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是新零售的一种表现形式吗?

无人便利店是新零售的一种表现形式吗?,第1张

无人便利店是新零售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最近很火的逗号智能商店。无人零售店是在原来零售店的基础上增加以在线支付,互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实现手段,整合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物联网零售模式。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化时代支付能力的迭代升级,更为无人零售,尤其是 自动售货机 等业态的“复苏”创造了条件。
无人零售 的商业模式都有哪些呢?

自助售货机模式   

最初的自助售货机只卖饮品,产品结构单一,功能属性单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升级为智慧自助售货机,这一类型的自助售货机规模大,商品品类丰富,通过移动支付、物联网、语音识别、AI人脸识别等最新技术的应用,让智慧 自助售货机 得以快速获取用户、产品数据,并实现精准营销。

物联网时代,智慧自助售货机俨然成为未来至关重要的大数据入口,可以预见未来智慧售货机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自助结算系统模式   

传统零售业的互联网改造如火如荼,收银系统的效率问题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成为改造的首要目标。

自助结算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在消费者选择好商品后,能在自助收银台扫描商品自行结算。

RFID芯片模式   

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它的使用方法是将标签贴在商品上,商品经过一个区域可以自动被感知标签,从而识别商品。

这与当前的收银员扫描过程类似,只是RFID技术能远距离(30m)批量识别,这样的话只要设立感应装置(出口),任何经过该出口的商品都能被识别。

这套解决方案在技术上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但成本很高,光标签成本就是5%,所以商用方面并不是很普及,只在珠宝等奢侈品行业有试水。此外RFID芯片也存在雷雨天气和液体箱内感应困难等致命缺陷。

机器视觉智能识别系统模式   

不同于前三种无人零售模式,机器视觉智能识别系统是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运作原理是:消费者进入超市后,入口处会有人脸识别,货架上的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压力感应装置来判断顾客选了哪些商品以及放回了多少商品,店内的麦克风可以根据环境声音判断消费者的位置。

无人零售和无人商店是一个意思

新零售:即以在线支付,互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实现手段,整合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物联网零售模式。

无人零售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以现在或新的电商为重点,线下主要有无人售货柜,无人零售店等。主要的技术在于移动互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手机大量普及以及技术革新。

扩展资料:

无人零售店的优点:

1、无人零售最大亮点就是无人售货。

2、无人化至少节省了绝大一部分人工成本,但就目前兴起的无人店来说,技术还不成熟,成本相对来说也很高,不如自动售货机无人店靠谱。

3、自动售货机无人店,盈利主要来源两个方面,是售货。是广告费用。

——原标题:2019年中国无人零售行业市场分析:降温进入调整期 自动售货机相关产业链迎来机遇

中国无人零售发展潜力巨大 但同时加速行业洗牌

随着劳动成本逐年上升、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融合,新零售自助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其中代表的无人零售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传统巨头、新兴创业公司一拥而上,但同时也在加速行业洗牌。

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无人零售大会暨2019上海国际无人值守零售展览会上,数百家传统零售商、无人零售以及智能售货技术软硬件服务商联合亮相,纷纷展示零售智能化转型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从机器保有量来看,近几年以来,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均呈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自助售货机的保有量在19万台左右,同比增长583%。进入2017全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达275万台。但从人均拥有量来看,我国人均自助售货机保有量仍较小。2017年,我国人均自助售货机拥有量为5000人/台,而在自助售货机分布最为密集的日本,平均每29人就拥有一台自动售货机,可见我国自助售货机存量增长空间大。截止至2018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达到了31万台。

2011-2018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无人零售降温 开始进入调整期

“支持支付宝、微信和刷脸支付,最快10秒钟就能完成一单购买,我们提供智能无人零售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相关硬件和软件……”第一财经记者在第三届中国无人零售大会上,听到多家参展的无人售货机厂家在吆喝,展会挺热闹,但无人零售行业却正在由热转冷。

曾经,从缤果盒子到函数空间、从大润发到天虹、从无人店到无人值守货架和小卖柜等,“无人零售”在2017年下半年新零售领域被认为是最火爆的关键词。

在上述多种因素的驱动下,无人零售迎来成立高峰期,各方资本热情髙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在上述多种因素的驱动下,无人零售迎来成立高峰期,各方资本热情髙胀。据鲸准数据库收录,自2003年起至2017年,我国共有138家无人零售相关企业成立,其中自助贩卖机数量最多,共有91家;无人便利店次之,27家(主要成立于2016-2017年);办公室货架20家(主要成立于2017年)。

2009-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成立企业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600万,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预测至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可达245亿人,截止至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约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并预测至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将超18万亿元。

