的行业因跨年行情处于业绩真空期行业景气验证就是关键
最近池子股精选了以上类型的几只标的作为福利想参考的朋友在公 @众 #号凌霄论股回复机会就行了
2均胜电子全球领先的跨国汽车电子企业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球各大整车厂商和国内一线整车厂商
3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龙头之一同时公司也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提供控制器
4大洋电机中国微特电机行业龙头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用电机供应商之一
5越博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控制器优质供应商
6蓝海华腾中低压变频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等优质供应商
7方正电机微电机及控制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汽车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
8中科三环世界第二国内最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供应商公司已进入特斯拉产业链
9正海磁材主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10宏发股份全球继电器龙头之一率先研发微型新能源汽车及低速电动车用低压继电器
三整车企业
1比亚迪专利数9400多件
2长城汽车专利数1000多件
3吉利汽车新能源专利数暂未公示
四有色行业各种龙头
1钴华友钴业寒锐钴业
2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雅化集团
3镍盛屯矿业华友钴业
4稀土盛和资源北方稀土广晟有色
5永磁材料正海磁材金力永磁宁波韵升
6黄金紫金矿业中金黄金赤峰黄金
7白银盛达矿业兴业矿业
8铜紫金矿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
9铝中国铝业闽发铝业华峰铝业云铝股份南山铝业
10铅锌中金岭南驰宏锌锗
11钼洛阳钼业
12钛宝钛股份西部超导
五芯片半导体各种龙头
一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1兆易创新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龙头
2国科微国内广播电视芯片和智能监控芯片龙头
3韦尔股份模拟芯片龙头半导体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设计及分销龙头
4富瀚微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设计龙头
5北京君正嵌入式CPU芯片可穿戴芯片设计龙头
6汇顶科技电容触控和指纹识别芯片龙头
7瑞芯微智能应用处理芯片领军者
(二) 半导体材料企业
1阿石创国内PVD镀膜材料行业龙头
2飞凯材料芯片封装材料龙头
3南大光电MO源材料龙头国内光刻胶龙头
4雅克科技国内光刻胶细分龙头
5江丰电子国内高端半导体靶材龙头
三半导体设备企业
1北方华创国内稀缺平台型半导体设备龙头
2晶盛机电国内单晶硅设备龙头
3至纯科技国内高纯工艺系统与设备龙头
四半导体产业链企业
1扬杰科技国内稀缺的集芯片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优质企业
2士兰微国内氮化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等全产业链优质企业
3华润微国内第一家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等于一体的优质代工企业
4中芯国际国内芯片代工龙头
5集成电路封测三大龙头通富微电华天科技长电科技
六非芯片基础核心元器件各种龙头
一基础元器件龙头
1福晶科技全球光学晶体部件龙头
2捷捷微电功率半导体器件细分龙头
3法拉电子国内薄膜电容器龙头
4纳思达打印机全产业链龙头
5顺络电子国内片式电感元器件龙头
6中航光电光电互连元器件龙头
7台基股份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龙头
8斯达半导IGBT模块优质企业
9火炬电子国内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龙头
10景旺电子PCB等元器件基础材料龙头
11三安光电国内LED光电组件龙头
12蓝思科技全球视窗防护玻璃巨头
13生益科技国内覆铜板陶瓷器件龙头
14深南电路PCB龙头5G商用龙头
15水晶光电光学光电子细分龙头
16视源股份全球液晶显示主控板卡龙头交互智能平板领军企业
17和而泰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细分龙头
18领益智造消费电子精密部件优质企业
19鹏鼎控股全球PCB印制电路板龙头
20立讯精密精密部件龙头
21中环股份国内技术最为领先的半导体元件企业
22歌尔股份高端智能手机声学器件龙头
23东山精密精密部件龙头
24京东方A国内面板柔性面板龙头
25TCL科技电视面板龙头
二人工智能细分各种龙头
1虹软科技AI视觉龙头服务方向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
2同花顺金融大脑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龙头服务于金融领域
3鼎捷软件工业40AI软件龙头
4恒生电子金融证券行业软件龙头有投资数据投顾客服等AI多方向赛道
5寒武纪AI芯片细分龙头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边缘智能芯片
6三六零网络安全龙头有360人工智能创新研发中心
7汉王科技全球文字识别技术与智能交互产品龙头
8圣邦股份AI模拟芯片龙头应用于语音识别超声测距红外避障等
9鸿泉物联胎压智能监测龙头自主无人驾驶监测BSD及驾驶员监视DMS等
10泰禾智能智能检测分选装备及工业机器人装备龙头
11科大讯飞国内智能语音服务龙头
12赛微电子全球领先的MEMS传感器芯片服务商全自主IP的多核SoC芯片北极星
13当虹科技人像识别龙头视频技术AI
14神思电子身份识别龙头智能服务机器人列入发改委AI创新发展重大工程
15优博讯移动应用软硬件服务商布局有AI物联网大数据自动识别等
16赛为智能国内最专业的智能化系统细分龙头拥有全自动化智能电网人脸识别
