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小米真的有那么强吗?

小米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小米真的有那么强吗?,第1张

首先祝贺小米踏入世界500强,先不说小米强不强,反正是世界500强。“小米只用了八年时间就进入了《财富》全球500强榜单,这是一个极具意义的里程碑。我们非常感谢所有米粉和用户的坚定支持。我们也是今年榜单上最年轻的公司,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成绩。

小米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说:“我们将牢记并在全球扩张之旅中再创新高。”根据2019年全球最权威和最著名的企业排行榜“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小米集团以2018年全年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高达855亿人民币入榜财富500强。位居第468位。

小米是继阿里、腾讯和京东之后的第四家入榜财富500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同时也在全球上榜的七家互联网企业中占据了一席之位。相较之下阿里和京东耗费了18年、腾讯用14年时间进入财富500强,小米仅用了8年的时间更是直接有力的向人们展现了“小米之速度”。小米为什么会强?这与其追求极致效率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互联网+智能硬件+新零售的商业模式打造了小米更快更强之路。

小米能在短短8年时间内入榜500强,毫无疑问是得益于小米的高增速发展。小米发展之初,主要是以手机业务为核心。推出自家特色的MIUI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和米粉们保持良好互动并培养良好的用户习惯,从而迅速拓展了市场。当小米并不会因此而止步,而是利用了互联网思维来提高智能硬件的生产以及高转化零售效率。渐渐脱离了传统手机厂商的零售渠道,而直接采用了效率更高的电商甩卖新零售方式。

早在13年的时候小米就以手机为基准中心,而从中孵化了产品生态链布局物联网,基本渗透到智能家居的各个应用场景。从而形成的万物互联体系之下的多品类扩张,也带动了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高效循环以及多场景布局的推进。也正是小米合理运用了互联网来做消费电子的思维,通过互联网+智能硬件+新零售的商业模式不断带动整个家族产品生态的发展。从而也令小米走向了更快更强的发展道路。

持续高速发展需要远见,小米的“高瞻远瞩”也令其在万物互联时代稳站!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与其独到的眼光也有关联。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高速发展,而物联网盛行似乎更是一大趋势。5G的成熟应用以及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所有的生活场景都将“万物互联”。而小米是一家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公司。

其以IoT平台为核心,并在早年就有部署计划,不仅通过智能硬件“渗透”到各个生活应用场景,还通过IoT平台培养了众多的忠实用户,以及积累了各类流量和数据。5G+AI+IoT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小米也在今年之初就启动了“智能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得益于早期的有所准备,在未来的道路也多了不少经验以及资本了。

作者 | 尼古拉苏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990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麦迪那区买了一块地皮,开始为自己建造一幢豪宅。七年之后,这幢豪宅终于完工,盖茨为此花费了113亿美金。这其中还不包括地价。

与传统豪宅相同的是,盖茨的豪宅地域广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备,极尽奢华,但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豪宅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它还是当世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典范之作。

盖茨为这套豪宅取名“未来之屋”。

这就是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万物互联,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

很多人以为未来屋离我们还很远,其实未来屋早就来了。

站在2019年的时点上,很有必要地回头看看,物联网这颗潜伏多年的种子,将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1

手环背后的蝴蝶效应:万亿级别信息产业

1982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三个懒于去买可乐的程序员聚在了一起,认真地 探索 了如何科学购买可乐。他们在可乐机里安装了微动开关,并连接到服务器上。这样,人们可以在电脑里查询可乐的数量及冷热。

这台可乐机叫做“Only”,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当时唯一物联网设备。随后一系列的物联网设备开始诞生。

那么,何谓物联网?

与互联网把人连接起来不同,物联网是把万事万物连接在一起。物体通过传感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产生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交织在同一张网络上, 最终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并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 而数据连接成巨大的神经网络,可以自动产生决策。

以时下流行的小米智能手环为例,只要戴着这个轻巧的小东西,它就可以记录你的运动量,监测你的睡眠质量。你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走路和跑步的效果,及时调整健身计划,还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 健康 状况。

物联网是智慧世界最后一张拼图。 高效、精准、解放人力,这是物联网的关键词, 而物联网背后大数据的积累,则是新的生产资料。 物联网之上,无数从未被搜集统计的信息被数据化,万物信息上传到云端,成为数字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身上带上的小小的手环,可能成为你的生命系统重要的监护人。 物联网这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足可引起中国大地上的一场龙卷风。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物联网的世界正在到来。

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 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

米家会是“未来之家”?

GSMA智库预计,从2017年到2025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47倍的增长,达到138亿产业物联网连接;2017年到2025年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25倍的增长,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亿消费物联网链接。 互联网在枯竭,而物联网将成为推动 科技 市场增长的最大风口。

从物联网连接的渗透率来看,渗透率最高有智能计量、车联网、智能家居和安防。在这些领域的数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闭环,最先落地。

尤其智能家居。它是2019年物联网最大的变化的领域,以超预期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数量为164亿户,市场规模为84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数量预计将达到293亿户,年消费额将达1550亿美元;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908亿元,预计2017-2021年GAGR为4812%。

目前,“未来之家”的中国市场,已经突破了千亿体量。但是,“未来之家”究竟局里我们还有多远呢?

答案是,近在咫尺。

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大大加速了未来之家的落地。近年来,NB-IoT技术的普及,能解决能耗、覆盖率与成本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满足地下管网、室内及偏远地区监测邓物联网需求,而5G的落地更是大大加快了物联网的进程——它能使网络时延降至1ms、速度高达20Gbps、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00万终端,更能解决高要求的物联网需求。智能家居一触即发,巨头们早早布局,加码抢滩。 “未来之家”最可能先将由谁来实现?