2017-2022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用户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从2018年开始,一批无人零售企业纷纷倒下。2018年年初,猩便利在先后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和38亿元A1轮融资后,突然被曝出大量裁员,引起行业震动。当年2月,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扩张过快及投放策略出了问题被曝停运,从开业到停运仅4个月。7月,长沙的孚利购无人值守智慧店开业不到一年就搬迁。2019年年初,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也宣布放弃无人货架业务。

退去狂热的无人零售开始进入调整期。

“在我看来,无人零售,一定有未来。但非常遗憾,无人零售现在是‘早产儿’。我们今天这些做无人零售的,其实很多都在宣扬怎么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来。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地满意今天的无人便利店也好,无人货架也好,我发现没有找到真正的痛点。”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量无人店或无人值守货架的商品非常同质化,以零售产业本身而言,这样的低门槛且同质化运作会使业者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无人店一定要售卖高周转率的货品,尤其是食品和饮料,但这类商品在各家门店的确重合度很高,要想在商品品类上比拼优势是非常有难度的。

无人店或无人值守货架的商品品类决定了客单价不会高,人均消费只有几元到十几元,仅数百元的日营业额。由于缺乏人工在前台看管,货损率会非常高。

有业者指出,如果标品的毛利率是20%的话,那么100元的日营业额,若每天丢10元的货,基本上这个生意是没有钱赚的。货损所关联的下一个问题是扩张。

货损如果过高,那么越扩张就损失越大。然而扩张是必须的,尤其是那些获得资本亿元级别注资的业者,若不具备规模,后续就无法开展平台化的商业模式。

苏宁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荆伟认为,无人店不是单纯的炫科技,更应注重技术与商业的结合应用。只有从本质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无人零售竞争中脱颖而出。

行业集中度提升

新零售的新技术、新玩法在不断迭代升级,对运营方而言,物流、供应链和精细化运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后续经营并非易事。

第一财经记者在无人零售大会上,看到食品公司旺旺集团的展台,其已于2017年底投身无人零售领域,主攻自动售货机,截至目前在全国已铺机超过4500台,并设立了34个分公司服务点,计划到今年底将铺设的无人售货机数量扩充到1万台。

旺旺集团自动售货机运营中心负责人陈一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目前的自动售货机主要铺设于学校、医院、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技术上与微信、支付宝达成了战略合作,并配有免费后台系统智能管理和云监控平台搭建,消费者没带手机也能方便购买;产品上,只售卖旺旺旗下的食品饮料,为抓住自动售卖机上的饮用水高频需求。“旺旺的自动零售业务目前已盈利,公司选择做这样的决策,更看重的是通过自动售货机积累的消费者数据,为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该负责人表示。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食品企业进入无人售货领域,是基于传统渠道的无效性在不断提升,在传统渠道下投入很大的促销力度、费用,也很难拉动销量,而包含无人零售的新零售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会逐渐取代传统渠道80%~90%的功能,从前瞻布局的角度来看,食品企业布局这一块,流量、粉丝、销量、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得,但企业本身必须要有实力、有品牌、有丰富的产品线,否则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求。

罗森,4月也在上海发布了一款新型多功能自动贩卖机,在功能上集“自动售货机+货架+冷藏柜”于一体。苏宁,也积极投身无人零售的又一个大厂,荆伟指出,与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无人店相比,苏宁智慧无人店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多重创新。

“2000~2013年,全国各地开始有了无人售货机,但还没有智能化,入驻的场地租金也并不高。2013年后资本市场开始进入,无人售货机品牌百花齐放,场地费、租金开始大涨,存量机器也不断增加。2015~2016年,新零售概念兴起后,快消品在无人售货机渠道投入了大量广告费。2019年是无人售货机的拐点,需要更谨慎、更理性。”陈一良认为,随着这一波无人零售行业的洗牌,投资会日趋理性和谨慎,传统零售巨头甚至相关大型企业的加入,会使得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自动售货机的机遇

无人零售市场目前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其中自助售卖机市场开始得早,较为成熟,智能化技术改造、应用的可行性也相对更高,而开放货架和无人便利店主要集中在2017年开始爆发,并且均处于发展前期。

相对于有面积要求、货损较高、管理运营水平要求更高的无人便利店,无人智能货柜的成本小、货损低、占地面积小,与物业的谈判成本低,回款快,受到零售商和品牌商的一致看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中国无人货柜数量应为270万台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距离这一数量还差很远。

朱丹蓬认为,无人零售的第一阶段是前两年的草创公司+投资机构模式,在资源及硬件还没成熟情况下,经历降温和洗牌是必然的;到第二阶段后,经历了渠道、管理等各方面的升级改版,以及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后,已变成了自带流量的生态圈,企业要满足新声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必然会有兴趣借助无人零售业态来提升自己产品的品牌、销量以及流量,此时产业端就会去满足这一需求。

