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aaS,PaaS和SaaS及其区别

什么是IaaS,PaaS和SaaS及其区别,第1张

aaS都是as-a-service(即服务)的意思。

IaaS:-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第一层叫做IaaS,有时候也叫做Hardware-as-a-Service。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第二层就是所谓的PaaS,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你公司所有的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节省了时间和资源。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 *** 作系统。这节省了你在硬件上的费用,也让分散的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计,应用虚拟主机,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协作工具等。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第三层也就是所谓SaaS。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大多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接入。任何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运行,就是SaaS了。

你消费的服务完全是从网页如Netflix,MOG,GoogleApps,Boxnet,Dropbox或者苹果的iCloud那里进入这些分类。尽管这些网页服务是用作商务和娱乐或者两者都有,但这也算是云技术的一部分。

最近跟同事聊天,讨论起来我们经常在一些岗位JD里看到的Saas、Paas和Iaas。然后我就去百度了一下这三个S都是啥。然后得到了下面的领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搞懂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可以把云计算理解成一栋大楼,而这栋楼又可以分为顶楼、中间、低层三大块。那么我们就可以把Iass(基础设施)、Pass(平台)、Sass(软件)理解成这栋楼的三部分。基础设施在最下端,平台在中间,软件在顶端。别的一些“软”的层可以在这些层上面添加。
接下来我们再分别用实例给大家介绍下Iass、Sass、Pass。

第一层叫做IaaS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举例:几年前如果你想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网站上运行一些企业应用,你需要去买 服务器 ,或者别的高昂的硬件来控制本地应用,才能让你的业务正常运行。

有了IaaS,你现在可以租用IaaS公司提供的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这样一来,便大大的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

一些大的IaaS公司包括Amazon, Microsoft, VMWare, Rackspace和Red Hat不过这些公司又都有自己的专长,比如Amazon和微软给你提供的不只是IaaS,他们还会将其计算能力出租给你来host你的网站。

就好比你想吃pizza,以前你得准备很多东西,比如餐桌、披萨面团。。。。。等等,现在你只需要从披萨店里买回成品,回家烘焙就好了,在自己的餐桌上吃。和自己在家做不同,你需要一个像是Amazon这类的Iaas服务商。
第二层就是所谓的PaaS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举例: 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 解决方案 ,比如虚拟服务器和 *** 作系统。这节省了你在硬件上的费用,也让分散的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计,应用 虚拟主机 ,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协作工具等。

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你公司所有的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一些大的PaaS提供者有Google App Engine,Microsoft Azure,Forcecom,Heroku,Engine Yard。最近兴起的公司有AppFog,Mendix和Standing Cloud

就好比你吃pizza,现在只是叫外卖,打个电话,披萨就送到家门口;你自己可以另外配餐桌啊、苏打水等;
第三层也就是所谓SaaS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举例: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大多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接入。任何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运行,就是SaaS了。

你消费的服务完全是从网页如Netflix,MOG,Google Apps,Boxnet,Dropbox或者苹果的iCloud那里进入这些分类。尽管这些网页服务是用作商务和娱乐或者两者都有,但这也算是云技术的一部分。

一些用作商务的SaaS应用包括Citrix的Go To Meeting,Cisco的WebEx,Salesforce的CRM,ADP,Workday和SuccessFactors。

就像你直接在披萨店吃pizza,什么都不需要准备,直接享用就好了。

物联网电子商务是比现在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RFID为品牌保护基础的,所有商品全保真的物联网电商。与目前国内其它电商假货成堆形成了最大区别。物联网电子商务确保每一个消费者采购的唯一商品,从指定厂家、经销商及其物流服务商,支付服务商等都是唯一明确的,商品和服务出现问题,可以从任意节点进行追溯,确定问题,保证平台内所有角色及产业链的生态平衡,良性发展。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了加强企业数字化建设,开始部署私有物联网平台,通过海量数据积累来对市场作出预判并增强与用户之间的粘性,高效满足用户新需求。一个好的私有物联网平台可以带给企业IT结构的转型与巨大的经济效益。
要做物联网私有云平台的可以看一下机智云物联网߅。机智云拥有团队丰富的大数据、开发架构设计和实战经验,能够满足企业私有物联网平台开发需求。机智云基于超过10年、千万级设备接入的物联网云平台建设和运维经验,推出可私有化部署的物联网云平台产品Gizwits IOT Enterprise(GIE)。这是由机智云从公有PaaS平台提炼整合而成的私有部署版产品,能够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私有云解决方案,支持远程托管运维升级、全球化部署、自助开发及具备开放API可对接企业管理系统。
机智云GIE私有云产品是一套相对成熟的IoT连接产品,已在多个行业部署使用,帮助多个品牌企业建设完成物联网私有云平台,包括智慧能源运维云平台、智能家居管理云平台、物联网系统管理平台、物联网运营管理系统、智联网数据中台、物联网数据中台等,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共享AIoT商业价值。