美国有谷歌、苹果、亚马逊,而中国有小米

目前,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第二、第三、第四是世界级巨头——亚马逊(12%)、苹果(1%)、谷歌(09%)。超乎想象地,小米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小米在物联网基础之上,衍生出了“米家”,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洗衣机、智能门锁等都可以链接到米家上,实现语音智能 *** 控。可以说,进入米家,就是进入当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了,而目前小米开发的米家APP上,月活用户不断增长,已经突破了260万,单纯非小米手机的米家APP用户就超过了50%。

自1990年比尔盖茨开始建造未来屋以来,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诞生,但几十年来智能家居一直离普通人非常遥远,这其中的推广之难显而易见。

那么,小米IoT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3

小米提前布局的IoT生态链

智能家具有三大痛点:第一、商业通道的封闭性,非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不能接入平台;第二、技术上没有打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生产商,彼此不能互相连接,前两点都妨碍了智能家居间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第三个痛点是成本高,质量差,性价比低,导致渗透增长率低下。

小米打造了庞大的产品线,构建了小米之家IoT生态链,IoT产业自此迎来转机。 今天,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智能硬件平台,没有之一。

小米对家居物联网关键领域都进行了卡位。2014年,小米推出智能手环开始,陆续推出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净水器、电饭煲、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电动滑板车、声波电动牙刷、小爱音箱、蓝牙温湿度器、智能闹钟、行车记录仪。各项产品接入IoT生态链,能实现统一控制,互相协同,打造智能家具场景。

图:小米部分产品一览

此外,小米研发并生产了智能的互联互通的模组。 虽然产品不是同一个公司做的,但是只要用了小米的模组,不同设备就能互相连通。 这能帮助更多的产品接入到小米IoT生态链中。 例如,小米已经和宜家达成合作。宜家所有的全系智能照明产品,统统能通过ZigBee协议接入小米IoT生态链中。用户可以通过小爱同学和其他入口等控制宜家相关产品,并与小米其他IoT智能设备互联互通。除了宜家,小米还在全季上海虹桥中心酒店,与全季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与”车和家“一起打造小爱同学车载解决方案。爱空间则推出了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小米智能照明家装套餐。小米生态链渐趋完整。

第三点是小米一直坚持极致高效为根基的“性价比”路线。 这得益于过去的沉淀。小米一贯坚持高性价比路线,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而小米有一个以“米粉”为核心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产品能快速规模化生产,把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图:小米家居保持极高性价比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产品的“专注”,保证了质量。小米产品这么多,但是只有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是小米生产的,其他的产品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孵化出不同的产品。小米直接在市场“抢”在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合作,每个公司都是专注在各自领域沉淀多年的企业, “专注性”保证了了米家的智能化设备保持高效和稳定。

2019年Q1,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171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70%。高连接数使得产品保持高速迭代,IoT开发者平台全生态已经建雏形。

4

IoT的未来谁主沉浮,小米会一直领先?

物联网市场规模可观,国内各领域巨头陆续布局。BAT等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云计算优势,主要布局B端大型客户,只有阿里在C端消费级IoT相对成熟。而智能设备供应商中,华为、小米起步较早,通过打造自身设备连接平台,构建消费级IoT平台;OV在消费级IoT的布局尚未成形。

而阿里、小米、华为三者模式看似类似,但是细看大有不同:

从控制中心来看,小米、阿里起步较早,布局较全面。小米的小爱同学和阿里云的天猫精灵起步相近,华为起步较晚。

但从种类看,小米和华为控制中心布局较全,华小米和华为在手机端优势明显,华为的手机出货量比小米的高,但是小米的手机IoT配套显然比华为齐全。除了智能音箱和智能音箱外,小米还有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等作为入口。

云计算方面,阿里无疑拥有最强的云计算能力。华为云整体优势大于小米,但是优势主要针对B端,在整体的应用层面,并不一定比小米突出。

IoT平台方面,阿里平台视之为物联网重点,因此阿里的平台搭建最成熟;小米次之,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平台搭建不如前两者。

每个部分强弱不同,和各巨头发展的重点不同有关。阿里重点在于应用管理平台搭建和数据处理,华为凭借着海量连接以及NB-IoT技术,重点做底层的设备连接平台。而小米注重智能家居的整体生态。

而从C端物联网的流量分布来看,小米遥遥领先。全世界消费级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19%。小米名符其实地超越了BAT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也就是从目前布局来讲,小米遥遥领先。

为什么是小米?而这样的成功有没有护城河呢?

首先,流量是物联网竞争的关键,能帮助小米避开BAT的流量垄断,小米手机+其他控制入口+智能赢家设备+IoT平台,构成了完整的闭环,自成护城河,而不需要导入BAT的流量。

随着生态链的完整,IoT业务开始呈现规模效应,在2019年Q1,IoT版块财务数据亮眼。2019年Q1,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部分营收达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565%。小米AIoT特征显著,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小米的AIoT领先优势。并且,AIoT业务已经开始兑现收入,未来预计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年手机出诞生,人们只视之为可携带的通话工具,认为取代PC是痴人说梦;而未来屋的幻想的提出,当时也被无数人认为是幻想。而现在,小米经过了多年布局,梦想中的“未来之屋”真的要来了。

雷军在2019年之初再次喊出了,小米要全面AllinIoT,未来五年持续投入高达100亿,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新风口。这是对业务战略重点布局方向的清晰界定,以"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建立深厚基础,迎接5G、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等新技术周期。

小米的未来是什么?

