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应用》

《工业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应用》,第1张

高国伟

课程背景:

现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迅速发展,用户规模和数据规模均大幅增加,而各种新业务及创新应用也层出不穷;商务化程度逐步攀高、“娱乐化精神”和“碎片时间的利用”优势得以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的价值不断深化,数据的价值已越来越多地被关注。那么这些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尤其是在冶金行业为什么成为业内焦点、难点,成为未来收入的增长点、竞争的制高点、战略转型的关键点。而本课程,将与您一起探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新业务的应用以及后工业时代的场景以及我们如何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改变冶金行业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大纲:

一、 背景

1、 工业互联网概述

Ø 工业互联网定义

Ø 工业互联网发展史

2、 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发展重点

Ø 网络体系

Ø 平台体系

Ø 安全体系

3、 工业互联网实施进展情况

4、 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二、 大数据?

1、 大数据的特征

Ø 海量

Ø 多样

Ø 价值

2、 挖掘工业大数据

3、 大数据到价值的转换

三、 大数据对各领域的改变

4、 电信领域应用

5、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

6、 银行业领域应用

7、 交管领域应用

8、 教育领域应用

9、 智慧城市
四、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如何改变工业

1、 工业互联网+的时代

Ø 5G +工业互联网技术

Ø AI +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

2、 工业互联网的四个维度

3、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冶金领域的应用

Ø 无人值守控制室

Ø 智能高炉

Ø 智能精炼炉控制

Ø 设备智能检修

Ø 柔性生产

Ø 智能仓储配送

Ø 人员安全管理

Ø 工作协同

Ø 精准营销

Ø 智慧钢厂

五、 工业互联网思维改变工业

1、 从放牧人回到猎人

2、 工业互联网的三种思维

Ø 第一性原则:用户思维

Ø 伙伴思维;

Ø 创新思维

3、 重构三个关系:客户、合作伙伴和内部关系

4、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业务关系

5、 组织架构的变革

Ø 组织扁平化

Ø 组织敏捷化

Ø 组织网络化

Ø 组织虚拟化

6、 管理模式的变革

7、 产品研发的变革

8、 用户群体的变革

9、 用户体验的变革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物联网具有以下特征:
物联网可以实现全面感知,即利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电子编码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物体的信息;
物联网可以实现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它通过智能机器 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预见2022:《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兴通讯(000063),卫士通(002268),东方国信(300166),荣联科技(002642),浪潮信息(000977)等

定义:工业互联网

据信通院的产业范围理解,工业互联网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只包含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网络、边缘计算等融合创新带来的全新产业领域。从广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基本等同于工业数字化的相关产业,其根植于传统制造支撑体系,又融合数据感知、互联互通、先进计算、智能分析等能力,带来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环节的诞生。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体系既包括融合形成的两类全新产业子领域,即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向边缘计算延拓形成的边缘计算子领域,汇聚工业数据、机理模型和创新应用形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软件子领域。也包括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工业装备、工业安全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部分。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d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

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工业互联网前景预测:工业互联网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性质,很多产业可能将会从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等。作为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快速发展,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网络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会带动工业企业的新一轮效率提升,帮助电力、航空、医疗、铁路、能源等行业提高生产率。前瞻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以及年复合增速测算出202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243万亿元左右,渗透产业经济规模将达539万亿元,合计为782万亿元。这将为智能机器人、新型工业软件等软硬件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908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 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