4月23日-25日,2019上海5G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大会召开,联通发布了全新的5G品牌:“5Gn让未来生长”,并宣布“7+33+n”的5G网络部署,即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连续覆盖,在33个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在n个城市定制5G专网。

4月26日,中国电信以“Hello 5G赋能未来”为主题在深圳召开了5G创新合作大会。在现场,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丰富的“5G+”垂直落地场景应用,包括5G+智能医疗、5G+智能网联汽车、5G+公共安全等。

中国移动在5G领域方面尚未召开专门的会议。但在4月28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4家企业承办的“5G+行动联合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表示将在5个城市开展规模试验,在12个城市进行了5G试验网建设,围绕31个场景建设5G应用示范。

在发布5G战略的同时,也意味着运营商们正式冲入了IoT赛道。继续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移动通信需求,已经不再是5G的爆发点,5G的爆发点在于IoT。

是否能够有效推进IoT的发展,让垂直领域的企业深度参与到5G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当中,成为在5G时代致胜的关键。

然而,在IoT赛道中谋求发展,不仅需要坚持长跑的毅力,还要有融合各种最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感召力,其“难度系数”非同以往。

如何应对IoT的高难度挑战巨头们在IoT领域的发展策略值得深入分析。

因此在本文中,你将看到:

运营商们可能会采用何种IoT发展战略

华为阿里等在IoT领域已经起跑的巨头们,进展如何

中小企业在融入IoT生态时,有哪些不同选择

01、联通的IoT,未来如何生长

中国联通的IoT发展战略很有代表性。

对于联通的5G创新发展峰会,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感觉联通使出了全身的力气”。

为了成为“新蓝海的试验场、独角兽的孵化器”,联通联合32家合作伙伴成立了“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并启动了“领航者计划”。其任务是:孵化行业应用产品;研究商业创新模式;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搭建资本合作平台;联合产品市场推广。

创新应用聚焦于IoT重点行业,比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

到了5G时代,网络建设的经济效益模式将被彻底打破,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

因此,联通提出了一个非常前瞻性的“三联合”商业合作范式,即:联合应用开发、联合投资、联合运营。

这一商业模式能够顺利落地的前提是,联通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挖掘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或者现有产业中新的客户、或者现有客户新的成长案例。

大家一起围绕增量“搞事情”,这样才能促进多家企业合作的意愿,并且得到更高的回报。

以消防领域为例,联通选择行业内的头部玩家,比如中消云、华为,共同发布IoT OS白皮书及智慧烟感商业公版方案。中消云是一家专注于消防IoT设备研发和制造、消防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消防大数据挖掘和应用的企业。

这个智慧烟感的公版方案,定义了烟感产品的相关功能,极大的加速了烟感项目的实施及传统烟感企业的改造升级流程,推进烟感产品和方案的大规模落地。

此外,中国联通还从上游入手,与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移远、广和通等公司,发布了《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以及《5G通用模组白皮书》。

根据推进计划表:

5月,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开发者计划启动申请,测试认证环境也将搭建完成。

6月,将在5G终端共享资源池中提供500多台试验终端模组。

7月,开始芯片模组产品技术认证,业务孵化转变成业务落地形成商业闭环。

2019年底,完成模组、终端产品入库,采购一定数量的商用模组产品。

种种做法显示,为了解决IoT领域碎片化,项目落地周期普遍较长的困局,联通试图拉通IoT领域——整个跨越从芯片、模组、终端、平台、应用到服务的产业链条。

具体到商业模式,联通提出3个大类,分别是: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网络集成+运营类产品服务,以及开放平台+应用类产品。

