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的范围和对象
1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届、非应届均可)
2在职教师
二、招聘计划
学科初中语文初中科学初中历史与社会初中体育初中信息技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合计人数1111116
三、报名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未受到过警告及以上的处分。
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4年龄40周岁以下;在职教师如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县级及以上各类名师称号等可放宽至45周岁。
5具有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或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作要求,录用后需在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否则将解除聘用合同)。
6符合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7身体健康。
8户籍不限。
四、招聘程序和办法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报名、资格审核、考试、体检、考核、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
1 报名。
报名方式:采取电话报名的方式。
报名时间: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7月23日17时,逾期不再受理。
报名电话:18858378080(桐乡市府网738080)。
2资格审核。应聘者将一寸证件照1张,毕业z书、身份z、个人简历、教师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及相关证明等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交到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桐乡市梧桐街道秋华路2088号)进行资格审核,由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具体时间和审查地点另行通知。
3考试。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体育和信息技术岗位(以下简称技能岗位)的考试形式为技能展示+面试。
笔试的内容为任教学科专业知识,满分值为100分。笔试后,将根据岗位报名人员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3比例确定面试对象。其中技能岗位无需笔试,先参加技能测试,根据技能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4比例确定面试对象。笔试成绩或技能测试成绩只作为确定入围面试人员依据,不计入总成绩。
有全日制学校工作经历且满一年以上的应聘者可直接进入面试。
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面试不合格者,不列入体检和考核对象。面试形式、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4确定体检、考核对象。
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计划1:1比例确定体检、录取对象。
5体检、考核。体检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考核工作参考公务员考录考察的办法执行。体检、考核不合格或自愿放弃的依次递补。
6公示、聘用。根据考试、体检及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将与桐乡市博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桐乡市博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派遣形式安排录用老师到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任教,接受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任教管理、考核。
五、其他事项
联系人:王老师(13857357631)、周老师(13819333827)
咨询电话:0573-88188000、88629256。
桐乡市博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二О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教师zgz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zgz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桐拾袋”是桐乡市可回收物预约平台。记者今天了解到,该系统已完成再次升级,通过平台预约上门拾取可回收物兑换的积分可通过兑换充值到支付宝余额啦。
“桐拾袋”是由桐乡市分类办与支付宝合作的可回收物预约平台,“桐”代表的就是梧桐之乡桐乡,“拾”是指上门拾取可回收物,“拾袋”是时代的谐音,“桐拾袋”的启用是桐乡生活垃圾分类与“互联网+”合作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由于传统的定时定点模式不利于早出晚归的居民进行可回收物以物换物,为此,桐乡市在全国各县(市、区)率先与支付宝对接,推出生活垃圾智能回收平台——“桐拾袋”,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线上预约, *** 作方式简单快捷。
为此,桐乡还专门组建了负责上门拾取可回收物的队伍,根据小区户数情况,每个 *** 作员负责若干小区的上门拾取工作。同时以半个小时为一个时间单位,在同一时间单位内,可预约用户不超过10人,保障高效回收,市民可根据需求尽早预约。
“桐拾袋”推出一年多来,因预约时间灵活、 *** 作简单快捷、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5%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日均预约量近500单。今年“桐拾袋”持续扩面,截至11月底预约范围已经覆盖6个镇(街道)的213个居民小区、217个机关事业单位(国企)。
为了更好地推动“桐拾袋”扩面、方便市民使用账户中的环保金,“桐拾袋”这一次升级主要针对积分兑换。“在之前环保金支持‘联客超市’线上及桐乡全市11个实体超市消费使用的基础上,支持环保金(仅支持‘桐拾袋’产生的环保金)直接提现到支付宝,所兑现金可在支付宝余额中查看,并支持所有使用支付宝的线上线下消费。”桐乡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也就是说,升级前,在“桐拾袋”平台上回收可回收物获得的积分,仅可以在“联客超市”线上及桐乡全市11个实体超市消费使用,是有地域限制的,而升级后,积分转换成环保金后,可直接提取至支付宝账号,消费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线上线下任君选择,“这也是出于鼓励的想法,让市民都能参与可回收物积分兑换。
可回收物兑换采取“一高一低”回收模式,也就是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5%、兑换物品价格低于超市零售价,以调动市民参与热情。
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桐拾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还在“智慧桐乡”展馆惊艳亮相。这种“桐拾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凸显了“智能回收+绿色公益”,在投放可回收物获得积分的同时还能获得蚂蚁森林能量,参加绿色公益。接下来,桐乡市分类办将继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建设,进一步打造方便、快捷的可回收物网上预约平台。
去哪里找“桐拾袋”?