小米的未来依然只会是小米,是AIoT最终及最初的幻想。

参考及引用:

[1]丛林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

[2]苏 美文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3]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4]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M],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中信出版社

[5]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6]小米纪录片,一团火

[7]以硬件为入口逐步推进互联网变现的 科技 巨头[R],光大证券

[8]从亚马逊飞轮看小米的护城河[R],西南证券

[9]雷军致投资人公开信

[10]访谈,王自如对话小米副总裁

[11]虎嗅:小米生态链的未来在哪里[Z],江浩Corli

在热闹非凡GMIC2016大会上,小米在全新的米家品牌展台上展示了小米电饭煲、小米yeelight床头灯、小米随身灯/电风扇,蓝牙耳机、水质检测笔,甚至骑行自行车等一批新潮奇趣的小米生态链产品。在展会期间,笔者对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副总裁和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进行了专访,就启用米家品牌的原因,新形势下小米生态链变化,未来规划、以及其对于小米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干货颇多,一起来看一下。

建立全新米家品牌,跟小米品牌区分

小米生态链在今年3月底已更名为米家,对于这种变化,刘德表示这是因为小米生态链体系发展壮大,产品越来越多,需要对产品品类进行合理的解释。比如小米出了手机、手环、路由器,这都手机周边产品,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现在又出了电饭煲之类产品,一些人会有疑惑。通过推出米家品牌,就可以跟小米产品很好的区分开来。总体来说,米家品牌会比小米品牌更为宽泛,它是将围绕着米粉群体、年轻人居家生活、整个周边去延伸。

今年小米会大力发展小米之家线下店,预计将达到60家。刘德表示,小米之家线下店扩展对小米生活类产品非常有意义,因为像小米电视或小米电饭煲这类产品,会更适应在线下让消费者感知、体验后进行购买。

放缓下的小米生态链 孵化、助推到站台

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小米生态链团队看过了600多个团队,共投了55家公司,目前已有20家公司发布了产品,其中年收入超过1亿的七家,超过10亿元的有两家,小米生态链的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刘德表示,小米生态链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是因为站在了IOT物联网巨大的风口下。小米通过生态链的方式,去抓住IOT方面的机会。

据介绍,小米生态链体系去年收入有220%的增长,今年保守估计也会有100%的增长,达到100亿元规模。刘德还透露去年4月和11月分别开过两次减速会,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小米生态链体系的扩大,除了继续探索新兴领域外,小米生态链也需要将一半的精力放在已投的公司,这可能更为重要。“小米生态链投资正经历从孵化、助推到站台的过程”,对新加入生态链的公司的要求无形也更高了。

米家展台

更加关注AR和VR领域,无人机一定会做

对于小米生态链未来的规划,刘德坦言表示,会对AR和VR领域加大关注力度,这也包括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两方面,不过后者会慢一点出来。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组织了一个团队来做这个方面探索。他同时还提到,也会对个人短途交通加大关注力度。据称,这跟去年推出的小米平衡车不同,后者是更像是一个酷玩产品。对于个人短途交通,他表示就是大家上班时用的私人交通这部分,预期大家会很快看到这方面产品出来。刘德还明确表示,小米生态链不会做汽车。“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规划”。至于近期传闻迅猛的小米无人机,刘德明确表示,这个一定会做,会做到一定的高度,而且会觉得确保安全,该产品会在理想的时间段推出。

为小米未来进行探索

在谈到小米生态链对于小米的价值和作用的时候,刘德表示,除了提升小米关注度,吸引新的用户群,以及是小米流水的一个有利补充外,他还跟小米平台启到互为放大器的作用。 他说,早期小米是每家生态链公司的放大器,一个生态链对的产品会在小米生态链上放大,如果未来有100家,200家这样的生态链公司,也会成为小米的放大器。

他还特别提到,小米生态链也帮助小米做了未来的探索,这是更为重要的。一家公司总会去想未来会怎么样,然而在过去的5年,或者10年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对未来有准确想象。小米生态链投资的模式,可以让小米对未来进行广泛的布局和探索,最终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点来勾画出未来的画像。

导读新年伊始,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物联网也迎来了更多充满戏剧性的挑战与变革,在疫情爆发后,各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发生的这大大小小的的事件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物联网的身影,为此,在这里小编整理了相关报告后,和大家说说2020年物联网在全球的主要进展,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物联网2020年回顾:十大重要进展。

Part I: Covid-19对IoT 2020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公众对物联网的兴趣下降了15%

人们通过Google搜索“物联网”话题的频率在2020年骤然下降。自2020年3月疫情大流行以来,这一下降比例达到15%;此后,“物联网”话题搜索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处于较低水平,也没有回升迹象。物联网显然不像其它话题那样在公众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公众对游戏的搜索兴趣猛增了约65%、对“在家工作”的兴趣增加了104%、对“失业救济金”的兴趣猛增了250%。在对3000多个财报电话的分析显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IoT”一词的使用量呈类似下降趋势。但是,有关物联网,尤其是“工业物联网”的讨论在第三季度又重新开始。

尽管疫情大流行,但2020 IoT市场仍然强劲

尽管Covid-19疫情不断,并且
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5%,物联网市场在2020年仍在增长(无论是支出规模还是连接设备总数)。虽然有少量物联网项目因各种原因(如在封锁期间无法建立基础设施)而停止或推迟,但大多数物联网项目在2020仍在继续。

事实上,2020年是智能设备的一个拐点——活跃的物联网连接数量(例如:连接的汽车、智能家居设备、连接的工业设备)等,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非物联网连接的数量(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目前全球有217亿活跃的连接设备,其中54%(117亿)是物联网设备连接。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00亿个物联网连接,即地球上几乎每人有4个物联网设备。

十余个物联网主题随疫情加速发展

物联网在应对疫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以物联网为中心的用例在帮助世界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最值得注意的包括工作场所、医院和其它基于物联网的接触者追踪(例如:Concept
Reply的跟踪和定位系统),以及整个疫苗供应链中的产品跟踪和验证(例如:Controlant)。