1 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

这一模式最为大家所熟知,类似于“充话费送手机”。

在5G早期仍将延续4G时代的标准模式,流量基于使用量定价。不过在5G时代,流量将进一步细分,比如可以划分为实时流量和非实时流量,或者可靠流量和非可靠流量。流量的价值有可能根据数据传输的质量、速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与定价。

然而这一商业模式,仍旧没有跳出运营商的思维惯性。

从现有合作案例来看,虽然5G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渐转向B2B,网络价值和网络特性也将更多的满足B2B需求,但商业模式还没有超脱于“充话费送手机”的各种变体。

2 网络集成+运营类产品服务:

Gartner研究指出,5G的最大收入潜力是网络切片开发。

这就需要理解什么是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一种按需组网的方式,可以让运营商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上,切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适配各种类型的业务应用。

理解切片,两个重点,一是特定专用网络,二是同一基础设施。

利用网络切片,构成了一种非常诱人的商业场景:面对复杂多样的行业用户,切片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为用户定制各种特定的“专属”网络,让网络成为服务(Networkas a Service,NaaS)。

有3种网络切片提供的方式经常被讨论,分别是:

运营商托管整合应用

运营能力开放

与现有系统集成

由于合作伙伴有机会被赋予更深层面的网络运营权,由行业企业驱动的网络建设有可能出现,垂直领域用户将较早的参与到5G的应用场景规划之中。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商业模式仍旧没有跳出运营商的“管道思维”。以前单纯的卖语音/流量,5G时代卖网络切片,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3 开放平台+应用类产品:

这种商业模式挑战最大,需要拉通整个产业链条。

比如淘宝、Facebook、APP Store都可以认为是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上,应用的收费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软件和应用是以许可证的方式收费,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订阅式收费。这些新型SaaS应用,通过更好的满足现有需求,或者激发新的需求和场景,体现价值。

在这种模式中,模组、终端、平台、应用、服务等各类企业通力合作,针对联网设备和相关数据,基于开放平台开发或提供应用和服务,以供用户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商业闭环。

虽然这一商业模式充满想象力,但有研究者认为,开放平台模式下,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出现了分离。也就是说,创造价值的主体并不必然获得商业利益。

在某些场景中,这种商业模式有可能是伪命题。

无论哪种商业模式最终将会展现最旺盛的生命力,联通在IoT发展战略中传递的诚意十足,以“合作不设限,共筑新生态”为理念,合作内容和领域均不设限,打造新生态的试验场。

“领航者计划”将进行多重赋能,助推行业发展:

网络/平台赋能,包括5G+AI能力、边缘计算能力、IoT使能平台能力、云能力等。

产业孵化赋能,包括网络及产品开放测试、过万测试终端、超过200名专家支撑。

商业创新赋能,建设商业模式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开展超过1000场次联合商业推广。

营销资源赋能,提供中国联通全国四级营销网络、超过6万个营销队伍支持。

创投资本赋能,组织百亿级资金用于孵化5G项目,并进行联合投资及运营。

联通的IoT发展战略能否得到有效的推进和执行,还有待于跟踪观察:

运营商以属地为主体,联通是否能将属地的存量和资源,转化为IoT发展优势营销队伍是否能够支撑IoT业务的推广

联通如何协调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在平衡和博弈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合作范式

联通是否能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共同摸索出新的增量空间和商业模式

前路充满挑战。

02、华为IoT,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如今,在IoT赛道上角逐的“选手”颇多,展开来谈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为了帮你更好的提炼巨头们在IoT领域的发展策略,在这里仅以两家典型企业作为范例:代表ICT企业的华为,以及代表互联网企业的阿里。

2017年底,华为确定了与IoT紧密相关的新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2018年3月,阿里高调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IoT一跃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第五大主赛道。

此后两家企业都在IoT领域你争我赶,大展拳脚。他们立足于过去多年积累的传统优势,以推进垂直领域基础架构的变革为切入点,进行应用系统的重构、合作关系的重构和商业模式的整合。

在这里,我们不妨从合作关系和商业模式这两个基本维度入手,观察两家企业在IoT赛道中的身姿。

先看华为。

在2018年,同样是瞄准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垂直领域,但华为在各个领域的打法和触及深度,各不相同。