入口1:支付宝
在支付宝搜索框直接搜索“桐拾袋”。
入口2:爱桐乡APP
在“爱桐乡APP”首页,中间功能模块中左滑找到“桐拾袋”,点击“桐拾袋”自动跳转至“桐拾袋”预约界面。
入口3:爱桐乡APP
在“爱桐乡APP”首页,顶栏搜索框直接搜索“桐拾袋”;在搜索结果中下拉找到“桐拾袋”菜单,点击自动跳转至“桐拾袋”预约界面。
福建榕教意林服饰有限公司、福建省惠安芊溢服饰有限公司、浙江省桐乡诗澜服饰有限公司等。
福建榕教意林服饰有限公司在历年教育装备展会中表现出色,斩获无数奖项,公司设计的学生装加热棉衣获得首届福建省教育装备博览会金奖。福建省惠安芊溢服饰有限公司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公司进军中小学校服领域,携手钦家智能校服平台,发力智能校服全新市场,逐步成为一家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销售渠道化的校服园服专业生产企业。浙江省桐乡诗澜服饰有限公司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先后获得“中国学生装优秀服装企业”“中国新锐校服品牌”“中国学生装设计大赛特等奖”“中国校服园服设计大赛二等奖”。
智能校服号称“结合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将物联网技术及卫星技术,例如RFID、NFC、北斗、GPS、RS与服装相结合,是一款智能中小学校服产品。桐乡著名品牌
一、新获中国名牌企业
浙江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二、新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
嘉兴市兔皇羊绒有限公司
三、新获国家免检产品企业
浙江金鑫皮革有限公司
浙江天女集团制漆有限公司
四、新获浙江名牌企业
浙江中辉皮草有限公司
浙江新凤鸣化纤有限公司
浙江同辉染整有限公司
浙江圣瑞斯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嘉兴市五丰电缆有限公司
五、新获浙江著名商标企业
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
嘉兴芭妮鞋业有限公司
桐乡市猕猴菜业有限公司
嘉兴市圣丹丽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永和胶粘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桐乡市星马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概况
2006年,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协调、较快发展,“十一五”开局良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140%和13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为70:558:37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7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155%。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种植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07%。继续落实粮食扶持政策,粮食播种面积362万亩,总产量达到178万吨。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实现产值119亿元,增长76%。各类肉类产量52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22万吨,增长53%。蚕桑生产获得丰收,蚕茧产量达到18万吨,比上年增长160%,实现产值44亿元,增长307%。大力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和配套适用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新建各类种养示范基地30个,设施农业面积1100亩。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0家。年内通过认证的国家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个。农产品接轨上海步伐加快,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4260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土地整理3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8万亩,整治河道339公里,建设标准圩堤129公里。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达到12万户。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户投保面达到739%。全市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村居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喜人态势。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推进162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673亿元,增长150%。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中,化纤、纺织和建材三个行业完成投资261亿元,增长151%;医药化工、橡胶塑料、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82%。实施“百家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和企业提档升级,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2家,总数达到95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1家,比上年增加11家,利税超千万企业50家,利润超千万企业40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销售产值4987亿元,增长198%,产销率为988%。主要行业中化纤业实现产值1582亿元,增长115%,纺织业产值1327亿元,增长186%,建材业产值381亿元,增长266%。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0996分,比上年提高802分;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338亿元,增长317%,其中利润213亿元,增长37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规模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89%。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累计已有2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强化三产发展的政策支持、工作考核和项目推进,三产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乌镇景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并试营业,华庄生态农业园对外开放,福严寺景区通过AAA级验收。全年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6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69%,实现旅游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加强市场建设,濮院羊毛衫市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针织机械辅料市场基本建成;调整了崇福皮毛市场管理体制,组建市场管委会,实施皮毛市场改扩建工程;建成开放桐乡鞋业皮革城、颐高数码广场;全年实现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06亿元,增长272%, 11个市场交易额超亿元,其中2个市场交易额超5亿元。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44亿元,增长150%,其中批零贸易零售额71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4亿元,分别增长148%和245%。加强房地产政策引导,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1亿元,增长128%,房地产施工面积24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13万平方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增长,年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37亿元和159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8%和210%。
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