对2021年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进入2021年,物联网技术的整体情况,看起来很乐观。人们普遍认为,任何因Covid-19对业务的负面影响都将在2021年逐渐消失,新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将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发展。企业将加速发展的主题之一是“新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其中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将由互联的物联网产品来实现。企业关注的另一个主要主题是“人工智能”。

Part II: IoT 2020十大进展

最大的物联网新势力:小米

2020年1月,来自中国的电子制造商小米宣布计划在未来5年内至少投资72亿美元用于5G和人工智能(AIoT)。新的推动包括对智能电视、无人机、电动滑板车、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安全摄像头等一系列消费和企业物联网设备的重大投资。

物联网在对抗Covid-19中的最大贡献:挽救生命

在2020年初,物联网行业没有人能够预见到,IoT技术将在这一整年中为拯救生命而扮演重要角色。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于2020年6月进行的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估计,在第一波Covid-19大流行期间,社交距离仅在欧洲就挽救了300万条生命。虽然这些被挽救的生命大多可以归功于人们只是待在家里、戴上口罩和避免接触,但物联网技术无疑在一些情况下阻止了进一步的传播。

许多物联网厂商竞相推出社交距离工具(包括BoschIO的工作场所隔离和联系人追踪解决方案,Software AG和Dell的Smart Social
Distancing解决方案,或Concept Reply的追踪和定位系统等)。

位于德国莱比锡的Goebecke面包店只是使用这种解决方案的众多企业之一。该企业老板介绍,工作场所的音频提醒和对员工数据的分析能力,都使员工更加谨慎、意识更强,这些员工随后变换了各自之间的距离。

最近,用于Covid-19的物联网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疫苗供应链监控上,以确保疫苗安全交付,不发生产品丢失、篡改或变质。例如,辉瑞公司(Pfizer/Biontech)选择了冰岛的初创公司Controlant来监控其Covid-19疫苗的配送。

加速最快的物联网垂直领域:医疗保健

多年来,由于行业的高度规范性以及缺乏对医疗数字化的支持和紧迫性,在医疗环境中实施物联网项目被证明是很麻烦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vid-19已经导致了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化爆炸,特别是在医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0年5月发布了多项临时政策,以在2020年支持数字化工具。德国在2020年10月首次允许医生开出针对特定疾病的数字健康应用(例如,一款有助于治愈焦虑症的应用)。

在大流行期间激增的应用之一是“远程医疗”,即医生通过视频会议治疗患者。医生报告说,远程医疗通常被视为只是迈向数字诊断的第一步,它依靠物联网设备从远处诊断病人。数家医院于2020年开始进行试验。2020年12月,一名伦敦外科医生在加利福尼亚用5G技术对香蕉进行远程手术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2020年最大的物联网融资:Samsara

Samsara又成功了。2020年5月,在第一次Covid-19大封锁期间,该公司又筹集了4亿美元,旨在进一步扩大其工业物联网业务。本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为54亿美元,较2019年投资时估值下降14%。首席执行官Sanjit
Biswas在宣布这轮融资时,还宣布裁员300人(占劳动力的18%),这是由于Covid-19对关键垂直运输系统的影响。

2020年值得注意的顶级投资(与物联网相关)包括:

最重要的技术标准化:5G Release 16

2020年7月,3GPP标准机构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发布版本16,这是5G技术的第二套规范,也是5G
IoT的关键一步。构成版本16的一套新规范包括对“超可靠、低延迟通信”(eURLLC)、定位功能以及对TSN(时间敏感网络)的支持等方面的重大改进,所有这些方面对于各种物联网用例的物联网连接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端应用,如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此外,版本16还可以在新的5G核心网上部署和管理NB-IoT和LTE-M技术,使5G网络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管理大规模和低复杂性的物联网。当前,全球约有2亿个IoT连接使用NB-IoT
/ LTE-M的产品。预计,面向高端应用的5G物联网将在2022年及以后兴起。

最著名的新流行语:AIoT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可以通过应用于物联网数据流的AI/ML算法来解锁。因此,事后看来,“AI + IoT=
AIoT”在2020年出现并成为一个新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20年12月,Google对这个话题的搜索量大概比12个月前多了70%。有趣的是,这个词似乎起源于中国(而不是像“
IoT”一词起源于美国)。华为和小米以及台积电(TSMC)这几年一直在推崇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概念,即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

2020年,许多“非中国”公司在品牌推广工作中都使用了这个术语。美国工业软件提供商Aspen Technology于2020年8月宣布了其新的工业40
AIoT
Hub,瑞士网络安全公司Wisekey于2020年9月推出了以AIoT为中心的新数字战略。在2020年推崇这一术语的公司的其它例子包括总部位于新加坡的ASM
Pacific Technology和总部位于美国的分析软件提供商SAS。

最大的物联网相关收购:Nvidia-ARM

2020年9月13日,英伟达宣布有意收购ARM,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半导体交易,估值400亿美元。除了是最大的半导体交易外,此次收购有望为AI&边缘物联网带来新的技术创新。英伟达收购的主要业务板块是ARM的处理器IP,其中也有重要的IoT成分,尤其是边缘计算。ARM的IoT产品&服务集团(ARM的Pelion
IoT平台、MbedOS、SoC解决方案/安全、KigenSIM解决方案)将不参与此次交易。如果这笔交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企业永远得不到ARM的技术。这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美中贸易关系的不平衡,从而使美国在半导体知识产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20年的重要收购(与物联网相关)包括:

最雄心勃勃的新物联网连接技术:Amazon Sidewalk

2020年11月,亚马逊通知Amazon Echo设备和Ring安全摄像头的客户,Amazon
Sidewalk将很快推送到他们的设备上。Sidewalk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创建一个邻里共享的网络,让宠物或资产追踪器等物联网设备,即使在家庭Wi-Fi网络中断或超出范围时也能连接到互联网。这是通过将不同的Wi-Fi网络连接成一个低带宽网络,供不同用户的物联网设备使用的技术。