1 首先在智能公共事业、智能环境监测、资产追踪等领域,华为的战略定位是聚焦芯片、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帮助合作伙伴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

2016年6月,窄带蜂窝物联网NB-IoT标准核心协议冻结。NB-IoT的技术优势是覆盖广、功耗低,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在于终端芯片,它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难点所在。NB-IoT芯片一旦达到成熟商用条件,会对整个产业下游的应用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华为的策略是,以物联网PaaS平台为抓手、南向以芯片和LiteOS聚集生态,北向以平台赋能各类应用,中间以强大的管道进行串接,不碰模组研发、终端设备、设备销售、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

从现有情况来看,NB-IoT的确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在2018年,NB-IoT仅用1年,就走完了当年2G网络6年发展之路。如今NB-IoT愈发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配置。

2 其次在智慧园区、产业互联网、智慧安防等领域,华为进入到边缘计算设备、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家庭连接类硬件等终端领域,策略性的进入设备研发、终端销售、系统部署等环节,与各类合作伙伴在博弈中协同发展。

以边缘计算设备为例,2019是5G商用元年,在这一趋势下,华为在边缘计算服务器方面,正在进行更大布局,满足5G移动边缘计算MEC的需求。

华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考虑适应边缘计算的整体发展,研制出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还得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利用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来体现竞争优势。

比如2018年底,华为宣布将公有云上的智能边缘计算服务IEF部分开源,贡献了边缘计算管理框架KubeEdge,帮助各行各业加速向云原生迁移。

我们以某垂直领域边缘硬件的产业链为例。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价值与利润分配,可以看到华为软件、硬件、平台一体化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形成的协同效应还能增加利润回报。

3最后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华为在今年4月初,终于公布了自己的汽车战略和定位。这次华为的姿态不同以往,是以Tier1的身份登台亮相。

Tier1意为给设备厂商供货的一级供应商,也就是说,华为将自身定位为产品直接供应整车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未来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汽车,除了底盘,4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们拥有的技术。”华为轮值CEO在内部表态。

在智能化汽车领域,华为进行了芯片、模组、终端、管道、云平台的全面布局,构建整个产业闭环,成为全球少数能够提供涵盖“芯-端-管-边-云”全方位解决方案的C-V2X厂商。

芯片,华为拥有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巴龙5000;模块,华为最新推出业界首款5G车载模组MH5000;管道,华为掌握了最新的5G技术和网络;云端,华为拥有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

另外,华为还是C-V2X的标准发起人之一,并深度参与了工信部“2019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项目计划”。

为什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如此不同因为智能化汽车,可能将复制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辉煌,成为IoT时代人们离不开的工具。

不像IoT在其它垂直行业中所面临的碎片化困境。汽车这个市场,产业高度集中,也相对容易标准化,最为适合华为这种选定并聚焦于主航道,持续向同一个方向不断冲锋的战术。

美国咨询机构IHF曾预测:到2035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麦肯锡预测,2025年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就中国市场而言,20年内中国交通面貌或将焕然一新。到2040年,55%的乘客里程将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汽车。随着汽车行业转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中国很可能将占据主导地位。

面对碎片化市场、块状市场和高度集中市场,华为的策略可以说大相径庭。由于触及的深度不同,华为与各个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自然也有所区别。

在此使用一张图做简单概括。

在很多领域,华为非常克制,放弃了很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不过,每次当华为列出“不做什么”的时候,才更加体现出保留“做什么”的思考和坚决。这种放弃之后的坚决,也是华为在很多领域卓有建树的必然。

03、阿里IoT,打造商业 *** 作系统

再看阿里。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典型代表,阿里看待IoT的视角自成一体。

在阿里眼中,IoT是互联网由上而下在产业落地的必然,是以云平台为中心,由内而外层层展开的外延。

因此在阿里推进物联网过程中,是采用一种自顶向下的世界观。

在这种视角中,行业属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是优先要务。

由于阿里和亚马逊的世界观颇为相同,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科技评论人Ben Thompson所描述的亚马逊眼中的世界。

其实在亚马逊眼中,打包后ICT基础设施和打包后的电商包裹,没有本质区别。

电商包裹中的各个“基元”,包含来自各个供应商的产品。通过中间层亚马逊强大的电子商务分销和中转渠道,提供给最终消费者。

打包后的ICT基础设施,各个“基元”将能力模块化封装,有效地将原始数据中心组件转变为存储、计算、数据库等,通过AWS公共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