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1个、增资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资31453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555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194%。资金到位率51%,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平均单个项目的总投资、注册资本和合同外资分别为685万美元、350万美元和29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2%和7%。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7个,合同外资18573万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59%。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加快,濮院针织产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完成三期新征土地5107亩,高桥连接线两侧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全市工业区投入基础设施资金69亿元,完成开发面积8611亩。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进口50亿美元,出口10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28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7777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5%,同比增长23%,加工贸易出口2620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同比增长48%。外经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办境外企业5家,投资金额1160万美元,外派劳务34人。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过境公路及高桥连接线建成通车,形成了新的城市发展框架,至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450%。振东新区加快建设,海关办事处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实行“一把剪刀”绿化养护管理,市区新增公共绿地266公顷,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考核。运河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供水,一级供水管网建设全面完成,建成二级供水管网1906公里,太湖取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实施。220千伏梧桐变完成增容,110千伏振东变投入运营,通过了全国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县验收。同石公路改建基本竣工,建成联村公路、通组道路295公里,城乡公交通村率达到955%。电信、移动等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批城镇建设项目如期建成,城镇集聚能力得到增强。村庄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个、整治村38个。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完成增加值136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5亿元和05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科技强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34项,生辉照明LED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建立中国濮院毛针织服装科研中心,全年新增各级民营科技企业22家,分别新增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4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引进各类人才1379名,年末地方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86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落实了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共减免杂费850万元;凤鸣高中、六中振东校区等学校建成使用,技工学校迁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初中入学率为9996%,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52%,教育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85%,三级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8%。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至年末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40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87人,比上年增加207人;卫生机构医疗病床数2025张,比上年增加57张。第一人民医院、嘉兴康慈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个。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共举办各类广场文化60多场,开展文化下户250多场,**下乡2300多场。完成63个村级文化中心(室)建设,成功举办省第六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和市十五届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开展各类比赛200多次;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共获得省、市运动会金牌69枚。广电事业继续发展,有线电视用户为15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
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
“平安桐乡”建设全面推进,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群防群治,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实施安全生产“五双”管理,开展“多合一”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创建平安畅通市,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0元,增长1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30元,增长108%。农民人均出收入9117元,增长13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06元,增长10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和303%,分别比上年下降16和27个百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出台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年末全市单位(不含私营企业)从业人员95万人,比上年增长92%,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95万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99万人,帮助农民转岗就业079万人。至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数为04万人,登记失业率37%,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032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576人。组织实施社会保险费“五险合征”,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4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6万人,比上年新增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4115家,参保人数70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901%。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扩大医疗救助援助范围,全面实施困难家庭六项援助,城乡困难群众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616人,集中供养率达10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市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镇2个、村33个;崇福、濮院污水处理厂完成整治,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完成管网铺设15千米,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皮革、化工、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整治取得实效。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2%和9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1%。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8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7314亿元,增长140%。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8元,比上年增长133%。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桐乡农业概况