2020年9月,LoRa低功耗标准幕后的芯片公司Semtech宣布已与亚马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合作构建网络;几个月后的12月,据报道LoRa联盟正在洽谈,也将加入并支持Sidewalk,使用开放的LoRaWAN标准,该联盟及其500多家成员公司都支持该标准。

最重要的政府举措:美国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

2020年12月,《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案》终于签署成为美国法律。其中,该法律要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定期(至少每5年一次)更新物联网安全标准和指南。专家们希望,该法律能够促使制造商在设计物联网设备时考虑到一些网络安全功能(例如:使用安全编码实践、提供足够的认证、定期给设备打补丁)。

最大的IoT 2020 IPO:C3ai

2020年12月9日,C3ai上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码为“AI”)。C3是一个真正的物联网成功案例。该公司由美国亿万富翁Tom
Siebel于2009年创立,他因创立Siebel Systems公司而闻名,2006年1月该公司出售给甲骨文。C3ai最初叫C3
Energy,主要专注于电网、电表和公用事业的数字化,该公司后来(2016年)品牌更新为C3IoT,并将其关注点扩大到能源之外,作为一个横向物联网平台。近年来,该公司强调通用分析和人工智能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该公司再次将品牌重塑为C3ai。今天的C3ai声称它可以从5700万个传感器读取数据,但Siebel明确表示,重点是AI(包括非IoT应用)。2020年12月上市至今,股价已较开盘价飙升超过40%,估值近140亿美元(截至2021年1月8日)。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关于“年度盘点|物联网2020年回顾:十大重要进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认为要想在大数据行业有所建树,需要考取部分含金量高的数据分析师证书,这样更有核心竞争力与竞争资本。

雷军曾经说过小米是一家 科技 公司,但是大概在2015年,雷军开启了他的“小米杂货铺”时代。从移动电源到耳机,从智能插板到智能跑鞋,从小米手环到智能血压计,陆陆续续的发布了上百种的智能小商品,当然了还有最近最火爆的小爱同学啦。可能会有人认为,雷军的小米不务正业,不好好做手机,反而去生产其他东西。其实啊,很多人不懂的是,雷军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因为小米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大到你日常的每个场景,大到包罗你的生活,小米给这个行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米“生态链”。

小米生态链中的70多家公司中,有30家生态链企业发布了产品,40多家的产品正在研发。有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有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有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

万物联网”的时代正在开启,在小米创始人雷军看来,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组成的物联网将是未来的巨大风口。早在2013年,当小米手机业务取得突破之后,小米就意识到,线上通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5%的市场份额将是线上单一渠道的天花板。雷军希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于是启动了生态链计划,打造生态链,就是为了建造一支混合军舰,加大小米未来的想象空间。雷军甚至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小米正从手机开始蔓延,攻占客厅(电视、路由器、音响、净化器)后,然后是厨房(电饭煲、净水器、电水壶)、卧室(空调、床垫、温控被、灯具),最后是穿戴(衣服、鞋帽)、出行(滑轮车、记录仪)等等。大到激光电视,小到螺丝刀、墨镜、插排、运动鞋,小米现在几乎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生活需求。

我们认为未来消费升级最核心的方向在于万物互联,由此推测为物联网有关行业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的一大引擎,这一表现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小米通过团结一帮生态链企业,让手机周边、生活周边产品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家庭WIFI实现联网,随着米家产品的渗透,小米悄无声息地让一个连接千万家庭的物联网梦想成真,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家居硬件平台。

不论你是否认同,小米正在深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是一个手机公司,不再是一个硬件公司,不再是一个 科技 公司,小米是一个品牌,伺机进入一切有机会的市场,小米之家的“家”是重点。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话,给一个大大的赞哦[呲牙]

单独来看两个词的描述可能都不准确: 科技 百货公司,这是米家的可能本质。所以两个词的描述又都是准确的。

小米应该是一个生活服务 科技 公司,它包含生活方方面面,也包含 科技 方面的智能产品,等等等等,都代表着小米它的局很大,涵盖了我们所接触的方方面面。

小米公司是一家 科技 感强的百货公司,表现在很多方面,从最开始买手机的营销手段也是很牛,我也买过小米1s,第一批抢到的吧!到现在小米已经发展到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都卖,小米好像很喜欢好市多的会员制的方式,也许将来小米发展成以线上为主的中国版好市多大卖场吧!

我认为小米是一家 科技 公司,而不是百货公司

很多人直觉的认为,小米像是三星一类的手机硬件企业,因为小米卖手机,其实小米企业属性更多的,像一家电商企业,或者说,属性更多是淘宝这一类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只是它销售的商品之一,而不是全部。

我们看看小米卖了些什么:手机、平板、移动电源、电视、手环、血压计、运动相机、摄像头、贴膜、手机壳、空气净化器等等。

手机是它全部业务吗?不是。大家可能觉得,这家公司好像一点都不专注,一会儿卖这个,一会儿卖那个,怎么符合雷军自己所说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呢。

卓越虽死,但雷军却并没有放弃干一家电商企业,而小米 科技 便是卓越20。

而小米模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硬件贴近成本价,靠后续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盈利。

小米手机为什么畅销?因为性价比,而小米通过模式优化,互联网营销和互联网的线上模式,去除了一部分中间成本,让手机价格能够贴近成本价发售,然后通过打造miui,通过内置在miui当中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盈利。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基础功能免费+增值功能收费。

既然小米 科技 电商基因更多,那为什么我说它更像亚马逊,而不是淘宝呢?

