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联网行动计划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联网行动计划,第1张

来源: 科技 日报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联网行动计划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将其纳入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产业生态不够健全、规模化应用不足、支撑体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

近日,工信部联合国家网信办、 科技 部等八部委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社会 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具体包括四大行动目标:创新能力有所突破、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到2023年底的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完成40项以上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等。

《行动计划》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3个方面对提升物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对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力争到2023年底,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 *** 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行业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综合考虑各领域对物联网需求的紧迫性、发展基础和经济效益等重要因素,《行动计划》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提出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内,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以 社会 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市政、乡村、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应用场景,提升 社会 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以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进物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建造业、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家居、 健康 等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丰富数字生活体验。

《行动计划》还提出,鼓励地方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一批物联网技术孵化创新中心,调动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基金会、开源社区等机构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此外,标准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行动计划》提出从标准体系建设与关键标准制定方面推动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依托全国信标委及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计划3年内组织国内产学研力量加快制修订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贡献度。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在这一决定中,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的重要一项被列为其中,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标志着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2011年3月16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刚要》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1年4月6日《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根据办法,专项资金是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物联网研发、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突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体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研发及应用活动。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

2011年5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工信部)

文件提出将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标准战略研究,加快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为保持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支撑。对于一些产业急需标准,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标准制定力度。今年将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012年2月14日:《"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工信部)

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2012年8月17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工信部)

根据此《纲要》,中国将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扶持;同时,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到2015年,无锡示范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一批重点领域的典型示范与推广应用,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到2020年,无锡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成为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集聚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建成一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

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并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意见指出,将建立健全有利于物联网应用推广、创新激励、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抓紧推动制定完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物联网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从而推动物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3年3月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指出三网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对现有互联网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依靠增加带宽和渐进式改进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主要包括:原创性网络设备系统,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空间信息网络仿真、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集成电路验证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等开放式网络试验系统。该设施建成后,网络覆盖规模超过10个城市。

2013年9月17日:《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

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各个专项计划从各自角度,对2015年物联网行业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

2013年10月31日: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

通知指出,支持各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效果突出、产业带动性强、区域特色明显、推广潜力大的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项目,推动物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2014年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工信部)

通知指出,2014年,物联网工作重点为:1、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物联网工作统筹协调,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与验证示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3、开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开展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示范,推进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4、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和挟持物联网骨干企业,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商业模式研究创新和推广。5、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6、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2014年7月:《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3〕1718号)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联合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制定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请根据各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分工与进度、保障措施等,尽快细化本地区的具体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务实推进相关工作。

中软国际将持续发力智能物联网,以KaihongOS为数字底座,推动能源、工业、教育、家居、港口等领域数智化转型和终端产品创新,为不同行业提供泛在智联、个性定制的终端解决方案和行业场景应用,构建多赢智能终端生态圈;同时,积极参与OpenHarmony生态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社区运营、生态拓展、人才培育等领域为开源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技术的简介
物联网技术是来源于互联网,人们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极大的加强其实用性和兼容性,通过感应装置的设计及使用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互联网技术下的有效控制。信息化的建设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营造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加强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能源、交通等领域中,物联网技术也应用的非常普遍,并且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是较大的突破。
12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互联网技术的合理运用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前提,离开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则无法显现出来。同样这种优势的体现也需要通过性能较好的感应装置来实现,这对于各地区城市的管道铺设、线路设计及规划而言都是非常实用的。在这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大量数据的采集及信息的反馈都需要互联网的支持才能实现。较强的信号识别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中,各种信号感应装置传达出的信息也是不同的,需要技术人员将这种识别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较强的兼容性和感应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对于其智能化优势的实现也是非常有利的。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智能,通过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及维护城市的秩序,确保各项事业的有序进行。其建设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在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中表现的都非常的明显,主要表现在教育、经济、交通、医疗等领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捷。
21城市管理的智慧化
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务平台的构建,让市民及时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积极的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下,对于政府兴建的基础工程的监督与监管也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与信息的反馈,相关部门可以及时的进行监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质量管理的效率。在城市的安全管理中,物联网技术也发挥出了较强的作用,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救援与物资的输送,这种优势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同时可以极大限度的降低人员及财产的伤亡,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非常有利的。
22农业发展的智慧化
农业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物联网技术下的农业发展可以通过相关的感应装置及时的进行数据的反馈,人们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分析与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和改进,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农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对于营林活动的开展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大面积的监控管理有助于合理的开采与种植,这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非常有效的。
23医疗体系的智慧化
通过医疗体系的智慧化可以很好的改善各地区的就医问题,同时还可以及时的协调各医院的可用资源。可以通过专业的平台来进行药价的调控与管理,可以很好的约束和管理医药企业的生产与销售。
24交通规划的智慧化
交通规划的有效性对于缓解当前的交通压力是非常重要的,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实现路况的监控,这对于道路的疏通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政府可以有计划性的进行路段的维修与修建,尽可能的为市民的出行营造较好的行车环境。
25教育智慧化
首先,可以让学校真正进入每一个家庭,建立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虚拟图书馆等,将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分享,推动教育普及。同时,还要加快再教育工程的建设,利用强大物联网进行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26智慧旅游
旅游对于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目前的旅游现状是比较让人头疼的,节假日的人山人海极大的打消了人们出去旅游的念头,这不仅不利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这些景点的维护和清理工作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旅游可以更好的指引人们的旅游活动,及时的反馈各景区的天气、客流量及周边的住宿饮食等信息,就当前的应用现状而言其优势是比较突出的。
27智慧物流
在网络技术的带动下,当前的电子商务覆盖面积是比较大的,同时售出的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这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增加了较大的压力。在智慧物流的改进下,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快捷的物流,这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是大有帮助的。
3总结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方方面面的需求,这种资源优化配置下的社会将会发展的更加的稳健。但是仍然要加强对于配套技术的深入研究,这样才能确保在实践中更加的可靠。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需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以便于在丰富的实践中进行改进和拓展,确保社会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有效实现。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06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 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