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 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 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 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 *** 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 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 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 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 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雷军在小米13发布会上回应对标iPhone被笑话,他表示小米不怕笑话,小米最怕的是停在原地,没有进步,固步自封!雷军认为若是我们连和苹果这一品牌并肩的勇气都没有,何来的超越?!雷军认为不管什么事情想要做成,必须先有想法,有了想法才能有想方设法去达成目的地动力!雷军称不觉得小米未来和苹果差距会很远,甚至他觉得小米超越苹果也不是什么难事,雷军称目前小米在研发的双尺寸就已经和苹果这一品牌站在了同一个高度,而他们有信心赶超苹果将这一产品率先上市,率先占领市场份额!
雷军无疑是有魄力的,想一想小米以往连中国知名品牌手机前三都够不上,而今却异军突起实现了大发展,这说明了这些年小米一直在进步,只不过是在低调地谋发展!雷军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创业者,他只要认定了目标就会不断地前行,介于此,我们可以相信雷军终有一天可以带领着小米冲向世界,超越苹果!
下坡路
苹果13,苹果14发行不理想,足以证明苹果已经走了下坡路!如此,这个时期那个品牌敢于争先,就可以超越苹果,站在第一位!雷军像是一个孤勇者在砥砺前行,如此,我们有什么资格笑话雷军呢?我们若是连超越的想法都不敢有,什么时候能够胜人一筹呢?!希望所有的企业家,创业者都可以有雷军精神,没有什么好惧怕的,努力就能赢!
敢争人先
敢争人先是一种态度,积极地态度!如此这般,那些嘲笑小米的人才是真正的“懦夫”,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雷军在小米13发布会上回应对标iPhone被笑话,对此你怎么看?
雷军事必躬亲,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地往前冲,从金山词霸到杀毒软件到WPS。金山在2003年被微软打得晕头转向时,开始进入网络游戏。当时雷军白天工作,晚上通宵玩游戏,亲自测试产品质量。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云的价格能够打下来的话注定是血海连天,不同于硬件杀低成本;云技术这东西就很难说,本来就来的晚,还有老大在头上打压。就算是阿里云这种都咣咣砸钱砸了近10年,当然也被人骂了近十年。
有数据显示,雷军成立的“顺为资本”,这些年大小也投资了300多家公司,其中硬件是顺为资本最热衷的投资方向,其投资标的主要涉及小米、华米、绿米、紫米、青米等小米生态链公司。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小米现在在手机和物联网都遭到华为的阻击!而华为又并不是一个弱的对手,有华为在前面,我觉得小米要成为一个平台型的巨头公司,真的太难了!所以,我不看好雷军能超过马云马化腾!
资料图:2013年12月12日,雷军、董明珠同台打起了赌。中新社发富田摄
谈赌约:当年无知无畏
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2013年,雷军和董明珠之间诞生了一个10亿赌约。待2018年双方企业业绩发布后,最终格力胜出。2018年格力实现营业收入20004亿元,比小米174915亿元的营收多出了250多亿元。
近日,董明珠在中国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谈到10亿赌约时说:“五年前我跟雷军赌10个亿,别人老关心10个亿给你没有啊?我说我不要。希望未来的五年,还跟雷军赌。”
雷军表示,“就像很多人问我,小米能不能超过苹果,我认为每一个企业家都要有这样的决心,但是需要时间,需要基础。这次(赌约)我会更有信心一点。”
雷军还表示,“小米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成立只有9年,创造了很多奇迹,是最年轻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年轻,根基不够扎实。”
谈红米:独立是必然选择
近年来,手机厂商纷纷推出独立子品牌,例如华为早早就有了独立子品牌荣耀,vivo今年2月份推出子品牌iQOO,小米动作也不慢,在2019年1月份,正式宣布品牌红米Redmi独立运营。
为什么手机厂商纷纷设立独立子品牌?雷军称,Redmi独立是小米发展到新阶段和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随着亿万用户加入米粉的大家庭,他们对智能手机和未来 科技 生活有着各自不同的想像和向往,也对小米寄予了更多不同的期望。
谈到红米和小米的区别,雷军称,把 探索 黑 科技 、追求极致体验的任务交给了小米,把死磕品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任务交给了由红米升级而来的Redmi。
Redmi独立后,市场分析红米可能是要做低端机。不过此次雷军表示,Redmi继承了小米和红米的过去,要把高品质和极致性价比进行到底,不止要做千元机,也要做高端旗舰手机,甚至是任何高品质和极致性价比的产品。
“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Redmi笔记本电脑,Redmi洗衣机,未来还将有更多Redmi的产品面世。”雷军透露,小米会在“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旗帜下,打造全新的品牌矩阵。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生态链上有诸多“米子辈”企业,但大部分企业与小米的关系相对松散,小米此次自建独立子品牌,会不会对其他“米字辈”产生影响?对这些品牌又是如何管理的?