桐乡农业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杭白菊、晒红烟、小湖羊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早已名扬国内外,同时也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区。
近年来,桐乡农业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大力拓展新兴产业、稳步推进集约化养殖,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全市农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面貌,并逐步形成了东片粮、油、鲜蔬菜,南片加工蔬菜,西片水产、畜牧,北片苗木、家禽,中部桑、菊、果为基地的农业区域布局。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迅猛。
农业标准化情况
我市从1997年启动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农经、质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5年,全市已在17种动植物27个品种上制定了60项农业地方(系列)标准和1个国家标准;同时,不断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在相关的生产单位(企业)、基地和和农户中大力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标准宣传、培训和服务,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普及率和农产品的安全性。特别是通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绿色农业发展工程等项目,我市已被列为省级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市),实施了国家级杭白菊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通过了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使我市绿色农业的品位更为提高,成效更加明显。
1、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壮大,联结带动力增强。
新增桐乡市级、嘉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伊好、博农、大华)、2家(副食品市场、同新),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7家,龙头企业上了一定规模、档次,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获得较大提高,走出了一条“订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新路。龙头企业技改项目11个,总投入资金2743万元,新建、改造先进生产流水线6条,开发新产品8只;伊好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珍斋肉鸭基地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同新杭白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胖子3只榨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菊花、胖子、同成、猕猴四只品牌获“浙江省十大品牌榨菜”称号,“胖子”、“圣富德”和“伊好”、“同新”牌商标分获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著名商标,土特产杭白菊、胖子榨菜分获省、市名牌产品;17家龙头企业联结基地面积12万亩,订单农户46万户,发展订单面积9万亩。
2、农产品流通领域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市场覆盖面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逐步健全。
目前,主要产业都已成立了合作组织,服务范围从本村本镇为主逐步向跨村、跨镇甚至跨县域拓展,合作层次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拓展,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渐趋紧密,并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拥有农产品专业市场12个,各市场依托产地优势,密切与基地、大户的联系,优先优惠提供交易场地,走“市场+基地+大户”产供销一体化路子,副食品等市场建立了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依交易种类划分交易区域,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共有各类农产品营销户上千户,其中年营销额10万元以上的营销大户200户。3、农产品接轨大城市步伐加快,农业走出去取得良好开端。
一是与上海浦东新区开展了出口蔬菜、供沪新鲜蔬菜基地和禽蛋加工品等合作项目,建立了我市第一个经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认证的出口蔬菜基地,双方紧密对接的合作项目规模、范围稳步发展,成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的有效途径;二是在上海、杭州、北京三次农展会上,我市与对方经销(加工)企业签订了12个农产品购销项目,签约总金额29亿元,参展企业合计销售金额12126万元,并达成97个产品供销合作意向。多数意向已在农展会后转化为协议,如乌镇泰丰斋在省农博会后第三天即与杭州玫隆食品有限公司签订100万元产品供销合同;三是通过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一批农业企业和生产能手跨省建分厂、建基地。
农业国际化情况
一、农业招商引资
我市共引进农业招商引资项目79个,合同利用外资383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21万美元。主要涉及丝绸、皮毛、观光农业等行业。
二、农产品出口创汇
2005年,全市农产品外贸出口总额达1379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480万美元,增长659%,继去年后,今年我市又被评为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出口农产品的品种主要有生丝、丝绸服装、皮毛及制品、杭白菊、羊毛等。
三、农业“走出去”战略
桐乡市丝绸总公司从1999年开始,根据省委、省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方针,选择了中亚地区蚕茧主产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国,进行蚕丝业技术合作交流,于2000年3月正式签定了合资协议,成立了中国花神——布哈拉缫丝厂(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万美元,其中我方投资额140万美元,主要以缫丝设备为主,控股632%;乌方以土地、厂房配套设施为主,出资81万美元,占368%股份。2005年生产白厂丝136吨,产值190万美元,通过跨国合作,使中方的种桑养蚕及缫丝技术与乌方的廉价能源、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
农业信息化情况
我市自1998年4月,以建立农技110热线服务电话的方式,迈出了由传统农技单向推广向技术信息双向互动式服务转变步伐。几年来,通过强化“农技110”服务功能、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架设农技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电话、电视和电脑信息传输通道的服务资源,形成了一个以“一个体系、二个网络、三个平台和四个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服务新体系。
1、信息体系情况:
桐乡市是全省最早开通“农技110”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热线电话的县(市)。自1998年4月开通“农技110”农业热线服务电话以来,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和桐乡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农业部门开展了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组织,强化“农技110”服务功能、建立农技信息网络平台,设立基层“农业信息发布栏”等措施,已建立了以“一个体系、二个网络、三个平台和四个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网络服务体系。(一个体系指全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二个网络指《东方农业信息网》和全市农业科技信息城域网;三个平台指网络信息语音“听网”与农技110热线咨询电话服务平台,《东方农业信息网》网络信息平台,农技人员直接向农民指导服务平台;四个通道指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的网络通道、电话通道、媒体(广电报刊)通道、信息发布栏与送科技下乡信息传递通道)。
2、服务机制情况:
