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回答得和你提问无多大关系,仅在此探讨一下~~呵呵
紧随着5G基础设施落地,以及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兴领域崛起,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一定是万物互联,目前,乐鑫科技作为一家在物联网领域设计专业集成电路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我特意带来了一份乐鑫科技独特的投资亮点的资料。
开始讲解前,我特意带来了一份物联网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物联网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乐鑫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物联网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在物联网Wi-FiMCU通信芯片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除芯片硬件设计以外,还从事相关的编译器、工具链、 *** 作系统等一系列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开发,形成研发闭环,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移动支付等物联网领域。
在大家和学姐一起探究了公司的基础情况之后,有关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一起来分析一下。
亮点一:专注物联网MCU芯片领域十余载,龙头地位显赫
乐鑫科技在MCU芯片设计领域经过长年奋战,为与国内三家龙头企业竞争,市占率逐年稳步提升,目前排在业内第一的位置。同时,乐鑫科技还积极的把业务面向世界,依靠自己的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和海外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巨头德州仪器或高通等PK,乐鑫科技有对客户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把成本进行降低,赢得市场份额,乐鑫科技龙头地位显赫。
亮点二:创始人经验丰富,引领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瑞安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先后于Transilica、Marvell、澜起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从事芯片研发设计工作,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为公司打造了一支学历高、专业背景深厚、创新能力强、凝聚力高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准确地引领乐鑫科技做大做强。
亮点三:产品性能优异,获得多国认证
乐鑫科技的模组产品取得FCC(美国)、CE(欧盟)、TELEC(日本)、KCC(韩国)、NCC(中国台湾)、IC(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认证,并取得RoHS、REACH、CFSI等多项环保认证,产品性能远远领先同行。
受到篇幅的限制,其余有关乐鑫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大家可以点进下方的研报,点进链接看看吧:深度研报乐鑫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Wi-FiMCU的应用场景有很多种样子,涵盖了家庭、办公以及工业等,用的最多的领域包括智能支付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传感设备及工业控制等,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能用上它,由于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程度的加深和物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兴起,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处于领先水平,上游MCU等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逐渐加大。未来在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时代下,还将继续加速发展。
总的来说,乐鑫科技作为MCU芯片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以后会获利于下游需求持续爆发带来的机会,乐鑫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不错。但文章消息会延迟,假如想准确地了解乐鑫科技未来行情发展前景,点击下方链接,会为你配置专业的投顾来诊股,诊断下乐鑫科技估值是否还有购买的价值:免费测一测乐鑫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1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我国要加强物联网应用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应用。
加强物联网应用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应用,需要加强物联网在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各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数据采集和挖掘,推动产业组织和运行模式创新,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业态。
加强物联网在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推动数据决策,提高政府社会治理的预判和研判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物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民生数据采集,优化配置民生服务资源,提升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
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提高对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确保物联网安全可管可控。
物联网应用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促进了各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但同时,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问题延伸、物联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尚需继续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加强物联网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物联网工程专业(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工程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具有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宜在物联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中专院校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就业及深造前景
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随着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升级和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等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未来对这些专业人才具有巨大需求,因此,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除了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外,还可以在上述相关专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并继续深造。
培养特色
物联网专业的目标就是为物联网产业的需求专门培养合格的工程型、实用型人才。本专业的特色在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养的提升。本专业的毕业生将精通信息传感、网络传输、信息存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在物联网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研究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未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毕业生将接受大量的实践方面的训练。除了普通的课程实验外,还有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有更贴近于工作环境的工程实践和实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毕业生的电路设计能力、计算机程序编制能力和信息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将得到重点培养,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科研力量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办专业,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举全院之力争取办好物联网专业。学院从事物联网方面工作的教师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16人。
物联网是新兴专业,不论是在学界和产业界都具有持续的热度,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一直在参与该领域的发展。经过几年积累,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存储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领域颇有建树,取得了一定成绩。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更重视工程素养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专业,因此,我们也为具有一个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经验的教师团队为傲。几年来,我们设计了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智能信息采集终端、设计了民族文化大数据平台,我们教师设计的“健康家庭物联网系统”已经在北京市场成功的投入运行。物联网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物联网相关的各种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大赛、Android应用设计大赛以及和电子信息类都相关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专业招收理工科类考生,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