雷军称,小米生态链是一次全新尝试,在创建之初,就确定了“投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希望与生态链企业共建生态,共同繁荣。
“对于众多的生态链产品,我们做了一定的品牌划分,一方面有小米和生态链共同研发的小米、米家和米兔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各生态链公司的自有品牌。”雷军说。
谈物联网:每4天就有1款新品
谈起小米就无法绕开手机终端,殊不知,今年小米最新的二季度财报显示,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品成为业绩拉动的主力军:IoT业务二季度收入149亿元,同比增44%,收入占比提升至29%。
雷军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小米在6年前就布局了IoT,过去两年,小米推出了186款生态链产品,相当于每4天就有1款新品,覆盖客厅、卧室、厨卫、出行等场景,智能家居的进程正在进一步加速。
雷军称,小米生态一系列爆款涵盖了大家电、小家电、生活电器等多个领域,也验证了电器的智能化尤其是大家电的智能化,将是智能家居落地进入关键阶段的必然选择。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IoT联网设备数超过196亿台(不含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695%。
IoT业务增长的同时,其财报显示,小米互联网服务,例如广告与 游戏 收入下滑。所以有分析称其互联网属性再减少,实际上,从小米成立之初,小米到底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争议就不断。
雷军称,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外界一些榜单,例如《财富》也将小米列入互联网公司队列里,“我们公司的标志MI,不仅是米字的发音,也是Mobile Internet,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缩写。”
《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告诉你,雷军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选择什么赛道,很重要。一个产品要有发展前景,它的需求量必须足够大,用户群体足够广泛,这也是判断一个初创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雷军自己也曾经说过,“创业就是要做最肥的市场”。那么,为什么是手机行业呢?首先,中国人手一部手机,就已经说明了这是个肥沃的市场。不仅小米看到了,华为、OPPO、VIVO等企业也早就看到了。但雷军看到的并不局限于此,在小米手机本身利润2美元的背后,雷军的目标是手机背后的互联网用户。所以在华为、OPPO、VIVO等企业主要将手机视为硬件产品时,小米在努力赋予其媒介属性。以手机作为切入点,撕开了智能终端市场的一道口子后,雷军不仅仅满足于每年推出几款手机,而是在做精做强小米手机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多元化产品线,背包、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吹风、电饭煲等等,可以说是横冲直撞进入各个行业充当搅局者,打造了一个以手机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小米生态”。没想到小米居然有24000多件专利,获得了超过200项国际顶级工业设计大奖,腻害!
最喜欢的一句话: 朋友能创造财富,财富却不一定能买来真心相交的朋友。 雷军事业编年史,想了解雷军和小米模式的朋友可以选择这本书,。 前半部写雷军后半部论小米。
读此书可以了解雷军的经历和业绩,初步了解小米和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雷军确实很厉害,值得我们佩服和学习。希望小米越做越好,始终贯彻和用户交朋友的理念,做感动人心的好产品。
1雷军最初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现有的领域做到极致,不怕失败、不怕总结经验,从单一型技术人才过度到需要考虑营销、客户、盟友关系的投资人型创业家。2二十年在其他平台工作积累的运营经验和战略布局型思维是后期突破的核心竞争力。3借鉴他人先验优势,集中突破利用高性价比、互联网手机、生态圈、新零售、物联网等必然趋势。4以用户粘性为核心快速反馈,用心打磨产品质量,赢得长远口碑。
看完不止了解了小米,也了解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整体感觉来说写的有些散,只是停留在小米的营销和策略层面,没有深入到小米的内部管理和雷军的个人层面,可见这本书并没有得到授权和深入的资料,而是通过各种调查得来的资料写的,所以各种内容在媒体上都能看的到。 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有了一些收获,对雷军的经历、眼光,对小米的策略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读起来不枯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