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小讲堂之LTE-U载波聚合

高通骁龙小讲堂之LTE-U载波聚合,第1张

IT168 评测过去的两年时间,运营商在设施建设和广告宣传上着重发力,让4G网络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仅今年2月的统计,中国4G用户就已经突破5亿,跃居世界首位。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势必会带来激增的流量,如何在大流量下继续提升网络峰值速率和系统带宽,是4G网络持续演进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移动通讯领域的领航者,高通致力于用先进的技术提升通讯体验,相关的技术研发投入达到410亿美元,拥有着行业内最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其主导的载波聚合、LTE-U、MU-MIMO技术,成为推动网络升级的关键所在,值得我们进一步去了解。

4G+网络核心技术:载波聚合

我们熟识的4G+网络,作为运营商宣传品牌的同时,实际上更是一种技术的演进,能够实现上下行速率的进一步提升,而载波聚合技术就是其中的关键。简单地说,载波聚合即同时利用多频段的资源,把一些不连续的频谱碎片聚合到一起,增加系统传输带宽,从而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做一个类比,我们可以把每一个载波理解为一条车道,而载波聚合技术相当于再加多一条或者多条车道,可以大幅提升通行的容量,从而把速率提升。

根据统计,仅去年全球已有64个载波聚合系统正式商用,116家运营商正在投资载波聚合技术。此外,全球已有53个Cat6商用网络,另有13个Cat9系统正在部署、试验或测试中。我国的运营商也在积极推进载波聚合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商用。

但是要体验到载波聚合的优势,不仅是运营商单方面的努力,也需要手机调制解调器的全面支持。目前高通的调制解调器已经全线支持载波聚合,从X5级别的调制解调器开始便支持下行双载波聚合技术,而从X8级别开始不仅支持下行双载波,上行同样支持双载波,到了旗舰级别的骁龙X12 LTE调制解调器,其最高支持下行三载波,达到Cat12(600Mbps下载带宽),上行双载波,达到Cat13(150Mbps上传带宽)。要知道目前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普遍支持的是双载波,才达到Cat6的速率而已。换言之,未来若想拥有更好更快速的网络体验,无需更换终端,搭载骁龙Modem的终端仅需软件升级即可。

迎接大流量的挑战:LTE-U

在开始我们提到,数据流量激增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未来我们需要面对比今天多千倍的数据量,而信道终究是有限的,如何继续保证通讯质量将是一个问题,高通主导的LTE-U技术将是解开问题的一把钥匙。

LTE-U是“LTE Advanced in Unlicensed Spectrum”的缩写,即使用非授权频谱来给蜂窝数据通信增加可用网络流量。具体而言,就是在Wi-Fi的5GHz频段上部署LTE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部署新的小型基站,以载波聚合的形式,聚合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谱上的LTE频段,实现对容量以及数据流的提升。这种方案的优势明显,可以充分利用5GHz频段中未被监管机构正式授权的部分,提高其利用率,并且与现有的技术实现兼容,从而降低网络升级带来的设备升级成本。

目前已经有学者在探讨5G的标准,LTE-U技术很有可能做为5G的基础,扩大使用未授权频谱,打造速率更高、低延迟且耗电量更小的网络,来满足未来10年各种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

物联网时代新标准:MU-MIMO

除了移动数据网络,Wi-Fi的技术也将是未来通讯发展的关键。为了迎合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的大潮,MU-MIMO技术应运而生。MU-MIMO即“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的缩写,意为多用户多入多出,简单可理解其为”无拥堵Wi-Fi”技术。众所周知,物联网时代,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沿用目前的标准,许多智能设备虽然连接路由器,但无法互相实现数据交换,并且也会出现各产品之间的资源抢占的现象,令网络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通过MU-MIMO无拥堵Wi-Fi技术,各种智能硬件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避免Wi-Fi拥堵,从而使生活更加智能。

从现有的体验来讲,支持MU-MIMO的手机网速更快,能更迅速地连接路由器,减少无谓的等待时间,接入Wi-Fi网络时功耗也会变小。

相信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深深地体会到,5G和物联网这些曾经的幻想即将照进现实,未来网络的更加值得去期待。我们在体验这些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要忘了高通这样的通讯领军企业在背后的努力,不断推动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