因为亚马逊的kindle跟小米的硬件产品走的是一样的路子。那就是硬件贴近成本,靠后续互联网服务(电子书服务)收费。但小米走得更远,全系产品都是这个路子。

雷军说,小米模式能够复制。怎么复制?

小米通过投资其他互联网企业,并且要求其他企业按照小米模式来玩,也就是硬件贴近成本价,靠后续的互联网服务赚钱。

而小米给他投资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硬件渠道和品牌优势,迅速推广它投资的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比如小蚁智能摄像头、紫米移动电源、华米智能手环、加一联创耳机、智米空气净化器……

而它投资的各个互联网企业完善了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而且小米入股了这些互联网企业,意味着也能参与利润分成。

小米以及小米旗下生态链的各个互联网企业的产品,都在小米网这个平台上销售。那么小米网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想象力就很大了。

假设小米商城上的商品销量跟淘宝商城销量一样,你想想,谁会更赚钱?

淘宝商城是完全开放的,任何商家都可以在上面免费开网店。但小米商城不同,目前要想入驻小米商城,只有小米自家投资的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小米给你提供小米的硬件渠道、营销和品牌优势,而你负责完善小米的生态链。

大家会发现,小米投资的互联网企业会越来越多,雷军说五年之内要投资一百家,现今已经投资了25家了,而它投资的互联网企业,在小米商城里销售自家的商品,小米帮助它们打响品牌。

如果小米模式会一直有效的话,大家在小米商城里买到的商品会越来越多,现今是手机、手环、净化器一类的电子产品,而以后,大家还能在上面买衣服、买鞋子、买书。淘宝能买到的商品,小米商城终有一天也能买到。

而小米商城所有商品都是接入小米“智能家居标准”的,小米投资其他互联网企业,一方面,在打造自己的物联网标准,构建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圈,另一方面,小米又是一个庞大的电商品牌。

小米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不同,不从软件入手,而是去把控互联网的根基——智能硬件。

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环、路由器、智能电视等等,凡是能够联网各种硬件,是互联网的根基所在。

每销售出一个智能硬件,相当于收获了一个用户。互联网企业最在乎的便是用户量了。小米手机的销量+平板的销量+……+各种智能硬件的销量=小米的用户量。互联网企业拥有了巨大的用户量,就不怕赚不到钱。

首先是大数据,淘宝平台大数据挺多的,但全是交易数据,而百度平台大数据也挺多的,但全是搜索数据,这些数据当然也能转化成金钱,但毕竟想象力不大。而小米掌握的是什么大数据?是大家生活中的全部数据,注意我说的,是生活的全部数据!这才是大数据最有想象力的部分。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小米商城上的各种智能硬件都能联网,接入了miui平台,意味着各种智能硬件的数据都接入了miui当中。

你想想看,智能手环以后可以监测脉搏、心跳等数据;智能血压计可以监测血压等数据,而小米智能摄像头是你生活中视频数据、还有智能电视,能够记录你的节目观看数据……

随着物联网爆发,小米还会有智能门锁、智能床、智能秤、智能桌、智能碗筷……等等一系列智能硬件,涵盖你生活方方面面,而这些智能硬件将你生活中各种数据统统上传至小米云保存下来。这些数据能够干些什么?

首先是巨额广告收入,百度将广告植入在你的搜索当中,凭借广告收入,一跃成为互联网三巨头,当然,这方面比它更厉害的是谷歌。但你想想,如果小米硬件涵盖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广告收入会有多少呢?

你用小米智能血压计检测血压,发现血压超标,然后数据自动上传至小米云,小米大数据搜索,然后推送相应医疗服务至你的小米手机……

你用小米体重秤秤体重,你的体重数据储存在小米服务器中,大数据一分析,得出你的体重偏高,然后推送各种减肥有关的互联网服务和广告……

你睡在小米智能床上,一夜辗转反侧难入眠,然后床的传感器监测到你的睡眠质量不好,于是你的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硬件向您推荐xxx安眠药……

你是单身,然后你家各种智能硬件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得出你家只有你一个人,你还没女朋友,于是你的手机自动跳转至x婚配网站,并根据数据匹配,向您牵线搭桥某位女士……

…………

然后是各种配件的收入,比如手机贴膜,手机壳,比如运动相机的支撑架……

各类小米系的软件收入:多看阅读、金山词霸、小米小说、米聊……

各类小米系的 游戏 收入

各类互联网服务,比如小米云服务、小米黄页、

游戏 分发、软件推广的收入

投资的互联网企业的股份收入,比如智米、紫米、华米、加一联创的股份……

…………

苹果的各个产品都是苹果自己亲自 *** 刀,而小米采取的是和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自己入股其他企业,而其他企业得到小米的各种资源的协助。

小米目前的计划,是复制一百家小米,也就是将100家企业纳入自家的生态圈。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持续的话,小米还会将1000家、10000家企业纳入自家的生态圈。

小米现在还不够大,小米是从智能硬件切入互联网的。有用户的各种生活数据和互联网的硬件根基,小米做广告的盈利前景要比百度凭借搜索做广告的前景要大;

而小米网作为销售智能硬件的电商平台,未来开放平台,吸引其他商家商品入驻,也会是淘宝的一个大敌;

米聊虽然暂时失败了,但是小米如果做大了,凭借互联网的智能硬件的根基,小米自身和腾讯分庭抗礼也是有可能的。

未来小米会成为BAT的一个有力的对手。至于究竟它能有多大成就,看造化了。

我当然是希望雷军成功,因为他成功,意味着带领众多企业成功,而不是他自己一家,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是很有好处的。小米得到了其他企业的股份和利润,而其他企业得到了小米的资源协助,而用户得到了更廉价的商品。

是一家 科技 百货公司

百货公司

我认为小米是网络 科技 公司,小米是从线上营销开始发展的,小米的生态圈确实做的不错,甚至会让我觉得小米的非手机 科技 产品胜过手机

千人千面,万物万相;芸芸世界,各取其径。

提起小米创始人雷军,你会想到什么?