其中的中间层,有几个关键特征:

建设的过程中,蕴含巨大的固定成本,但建成后将大大受益于规模经济。

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构建中间层的成本仍旧是合理的。因为它首先为内部业务提供支持,还可以将现有的能力“原封不动”的提供给外部开发团队使用。

外部团队仅需要较少的投资就可以享受中间层的资源,同时帮助亚马逊扩大了市场份额,实现双赢。

如果将中间层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 *** 作系统。

如此我们再进一步递推到阿里在2019年1月提出的全新商业 *** 作系统,就更容易理解。

根据报道,CEO张勇认为,阿里已从一个电商公司,转型为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体,并整合成为了一个可对外赋能的 *** 作系统。

底层的“基元”包含重构之后的“人”、货、场。制造、销售、营销、渠道、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中的11大商业要素。

传统企业通过阿里商业 *** 作系统中提供的各类云化基础设施,可以率先实现业务在线化,进而全面推进数字化。

这个商业 *** 作系统,在各个行业和地域落地,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2018年8月,阿里云联合重庆南岸区政府、赛迪研究院,三方共建“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计划3年内接入100万工业设备,助力重庆4000家制造企业实现“智造”。

2018年11月,阿里云正式发布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帮助广东打造新能源、电气装备等8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2019年1月,阿里云宣布旗下的生活物联网平台“飞燕”连接数已经过亿,平台连接的智能设备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100多个品类、2000多个品牌。

从垂直领域的选择上看,阿里最先触碰到的,是靠近零售端的小b。

没错,同样都是针对B2B领域,但是大家定位的B,类型差异极大。

远离零售端的企业,往往是大B,以基础设施和传统工业企业为主,特征是体量较大,产业格局相对集中,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决策能力。

而靠近零售端的企业,往往是小b,特征是数量巨大,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效率提升、质量改进和供应链改造等蕴含巨大机会。

比如阿里对淘工厂类型小b的改造,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厂,改造的硬件成本在5万左右,这个价格能被大部分工厂都能接受。改造之后,工厂排产效率提升6%,由于链路透明并且按需生产发货及时,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可以降低10%。目前阿里已完成超过100家“淘工厂”的部署。

最近,阿里商业 *** 作系统的“mini版本”,被应用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数字郫都”项目。郫都区川味食品产业与阿里天天特卖、步科公司深度合作,建设数字化食品工厂,打造川味食品云,更好的实现产供销协同,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新型商业模式,阿里汇聚上下游合作伙伴,创建新型合作关系。

04、建立对IoT认知的坐标系

小长假归来第一天,坚持看到这里的你,着实不容易。

为了便于记忆,我用一张图示意性的归纳华为、阿里在IoT赛道中的前进“姿势”。

最后,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融入巨头们纷纷布局的IoT生态呢

首先,看清巨头的思路,不要与其形成正面竞争。

其次,还可以看到巨头受制于战略、成本和机制,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在主航道之外的行业里深扎的,中小企业机会巨大。

在这个过程中,打造自身的独特优势尤为重要。

或许你可以借助“第二层次思维”。

什么是第二层次思维

举个例子,第一层次的思维说,大家都在做Saa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也不能落后。

第二层次的思维说,大家都在做Saa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人人都做,技术层面的领先性差距越来越小,不能形成真正的壁垒,让我们抵御诱惑,另辟蹊径吧。

人多的地方,不一定好。

第二层次思维偏好冷静分析,独立思考,进而选定自身定位,尤其是想好什么不做,哪些事情不碰。

IoT领域的玩家,虽然大家最初的切入点不同,但很有可能最终殊途同归,都是面向用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这当中,能够形成差异的部分在于对场景、对行业know-how、对数据的理解,进而沉淀出的软件、应用和服务。

前路充满挑战,前进不会停止。

本文小结:

1 联通成立“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提出“三联合”商业合作范式,即:联合应用开发、联合投资、联合运营。具体到商业模式,联通提出3个大类,分别是: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网络集成+运营类产品服务,以及开放平台+应用类产品。

2 面对碎片化市场、块状市场和高度集中市场,华为的策略大相径庭。尤其在智能化汽车领域,华为成为了全球少数能够提供涵盖“芯-端-管-边-云”全方位解决方案的C-V2X厂商。