17东软集团国产软件细分龙头AI应用于大健康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18科大国创行业软件细分龙头以大数据驱动的智能软件布局人工智能
19闻泰科技ODM代工龙头有手势识别及人工智能研究院
三数字货币各类小而精
1卫士通信息安全细分龙头参与制定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行业标准
2金财互联互联网财税服务先驱有数字货币跨境结算和支付方面的技术积累
3新大陆数字技术服务先驱参与了深圳数字货币红包试点
4 拉卡拉金融支付龙头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战略合作
5证通电子国内金融服务以及IDC优质企业储备有大量的数字货币相关技术
6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领军者拥有自主领先的智能区块平台
7新国都金融数据服务商有数字货币研究中心研发有数字货币终端设备
8四方精创商业银行IT服务外包商储备了丰富技术
9广电运通智能终端领导者有数字货币自助设备相关技术储备
10优博讯物联网移动智能软硬件服务商有数字货币相关技术储备
11高伟达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商有数字货币技术相关储备
12银之杰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商有开展数字货币相关软硬件以及支撑系统的研究
13科蓝软件银行金融软件服务商有数字货币相关技术储备
14朗科科技国内移动存储设备龙头储备有数字货币冷钱包等技术专利
四碳捕获龙头
1凯美特气公司与湖大合作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工程技术研究
2远达环保公司已具备二氧化碳捕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碳交易平台
3杭氧股份公司是国内气体封层设备龙头
4昊华科技公司的碳捕捉技术储备已经初具规模
五可降解塑料龙头
1金发科技公司主营高性能改性塑料
2丹化科技公司是化工行业非常一般的个股但有子公司做可降解塑料
七化工行业各类细分龙头
1万华化学主营产品为MDITDI全球龙头国内绝对龙头
2恒力石化主营传统炼化国内民营龙头
3荣盛石化主营产品聚酯纤维国内龙头
4浙江龙盛主营产品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全球龙头
5龙蟒佰利主营产品为钛白粉国内龙头全球第四
6巨化股份主营产品为第三代氟制冷剂国内龙头细分全球龙头
7安迪苏主营产品为蛋氨酸为动物营养添加剂国内龙头全球龙二
8扬农化工主营产品农药菊酯国内龙头
9新洋丰主营产品为农资必需消费品复合肥国内龙头
10金禾实业主营甜味剂(安赛蜜三氯蔗糖)为食品添加剂单寡头垄断全球龙头
11红太阳主营产品为农药吡啶碱全球龙头
12兴发集团主营产品为草甘膦磷矿石国内龙头
13利尔化学主营产品为草铵膦国内龙头
14国瓷材料主营产品为电子陶瓷MLCC配方粉国内龙头全球龙四
15玲珑轮胎主营产品为轮胎国内细分龙头
16黑猫股份主营产品为炭黑国内龙头全球龙三
17卫星石化主营产品为丙烯酸国内龙头全球龙四
18宝丰能源主营煤化工煤基新材料和化学品国内龙头
19华鲁恒升主营煤化工DMF国内龙头
20三棵树主营产品为涂料国内龙头
21卓越新能主营产品为生物柴油国内细分龙头
22光威复材主营产品碳纤维国内龙头
23多氟多主营产品六氟磷酸锂全球龙头
24深圳新星主营产品为铝晶粒细化剂为冶金添加剂全球龙头
25强力新材主营产品为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为电子化学品

随着国家将物联网建设的大力支持。物联网产业也有了更大的投资规模,长期收益可观。作为势头正猛的新兴产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以及投资潜力,其相关产业企业发售股票也有着良好的预期,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市场上的物联网龙头股。

1、卓胜微(300782)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研究、开发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为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

2、中科创达(300496)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移动智能终端 *** 作系统产品的研发、销售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3、国联股份(603613)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电子商务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

4、瑞芯微(603893)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研发,主要专注于数字影音和影像处理、移动智能终端、移动计算等系统级芯片的研究和开发。

5、万兴科技(300624)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APP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商,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数字创意、数据管理、办公效率等三大类消费类软件产品及服务。

6、北京君正(300223)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微处理器芯片、智能视频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及存储芯片和模拟芯片的研发和销售。

7、移远通信(603236)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其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研发与销售服务

8、全志科技(300458)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65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