是大学两年修完所有学分的励志,还是28岁带领金山对抗微软的年少得志。

亦或是,40岁再出山,创办小米掀起移动互联网潮流;用三年时间做到中国第一,8年时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的奇幻。

在中国的 社会 范式中,雷军是从读书到成功的范本,是商界顺势而为的标杆。

但在众多米粉眼里,他是“are you OK”的演唱者,是组织“复仇者联盟”的搞事者,是“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立说者,是与董明珠打赌10亿的踩坑者

提起小米,你会想到什么?

是第一次使用国产智能手机的青春记忆?是对其营销策略的爱恨交织?是更多的期待与“发烧”?

还是,最近雷军一直在微博上热捧的十年“超大杯”代表作。

无论你以前如何认识雷军和小米,可能都只得到星星点点的印象,而不是一次全方位的立体直观。

在小米十周年的预热海报上,赫然写着:“过去我们主动沟通做得不够,这次借十周年,完整地做一个“自我介绍"。”

就好像一直位于风暴眼的不被洞察者一样,雷军和小米终于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白会。

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雷军掏心掏肺地向米粉和用户们倾诉: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奋斗?

演讲结尾,雷军近乎哽咽:“下一个十年,小米将成为一条蜿蜒奔涌的长河,流过全球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奔向所有人向往的星辰大海。“

一碗小米粥

开启中国移动时代沸腾十年

这并不雷军人生的第一次公开演讲。

2011年8月16日,一个位中年男子身穿黑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站在演讲台上,以一种独特的创始人风格,向中国市场展示一款注定掀起躁动的划时代智能手机。

“我强烈推荐所有移动互联网的同行,同时使用iphone和Android。唯一的遗憾是,我的iphone没电了,小米手机还有60%的电量。”

不仅仅是宣讲的语言风格,令人印象深刻。1999元的定价,更是成为了劈开中国移动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斧”,“这是我们的割喉价”,演说者大声说。

这个演说者,正是那个对外声称比较内向的雷军。据说,他曾在与资本方的谈话中,信誓旦旦地宣称:“我的手机将复制乔布斯式的成功。”

2010年4月6日,小米成立。虽然从没做过手机,但雷军说他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梦想: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买得起。

但想要在一众山寨机和国际品牌手机中脱颖而出,只凭着一腔不服气的豪情,是不够的。

较为周全的准备,不可避免。

首先是人才。雷军第一个拉来的外援,就是林斌,当时是谷歌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在连续被10个谷歌工程师拒绝后,第二位工程师洪锋在迎面带来“灵魂三问”后,终于加入。

然后是研发。不懂硬件的团队,决定先从软件开始做系统。雷军说:“我们用‘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方法论做MIUI,然后招募了‘100位梦想赞助商’,他们是最勇敢的上帝。”

雷军还固执地认为,做最好的手机,一定要用最好的供应链。但顶级供应链对业界“小透明”而言,可望不可及。

在经过长周期的搭线之后,2011年3月26日,雷军、林斌、刘德三个人,顶着核辐射的恐慌,前往日本拜访夏普总部,用诚意打动了合伙伙伴。

由此,在小米1代发布会后的半年里,小米手机成为国内市场最畅销的手机产品,销量狂飙般地突破100万台,总计销售790万台。交易全部在网上完成,完全没有地面渠道的支持。

当时在互联网上卖手机,小米是第一家。

这种这由小米开创的智能手机线上销售模式和商业路径,不仅深刻影响了行业的线上发展,引发不少厂商的效仿,比如小辣椒手机的创始人王晓雁。

同时,小米也以一流的品质、紧贴成本的定价改变了行业格局,大大加速了 科技 产品的普及。并顺势带动了国内整个行业向智能手机转变。小米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国产手机全面的转型升级。

可以说,雷军不仅带着小米做到了“乔布斯式”的成功,从最初的行业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而且,这碗滚烫的小米粥,直接开启了国内移动时代的沸腾十年。

知天命之年的雷军,曾在小米十周年演讲前不无感叹地说:“小米十岁了,想对米粉朋友们做一次‘总结汇报’。这十年,我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在演讲台上,雷军坦言,由于小米一开始的超高速的成长,掩盖了很多问题的积累,在一定时期开始爆发。

2016年小米进入“至暗时刻”,销量暴跌,陷入困境。当年5月,雷军亲自接管手机部,最多时1天23个会,要求大家停止膨胀心理,重拾对于制造业和市场的敬畏。

经过痛苦的“补课”,小米在困境中浴火重生。雷军宣称,手机行业,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还能成功逆转,除了小米!

凡是过往,无论是荣耀、辉煌,还是失败、踩坑,已皆为序章。

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面对的,只有直面困难和失败,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一场热血演讲

朝世界级伟大公司进发

有人问雷军,你什么时候会退休。

退休,在中国的人生语义中,往往意味着“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逍遥。

但这种逍遥生活,雷军已经体验过一次。

金山上市后,刚刚踏入不惑之年的雷军本打算退隐江湖,过过每天睡到自然醒,闲来无事找老同事聊聊天、喝喝酒这样标准的闲散生活。

然而雷军18岁读到《硅谷之火》时迸发的梦想,却总在心中萦绕,挥之不去。

“当时看了这本书,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在武汉大学的 *** 场上,沿着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好几个通宵。我怎么能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