3 阿里整合成为了一个可对外赋能的 *** 作系统,从垂直领域上来看,阿里选择从新零售入手,率先推动靠近零售端的小b完成数字化改造。

4 中小企业在融入巨头们布局的IoT生态时,首先,避免与巨头形成正面竞争;其次,建议深扎行业,基于对场景、对行业know-how、对数据的理解,沉淀出具备独特优势的软件、应用和服务。

猎云网北京6月4日报道(文/田甜)

根据规划,8月份,灵动 科技 自主研发的OVIS智能侧面跟随行李箱就要量产,并在国内首发。此前,OVIS在美国市场仅两月预售的销售额就达千万元人民币,这一数据也进入了2018年中国硬件类产品海外众筹TOP10。

2019年4月,在被誉为“美国 科技 界的奥斯卡奖”的爱迪生奖评选中,在竞争最激烈的“消费电子”类别,OVIS捧得银奖,灵动 科技 也因此成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公司。

颁奖现场,机器学习之父、“图灵奖”获得者Yann Lecun在使用过OVIS行李箱后,高度赞扬道:“目前在美国,神经网络还主要应用在互联网领域。但你们却已经将神经网络应用在硬件产品上。”

除了爱迪生奖,OVIS还于2018荣获上格奖全球 时尚 创科大赛最高奖项-上格之星奖。在2019年的CES展上斩获16项大奖。

光环加身的OVIS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款行李箱,背后却应用了灵动 科技 自2016年创立以来自主研发的大量硬核技术,包括摄像头实时高通量信息处理、多神经网络并行的计算机视觉能力、基于VSLAM视觉感知的速度闭环、侧面跟随的算法等核心技术。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行李箱形态的视觉自主机器人。

通过研发OVIS,灵动 科技 还打通了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和供应链落地的整个链条,形成了一个视觉自主机器人的PAAS开发平台。在这个平台基础上,灵动 科技 推出了2B的仓储协作机器人——视觉导航AMR(电商小件3C仓BX100、电商中大件仓BX350、叉车等)。目前,这些视觉导航机器人已经在德国3PL客户和日本客户的核心仓库上线运行,并逐步在海外和国内推广,实现了单件拣货成本下降30%以上的运行效果。灵动 科技 规划,今年视觉导航AMR部署量将超过1000台。

齐欧表示,OVIS研发用了三年时间,而视觉导航AMR首款机器人研发只用了一年零六个月,其他产品研发时间还在缩短。这充分证明灵动 科技 自主机器人技术平台具有足够的通用性。

从2C到2B,灵动 科技 实现了从智能硬件到PAAS平台,再到赋能行业的延展和提升。在灵动 科技 的布局中,如果OVIS能成功走向市场,无疑将是灵动 科技 的现金牛,有助于灵动 科技 实现从融资输血到自身造血的根本性提升。

根据齐欧观察到的数据,全球范围内,行李箱的市场规模为300亿美元,国内市场也有300亿元的规模。在早期规划的时候,齐欧就设想能够实现一年量产,两年国际化商业回报的场景。他表示,我们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知,希望从一个端到端可控的环境下把产品做出来。

量产的关键要看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实际上,硬件创业中,供应链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坑。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和生态,涉及到结构是否可靠,供应商选择是否正确,量产是否能按时推进,硬件能否快速迭代等一系列问题。

同样,对灵动 科技 而言,三年来,除了技术研发,最大的一个课题就是构建供应链。齐欧坦言,做出一个产品比想象得难。但幸运的是,中国有深圳、东莞这样的硬件硅谷。

在供应链的构建上,灵动 科技 一方面引入专业的硬件设计及量产人才,在产品定义阶段,就考虑到工程的合理性。同时,邀请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厂商一起参与设计产品原型。量产阶段工程师团队由一位具有21年行业经验的老兵带队。

据齐欧介绍,OVIS行李箱箱体的供应商是全球某顶级箱包品牌的中国核心代工厂。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该工厂接受了灵动 科技 更高的质量要求,比如毫米级的装配精度,对此,双方共同规划了生产线的SOP(标准 *** 作程序)。