建有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网络安全制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实行了六年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市乡两级农技人员对开展农技信息综合服务工作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农技部门与有关媒体和信息服务单位合作良好,在广播电视、报社、电信等开辟专栏(题)节目,定期开展农技信息发布与服务工作,在桐乡电视台设立《田野》专题节目每周1期播出4次,广播电台开设《农村新天地》专题保持每周3期播出9次,在《嘉兴日报•桐乡报》上开辟《农业互联网》或《三农在线》等专栏保持每周发布不少于5条农业信息。
3、硬件基础情况:
目前,市农业信息中心有工作电脑5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5台,投影仪1套(含投影幕2面),照相机3架(其中数码相机1架),摄影机1台;全市农业信息城域网实行100M宽带上网与联网,直通各乡镇农技信息服务单位;市、乡两级农技部门拥有上网电脑232台(其中市级128台,乡镇104台),村级、农业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拥有电脑206台(其中村级120台,农业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86台),农户拥有电脑750台,村级电脑拥有率达674%。全市农村13万户农户中固定电话拥有量达9万多部,移动电话拥有量近10万部,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以上,有线广播覆盖全市。
4、信息资源情况:
市、乡两级农业科技与市场信息实现城域网联网、资源共享;《东方农业信息网》信息平台设有动态信息、行业信息、农业数据、综合服务、乡镇农业和共享资源等六大功能区和40多个专业频道,拥有150多万字的农业和农技信息资料数据库;全市农、林、牧、副、渔等各业技术、信息资源基本得到整合,科技培训、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和上门指导服务等通过农技110电话网实行统一调度。
5、信息队伍情况:
市农业信息中心和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一支35人组成的专(兼)职农业信息员队伍,并向各村、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延伸,认证了102名农村基层信息员,103个基层信息服务点,全市拥有农业部“一站通”注册用户118户。
同时,通过落实措施、实现“四个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取得了转变农技部门服务职能,拓展服务“三农”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以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农业科学化情况
我市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较快发展,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科技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高,在大灾之年仍然取得了粮食总量基本平稳、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好成绩,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① 在粮油生产上,主要实施了《晚稻“双百”工程》、《水稻轻型技术和新技术推广》、《杂交粳稻新品种高产示范》、《晚稻优质高产竞赛千亩示范方》等项目,重点推广了秀水09、秀水03、祥湖914、秀优5号、浙双6号等优质品种和单晚“二早二稀”、晚稻旱育秧、烯效唑育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富硒生产技术和稻鸭共育等新技术。
② 在经作生产上,主要实施了《杭白菊绿色生态基地及产业化》、《董家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绿色餐桌工程蔬菜基地建设》等项目,配套推广了以色列189、144蕃茄,杭茄系列,引茄1号,台湾金珠小蕃茄,以色列小黄瓜、台75毛豆、春大白菜、迷你蕃薯等优质品种和蔬菜防虫网栽培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应用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使用技术,西瓜保花保果、避雨栽培、延长栽培技术,大棚瓜类连作栽培技术,茭白大棚设施栽培等适用新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种植效益,“董家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还被嘉兴市政府评为04年度农业丰收壹等奖。
③在果树生产上,主要实施了《千亩梨园特色园区》、《砂梨特异品种与配套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等项目,重点推广了水果套袋、葡萄小拱棚避雨设施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探索棚架梨、大棚设施梨的栽培技术。在今年的浙江省精品水果评比中,我市选送的琥珀牌蜜梨和槜李分别获得金奖和优质奖,在今年的省农博会上,我市选送的琥珀牌葡萄获得优质奖。
④在植保土肥工作上,主要实施了《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工程》、《春秋两季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工程》、《桐乡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体系建设》、《桐乡市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等项目, “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技术推广”获得了04年度省农业丰收三等奖,今年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
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1、农业结构调整在适应市场中向纵深推进,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不断调优,特色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初步形成了东部粮油、茭白,南部加工蔬菜,西部水产、畜禽,北部苗木、养殖,中部杭白菊、水果、蚕桑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
2、形成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效益农业示范基地138个,面积423万亩,其中生态畜禽小区11个。在创建的一大批种植业和水产基地中,龙翔董家茭白、大麻海北圩水产等一批以种养大户为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组织化营销的基地,面积逐年扩大,种养效益好,生态效益显著,已成为目前我市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了一方产业,做大做强了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畜禽养殖已由传统的分散、庭院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转变,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统一防疫的畜禽生态小区建设步伐加快,生猪、种(蛋)鸭、蛋鸡等畜禽养殖生态小区示范效应逐渐显现。如石门墅丰种鸭生态养殖小区建成二年来,养鸭总计效益达455万元,平均每户35万元,并解决了养鸭带来的环境污染,疫病危害,乱建棚舍等难题。按照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发展了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如乌镇华章、石门殷家漾的“果园养鸡”,濮院新港的“猪沼蚯蚓菜(粮)”,洲泉坝桥的“鸭鱼粮”等。通过生态畜禽小区建设结合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科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休闲农业初见成效。
一是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之一,已被广大农户所认识,其应用范围从过去单纯的蔬菜大棚,发展到现在凤鸣、崇福等地的蔬菜大棚、石门的水果避雨、洲泉的水产温室、花卉苗木大棚等农业生产的多个产业,形成了多方投入,高、中、低档结合的格局,设施农业基地不断扩大,应用面积快速发展,土地产出率和种养效益大幅度提高。二是利用我市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建了乌镇华章、石门桂花村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拓展了农业功能,扩大了农业内涵,创新了运行机制,华章园区还被省农业厅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和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在全省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桐乡市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生产要素制约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建材工业推进结构调整,拆除申河水泥厂一条机立窑生产线;37家砖瓦企业实施利用河道淤泥制砖新工艺,疏浚河道4069千米,淤泥制砖(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