无人零售市场的兴起,直接受益的是自助服务终端行业及相关产业链。

今年6月,布局无人零售终端平台业务的人工智能企业海深科技宣布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由浙江联合基金领投,蓝郡创投跟投。该公司核心技术为商品图像识别,曾为京东、小红书等企业提供商品识别算法服务,从2018年初开始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G-BOX
AI零售柜,与国内著名厂商海信集团有深度合作,在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等多项指标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经历2017年的无人货架风口后,无人零售曾一度陷入困境,普遍不被投资人看好。但智能零售柜作为一个短距离触达用户的新流量入口,能够最低成本打通线上应用,已经成为阿里和腾讯等巨头的布局重点。

在行业上游,作为国内智能无人售货机主要生产商之一的新北洋,占据了本届无人零售大会的核心展位之一,早年生产物流快递柜的新北洋,从2015年以来,开始聚焦新零售、金融和物流三大战略领域。去年12月公司还公告拟募集937亿元发力智能零售。

国盛证券分析,虽然无人零售行业正经历泡沫破灭期,但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大趋势和人力成本提升背景下,新零售业务有望成为中长期重要增长点,大趋势下公司仍有望受益。新北洋上半年新零售业务推进力度不达预期,但看好公司持续向下游应用拓展的未来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此外,零售渠道商怡亚通也在加大无人零售为代表的新零售领域投入。业界认为,智能无人零售的上半场是跑马圈地式的“点位大战”,下半场的关键则在于立足自身需求和定位的精细化运营。

在舆论场上,无人便利店的热度遭遇悬崖式下跌——一个月期间,无人便利店的百度指数已从7月9日的最高峰值2366,跌落到7月31日的617。一种悲观的态度正在上扬——无人便利店是巨头的战场,创业者莫要轻易入场。

持悲观态度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1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便利店,便利店难以规模化扩张;2 仅是无人技术对便利店的体验提升有限。事实上,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有人便利店与无人便利店,感受上确实没有太大差异。这就如同亚马逊已经实现无人仓储,京东的仓库还完全依靠人力搬运时,并不影响我们在京东下单。只有企业自己明白,两者的运营效率和扩张成本的差距。

无人便利店、无人仓库发展的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是AI发展的基础。在无人环境下,照明、空调、监控等如何控制、运营,是构建无人环境的重要支撑。其中无人便利店既需要基础的物联网支持,同时还直接涉及扫码开门、人脸识别、智能收银等用户数据。

既有基础数据,又有用户数据、金融数据,在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的转型过程中,这些数据几乎掌握着现有的互联网公司能否从移动互联网跨入物联网的命脉。这使得无人便利店成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必争的战场。

而相较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无人便利店之于百度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百度外卖卖掉、百度糯米转型之后,无人便利店是目前唯一能承担百度钱包增长引擎,又符合百度人工智能整体战略的标的。

与在2016年底月活跃账户超6亿的腾讯移动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2016年实名认证用户达45亿的支付宝相比,激活用户仅1亿的百度钱包,让百度和百度金融有足够的理由紧紧抓住无人便利店这棵大树。

如同阿里巴巴自己不做超市,但会投资盒马鲜生;腾讯不做便利店,但其投资的京东要做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一样,确定放弃O2O生态的百度不会自己做无人便利店,其选择的路径很有可能是在创业市场寻找足够多的投资标的。众所周知,7月8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正式在杭州开业,瞬间走红网络,一度吸引了不少前来体验的消费者。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自助售货行业分会的数据显示,在国内有超过65%以上的零售商有意愿在2021年前进行终端革新。有相关专家预测,未来不排除便利店无人化或半无人化的趋势逐步形成。
但事实是,数据的美好并不代表实现发展也是有条有顺的,无人零售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疯狂扩张后,行业现状也开始迎来新变化,恢复冷静的市场一一走向了开始面临资本断供、倒闭等危机。
从盲目扩张到步步为营,无人货架的故事仍在继续。在经历行业的大规模的洗牌与重组之后,越发多企业选择安全区进行小步的试探,行业资本热之后的冷静行为一步步的在推动新的起步。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新的无人零售产物都是零售企业在降低成本做的尝试,或许在度过稳定期后,又是一场真正的行业的战役。
新零售让沉寂一时的市场变得热闹起来,不论是资本雄厚、行业丰富的行业领头人,还是寂寂无名、从零开始的新手对这个行业趋势若骛。但在一时繁盛背后的平静,让人也不禁唏嘘—无人零售是否真的需要?人工被代替后服务是否更加能达到消费者期待?又或者是一时的噱头?
但不管怎么说,线上线下传统零售行业的转型已经是大趋势,技术的使用带来的新的消费体验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未来,若是真的能规范化、理性布局无人零售,为消费者的提供真
实的便捷性,那也不失为一种社会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74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