物联网市场调研情况、物联网行业前景及现状怎么样物联网市场得益于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的不断丰富,物联网应用场景迎来大范围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家庭、个人信息化等方面产生大量创新性应用方案,物联网技术和方案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加速。

物联网市场调研情况、物联网行业前景及现状怎么样物联网市场得益于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的不断丰富,物联网应用场景迎来大范围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家庭、个人信息化等方面产生大量创新性应用方案,物联网技术和方案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加速。物联网的来临使得“万物”都产生了上网的需求,但物联网产业链条十分冗长,从行业客户发展的必要情况来看,他们的优势集中在自己所深耕的垂直行业中。

2022物联网行业报告及市场浅析

目前物联网通信能力已经在过去2G、3G、4G的基础上得到拓展,诞生了更加符合物联网连接需求的NB-IoT、Cat1等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以不断积累与升级,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和成熟,加之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等周期性因素的驱动,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领域和行业交替式地不断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物联网行业整体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可以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 行业产值、增长率分析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值大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长率接近23%,预计2021年以后物联网增速有望达到30%,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30万亿美元的体量。

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创新开发最多的国家,中国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完成5G基站超70万个,预计2021年年产值超27万亿人民币。 此外物联网产生344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同时还会降低1770亿美元的经营成本。

物联网的关键核心优势是实现万物互联,因此车联是物联网发展重点,以车联网为例,2025年5G联网车辆将超过6千万,100%新车都将连接网络,车联网市场空间无可估量。

物联网 市场规模

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创新开发最多的国家,中国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完成5G基站超70万个,预计2021年年产值超27万亿人民币。此外,2020年物联网产生344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同时还会降低1770亿美元的经营成本。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已经在提高全球主要工厂的性能指标,并将生产率水平提高40-60%。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物联网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23%-26%。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启之年,将迎来发展新时期。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136万亿美元,物联网产业力量不断丰富。当前,全球物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

《2022-202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物联网报告对我国行业的供需状况、物联网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挑战、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建议、物联网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物联网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物联网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用户可以编辑短信代码1081发送10001查询流量情况的,也可以凭手机服务密码登陆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查询,具体查询步骤如下:

1、登陆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

2、进入个人中心-选择流量查询

3、进入后点击查询即可查询流量使用及剩余情况

了解更多服务优惠请关注“安徽电信”公众号。

斌哥与你一道,盘点2021物联网十大热词,共创2022新未来

物联网的2021年,极不容易的一年。年初,做IoT平台toB业务的涂鸦巨亏上市;年末,做IoT共享出行toC业务的滴滴美国退市。大半年,ofo押金没退多少,还花样作死;一整年,围绕芯片,停产、断供、涨价、囤货、断货,多少做IoT集成的亟待续命。

物联网的2021年,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常态化的背后,是5G远程医疗/云监工、非接触式防控/时空伴随者报备、无人驾驶/配送/零售等物联网技术与场景支撑。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是5G/6G等国际标准话语权、数字经济运作规则制定权、数字产业全球占地圈地、新型类OS平台与杀手级应用生态扶植等云大物智链孪下的新 科技 +新应用+新模式之争。

斌哥这就带大家梳理一下,十大热词下的物联网2021年。
一、非接触式防疫

年初到年末,疫情常态化,大伙儿时刻备战、时刻战役。在防疫过程,甚于物联网的非接触式技术,功劳不小。

非接触式通道,把 健康 码、红外测温、身份核验、自助消杀等集成,3-5秒结束全流程。

非接触式物流,可通过无人货车、AGV+机械臂自助卸货,通过机械臂自助消杀,实现货物无人运货、配货的全流程。

这些非接触式场景,均需要物联网的端(温湿度/机械臂/AGV/货车定位等采集)、管(4G/5G/Wifi等)、云(各类应用)能力。
二、5G远程医疗/云监工

从去年起,移动成功落地“5G远程医疗”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及多家医院,采集现场视频、环境与患者状态数据,助力一线医务人员将本地医疗数据共享远程专家,实现专家远程诊断。

医生远程问诊,而线上的伙伴们远程观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直播,为此云监工一词也成了去年年底的网络热词。
三、自动驾驶+网联车

