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老年人口将超3亿 “老有所养”如何保障?

“十四五”老年人口将超3亿 “老有所养”如何保障?,第1张

“十四五”老年人口将超3亿 如何“老有所养”
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有关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老龄化呈现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该如何应对?“老有所养”如何保障?
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 养老服务发展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近年来,我国形成“9073”养老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也就是说,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是居家和社区养老。对此,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指导推动各地在区县层面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床位308万张,分别占到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889%、38%。 2021、2022年,投入22亿元支持84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在这些试点和提升行动中,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家庭养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探访关爱,互助养老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
多地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为了推动居家养老市场的发展,各地和相关产业也在积极探索居家养老领域的发力方向。
中午11时,是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回车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午餐时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正在领取饭菜。
除了餐饮服务以外,这里还配备了影音间、书画室、理发室、图书角等功能区,可以有效满足老人的各项精神文化需求。
广东惠州市开启了社区嵌入式长者居家养老新模式,打造长者食堂,还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出送餐上门服务。目前,惠州全市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建成,智慧长者服务覆盖全市50%以上的社区。
眼下许多机构也正在积极研发高科技、智慧型的养老产品。这是一款看似普通的摄像头,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算法后,它却可以准确识别老年人的安全状态,在老人发生跌倒或需要帮助时发出警报,及时通知到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系人。
据统计,2021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领域新申专利共1116项,其中发明专利513项,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型技术,正在被逐步应用到养老用品中。
医养结合 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医养结合整合了养老和医疗资源,大大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0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破除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堵点,目前医养结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流程。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养签约数是2017年的66倍;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加767%。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下一步,一是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健全医养合作机制。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两院一体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二是加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帮助他们过上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广东佛山均安镇的何女士今年63岁,三年前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失去语言和认知能力,生活也无法自理。因为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平时何女士只能靠70多岁的老伴照顾。怎样让失智失能老人能够方便地得到专业医疗护理,是国家和各地政府一直在探索和推动的工作。从2019年4月起,均安镇陆续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这家卫生服务站的一楼仍保留原来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二楼则被改造为失智失能老人可以入住的养老中心,有50个床位。医护人员每天会查房、巡诊。现在何女士也入住到了这里。
因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利用闲置的用房和原有的医疗资源,再加上政府提供部分补贴,入住这里的老年人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大大降低。根据护理等级不同,每位老人每月需要支付养老服务费,包括伙食、住宿、照护等约3000-3500元。另外,如果产生医疗费用,可以享受和在医院就诊同样的医保报销政策。
何女士的丈夫卢先生:我觉得带来很大的方便,一个她有病了什么的,医生护士能够来看她,严重的可以用救护车送她去均安医院,从价钱,照顾,医疗,我觉得这里可以的。
在我国,像这些在医疗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只占少数,超过90%的老年人都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近年来,各地推动医疗护理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浙江湖州在新建小区推行养老、医疗设施同步建设,在太湖健康城社区,有一家大型医院,还设置了7个健康驿站。居民殷女士腰肌劳损,以前每周需要去两次医院进行理疗,现在不出小区就能解决了。
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健康城社区负责人徐涛: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都有免费的体检业务,为70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我们实时关注所有居民健康的变化,及时介入并且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除了不出小区就可以做理疗,甚至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以外,还有些地区也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包括帮助老人预约医院专家号;点开小程序就可预约“专科护理”等。
其实,对于许多行动不便、失智失能的老人,居家养老最方便的是有专业人员能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目前各地也在纷纷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我国居家养老上门医疗服务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室主任冯文猛:从实际发展看,居家养老上门医疗首先要解决居家上门医疗人员特殊培训问题;第二是在相关制度规范上,需要在全国形成相对统一的居家上门医疗制度规范;其次是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居家上门医疗激励机制,让上门服务的人员有更好的积极性;第四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无障碍和适老化的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在20日的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居住和出行更加舒适、更加便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同步开展无障碍设施、适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如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住宅单元出入口坡道改造,以及在住宅楼梯上增设安全扶手等。2019年到2021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1万部,这项措施让很多长期居家老年人实现了走出家门、走出楼栋。同时,我们结合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对人行天桥在内的既有道路和设施进行改造,大幅提升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
我国正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健康老龄化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什么是健康老龄化呢?简单讲就是维护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外部环境,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
20日的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021年,大约有12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城乡社区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务。
截至2021年底,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达到4685个。到2025年,将在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1万个,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将超过1000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老年健康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照护等工作,特别是要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老年心理关爱四大行动,目的是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摘 要:对物联网的技术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物联网的起源、基本概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及终端技术、物联网的安全、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及产业现状,提出了物联网的应用与技术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IOT);射频识别(RFID);网络应用;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8-0078-03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MA Yin
(Jiangs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xi 214153, China)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made The origin and basic concepts of IOT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IOT at homeland and abroad and application of IOT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key techniques of IOT such as the architecture, perception and terminal technology, security of IOT and intelligenc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ndustry situation, the suggestions about IOT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improvement are made finally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ternet application; key technique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也得到快速发展,物联网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是以感知为核心的物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其发展将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向着现代智能化的方式转变,可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3次革命。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就已经提及物物互联的概念,但受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情况而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为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建立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物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从此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1]。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产生于上世纪末,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于2008年在《物联网2020》[3]报告中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2010—2015年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阶段;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目前,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和应用正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期,物物互联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RFID 在欧美国家已具有成熟的产业链,这些国家主要将RFID 技术应用于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及物资跟踪等领域。我国目前的物联网虽然只有小规模应用,但物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已经明确。
1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特点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的重要特征。物联网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综合网络系统,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过程,可以把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11 感知识别层
感知识别层由大量具有感知和识别功能的设备组成,可以部署于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之中,被感知和识别的对象也不受限制。感知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主要作用是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并捕获信息。关键技术不仅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智能电子产品用来人工信息生成,主要是感知和识别设备的功耗、物体标签信息的浓缩和写入、物体信息代码的分类匹配等。近年来,各类可联网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多媒体播放器、上网本、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迅速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分享信息。信息生成方式的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
12 网络构建层
网络构建层主要是将感知识别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包含IPv6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
各种无线网络可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服务。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合力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是实现物物互联的重要基础设施。无线个域网包括蓝牙技术(802151标准)、ZigBee技术(802154标准),无线局域网包括现在广为流行的Wi-Fi技术(80211标准),无线城域网包括现有的WiMAX技术(80216标准),无线广域网包括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及其演进技术(3G、4G通信技术)。

互联网与物联网在接入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计算机或手机、PDA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阅读新闻;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结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物联网具有以下特征:
物联网可以实现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电子编码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物体的信息;
物联网可以实现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82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