通过与工厂沟通,齐欧也发现,中国制造业从业者非常有理想。箱体生产工厂负责人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是自创业以来的十多年里,一直在向价值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和品牌努力。为了做好产品,对方也招聘多位技术总监来负责生产线的改造。齐欧透露,目前,产线规划的OVIS产能是1万台/月。

“跑通供应链,首先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其次,也有助于我们打造有竞争力的价格。”以传感器为例,三年时间,灵动 科技 对市场上的传感器进行了摸底式的调查。齐欧表示,我们希望每出一款产品的时候,都能够根据市场要求去灵活组合这些传感器,实现成本最低,性能最好。这就好比一个工具箱,工具可以自由组合。

OVIS量产之后,用户买不买帐,使用体验如何,都将是灵动科要面对的最直接的考验。

齐欧表示,对OVIS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在使用上,OVIS的成功率大概在98%以上,这是经过一定规模的测试得出的概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OVIS属于自带流量的硬件。只要被使用,就是在传播。

根据前期预售用户画像统计,购买OVIS的用户,基本上每个季度都要出差1-2次以上。他们本身对 科技 就比较敏感,有一半数量的用户购买过无人机,有接近一半的用户买过扫地机。“产品就像小孩子一样不断去成长。”齐欧表示,他们将尽量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做到产品的快速迭代。

在销售上,OVIS划分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灵动 科技 成立当年,也在美国注册了分公司,承担研发部分研发工作。齐欧透露,灵动 科技 已经获得OVIS这个商标在美国的授权,接下来要在北美做自己的渠道和市场。

他也透露,预售阶段,海外订单占到98%以上。但量产后,应该是国内外市场平均分配。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等地,主要通过和渠道商合作实现销售,而在国内,主要是自己构建渠道,最先在线上渠道铺货。在软硬件的升级、故障诊断和维修上,灵动 科技 计划和维修点开展合作。

齐欧还透露,他们也对国内市场其他品牌的智能行李箱做了调查,OVIS产品价格相对合理。“我们尽量做好一款可靠,价格合理,大家喜闻乐见的产品,渗透率没有想太多。”

考虑创业时,齐欧之所以选择从OIVS入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曾经在微软亚研院供职1年,SAP产品开发5年,又在甲骨文负责产品和销售7年,是个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行李箱是其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此外,他身上还带有一些极客色彩。2003年,他曾获得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中国区冠军。大疆创始人汪滔拿下2005年大赛Robocon机器人大赛的香港赛区冠军,而2007年第六届Robocon中国区冠军周伟,则从平衡车起步创立了乐行 科技 。

在齐欧心里,一直埋藏着机器人的种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像**《星球大战》一样的贴身机器人,OVIS就是在这样的初衷下诞生的。”

“听到工程师敲击键盘的声音,我心里就非常踏实。”

齐欧心里清楚,灵动 科技 强大的产品研发和迭代能力,源于公司的工程师队伍。目前,公司研发人员近110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70%以上,博士及博士后7人,占到公司人数的5%,硕士学历工程师占总人数的29%。其中,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清华、中科院、微软研究院、贝尔实验室等知名学校及研究机构,还有VOT-RT2018、ImageNet 2017、ACM等多项比赛的全球冠亚军。

据了解,公司研发人员已在行人检测、多物体追踪、行人再识别、物体检测、计算机算法、超级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斩获了20多项全球NO1;在全球三大计算机视觉顶级期刊(ECCV/ICCV/EVPR)上,陆续发表了10多篇论文;公司在创立3年内共申请专利97项,包括43项国际发明专利申请,以及2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齐欧表示,在专利部署上,真正和灵动 科技 在专利上可能产生冲突的是谷歌、本田,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全球的专业化的竞争,并且在全球的技术专家和商业闭环上,也要跟全球企业做到同样的量级。”而每当设想企业未来的模样时,他都忍不住想到特斯拉。

智能硬件是一个集合了软件功能、硬件技术、云服务等的复杂体系。这就注定,硬件创业的艰难程度和可能踩到的“雷”远非互联网创业可以比拟。创业成本高、时间长、盈利性难以预估是硬件创业铁打的三个标签。

即便如此,齐欧还是带领团队跳进了这个“火坑”,淬炼难熬,但一旦扛住了,灵动 科技 就有可能成长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苹果手机、大疆无人机还有特斯拉,哪一家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97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