2021的自动驾驶又在坎坷中,前进了一步。

特斯拉的纠纷不断,数据采集风险曝光。蔚小理们、传统车企与BATH等造车大厂缺芯得厉害,交付压力颇大,但他们都在努力创新中。阿里丰富了小蛮驴的无人配送场景,小鹏出了无人马玩具、无人飞行器,华为在不断积极调整车联网战略。
四、Cat1/NB-IoT+5G标准

7月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会议将我国的NB-IoT写入5G技术标准,为此NB-IoT正式纳入5G标准,这是我国在国际领先的标准制定组织的又一话语权的体现。

同样是ITU标准,Cat1作为4G通信LTE网络用户终端的标准,充分发挥其低成本、低功耗、较低时延、较广范围、较高速率优势,已在近两年得到爆发性的增长。
五、无源物联网

无源就是无电源/能量来源的物联网。物联网碎片得很,场景很碎片,所需要采集的传感器种类、功耗需求、区域位置均很多样、分散,为此,可自己获取能源的传感器、物联网装置就非常重要。当然,太阳能、动力转换都可以作为无源的来源。今年快速进步的新型无源,则是通过电磁/辐射转换来实现。比现有的RFID功耗更低,应用场景更广,当然市场价值更大。
六、卫星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仅在陆地覆盖20%,海洋5%,天/太空基本为0,卫星物联网就是通过卫星,把卫星变成基站,要与未来的6G、量子通信等,补足剩余的网络覆盖,与传输速度与带宽的持续提升。
七、双碳+碳追踪

实现国家的双碳战略,碳追踪是关键环节。碳追踪是啥,就是监测碳排放,搞明白碳从哪儿排放的,怎么排放的,排放多少。有碳追踪才能有更好的对碳排放、回收、交易管理。而监测碳排放,用的是物联网的各种传感、传输、云与数据分析能力。
八、数字虚拟人+数字孪生+元宇宙

这几个一并来。物联网的动作捕捉、表情采集,将实体人(虚拟人替身)与数字虚拟人联结;物联网的端管云,将数字孪生的设备、产线、车间、工厂、园区、街道、城市等物体、场景实体与数字体联结;而数字虚拟人+数字孪生就是融合人+物的CPS世界,将人与物与元宇宙的雏形联结。

年初数字孪生(数孪)当道;年中元宇宙火爆(斌哥翻了下朋友圈,在8月初受邀写《元宇宙》一书的荐语,随后元宇宙大爆发);年末数字虚拟人喷发,表面看得热闹,而物联网便是其技术的里子。
九、物联网安全

年中的滴滴退市事件,可谓物联网安全/网络安全的里程碑式事件。滴滴通过物联网技术,数采近10亿用户,多年的、全国绝大多数的位置、语音信息。这些海量的数据如果没有牢牢掌握在国人手中,国家数据谈何安全。 同样的,越是物联网平台类公司,越是要在保障其平台与生态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上,慎之又慎、如履薄冰。
十、芯片荒

最后讲芯片荒,因为部分芯片现在还荒着呢。车联网的雷达、动态控制、影像芯片,物联网/5G场景通用的USB、网卡、模拟芯片,价格暴涨10倍、50倍,甚至100倍。天灾、人祸,已道不清。

芯片这事,不被掐脖子的话,还得国产当自强,国人当团结。
2022年的物联网,斌哥期望有三:

一、杀手级应用不再搁又搁。物联网杀手级应用一直在说,却一直耽搁。斌哥希望,2022年产业互联网杀手级应用真正涌现,特别是在与垂直产业结合的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三个方向。

二、新技术概念不再割又割。年初起,不知多少吃瓜群众,在股市K线上、投资圈内、传销窝里,被区块链、量子技术、数字孪生、数字货币、NFT、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割韭菜。斌哥希望,来年物联网与VR/AR、区块链进一步融合,进一步夯实数字孪生底座,支撑元宇宙框架搭建,促进电商30(虚拟直播)、数字虚拟人、产业数孪的真正落地。

三、半导体芯片不再鸽又鸽。最后,由衷希望2022年,现在还囤着芯片的,有一定利润,就抓紧出吧,见好就收。切记:吃相=死相。
罗胖在今年的跨年《时间的朋友》为百度5G云代驾(通过5G远程 *** 控无人车,实现代驾)代言,期待5G云代驾能成为新一年的杀手级应用。
来自专栏

您好,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相比于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多的连接数(支持更多的用户接入)、更快的移动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用户体验的速率最高可以达到1Gbp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68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