正是在这种梦想精神的驱动下,小米诞生了。

2010年4月,中关村银谷大厦。一众人手捧着小米粥,

雷军宣布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硅谷之火》中写道:“你无法猜到什么新的技术创意将会震撼世界,但你可以确信的是,这种创新即将来临。”

如今,雷军和小米都在朝着重塑自我和世界的梦想方向,不断前行。

在小米突飞猛进的初始阶段,雷军借助手机硬件及品质低价的策略,去不断地开拓市场边界。最终,小米庞大的粉丝群体和上亿用户基本盘,得以构建。

不过,雷军及小米清晰地认知到,单一的手机产品,不足以支撑一个致力于更高战略维度的企业,在宏观层面上寻求持续性的发展。

2013年底,雷军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物联网)的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的成功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提前布局loT。

于是,雷军开始建构聚焦于小米生态链,通过打造企业生存系统的范式,塑造小米下一个阶段的业务布局。

到现在为止,小米模式已经带动100个行业的变革,成就了一大批创业者,这也是雷军感到富有成就的高光时刻。

同时,小米的全球化步伐,也愈加紧凑。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地解决10亿库存的“国际救火队”,到在印度市场,势如破竹,三年做到市场第一,在欧洲排到市场前三。

小米模式,正在全球复制开来。

今天的小米,与“世界级的伟大公司”越来越近。而雷军18岁时梦想的火炬,也燃烧地越来越明亮。

小米十周年演讲现场,一杯接一杯的“超大杯”续杯,还有兰博基尼的卡丁车,让米粉们的欢呼声,一浪接一浪。

四款十年代表作,不仅是其中的诚意和承载,远超人们预料,也让世界看到了小米不断迸发的创造力与开放性。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成为小米的三大铁律。

重新创业,一切归零;拥抱互联网+制造;行稳致远,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成为小米未来发展的三大策略。

雷军在演讲结尾感叹:“下一个十年,创新之火会照亮每个疯狂的想法。在未来的征程里,相信自己,一往无前。”

《硅谷之火》结尾说到:“也许某个聪明的年轻人,此刻正在致力于改变世界。他甚至有可能正在读这本书呢。”

我们或许也可以说,那个致力于震撼和感动世界的企业及企业家,此刻正在朝下一个十年迸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对于一家企业,从0到1,是无中生有的质变;从1到10,则是羽化成蝶的系统性蜕变。

改变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改变自己,则需要从当下发生。

雷军说:“我在40岁的时候,没有忘记18岁的梦想,我去试了。”

十年过去,顺势而为的雷军,驱动小米的商业边界不断扩大,已成为兼具智能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的庞大生态型、全球化公司。

如今,10岁的小米,也依然在发生着当下的改变。同时,雷军也在不断思考和回答“小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雷军说:“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公开承诺硬件利润不超过5%的小米,值得一个伟大的未来。

本文作者:游人

版式设计:甸甸 leven

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实绝大多数互联网的技术开始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智能设备也就是——物联网领域开始拓展,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在过去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市面上各类无线连接技术齐头并进,并没有谁有主导的优势,随着LPWAN技术以及5G的崛起,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将会变得更为迅猛。目前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总数达到了70亿连接。


而在这当中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占比达到了多少吗?答案是超过了75%,也就是说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物联网连接应用都发生在中国,而这在世界物联网 历史 上连接数量超过非物联网设备!而且我们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5G!到今天5G其实还没有完全像大家手机当中的4G信号那样普及,但是 以物联网占比全球四分之三的基础加上领跑全球的5G通信技术,中国未来由互联网创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是爆发式的。



在数量基数上我们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是对于在物联网这块目前行业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一些涉及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使用一套“自己独家”的标准,导致了在一些领域上大家无法实现互通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消费者的体验感也停滞不前。


拿智能家居举例,国内一些不同设备制造商的设备接入不同的智能家居平台,不同平台之间协议、标准均不一致。为此设备制造商要耗费成本针对每一家平台进行适配。而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不能交互,即使目前有云端对接和语音服务融合的处理方式,依然有很多路走不通,例如近距离M2M通信、云平台之间的适配问题等。这样的问题既限制了物联网设备的发展,也阻碍了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发展。因此, 物联网的标准化是其市场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但是大家别急,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像华为、小米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物联网界的一套标准了。近日,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的巨头终于“强强联合”,成立了一个开放智联联盟:Open Link Association,业界称之为OLA联盟,联盟的管理人才已经吸引了像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倪光南院士等多位顶尖业界大佬,并且已经将属于我们自己的物联网标准初具雏形,这对于以后我国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智能一体化、互联网生活相通上的技术设备大统一将会产生里程碑式意义。


而这套联盟居然是大家熟知的“欢喜冤家”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带头制定的,小米多年来研发的IoT智能家居领域还和宜家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宜家的全系照明产品全面接入小米IoT生态,小米的IoT生态开放趋势越发明显。


然后是华为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华为HiLink将与京东小京鱼智能平台打通,实现华为的终端产品:手机,路由器,PC,穿戴式设备等将与京东全系列的智能硬件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无论消费者购买哪一个平台的产品都能彼此兼容、比如,华为智能音箱、智能传感器可以联动采用京东协议的家居设备。


而一些国外及 科技 公司的技术产品,例如智能家居、手机控制、现代化 汽车 等等要想进入到中国庞大的市场物联网设备产品的体系当中来,可想而知肯定都需要遵守OLA联盟所制定的中国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而随着我们率先制定的物联网标准的出炉应用,凭借5G网络的绝对领先、物联网核心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庞大 科技 型公司企业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我国的物联网标准的“大统一”,甚至可以引领、推动全球在物联网技术标准上的联合,推动物联网的长效发展和进步!


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加速推进,国内5G网络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物联网等产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机遇也必将推动我国移动物联网进入一个爆炸式的发展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96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