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如何?是否良好呢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如何?是否良好呢,第1张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总体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比809%,远高于数字产业化占比(191%)。从数字经济就业结构来看,产业数字化招聘占比也高于数字产业化,其中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占比及薪资均高于第二、第一产业。从薪资来看,数字产业化领域薪资总体高于产业数字化领域,数字产业化高端就业吸纳能力强。

数字经济高速增长,产业数字化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呈现出高质量、高增速的双高特性,同时也加快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的“新四化”趋势转型的步伐。

从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来看,2020年疫情下,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产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备,2020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2015年的257%下降至2020年的191%。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获得新机遇,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新模式接替涌现,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全面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孕育广阔成长空间。

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15年的743%提升至2020年的809%,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输出强劲动力。

产业数字化是就业吸纳主体,呈现三产大于二产大于一产特征

从数字经济就业结构来看,数字产业化领域招聘岗位占总招聘数326%,占总招聘人数比重达242%,就业岗位占比显著高于同期数字产业化规模占比。产业数字化招聘占比仍然高于数字产业化,招聘岗位和招聘人数占比分别达到675%和758%,吸纳数字经济就业能力更强。

由此可见,产业数字化是就业吸纳主体。从产业数字化招聘岗位来看,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占比高达602%,远高于第二产业的71%和第一产业的01%;薪资方面,第三产业薪资为82007元/月,高于第二产业12567元/月和第一产业1976元/月。

数字产业化高端就业吸纳能力强,平均薪资高于产业数字化

从薪资来看,数字产业化领域平均月薪达92119元,高于产业数字化平均月薪10971元,说明数字产业化高端就业吸纳能力强。相同学历条件下,数字产业化领域薪资也总体高于产业数字化领域,如产业数字化领域专科及以上岗位平均月薪达130575元,数字产业化领域约为123666元,平均薪资差距约为56%。

——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核心数据: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数字经济渗透率

中国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坚实

——5G基站建设有条不紊

5G的好处是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上网体验和更大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渗透到各个行业,推动各行业加速发展。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因此5G基站建设是5G产业布局的第一步。根据工信部信息,截至2021年12月,中国5G基站总数约1425万个。

——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延续

按照机架规模,可以将数据中心划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微型数据中心(机房)等类型。根据IDC中国数据,当前中国已建成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在世界同规模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42%;若包含规划在建数据中心数量,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381%。这一数据与美国正在逐年缩小,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到全球总量的40%,中国大型数据中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366万架。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仍在延续,区域性应用、多层级集团企业均倾向通过规模化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总量增速迅猛

蜂窝物联网终端指物联网终端接入GSM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终端内集成2G移动通信模块并插入SIM卡,通过GPRS网络与后台交互数据。蜂窝物联网一般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等。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294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158亿户。相较于2018年12月的671亿户,两年半时间,中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近乎翻倍,增速迅猛。

中国数字经济体量日渐扩大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延续蓬勃发展态势,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392万亿元。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2005-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86%,2020年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中国三大产业数字经济渗透情况对比

——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偏低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偏低。2016-2020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2020年,中国农业渗透率为89%,同比上涨07个百分点。

——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中等

工业作为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处于中等水平。2016-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不断增长,增速相比农业较快。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10%,相比2019年上涨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上涨了42个百分点。

——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2016-2020年,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407%,相比2019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增加了111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愈加升级,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需求持续火热。数字技术丰富了服务业的场景,数字化将推动服务业纵深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智慧菌菇房解决方案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对空气温湿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强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利用以太网、4G、WIFE的网络信号传输采集到的数据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会根据人工经验所设置的各种参数来进行比较,判断实时的数据是否符合预制参数要求,并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查看菌菇房内实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福建蜂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菇房环境监测系统、食用菌种植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并调节菌菇房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湿、除湿控制功能和升温、降温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风机、加湿器等设备,通过人机界面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湿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带有通讯接口,可以和计算机、手机通讯,构成菇房环境自动监控系统。

福建蜂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冠菌农业大棚是福建省省级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得到业界专业人士的认可!据相关人员介绍,该套系统的使用,降低了80%的人工成本,产量提高30%左右,减少水电资源60%,整体经济效益提高40%左右。

机械工业电工材料及特种线缆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MACHINERY INDUSTRY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CENTER FOR ELECTRICAL MATERIAL AND SPECIAL WIRE & CABLE)(简称EMTC)具有国家CNAS、CMA认证资质,是一个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试验室。
EMTC跟踪国内外最新动态,运用最新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常规及特殊项目的检测和检查服务。EMTC针对国内材料标准较少、新材料不断问世的现状,凭借专业的技术开发队伍经常承担一些非标准、特殊试验方法的设计,在机械行业电工材料领域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

托普云农研发的标准化、个性化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吉林梨树县、杭州萧山农科所、金华寿仙谷、南充高坪农牧局、湖北金秋农业、宁夏利通区、四川岳池、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广州徐闻县等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当地实现节水农业、智慧农业提供着重要的技术支撑!
例如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通过搭建“1个中心,1个平台、N个应用”的平台建设模式。建一个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中心,汇聚土、水、肥三大耕地质量数据,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管理、服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分析,达到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形成指挥耕地新业态,通过大数据平台服务公共,服务管理,转变耕地保护方式。
托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托普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由系统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组成。系统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田、旱田、温室、果园等种植灌溉作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67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